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英雄的定义?
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是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常用的概念,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里的英雄,人生就是一场的战争,人活着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
扩展资料:
华夏男儿多豪杰,但也有不少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到五十三岁又重掌帅印的穆桂英,中国古代女英雄的故事代代流传,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铮铮铁骨,寸寸柔肠,在她们身上合而为一。
她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韩城县志序》)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
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
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回到长安以后,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边是昆明据司马迁自己说,他少年时期曾经"耕牧河山之阳",也就是说他儿童时期曾经在家乡从事过一些农业劳动后来他的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亲也到了长安,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刻苦读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拜了很多名师做老师司马迁的家族,就是他这个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有责任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也有责任来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更有责任通过叙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那么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就是写一部史书,从他父亲开始就已有这么一个理想,他的父亲做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备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独立地修成一部史著,无论是时间、无论是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还不够,所以司马谈寄厚望于他的儿子司马迁,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宏愿
于是,他让儿子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他要求他儿子来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一次全国的漫游所以我这里要介绍司马迁的漫游,于是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做了一次漫游,司马迁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那么他这个漫游,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比如说他漫游到汨罗江畔,在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声朗诵着屈原的诗,他痛哭流涕,所以他写《屈原列传》写得那么有感情,他是亲自去考察过,他是在学习屈原的基础上来写屈原的比方说,在韩信的故乡淮阴,他也搜集了许多有关韩信的故事,你比如说他亲自去问别人,说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这大家知道,这个典故,韩信为什么能够受胯下之辱而不发怒而不愿意去做出非法的事来,忍了韩信那么高的个子,从一个流氓两个腿之间爬过去,如果按照他的个性,一刀就把他杀了但是如果把他杀了,后来还能够建功立业吗韩信后来帮助刘邦推翻了秦王朝,建立了西汉,封王封个侯,回了故乡,韩信自己说,如果当初我把你杀了,我就没后来的建功立业,所以小不忍则乱大谋
再比如说在曲阜他去瞻仰了孔子的墓,还和孔子故乡的一些儒生在一起揽衣挽袖、一步一揖,学骑马、学射箭,学行古礼,以此表达他对孔子的纪念,高山仰止,对孔子的纪念
再比如讲,在孟尝君的故乡薛城,他走乡串巷,考察民风,而且他考察这个地方的民风跟当年孟尝君好客养士有什么关系,所以他走一路、考察一路,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在漫游的旅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存留于人们口碑上的故事,获得了许许多多从古籍当中所得不到的历史材料,同时他深入民间,广泛地接触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使得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认识逐渐深入
此外他遍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了性情,从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学的表现力,所以我要讲司马迁这的这次漫游,正是司马迁走向成功的极为坚实的一步,是非常典型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本应从行,但病死在洛阳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志,赶到泰山,参加封禅,随后沿着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长安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编写《史记》《史记》讲了许多能人的故事
天汉二年(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单于调拨更多的兵力,然而仍然无力与李陵相抗衡就在单于准备退军之时,李陵手下有一名士兵叛变,将李陵内部军情告发告诉单于李陵后面没救兵,而且教单于部下制作连发连射的弓箭单于于是继续与李陵作战最后李陵寡不敌众,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腐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
太始元年(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前91年)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生平
发愤著《史记》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被封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司马迁要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忌讳"的问题可是他在给人物作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以及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尤其揭露了汉代统治阶级的罪恶他虽是汉武帝的臣子,但对于他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处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比如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他既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可是,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发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这便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即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史记》十大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相茹列传》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 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 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史记共130篇
鲁迅称赞: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将史记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反映司马迁之伟大
当然有啦比如有关秦始皇的和李将军传里面说到霍去病以及卫青的都表露出了的明显太史公也是会按自己的好恶来进行品评的~主要么就是我们自己阅读的时候不要太受他的影响就好啦,自己的见解保留就成,没什么不妥的~
《史记》每篇基本都有"太史公曰",这就是司马迁的评价啊!
没什么不妥的!
记史出于的公正、真实性的要求,更重要的还是言/论限制,所以中国历代史书都缺乏作者的独立见解,这是公认的,记得《全球通史》里这么说过
正因为如此司马迁可以说是中国史学界的一朵奇葩!
