历代文人智对联:春夏秋冬巧入联
历代文人智对联:春夏秋冬巧入联
古往今来,一些文人墨客喜欢把“春夏秋冬”四个时令季节,巧妙地嵌入对联中,增添了对联的趣味性、欣赏性。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借联抒怀,乐观面对现实境遇:“南檐纳日,冬如春暖;北户迎风,夏似秋凉。”
联坛流传一副以四季入联古代的妙联:“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令人拍手叫绝的是,此联用复姓“夏侯”、书名《春秋》、地名“南京”、剧目《西厢记》与“春夏秋冬”四季名和“东西南北”四方位完美地结合起来,贴切自然,天衣无缝。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工对句,据说有位联友出联求对:“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金圣叹见他用四个方位词入联,便巧妙地运用“春夏秋冬”四个节令嵌入联中:“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上联的“东西”是化方位词为名词,下联的“春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化季节词为古籍名,这样精妙的对联并不多见。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有一次一个穷秀才前来告状说:“愚生为主家公子教书,双方议定每年俸金八吊。我执教已一年,主人却分文不给,说我不会教书,求大人做主索讨学俸。”郑板桥听后对秀才说:“你是真才实学还是才疏智浅,且让我出个上联考考你。”于是他指着悬挂于堂上的一盏大彩灯吟出上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秀才听罢思考片刻,用下联道出他一年四季辛苦的状况:“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板桥听他对句不仅工整,而且情真意切,遂聘请秀才到县衙给自己当助手,并责令那个赖账的豪绅加倍偿付学费。
清代四川有名的才子李调元也是个对句高手,有一年他与夫人久别天涯,大难不死,夫妻团聚之时,夫人情不自禁地吟出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李调元听罢,也以同样心情用“春夏秋冬”嵌联吟对:“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这副妙联用反复、重叠手法表达悲欢离合的真爱挚情,至今仍为人赞美。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为扬州“乐善庵”撰一联:“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此联至今脍炙人口。清乾隆年间,江西萍乡才子刘凤诰进京赶考,得中探花,但因其貌不扬,乾隆皇帝亲自出对试其才:“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才华横溢的刘凤诰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一个以“东西南北”四方星宿巧出奇题,天子天象,气势不凡,一个用“春夏秋冬”四季名花应对,尤其后三字的“探花郎”一语双关,令人击掌赞叹。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将四时农事活动镶嵌入对联不但多,而且含有启人深思的哲理。例如:“春夏秋冬春为首,莫忘耕耘;梅桃李杏梅占先,要问收获。”这副对联勉励农家人要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还有一副对联也是劝告人们一年四季毋忘生产、销售对接,颇值得品味:“南来北往,货物流通,遂成东镇西市;春耕夏锄,禾苗生长,才有秋收冬藏。”
