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出自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6收藏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出自哪里?,第1张

这来自《声律启蒙》中的“二冬”第一节: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建议去淘宝买一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全注音,才158元。加上快递费才208元。注释基本都有。最近我也在背诵。感觉挺好的。

大意是:春天对夏天;秋天对冬天;晚上敲的是暮鼓,早上敲的是晨钟;到外边就是上山观山,下水玩水;苍松指的是青色的松树,绿色的竹与它对应;冯妇是晋朝的某个妇女,善于跟虎斗;叶(读she 4声),叶公喜欢龙,房间挂满了龙的图画(叶公遇到真正的龙的时候却吓到了);蛩指的是蟋蟀,蟋蟀在叫,对应蝴蝶在跳舞;两只燕子建窝是将泥一口一口衔到墙上的;课蜜指采花酿蜜,也就是几只黄蜂在采花酿蜜;莺指一种鸟:黄鹂,恰恰就是黄鹂在叫,也就是春天阳光明媚的园子里黄鹂在叫歌唱;雍雍指大雁的叫声,也就是秋天的塞外(长城以北)有大雁在天上雍雍的叫着;秦岭上有云雾环绕,迢递指的是路途遥远,八千远路形容路很多且很远,综合来看就是秦岭蜿蜒曲折很多长远的山路;巫山在雨中洗礼,嵯峨指山势高峻,十二危峰形容有多座气势磅礴的山峰,综合来看就是巫山气势磅礴有很多险峻的山峰。

大意仅供参考,纯属个人推断、声律启蒙注释与百度参考的结果综合判断。谢谢

声律启蒙读书笔记5篇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声律启蒙读书笔记5篇,希望大家喜欢。

声律启蒙读书笔记1

《声律启蒙》我授课的对象是太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人认知水平,在国学与音乐这两部分我采用的都是由浅入深。

国学部分的内容我通过五种读,看,看注释,了解其中的意思并联想感受意境美。

音乐部分的内容共有四个阶段:一是有节奏的朗读,二是有节奏的拍手,三是旋律伴奏,四是乐器演奏有感情的歌唱。

通过这两部分的教授学生能够快速记忆,学生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但是,在教授的内容上,我发现国学部分涉及的环节过多,内容量较大,因此,在二次备课中,在了解大意,感受意境美得关节,可以用直观的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

在音乐部分,我应该给他大家《声律启蒙》的歌曲旋律打出来,又便于学生直观的学唱。

课后思考,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白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白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白己开脱。课前有时于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声律启蒙读书笔记2

我最近爱读爸爸给我推荐的《声律启蒙》,这本书作者是清朝的张思岩,共二十二卷,收有着名词家四百三十四人的作品。这本书写得还不错,就是这本书的印刷和正常不一样,文字是竖着排版,读的时候需要反方向翻,这让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问爸爸:“为什么这本书是反着翻呢?”爸爸说:“古籍都是这样的,是古人的习惯。”

我记得第一句是“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读着朗朗上口也很好记。但是有些文字我从来没有见过,它的解释也很让人费解,比如说:疎墉(我不知道是哪个疎墉)的意思是懒也。有些人根本就看不懂,只有文学修养很深的人才能看懂,比如说像我就看不懂,不知道我爸爸能看懂不,不过我爸爸说看不懂不要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有,这本书是押韵的,什么叫押韵?就比如说一(代表条目)东(代表韵脚),那么许多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ong(如东、中、空等等等等)。

我读《声律启蒙》的收获:一是认识了好多生字,能够非常熟练地查字典,二是学会了很多近义词和反义词,比如近义词有“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等等,反义词有“邪对正,假对真,幽对显,寂对喧”等等。三是读《声律启蒙》让我感觉到_语言的博大精深。我学会了很多对仗工整、语句优美的对子,如:“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禽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这一学年老师推荐我们读了一本好书—《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一本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用淬炼出的精华。这本书包罗着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

我读了这本书想起一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声律启蒙》让我们增长智慧,陶冶情_ ,学会的道理!