当然有
而且偏见十分明显
看看他对汉武帝的记述,写的倒是挺长,可主要功绩只字未提,光记载了一些求仙问卜的荒唐事
不知道历史的还以为汉武帝在位几十年光去找长生不老药了呢
不就是因为汉武帝把他给阉了么
于是他就想在史书上把汉武帝搞垮搞臭。
英雄在民间,好的作品来源于民间。
得与失,向来都是辩证的,失之东隅,必收之桑榆,鱼与熊掌,又岂能兼得?若轻财,必聚人;若律已,可服人;若量足,能得人。向来英雄多出于草莽,典籍多源于民间,皆因贫贱儿女易长大,富家弟子难成人。人生鲜有坦途,得失总是无序,不必因得而窃喜,无须因失而巨痛,是你的,总会到来。
1近代中国反殖民侵略战争中的英雄(确定全部是);促进古代文明和平交流发展的历史人物(部分是);岳飞一类古代历史人物,不是。
2民族英雄:
中华民族成为历史事实之后,岳飞等人救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了,民族英雄多半指的是近代阶级革命范式历史研究中的反对殖民侵略的英雄。
民族英雄这个概念是个感情色彩很浓的历史哲学术语,促进一个文明的发展与和平交流的历史人物也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如西汉的张骞,明朝的郑和等。但是习惯上不会把王昭君立为民族英雄,这也是缺乏对游牧文明研究的结果,导致了无法认同其是否为文明,甚至根本就不讨论这个问题,不处理这个问题,有古代父系社会的史书标准来记录民族英雄。所以很多人缺少西方历史哲学式的思维,试图通过中国古代学者的古籍考证来证明这些术语,先后有不少文章,都不了了之。
3爱国将领:
这个概念很简单。基本上热爱自己的国家,保护人民(注意这个是概念)并为之战斗的将领。但是应用的范畴多在防守性战争方面,因为这是历史哲学方面的评价。
所以,在中国近代反殖民战争中与敌人英勇作战的将领都属于这个范畴。
在古代历史方面,只要是热爱其国家的,就是爱国将领,比如热爱宋朝的岳飞。金兀术也是为的金国作战,立下汗马功劳,爱国否?金国历史上对他进行奖赏可能就是对金兀术的行为的认可,但是历史哲学否定他,因为他造成的掠夺战争导致了人民的伤亡,生产的破坏,导致了人道上的损伤,相对层面更加导致了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程度的暂时倒退。
1关于古代英雄的诗句有哪些
年代:汉
作者:刘邦
作品:大风歌
内容: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夏日绝句
内容: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1]
至今思项羽,[2]
不肯过江东![3]
注释:
[1]这两句说:(一个人要奋发有为,)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2]思:追思,怀念。项羽:即楚霸王。秦朝末年他率领民众起义,曾摧毁秦朝主力军。秦亡后他和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在乌江自刎。
[3]江东:指江南沿海一带。项羽原是跟随叔父项梁在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起义的。自刎前表示没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这两句说:到今天我们特别怀念项羽,因为他死得悲壮,不肯回江东,屈辱偷生。
简析:
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
年代:汉
作者:项羽
作品:垓下歌
内容: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
英雄末路的挽歌。
2描写古代人物的诗句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关羽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
一许董相国,再许吕温侯。汉祚移难复,奈何寄女流。
-----貂蝉
3描写英雄的古诗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4描写英雄的古诗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今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解说]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5关于英雄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陵中卢纶塞下曲>从军行(选一)★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选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少年行(选一)唐·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年行(选一)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牡丹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元·虞集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元·倪瓒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阙台明·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河晓发明·谢榛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易水明·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上(选一)清·顾炎武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清·郑成功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秣陵清·屈大均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漫感清·龚自珍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己亥杂诗(选一)★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咏荆轲(东晋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满江红(岳飞写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参考资料:
1、如果说英雄是真诚的人,那为何我们不能成为英雄呢。——托·卡莱尔
2、对英雄崇拜可以造就出英雄来。——迪斯累利
3、面临危险,始见英雄。
4、男子千年志,吾志未有涯。——文天祥
5、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秋谨
6、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李渔
7、英雄出于少年。
8、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威尔·罗吉斯
9、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赫·斯宾塞
10、英雄儿女各千秋。——陆游
11、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12、每个英雄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悲剧。——弗兹杰罗
13、没有崇拜者就没有英雄和神使。——爱默生
14、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15、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
16、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曾巩
17、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18、豪杰之士,不患无才,患不能养气;不能养气,虽有才气,适足以杀其身。——秦观
19、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斯威夫特
20、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姚勉
21、英雄生于四野,好汉长在八方。
[1]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万历十五年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修建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 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 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传世。
1这是一联对联,原文为:
上联:伯乐选贤识骏骥;
下联:英雄酬志效鲲鹏。
2大致意思为:
伯乐选拔贤能,慧眼辨识得良马,英雄要实现自己的报复应当效仿鲲鹏,振翅翱翔博天高。
3伯乐,相传春秋时人,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4骥,好马,喻贤能。
5酬,实现志愿。
6鲲鹏之名,于道家学说古籍《庄子·逍遥游》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古代的英雄的定义?
本文2023-10-08 19:32: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