善于将四季嵌入对联进行广告宣传,是文化人的拿手好戏。唐代诗人唐伯虎替某酒店书写过一副很有气魄的广告对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在杭州西湖“仙乐处酒家”有一副知名对联:“翘首望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寒风雪中,不乐亦乐。”这副对联除了妙将“仙乐”嵌入联语外,上联句句用“仙”,白、林、苏分别隐指李白、林逋、苏轼三位善饮的酒翁,下联句句含“乐”,整副对联仿佛一幅心旷神怡的四时行乐图。
太 殿联:
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佑夫德永言保遹求厥宁-------—乾隆题太殿太殿匾额:建极绥猷
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祥紫禁阊阖觐龙光——佚名题太殿左门
鳷观祥云九泽同文朝玉阶;凤楼焕彩八律度瑶阊——康熙题太殿右门
龙德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北斗万邦谐颂平章——佚名题太殿
(二)体仁阁联:
黄道东壁琛阁辉玉宇;紫宸丽西山爽气映瑶阶——佚名题体仁阁
(三)熙门联:
景纬霞敷星罕灿三辰珠璧;元春盎云璈宣六代咸英——乾隆题熙门
(四)殿联:
乘六龙御所其逸;用敷五福锡极彰厥-------—乾隆题殿殿匾额:允执厥
仁寿握乾符万车书极;绵鼎箓九月齐光——乾隆题殿注:仁寿:施仁政图治久安:适恰协调顺乾隆帝通联告诉我:仁政我掌握乾符我统根本准则;我所秉承鼎箓同月普照间
(五)保殿联:
祖训昭垂我嗣孙尚克钦承永;降鉴惟万臣庶思容保疆--------—乾隆题保殿匾额:皇建极
凝鼎铭阳圣箓同符月;握乾枢御极泰阶共仰星云——乾隆题保殿注:意:我治理旨意同月运行明确误;我称帝执掌皇权使泰民安受景仰
(六)乾清门联:
紫极央万共球并集;青阳迎左千门雨露皆新——佚名题乾清门左门
皋应辟春阳瑞气浮五雉;曦迥驭卿云捧双龙——佚名题乾清门右门
帝座九重高禹服周疆环紫极;皇图千禩永尧舜启青阳——康熙题乾清门注:意:民群众(百姓)政权稳定持续基本素
(七)乾清宫联:
克宽克仁皇建其极;惟精惟道积于厥躬-------—乾隆题乾清宫
表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轻民事惟艰-------—康熙题乾清宫乾清宫匾额:光明
骑坠杖龙驹试剑杀妃伤君王神武何帝;命相达十余辈理财添饷千万两政府昏横暴秦——李岩题乾清宫暖阁
(八)养殿联:
唯治;岂奉-------—雍题养殿西暖阁养殿匾额:仁
(九)储秀宫联:
彩云绕甘泉树;淑景初临建始花--------乾隆题储秀宫
双阙晴烟笼菡萏;九城初照蓬莱---------乾隆题储秀宫
百福屏九迎瑞霭;五云景丽万象入春台----------乾隆题储秀宫
云鹤奇翼;瑶花尘根--------乾隆题储秀宫
瑞集瑶图融寿宇;祥呈阆花熙皞乐康衢--------乾隆题储秀宫
(十)寿康宫联:
玉琯应阳春祥南极;璇宫呈丽景庆洽西池-------乾隆题寿康宫前朝太、太妃居住
庆叶瑶图融寿域;祥呈阆苑熙皞乐康衢-------乾隆题寿康宫
(十一)精门联:
丽金门五色云屏三岛近;风玉殿九霄彩仗百花新——佚名题精门
(十二)自鸣钟联:
帘萦香篆齐久;座殷钟声问夜遥——乾隆题自鸣钟
(十三)至圣先师室联:
洙泗新传圣由纵;集唐虞道统德合——乾隆题至圣先师室
(十四)谕馆联:
代典章垂涣汗;万守仰都俞——佚名题谕馆 涣汗:喻帝王发布号令同汗能收;都俞:尧与臣叹答词 (十五)诰敕房联:
宠遥颁青琐客;恩重溢紫泥封——佚名题诰敕房
(十六) 书房联:
念终始典于;于缉熙卑厥——乾隆题书房
立身至诚本;读书明理先——雍题书房 (十七)繙书房联:
玉宇朝资珥笔;金瓯亿载庆垂衣——佚名题繙书房
圣德醍醐花涤红药省;帝光糺缦丽紫微——佚名题繙书房内阁
(十八)斋宫联:
克践厥猷聪听祖考彝训;斁康事先知稼穑艰难——雍题斋宫殿宝座
编金鉴怀逸;五夜铜签警未央——雍题斋宫东室
午夜端居钦曰旦;寅衷昭事格维馨——雍题斋宫寝宫
吉蠲致敬先三;昵格维诚矢——乾隆题斋宫寝宫
洗宥密钦羲传;致德精明禀礼经——雍题斋宫寝宫
念纯诚昭格本;万缘清静旦明——乾隆题斋宫东暖阁
道钦崇永保命;万几赦毖屡省——雍题斋宫东暖阁
皓月空悬镜朗;妙云拥抱智珠圆——雍题斋宫西暖阁
慎独谨几旦明怀帝载;思艰图易宵旰念民依——雍题斋宫殿
(十九)毓庆宫联:
北斗枢紫气迎祥双阙晓;东风入律彤云献瑞五门春——乾隆题毓庆宫 (二十)月华门联:
瑞启霞映龙墀晴色迥;春烟融凤阙曙光高——乾隆题月华门
(二十一)养殿联:汲古修绠;守道异营——康熙题养殿东暖阁
诸恶忍作;众善必乐——雍题养殿东暖阁
保泰钦若;调元益懋哉——乾隆题养殿东暖阁
太道共养;纯嘏性弥敦——乾隆题养殿东暖阁
忧其所恃;惧其所矜——佚名题养殿东暖阁
仲尼甚者;惟帝若其难——佚名题养殿东暖阁
三岛春深云气暖;九霄迥月明——佚名题养殿西门
凤阁晓霞红散绮;龙池春水绿波——佚名题养殿
旭射铜龙阳春晓;风翔玉燕禁花浓——乾隆题养殿
广乐奏钧万衣冠同瞻旭;阳春四橐籥首协温风——乾隆题养殿
雉尾云移看玉烛光星扶华盖;螭香听金铃声风展春旗——乾隆题养殿
(二十二)三希堂联:
深托毫素;怀抱观古今——乾隆题三希堂
玉堂迎燕喜;金谷振麟祥——佚名题三希堂
梅报平安信;鸟传意春——佚名题三希堂
情物外适;道与古期——佚名题三希堂
事;自相知——佚名题三希堂
书圃礼园斁;瓯香研净余清——佚名题三希堂
共欣穹宇秋月;都作增龄海宝筹——佚名题三希堂
修身先谨懔幽独;读书培养才源——佚名题三希堂
(二十三)弘德殿书房联:
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乾隆题弘德殿
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乾隆题弘德殿
爽宇豁;情欣理境融——乾隆题弘德殿
句新意;耽书宿缘——乾隆题弘德殿
墨汁润瑶草绿;篆文清带笔花香——乾隆题弘德殿
惟治;岂奉——雍题弘德殿
二典三谟尧舜道;五风十雨协——乾隆题弘德殿 二典三谟:指《尚书》《尧典》、《舜典》及《禹谟》、《皋陶谟》、《益稷》
(二十四)昭仁殿联:
琼枝春意足;缥帙古香——乾隆题昭仁殿
风奏南薰调玉轸;霞悬东壁灿瑶图——乾隆题昭仁殿 注:南薰:《南风》歌传虞舜所作联意思:教化民众各种举措像煦南风奏响听乐曲;典籍蕴涵宝贵思想灿若云霞我描绘美蓝图
秋历览登三辅;旰食惟期协九经——乾隆题昭仁殿
亦曰钦哉贯谟典;允惟难矣作君师——乾隆题昭仁殿
独喜惜阴澄静照;更稽古契遐——乾隆题昭仁殿
九淑景凝新旭;三殿晴光接彩霞——佚名题昭仁殿
(二十五)交泰殿联:
恒久咸迓休滋至;关睢麟趾主王化始基——乾隆题交泰殿
宝瑟瑶琴百池边春满;金柯连玉叶万枝云——乾隆题交泰殿
(二十六)坤宁宫联:
斯干咏松竹;保颂升恒——乾隆题坤宁宫
功德庄严耀宝月;薰闻安乐引祥凤——乾隆题坤宁宫东暖阁
居元秉神符永极;交三泰捧宝胜于重华——佚名题坤宁宫
麟定螽诜叶二南于彤管;星轩月殿配德于丹宸——佚名题坤宁宫
万花转璇枢本本;元瑞筴资始资——佚名题坤宁宫
珠缀绕龙屏宝矩光连宝箓;璇题悬凤扆彤云瑞应彤墀——佚名题坤宁宫