声律启蒙读书笔记3

昨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四年级的背《声律启蒙》比赛。先一个班级一起接龙,再叫顺序号抽查。

四(1)班背完后,该我们班了。我们按排有顺序的入场,入场后中间一排做着,上、下两排站着。开始了,麦克风像传接力棒似的,在同学们手中传递着。当刘勃含说到“一蓑_ 雨”时,我的大脑飞快做出判断:“我要说溪边晚钓之翁。”我接过麦克风说:“溪边晚钓之翁。”把麦克风递给了阮明雨。可是高鹏旭竟然忘词了,他只好传给下一个同学,就这样传了两圈,我们班结束了。

开始抽查了,我忽然听见了16号。16号?那不是我的号吗?我赶紧过去。叫完了号,抽纸条排序。老天,怎么这么靠后?我暗暗叫苦。

我的前面有一个男生,背着背着,忽然忘词了。看着他一脸逑啵蚁胄Γ鋈幌肓似鹄矗辖舯惩晗绿ā/p>

等来等去,到我了。我要背第2段。上台时,我的心像敲小鼓似的咚咚响。后来,我想:“都上台了就没什么好怕的。”于是,我尽量背好、不背错。背完了,我赶紧下台,回到班级。

这次比赛,我知道古人写书是不易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声律启蒙读书笔记4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即使不知道《声律启蒙》,大多数人对这句话也还都是耳熟能详。这样的句子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本事”——它是如此简单、工整,又美得不可方物。就算不必浸*书斋,甚至对阅读了无兴趣,但是看到这样的句子,总还是难免心生好感。

仅仅是言辞上,《声律启蒙》便无疑是一本很美的书,手上这本果麦新版《声律启蒙》,更是在书中配上了白石老人的六十幅画作。白石老人本就是写意大师,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累累万言也难以说尽的幽深情趣——《声律启蒙》中的词句同样如此。二者搭配,可谓是将“美”之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手翻开一页来读吧!“作酒固难忘曲蘖(音:聂),调羹必要用盐梅。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声律启蒙·上卷·十》)所谓“曲蘖”,指的是酒曲等酿酒的原材料;而“盐梅”顾名思义,即盐与梅子,二者一咸一酸,皆为调味之品。因而这段头两句,在表现生活凡常之物的同时,又似乎若有若无地点出了某种哲理。至于后两句,则分别叙述了两个典故,前者是晋代庾信曾在月圆之夜,带着胡床——即来自海外的一种坐具,登楼赏月;后者则是唐杨贵妃赏花,因嫌花开太晚,命人击羯鼓——自然也是来自外夷的一种乐器,催促花开,据说百花果真因此竞相开放。短短几言,便是一段颇有趣味的故事,意境也蕴含其中,“不谈风云,只谈风月”,多么有趣!

中国文人自古便强调文字作品的“音韵美”,不仅要写的好看有趣,意境高远,读出来同样需要朗朗上口、优美典雅。《声律启蒙》正是这方面的典范。实际上,仅从书名便不难推测,这部作品乃是“发蒙之作”,是作者清人车万育为了训练幼童有关声调、音律和格律的文学修养,“尝取对偶……故实,多取习见,且细为评注”(蒋允焄语)而完成的作品,为后世所推崇。而另一方面,《声律启蒙》虽以规范训读、格调,强调音韵为目的,但其内容本身又相当充实,随意撷取,便尽是旨趣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句句藏实,实在值得留在近旁,不时翻阅一番。

曾听人说,读书正是因缺乏了社交属性,才日渐衰微。对于现代人,生活节奏总是颇为快捷的。每个人似乎都在社会里举足轻重,以至于要时时捧着手机——与世界保持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声律启蒙》这样的“慢读物”似乎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一方面,唯有诵读方能尽受其美;另一方面,字里行间又似乎都“暗藏玄机”,需静下来,细心体会。但从根本上讲,不论审美,还是感怀旧事、情思与事理,哪怕只是借这本书,“抄一抄”、“读一读”,以放空自己,其实都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那么喜欢和别人“保持联络”的你,为什么就不肯静下来,关照一下自己呢?

“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懒。”这是《声律启蒙》中,我颇为喜欢的一句话。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叱咤风云的日子——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与此无关。所以更多地,我们有且只有自己的生活。做一个“逸民”,不免陷入日常的寡淡甚至绝望之中——倘若“无诗无酒”,这日子该多么难熬!

声律启蒙读书笔记5

网上有个段子有段极火,大意是说:我们之所以读书,是因为当看见夕阳西下,鸿雁南飞的时候,脱口而出的将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看,有好多鸟飞过去了!”读书读诗的意义自然不止于此,而身处信息爆炸的浮躁时代,能静下心来读诗的人却愈来愈少,网络语言横行,汉语却变得贫瘠。上段《诗词大会》的走红,当我们听着别人背出那些已然遗忘的诗词,为传统文化激动地鼓掌,甚至留下敬佩的热泪,亦是人们对自己所匮乏的捡拾。

读中文系的时候,诗词课的老师曾教导我们,对于很多人而言,诗词是童子功,是骨子里的东西,过了年轻的岁月,有些事诸如读诗如果不曾尝试,也将永远错过。诗之美,读过便知,而古诗之美,若要体会得深切,则需要一定文化的启蒙与积淀。清人车万育的《声律启蒙》,其深入浅出,大抵可以当做是孩子诗歌学习中的《三字经》,读来朗朗上口,细想则颇有回味。

作者车万育是康熙时代的进士,对于诗词韵律颇有研究,所著《声律启蒙》、《怀园集唐诗》皆流传较广,特别是这本《声律启蒙》。作为声韵格律之启蒙读物,书分上下两卷,按韵分编,内容则包罗万象,花草虫鱼、天文地理,个中意象、各种典故,均浓缩于书中。单字、双字、多字成对,层层属对,既可以用以学习与检索不同韵脚以及对仗的规律,亦可用于欣赏与培养语感。书中全无枯燥的说教,而是将所有声律的常识与规律写入诗体之中,每一句教导亦是例证。有雅兴时信手翻来或在安静的时候读上几句,都能体会汉语的韵律之美。《声律启蒙》所述的工整之道,正是随意的现代汉语使用中所缺失的优雅与凝炼。

汉语的美,形神兼备,在古汉语中体现得尤为显眼,在极小的篇幅里,却能一语万言,彰显丰富的内涵。古诗之所以短小精悍,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中所蕴含的典故。作为具有一定声律常识的读者,在阅读《声律启蒙》时,如将其作为一本典故辞典,亦能收获颇丰。值得一提的是,此版本的《声律启蒙》对于文中所提到的典故,一一作了简要的注释,为读者指明了方向、标明了出处。无论是较为人所熟知的典故,诸如“青眼”的典故出自于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管中窥豹”则出典于赌博;还是相对较为冷僻的出典,诸如“书*”并非贬义,指的是博览群书的皇甫谧,“传癖”则是同时代的杜玉,其爱《左传》成痴,而所谓“宋宗鸡”,并非是那个让少女痴迷的韩国欧巴,而是晋朝宋处饲养的一只聪颖异常的鸡,可以与人对谈;本书甚至收录了不少皇家八卦,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则是“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其所讲的故事是:杨贵妃赏花,嫌弃花开台湾,下令敲打羯鼓催促,最终百花竞相盛开;每一个书中提及的典故如若遇上现今的段子手,大抵都是大有可为的好素材。

除了了解令人称奇的典故,书中的另一声律之外的养料则是可以教会我们不少意象词汇的典雅表达,“镜奁对衣笥”,尽显闺房之雅;“杨柳和烟”、“桃花流水”,好一派惬意河山。如作者车万育所言:“逸民之志,须凭诗酒养疏慵”,喝了太多应酬之酒的现代人,渐渐忘了读诗的滋味,也丢了忙碌之外的闲情逸致。汉语如此美丽,而美好之事物,值得我们坚守与传承。

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上卷为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这十五个韵部;下卷为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四十盐、十五咸这十五个韵部。不列仄声韵,因为唐以来的格律诗,一般均采用平韵,极少有用仄韵的。