惟纯佑命俾尔戬谷百禄荷;民其敕懋绥福万咸宁——乾隆题坤宁宫东暖阁
(二十七)永祥门联:
蟠桃千岁;温树四花——佚名题永祥门
东华灿烂初升紫气依晓殿;北阙辉煌云丽祥光遍护春台——乾隆题永祥门位于乾宁宫东侧
(二十八)绛雪轩联:
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阴绿渐稠——乾隆题绛雪轩
树暖旭轻笼牗;花与香风并入帘——乾隆题绛雪轩 或谓联原乾隆题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乾隆题绛雪轩
(二十九)养性斋联:
古香研道秘;新藻发春妍——乾隆题养性斋
迹今偏澹;诗情合添幽——康熙题养性斋
室虚限白;四改总青——康熙题养性斋
自林泉蕴藉;依书吏周旋——康熙题养性斋
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鲜——康熙题养性斋
四季风光尽藏;百城古帙余馨——乾隆题养性斋
体道鸢鱼看泼;清闲书史挹菁英——乾隆题养性斋
暇绨几身聊憩;景入纱疏意与存——乾隆题养性斋
(三十)延晖阁联:
丽风春澹荡;花香鸟语物昭苏——乾隆题延晖阁
雪朗西山送寒色;花辉东壁发馨——乾隆题延晖阁
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晴窗挹翠霞带晓屏舒——乾隆题延晖阁
树石接蓬莱三色矞云幄;轩窗骞象纬千秋宝箓凝图——佚名题延晖阁
(三十一)澄瑞亭联:
景运舒庆云环紫极;太翔洽边甘露湛瑶墀——乾隆题澄瑞亭
(三十二)摛藻堂联:
古意;赋新诗——乾隆题摛藻堂
庭绕芳毯铺意;座芸编结古欢——乾隆题摛藻堂 芸编:古芸香夹入书防虫蛀故芸编称古书
左右图书静涵道妙;春秋风月佳处——乾隆题摛藻堂
(三十三)穹宝殿联:
言妙化资元始;神功运穆清——乾隆题穹宝殿
颂启椒花百池边暖;觞浮柏叶万枝春晴——康熙题穹宝殿
(三十四)漱芳斋联:
澄待万几;恭奉三元——佚名题淑芳斋
花香鸟语群乐;月霁风清造物——乾隆题淑芳斋
自喜轩窗俗物;聊山水寄清音——佚名题淑芳斋
瑞景琼楼锦绣;欢声珠阁奏云韶——佚名题淑芳斋
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写黄庭经——佚名题淑芳斋
思庶政惟敢自逸;由旧典式其永愆——佚名题淑芳斋
写诚敬礼章乐亮;绘恬熙象丽风——佚名题淑芳斋
清燕凝神闲处养;容守元化静涵——佚名题淑芳斋 (三十五)文华殿联:
讵饰其貌;尊所闻——康熙题文华殿
道契松云传符赤帝;祥呈河洛治统启青皇——佚名题文华殿
道脉相承经典昭垂千圣绪;源若接羹墙默契百王传——乾隆题文华殿
四海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余——张居题文华殿
(三十六)库房门联:
涵三化洽归玑镜;吹万风转玉勺——佚名题库房门
(三十七)传殿联:
帝典王谟昭万;乾苞坤络奉三元——乾隆题传殿 三元:史载夏寅月、殷丑月、周月岁首三统或称三元、三借指三代
近玉阶通御气;春琼琯驻韶光——佚名题传殿角门
(三十八)直房联:
承恩沾沆瀣;接武引星辰——佚名题直房
(三十九)文渊阁联:
插架牙签照今古;编云气吐芬芳——乾隆题文渊阁
荟萃殊观象阐先;静深知本理赅太极涵三——乾隆题文渊阁
壁府古含今藉资主敬;纶扉名副实讵惟目仿崇文——乾隆题文渊阁
(四十)銮仪卫门 联:
仙仗五云鸾鸣盛世;德车七宿龙角运——佚名题銮仪卫门
(四十一)承乾宫联:三秀草呈云焕彩;万枝茂露香凝——乾隆题承乾宫
红初升万户祥云临覆道;青阳乍转九佳气蔽重楼——乾隆题承乾宫
(四十二)永宫联:
黄道呈祥八表星环紫阙;青阳布泽三阶丽丹霄——乾隆题永宫
一、四字吉语(一)
诚信是金、风生水起、大业龙腾、厚德载物