《仄韵声律启蒙》为林缉熙所著,开篇即言“仿邵陵车万育先生平韵声律启蒙之体”。辑入全部的仄声韵部,分上声二十九韵部、去声三十韵部和入声十七韵部。

两书相合,始补全全部平仄声韵部。之所以补充仄韵之声律启蒙,主要还是由于填词的需要。因词经常需要用仄韵。仄韵声律启蒙一书后,有注者赖惠川之附言:“诗也、词也、诗钟也,其揆一也,皆陶养性情者也。老友荻洲林缉熙先生,耽於诗,而工於词。当其隐鹿满山时,日以吟咏为事,著荻洲吟草、诗词各若干卷,余既序之,而尚未尽其所蕴。笔砚之余,又著仄韵声律启蒙七十有六韵,对仗工整,运典自然,较诸古人所著平韵启蒙,实无逊色……”

描写了一幅春雨后生机勃勃的春景。

出自:唐代陆游的《咏春》

原文: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译文:

一支支小船和燕子穿过杨树柳树之间,池子里面的鱼在相互嬉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

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

背诵,对初涉学堂的孩子,实在难为他们。有的孩子一篇文章,反复背诵几个小时也背不过;有的孩子一篇文章很快成功背诵,也会迅速忘记。特别是古文。在孩子看来,就是天书,从今天起,我会用刚刚学习的超级记忆法陪伴女儿一起背《声律启蒙》这本天书。

背诵步骤:

1、熟读原文,每句提示一到三个字可以记住;

2、为文中的每个句子找出若干关键字,辅助背诵;

3、根据关键字编撰有趣的故事;

4、可以按顺序复述连接关键字的故事;             

5、背诵原文,有卡文处,根据关键字故事的提示可以继续;

6、熟练背诵,基本摆脱关键字故事。

觅箫笙 文

《声律启蒙 上卷•二冬》原文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慵。

注释

舞蝶对鸣蛩。

蛩(音穷QIONG):一名蟋蟀,一名促织。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课蜜:采集蜂蜜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恰恰:自然、和谐。

雍雍:鸟和鸣声。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

迢(音条TIAO)递:遥远。

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嵯(音搓CUO)峨:山高。

上智对中庸。

上智:智力特出的人。

中庸:不偏叫中,不变叫庸。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奁(音廉LIAN):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笥(音四SI):盛衣服的方形竹器。

杵(音楚CHU):用以捣物的木棒。

舂(音冲CHONG):古代称为碓,舂米的器具。

花灼烁,草蒙茸。 九夏对三冬。

灼烁:鲜明,光彩。

蒙茸:草乱的样子。

九夏:夏天的九十天。

三冬:三个冬季。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手擘(音BO去声):用拇指分开。

毕卓:晋人。嗜喝酒。

氅:用鸟毛制成的皮衣。“鹤氅”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

王恭:晋人。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

五老峰:庐山有五老峰,秀插云霄。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三姑石:江西赣州西南有个南康县,境内有三姑石,响声就像金镛。

镛(音雍YONG):铜制大钟。古乐器,奏乐时用来表示节拍。

仁对义,让对恭。 禹舜对羲农。

让:礼让。       

恭:谦恭。

禹舜羲农: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夏禹、虞舜、伏羲、神农。

陈后主,汉中宗, 绣虎对雕龙。

陈后主: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七年,为隋所灭。

汉中宗:汉武帝的曾孙,讳询,在位二十年崩,谥号宣帝。

绣虎:曹植,号绣虎。

雕龙:南朝梁刘勰(XIE),写《文心雕龙》十五篇。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

邀功:求取功劳。

干戈:古代兵器。

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逸民:指避世隐居的人。

疏慵:懒散。

典故

冯妇虎

出处——《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博虎,卒为善士。"

故事:有个晋国人,叫冯妇,善于打虎,后来立志要做善人,不再打虎。有一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远远望见冯妇走来,连忙跑过去迎接。冯妇挽袖伸臂地走下车来,众人都很高兴,这件事却被士人们当成了笑话。