融通四海、马到成功、龙马精神、上善若水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业道酬精
商道酬信、真水无香、紫气东来、天顺人和
知足常乐 、闻鸡起舞、人道酬善、商道酬信
积学储宝、惠风和畅、春华秋实 、凭高观远
志存高远、风光霁月、志在千里、心如止水
锲而不舍、壮志凌云、道法自然 、闲云野鹤
业精于勤、老骥伏枥 、难得糊涂、剑胆琴心
二、四字吉语(二)
博雅达观、宠辱不惊、道法自然、淡泊明志、
大智若愚、清气若兰、福由心造、中庸和谐、
紫气东来、观海听涛、厚德载物、厚德载福、
厚积薄发、海纳百川、积健为雄、境由心造、
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兰气随风、敏事慎言、
妙造自然、宁静致远、品茗抚琴、品茗听琴、
气若幽兰、曲径通幽、素心若雪、天道酬勤、
万事随缘、唯善是宝、闲心逸趣、从善如流、
喫亏是福、抱檏守眞、云鹤游天、韵雅趣幽、
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
知足常乐、知足者富、刚健笃实、笃礼崇义、
竹影清风、笃行致远、以德为邻、惟善为宝、
养德泽福、鹏程万里、见贤思齐、崇德尚贤、
学贵心悟、开卷有益、卧云听泉、琴韵书声、
积学储宝、怡然自乐、翰逸神飞、返檏归眞、
耕云种月、谨言愼行、景气和畅、百福具臻、
鸿喜云集、和气致祥、惠风和畅、福夀康宁、
清风朗月、室雅兰香、和风祥云、祥和雅乐、
天朗气清、万福无极、物华天宝、鸿业远圗、
骏业肇兴、骏业宏开、大业鼎盛、敬业乐羣
三、八字佳句
花间酒气 ;竹裏棋声。
山奔海立 ;沙起雷行。
诵赤壁赋 ;聼广陵涛。
心无物趣 ;坐有琴书。
聼鸟说甚 ;问花笑谁。
有容廼大 ;无欲则刚。
流水无意 ;落花有声。
尺璧非宝 ;寸隂无价。
静观世态 ;细品人生。
流水无意 ;落花有声。
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风云论道 ;笔墨通天。
江山入画 ;意气淩云。
花晨月夕 ;茶半香初。
松风高洁 ;兰气幽芳。
事理通达 ;心气和平。
荡思八荒 ;游神万古。
倚剑天外 ;射雕云中。
移花得蝶 ;买石饶云。(郑燮)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郑燮
B
百忍成金 百花齐放 百福具臻 博学笃志 博学笃行 博学济世 博学慎思 博学悠远
博古通今 博览精思 博爱向善 笔走龙蛇 笔精墨妙 笔情墨趣 笔歌墨舞 抱朴含真
抱璞藏真 抱璞守拙 把酒临风 半生若梦 冰心玉壶 冰清玉洁 碧云黄叶 白发学童
八面威风 比翼双飞
C
宠辱不惊 澄心清神 澄怀观道 长乐无极 长风万里 长风破浪 长绳系日 长笑放歌
长毋相忘 春和景明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春风雨露 春风得意 春风桃李 春在天涯
春树暮云 春池洗砚 曾经沧海 诚毅和爱 诚朴雄伟 从善如流 啜菽饮水 吃亏是福
草情篆韵 彩笔淩云 寸阴是竞 惨澹意匠 叱吒风云 椿萱并茂 呈祥献瑞
D
敦厚周慎 敦品修学 砥节励行 淡泊明志 澹定自若 澹定从容 道法自然 道履曼茀
对酒当歌 叠云长风 登云钓月 登高望远 淡怀卓识 达者为师 度德量力 笃行有为
笃静悟初 德厚流光 丹桂飘香 大巧若拙 大爱无疆
E
鸥语涛声
F
防微杜渐 法贵天真 风花雪月 风调雨顺 风鹏正举 风雨同舟 风雨鸡鸣
风神洒落 泛水约风 繁花似锦 飞花点翠 飞举冲霄 飞鸿越海 飞云含碧
飞黄腾达 奋发踔厉 奋图精进 敷析渊微 福域同登 福如东海 福惠双修
凤凰来仪
G
高风亮节 高风峻节 高情远致 高山流水 高蹈自守 高瞻远瞩 刚健中正
光风霁月 光明磊落 广结法缘 过犹不及 归真返璞 归璞返真 耕云种月
孤云雁影 公诚勤朴 格物致知 敢为人先肝胆相照
H
浩气长存 厚积薄发 厚德载福 厚德载物 汉书下酒 皓月禅心 浑厚华滋
和风清穆 和风秋云 和若春风 和气致祥 惠风和畅 花意竹情 华夏龙腾
含英咀华 海运飞鹏 河山带砺 河清海晏 好学深思 翰不虚动 翰逸神飞
翰海腾龙 浑金璞玉 寒云远征 寒塘鸣翠 鹤路云天 海棠春醉 怀仁慕德
J
见贤思齐 俭以养德 敬慎不败 敬慎无忒 敬胜者吉 敬业乐群 进德修业
教学相长 精研覃思 精骛八极 精进努力 精思擘画 惊浪奔雷 君子无逸
及锋而试 剑气斗牛 举案齐眉 嘉文懿行 嘉福成基 九朽一罢 积水成渊
积善余庆 吉星高照 吉祥如意 锦上添花 锦羽春晖 景星庆云
K
宽仁厚德 开巻有益 困知勉行 空谷足音鲲鹏万里
L
老当益壮 老骥伏枥 励精图治 励学敦行 镂月裁雪 绿玉含露 篱落疏影
龙腾虎跃 龙吟虎啸 龙兴华夏 龙翔狮吼 兰馨素室 兰馨松寿 兰馨松盛
兰风桂露 兰亭稧后 兰亭韵事 兰臯比翼 乐此不疲 灵芝瑞露 揽辔澄清
力争上游 力挽狂澜 俪福百益 鸾飞凤舞 柳浪闻莺 芦荡飞雪 鸾凤和鸣
莲开并蒂
M
眠云卧石 眠沙踏浪 敏事慎言 敏而好学 梦笔生花 妙造自然 妙笔簪花
妙法理数 梅开五福 穆如清风 墨海游龙 墨韵诗魂 民富国强 民殷国富
秒分应惜 鸣琴而治 梅鹤同春明德惟馨
N
宁静致远 鸟语花香 南极星辉
O鸥语涛声
P
平淡天真 鹏程万里 披肝沥胆 破浪乘风 普天同乐 普奏华章 培兰育桂
Q
清风峻节 清风朗月 清芬可挹 清兴高怀 强学力行 气吞云梦 晴风暖翠
浅翠深黄 秋月春风 秋原驰猎 秋林饮露 秋露成珠 秋水素翎 千里清秋
千秋功业 千难一易 秦汉遗风 勤能补拙 勤则不匮 勤慎亷和 勤思会学
谦虚谨慎 琴心剑胆 卿云歌起 前车可鉴 锲而不舍 青萍结绿 群英集萃 器宇轩昂
R
人夀年丰 人杰地灵 仁者无敌 仁言利博 任重道远 日新其德 熔金合璧
如日中天 瑞气盈门 瑞气集门 瑞气云集 瑞彩祥云
S
思逐风云 思接千载 思逸神超 神游千古 神与物游 神气宛然 神气晏如
神龙腾飞 神酣笔畅 室雅人和 书为心画 书魂琴韵书画同源 书画延年
松竹含韵 松风水月 松风雪霁 松鹤遐龄 松鹤延年 疏影横斜 适者长寿
岁月无情 诗酒余音 水到渠成 生龙活虎 审微见远 实事求是 熟读深思
审攻得当 四海升平 时和岁丰 时雍道泰 世泰时丰
T
天长地久 天道酬勤 天朗气清 天下为公 天锡纯嘏 停云落月 苔枝缀玉 踏月寻桂
同舟共济 同登寿域 泰山北斗 推陈出新
W
为政以德 为人师表 为善最乐 温故知新 问梅消息 晚翠淩寒 悟道归真 无欲则刚
闻鸡起舞 闻过则喜 万马奔腾 万事如意 万象更新 五风十雨 毋息半途 吴越同舟
物我两忘 握发悬钟
X
先忧后乐 心即是佛 心旷神怡 心驰神往 心慕手追 心手双畅 心随天籁 心静兴长
闲云野鹤 行云流水 行为世范 杏花春雨 晓月清香 雪裏梅花 雪乡雁迹 学海无涯
学海泛舟 学贵有恒 学造风云 潇洒出尘 息妄归真 新禧万福 向纸三日 香流翰墨
霞唤椿庭
Y
颐性养寿 逸志不群 逸兴雅怀 游艺依仁 言为心声 一苇可航 月明风清
月皎林疏 幽谷鸣春 幽节孤芳 野岸秋声 远清归雁 与时俱进 勇攀高峰 勇者不惧
勇猛精进 勇往直前 永不放弃 业精於勤 云天一啸 云起龙骧 玉澜无影 语妙天下
饮马投钱 与人为善 以荣增愧 雅抱冲矜 愚公移山 艺海无涯 艺苑新声 尧天舜日
莺歌流翠 意在笔先
Z
知白守黑 自强不息 志存高远 止於至善 彰往察来 正本清源 泽如时雨 栉风沐雨
智者不惑 智珠在握 智水仁山 战无不胜 众妙之门 众星拱北 众善奉行 中华崛起
祖国腾飞 坐言起行 醉步溪月 中流砥柱 振迅天真 忠信笃敬 壮志淩云 择善而行
钟灵毓秀 芝兰玉树 濯古来新 珠藏泽媚 珠联璧合 种德收福 紫气东来 宾至如归、
痛饮快谈、开怀畅饮、高宾满座.胜友如云、知味下马、近悦远来.嘉宾云集.