叶公龙

出处——《庄子》: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而下窥,叶公惊走。非好龙者,好似龙者也。

故事: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蛩(音穷QIONG):一名蟋蟀,一名促织。

戏马台

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用来观赏戏马,所以称作戏马台。

斋小号蟠龙

出处——《南齐书》记载,宋武帝在彭城,九日游项羽戏马台。

蟠龙斋: 桓温,东晋大将,所居斋室画有龙,人称蟠龙斋。

故事:东晋权臣桓温修了一度精巧的斋舍,还正在墙上画上了龙,号称“蟠龙斋”。蟠龙是指还没有飞到地下的龙,龙时常作为帝王的意味,那里候温说他本人还没当造物主王,其没有臣之心有如司马昭。起初,桓温之子桓玄“子承父愿”,构建桓楚政柄,东晋大将刘毅用征伐桓玄,打下桓玄的地盘后,也住进了蟠龙斋。还喜气洋洋地声称,本人的大名就叫“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

手擘(音BO去声):用拇指分开。毕卓:晋人。嗜喝酒。

《世说新语》记载,晋毕卓嗜酒,语人曰:左手擘蟹螯,右手执酒杯,乐足一生矣。

晋代人毕卓热爱喝酒,曾对于人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盅,在酒池中游泳,此生足矣。”因此别称他为“蟹神”。擘,离开、剥开。蟹螯,螃蟹的两个大前足。

身披鹤氅自王恭

氅:用鸟毛制成的皮衣。“鹤氅”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

出处——《晋书·王恭传》:王恭常披鹤氅行雪中,孟昶见曰:此真神仙中人也。王恭:晋人。

故事:晋代人王恭披着白鹤翎毛做的斗篷,乘着轩车,正在小雪中前行,孟昶(日后的五代后蜀国君)正在篱间望见,感慨道:“此真神仙中间人!”

鹤氅,用白鹤翎毛酿成的外衣。

禹舜对羲农

禹舜羲农: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夏禹、虞舜、伏羲、神农。

陈后主

陈后主陈叔宝,字元秀,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在位七年,为隋所灭。

汉中宗

汉中宗:汉武帝的曾孙,讳询,在位二十年崩,谥号宣帝。

绣虎对雕龙

绣虎:指曹植。宋曾慥(音造)《类说·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

雕龙:南朝梁刘勰字彦和,撰《文心雕龙》十五篇,论古今文体。

文中找出关键词,来辅助我们进行这篇韵律的背诵。编撰的故事不需要背过,只需要用自己的话将其中的关键字串联起来即可。

在背诵过程中,如果遇到卡文,就从故事中寻找关键字进行连接。

最初故事会起到辅助作用,背过之后,偶尔起到提示作用。熟练背诵后,故事有或者没有就不再有意义了。

关键词

下面这些字,你能从原文里找到吗?

春,秋,暮,晨。

观,玩,竹,松。

冯,叶,蝶,蛩。

衔,紫,课,黄。

春,莺,秋,雁。

秦,云,迢;巫,雨,嵯,危。

明,淡,智,庸。

奁,笥,杵,舂。

灼,蒙,夏。

台,戏,斋,蟠。

擘,毕,披,氅。

五,秀;姑,响,若。

仁,恭,舜,羲。

雪,云,芍,芙。

陈,汉,虎,龙。

柳,风,花,浓。

春,宜,更。

战,必,武;逸,须,慵。

关键词连接——超级故事

下文中绿色字表示原文关键字,红色字是用来引导背诵的同音的关键字。当背诵过程中有卡文,通过联想故事情节中的上下文衔接的关键字,衔接原文。

春 对夏,秋 对冬, 暮 鼓对 晨 钟。

观 山对 玩 水,绿 竹 对苍 松 。

春秋时期,有一个母亲,叫陈氏,他有一个儿子,叫金勇;她管儿子很严厉,一刻也不准他玩耍。有一次,金勇偷偷的玩了一会儿,被母亲发现,用竹竿狠狠地打在屁股上,屁股上的肉都打松了。

冯 妇虎, 叶 公龙,舞 蝶 对鸣 蛩 。

衔 泥双 紫 燕, 课 蜜几 黄 蜂。

他疼得顺手揪了一把枫叶碾碎了敷在了屁股上来缓解疼痛。他爹看到了,心疼极了,但是他们家很穷,也买不起药,他嫌老婆把孩子打得太重了,屁股都打紫了,那棵竹竿上还粘着孩子黄黄的肉,惨不忍睹。

春 日园中 莺 恰恰, 秋 天塞外 雁 雍雍。

突然,一只鹌鹑飞了过来,对准刚凝结的硬血块,猛啄过来。父亲眼疾手快,抓起手边的一个铅球,砸了过去,正好击中它的眼睛。

秦 岭 云 横, 迢 递八千远路;

巫 山 雨 洗, 嵯 峨十二 危 峰。

远处飘来悠扬的琴声,那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晕了过去,栽进了笤帚上,金勇的双手捂住落下的鹌鹑,那鸟受到了惊吓,羽毛一炸,一撮毛立了起来,包围了他。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他的命在弦上,羽箭瞄准他的肝胆,如果此时金勇可以快速的移动一点位置,可以不用受伤害。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他也的确是个练家子,迅速的向左移动四米,没有触碰到一根羽箭,因为,它们和金勇同步冲了出去,分毫不差。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 ,斋号蟠龙。

鹌鹑啄过的伤口处,蒙着长衫,只见长衫下血流不止。金勇的出血位置往上抬,羽箭就跟着往上,出血点向西,羽箭也跟随向西。他忍住剧痛,一跃跳上窄凳,盘腿坐于之上。

手擘蟹 螯 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 峰 高,秀插 云 霄 如 玉笔;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羽箭立刻像脉搏停止了跳动一样,直直地散落在地上。金勇一屁股坐在长凳上的时候,将出血点捂住了,羽箭嗅不到血的味道,也就泄了气。男不顾疼痛,飞脚踩向羽箭,把弱弱的羽箭踩在脚下,用力把他们踩的粉碎。

仁 对义,让对 恭 , 禹 舜 对 羲 农。

战斗结束,男实在忍不了这疼痛,他抬起屁股,躬着身子,汗水顺着脸颊稀里哗啦往下流。

雪 花对 云 叶, 芍 药对 芙 蓉。

他回头看到一片血水,登时晕了过去。父亲拦腰接住即将倒地的儿子,发现他竟然在发烧,父亲扶着他趴到床上。

陈 后主, 汉 中宗,绣 虎 对雕 龙 。

母亲陈氏一直在一旁观战,吓出了一身冷汗,发烧中的儿子呼唤着妈妈,她还像聋子似的呆愣着。

柳 塘 风 淡淡, 花 圃 月 浓 浓。

春 日正 宜 朝看蝶,秋风那 更 夜闻蛩。

金勇喊到第六声,她才疯子似的扑到儿子跟前,划开他的裤子,用力吸允着伤口里的血,吸满满一口,侧身吐出,只见一地黑漆漆的脓血,陈氏的嘴唇也染成了黑色,跌倒在地,哽咽地哭了……

战 士邀功, 必 借干戈成勇 武 ;

逸 民适志, 须 凭诗酒养踈 慵 。

她展开一 截竹棍,里面有一群铅笔头大小的鹌鹑,她说:“巫师请仙人后羿给算的,说必须用这根竹竿能调教儿子,才会有出息。真不知道这里面有那只鹌鹑的孩子啊!”

看到有很多人7天背诵《道德经》,就是用这个方法实现的,我想我用这个方法,可以和女儿一起背《声律启蒙》。

END

十三、覃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

佛堂1对仙洞2,道院3对禅庵4。

注:1佛堂:(1)佛所住的堂殿。《毗奈耶杂事》卷二六“即以右足踏其香殿”唐义净注:“西方名佛所住堂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台、香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颜,故但唤其所住之殿,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然名为佛堂、佛殿者,斯乃不顺西方之意也。

(2)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清陈维崧《江城子·鲍让侯载酒泛舟小泊城南诸寺纪所见》词:蓦遇娇红澹粉佛堂边。恰似湿云倚一朵,扶不定,竹栏前。”