万商云集.醇酒佳肴、飘香十里、御膳天厨
贺表演
赏心悦目、多彩多姿、尽善尽美、声色俱佳、艺术之光、行云流水、艺臻化境、艺海生辉、天韵之声、艺坛精英、馀音绕梁、声艺卓越、曼歌妙舞、丝竹和鸣、传道宏艺、婆娑曼妙、珠圆玉润.响遏行云
答谢
嘉惠良多.匡助良多、嘉惠永铭、赞襄良多、受益良多、居功厥伟、热心堪崇、感佩热忱、赞襄功宏、铭心刻骨、贡献殊伟、恩同再造
友谊
云天厚谊、云谊永存、聚情永怀、云天高谊、盟谊永固、情谊永怀、敦睦情谊、惠泽广备、
至诚永念、惜别常忆、德业弥珍.锦情义茂、万寿无疆、百龄眉寿、返老还童、寿如南岳、千岁之桃、松鹤舞凤、美意富贵、麻姑酒满、天保九如、期颐之寿、南山献颂、算衍春龄、福海寿山、荣跻七秩。
春节起源
春联(The Couplet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读作chūn lián,也叫“春贴”、“对联”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春节,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孝春联之绿春联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孝春联之黄春联
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满族对联风俗: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 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春联(14张)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
编辑本段发展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编辑本段习俗
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形式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寓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贴春联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编辑本段福字
春联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如果把“福”字倒着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是“福到了”。
解释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传说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习俗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编辑本段要求
春联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现在的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
正确的贴法
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也有例外,如毛泽东截王勃句创作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是用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春联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 ’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的事,而“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形容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驴唇不对马嘴”的毛病。 过年时,家家都要贴春联。
选好对联的横批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是批“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编辑本段选择
春联具有广泛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不仅如此,就是连一些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
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追求?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 福州南后街手写春联老铺
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体现个性?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编辑本段张贴
贴法
1。根据时间顺序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摘王勃《滕王阁诗》而制作的春联 2。根据气势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上下联均与去声收尾,下联气势要强于上联,根据规则,即能区分上下联。 3。根据平水韵 此木为柴山山出{平水韵出是仄声} 因火成烟夕夕多{平水韵多是平声} 此联上仄下平收尾,容易区分。 4。根据横额{横批}: 由横额“和气生财 ” 可知 天和人和全家和上 福多财多喜庆多下 横额在上的贴在上面,横额在下的贴在下面。[1]
规矩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必要时,还要根据横额来判断上下联。因为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在实例这一节,将进行具体分析。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编辑本段实例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幸福吉祥,花开富贵。 3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4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5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6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7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8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9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10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 11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12人勤三春昌, 地肥五谷丰。 13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14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15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16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17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18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19六畜猪为宝,
墓碑对联通用横批 :
福寿全归 ,典型宛在, 典范长存。
风木悲伤 ,松柏风凋 ,挥泪含悲。
苦雨凄风 ,五夜风凄 ,音容宛在。
返魂无术 ,夜月鹃啼 ,鹤驾西天。
碧落黄泉 ,含笑九泉 ,痛切五中。
独特性和普遍性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
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
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历代文人智对联:春夏秋冬巧入联
本文2023-10-08 19:30: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