2仙洞:(1)仙人的洞府。后蜀阎选《浣溪沙》词:“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宋无名氏《贺新郎·庆生日子纳妇》词:“想蓬莱、仙洞又献,长生真录。”

(2)借称道观。唐白居易《春题华阳观》诗:“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原注:“观即华阳公主故宅。”

3道院:道士居住的地方。五代王周《道院》诗:“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你们寻所道院,趁早安歇罢。”冯至《蝉与晚祷》:“在他仅有的两间大的小屋内,将屋门关闭,把自己禁锢起来,好像道院中的苦行者。”

4禅庵:禅房;佛寺。唐温庭筠《赠越僧岳云》诗:“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宋主禹偶《牡丹》诗:“仙娥喧道院,魔女逼襌庵。”

山泼黛1,水浮蓝2,雪岭3对云潭4。

注:1泼黛:谓一片墨绿。唐顾况《华山西岗游赠隐玄叟》诗:“羣峯郁初雾,泼黛若鬟沐。”宋黄庭坚《诉衷情》词:“山泼黛,水挼蓝。”

2浮蓝:一片蓝色之意。个人认为与“接蓝意义相近。

挼(音若,二声)蓝:浸揉监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唐白居易《春池上戏物李创中》诗:“直似援蓝新汁色,与君南宅染罗裙。”

宋周邦彦《蝶恋花·柳》词:“浅浅援蓝轻站透。过尽冰霜,便与春争秀。”

元张养浩《普天乐》曲:“水援蓝。山横黛,水光山色,掩映书斋。

清陈维崧《浣溪沙·癸丑东溪雨中修禊》词:“春水挼蓝接远汀,晚山愁黛矗银屏。”

3雪岭:(1)积雪的山岭。

唐卢纶《从军行》:“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唐慧净(杂言》诗:“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

(2),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唐鲍溶《怀惠明禅师》诗:"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3)即今四川岷山。

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

叶葱奇疏注:“雪岭,即指此雪山,即今岷山。”借指四川境内。

唐杜甫《对雨》诗:“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

仇兆鳌注:“鹤曰:·《九域志》:雪岭距威州二百六十里。威即维州。

《高适传》:'适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东西两川,当合为一、即雪岭也。

(4)比喻巨浪、宋周密《武林旧事·观潮):“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4云潭:温泉潭。上有蒸气如云。故称。

《文选·鲍照·苦热行》:“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

李善注:“

王歆之《始兴记》曰:'云水源泉,涌溜如沸汤,有细赤鱼出游,莫有获之者。”焦烟,盖热气也。《南越志》曰:“兴宁县有热水山焉,其下有焦石,敲燕之热,恒数四丈。·"

凤飞方翙翙1,虎视已眈眈2

注:1翙翙(音会):

(1)鸟飞声。《诗·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翃翔其羽。”

郑玄笺:“翔翙,羽声也。”宋叶适《鹿鸣宴诗》:“朝阳羽翙翙,春梧绿蕤蕤。”(2)、多:众多。汉袁康《越绝书·请乘内传》:“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

张宗杆校注:“翙翙,多也……此指胥言之多。”清钱谦益《萧公神道碑》:“王多吉士,翙翙雝雝。”

2 眈眈:形容眼睛注视。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醺酣1。

注:]醺(音薰)(音憨):(1)酣醉貌。唐杜牧《郡斋独酌》诗:“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宋范仲淹《览秀亭诗》:“开樽揖明月,席上皆应刘。敏速迭唱和,醺酣争献酬。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四折:“呀!微臣最小胆。则待逐日醺酣。”

(2)谓天气温暖困人。宋黄庭坚《诉衷情》词:"南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白草满郊,秋日收征人之马;

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

注:1覃:深。

权衡对尺度、雷寺对云庵1。

江:1云庵:亦作“云罨”。建造在高山顶上的房舍。唐陆龟蒙《秋日遣怀十六韵寄道侣“药鼎高低铸,云庵早晚苦。”

宋苏轼《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先起》诗:“惯眠处士云俺里。倦醉佳人锦瑟旁。”

王文诰题注;“祖无择所作介亭,在山之极巅排衙石处。”

元李存《题云庵》诗:“夜宿云菴中,白云满床头。”

安邑枣1、沿庭柑2,不愧对无惭。

注:1安邑枣:《汉书》:安邑千树枣。

2洞庭柑:《广志》:洞庭以南多产柑。

魏征能直谏 1王衍善清谈2。

注:

1魏征能直谏:魏征是唐太宗的大臣,先后直谏二百余项事。

2王衔善清谈:王衍。字夷甫,西晋大臣。好老庄之言,崇尚贵无之说,常执玉柄尘尾,清谈虚无,遇义理有的不当,随口更改,时称口中雌黄。

紫梨1摘去从山北,丹荔2传来自海南。

注:I紫梨:《洞冥记》:涂山之北有梨,大如斗、紫色,千年一花。

2月荔:荔枝属无患子科。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1:养狙是山公之智 ,止用朝三2。

注:1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

《孟子滕文公下》:“有一小偷每天都偷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小偷说:请准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鸡,再每年偷一典鸡,般后就停止了。

2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庄子、齐物论》载:狙公养猴,分给猴子橡子,早晚四:众狗怒,后改为早四晚一,众猴都很高兴。

中对外,化对南,贝母!对宜男2。

注:

贝母:药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仈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

2宜男:(1)旧时祝颂妇人多子之辞。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韦庶人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熊枕宜男。”

(2)谓多子。《刻拍案惊奇》卷五:“神宗此时前星未耀,正急的是生子一事。见说拾得个孩子,也道是宜男之祥。”活昭连《啸亭杂录·满洲跳神仪》:“其巫用铜铃繁腰以跳舞之,以铃坠为宜男之兆焉。”

(3)指宣男草。三国魏曹植《宜男花颂》:“草号宜男,既哗且贞。”《齐民要术·鹿葱引晋周处(风上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姓人带佩,必生男。”元吴弘道《青杏子·闺情》套曲:“绿树成阴和烟暗,近香街着对宣男。”明李东阳《馈萱邃庵太宰侑以一诗》:“雨后宜男色更深,采来新自玉堂阴。"

移山1对浚井2,谏苦对言甘。

注:1移山: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间》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甜。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坚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庾信 《哀江南赋:“岂宽腐之能寒海,非黑叟之可移山。”

《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司空图俊造登科,朱紫开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

2 浚(音傻)井:挖井、浚:疏通,挖摇。

干取百 ,二为三2,魏尚3对周堪4。

注:1干取百:《盖子、梁惠上上》:“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本家”。

“千乘之中已取百乘,还弑君,是先利而后义。”

2二为三:《庄子齐物论》:“一与 为二,二与一为三。

3 魏尚:汉兴平人,曾为云中守。

4 周堪:字心卿,曾讲经于石渠阁。

海门1翻夕浪,山市2拥晴岚3。

注:1海门:《广兴记》海门山在台州府城,东南枕海。

2山市:潇湘八景内有山市晴凤一景,在湘潭昭山之上。

3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唐郑谷《华山》诗:“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宋周邦帝《渡江云》词:“晴岚低楚甸、暖回腐观,阵势起平沙。”

明刘基《佛离子·玄豹》;“暖霭晴风,山燕泽烘,结为祥云。”

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2。

注:1新缔直投公子纻:春秋时子札往见郑执政子产有如旧识,便赠子产缟带,子产回赠纻麻之衣。

2旧交犹脱馆人骖:孔子到卫国时,遇到过去所住馆所的人有丧事,就让子贡脱骖助葬。

骖:拉车外套之马。

文达淹通,己咏冰兮寒过水1;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2。

注:1文达淹通 已叹冰兮寒过水:《唐书》:盖文达从师于刘焯,后来文达淹通经史,远胜于刘焯,曾有人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2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北史李谧传》:谧初师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为之语口:“清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出自哪里?

这来自《声律启蒙》中的“二冬”第一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