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挖出失传“兵书”,颠覆了历史认知,专家是如何说的呢?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经历了数不清的战乱年代,一个王朝的建立和灭亡,都是离不开战争的。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人才,除了本身的武功之外,杰出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有好的军事知识,就需要学习优秀的军事技能,一本兵书是至关重要的。
说起历史上有名的兵书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等,这些兵书都是非常知名的存在。但是关于《孙子兵法》这本书,却一直存在一些争议,有很多人觉得这本书其实是不存在的,而是曹操修缮而成的,或者是被后人伪造的,其实历史上是没有孙武这个人的,所以《孙子兵法》应该是不存在的。真实情况的确是如此吗?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继续接着往下看吧。
对于《孙子兵法》这本书,历史上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孙武这个人呢?也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直到后来在山东挖出了一座汉墓,最近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汉代古墓的考古价值是非常大的,甚至在当时发现是震惊了整个考古圈,因为在这座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上面的文物记载,对于帮助专家研究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家对这些竹简也进行了小心的整理,对其进行分门别类,最后竟然整理出了一部《孙子兵法》,这样的结果无疑是颠覆了历史的认知,原来孙武这个人,是真的存在于历史中的,而传说中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不同的人写的不同的两本书。
在提起这座古墓的时候,夏天大多数山东人都是有所了解的,这座古墓就是银雀山汉墓,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有名的,古墓的规模也很大。除了西汉墓葬之外,这里还发现了很多其他朝代的墓葬,比如说唐朝、宋朝、战国时期等等,一经被发现就被重视了起来。从1972年到1986年,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在银雀山汉墓,就挖掘出了上百座墓葬,出土的文物也是不计其数,不但帮助专家进一步了解了古代的历史风貌,而且还还原了一些历史真相,尤其是《孙子兵法》和孙武的传言。
让专家更为激动的是,在发现的这些文物当中,竟然包括一些非常珍贵的竹简,这些逐渐的发现,意味着一些历史空白将要被填补,这可是考古界的一件事件,当时就震惊了整个考古界。这些珍贵的竹简是在1号墓中被发现的,当时被发现的时候,这些逐渐被浸泡在污泥当中,长时间的浸泡,竹简已经被破坏的比较严重了,这样专家非常的痛心,就怕竹简已经被破坏的无法修复了。
专家立马就展开了快速的清理,同时找到了最好的修复方案,经过不断的努力,这些珍贵的汉墓竹简终于被成功的清理出来,虽然说已经遭到了损坏,但是比想象中要好的多,如果仔细修复的话,还是能够修复好的,这样的结果让专家非常开得开心。
山东省文物局的修复专家,对这批珍贵的竹简进行了小心翼翼的修复,文物修复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为了不给文物造成难以挽救的损失,特地邀请了北京故宫博物馆的专家过来帮忙。要知道文物修复起来是非常麻烦的,过程也非常的繁琐,再加上这些文物已经经过了千年的历史,被破坏的这么严重,被污泥浸泡了那么长时间,很多的刺激都出现了较大的磨损,恢复起来也是比较难的。
但是专家们并没有放弃,经过努力的修复,最终在4942枚竹简中,整理出了大批的古籍,比如说《孙膑兵法》、《六韬》等等珍贵的古迹,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令考古界、令整个史学界都非常震动的一本古书,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
这个发现让无数人为之震惊,毕竟这可是传说中的兵书,而且已经失传了数千年了,甚至在很多专家学者眼中,这本书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想到在这座汉墓中,竟然发现了他的踪影,这样的事实绝对是颠覆了历史的认知。
《孙子兵法》不管他本身的文物价值,还是它存在的历史意义,这是非常重大的,这部《孙子兵法》如今更是成为了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如今就收藏在山东的博物馆中,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去观看一番,感受一下我国历史的博大精深,感受一下历史文物的魅力。
四书五经本来是四书六经,后来《乐经》失传,就变成五经了。
然后就是清朝时有名的《四库全书》、明朝的《永乐大典》,其实编纂过程中,篡改、销毁很多古书,为了迎合统治者意志嘛
还要失传的古籍真的不要太多,毕竟中华文化几千年,战乱、陪葬、维护统治什么的毁了很多,什么《黄帝外经》、《青囊经》、《阴符》、《五典》、《九丘》、《八索》,太多了,数不过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珍贵的古籍逐渐失传,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现代博古架应运而生。现代博古架不仅可以保护古籍,还可以让人们更加方便地阅读和研究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现代博古架的概述
现代博古架是一种高科技的文化保护设备,它可以将古籍数字化并保存在云端,同时还可以为读者提供高清晰度的数字阅读体验。现代博古架采用了先进的光学扫描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可以将古籍的每一页都扫描下来,并将其转换成数字格式。这些数字化的古籍可以保存在云端,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现代博古架的操作步骤
1打开现代博古架的电源开关,等待设备启动完成。
2将要扫描的古籍放在扫描区域内,调整好古籍的位置和角度。
3点击设备上的扫描按钮,设备会自动开始扫描古籍的每一页。
4扫描完成后,设备会将扫描得到的数字化古籍保存在云端,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这些数字化古籍。
5在阅读数字化古籍时,读者可以通过设备上的触摸屏进行操作,例如放大、缩小、翻页等。
三、现代博古架的优点
1保护古籍:现代博古架可以将古籍数字化并保存在云端,避免了古籍的损毁和丢失。
2方便阅读: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数字化古籍,而不必亲自前往博物馆或图书馆。
3高清晰度:数字化古籍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阅读体验,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古籍上的文字和图像。
4方便研究:数字化古籍可以方便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四、现代博古架的应用范围
现代博古架可以应用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场所,也可以应用于学校、研究机构等场所。通过数字化古籍,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文化遗产,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清晰度的阅读体验。
银雀山汉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市区银雀山西南麓,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古代墓群之一,以西汉墓葬为主,兼有战国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墓葬群。该墓葬群于1964年被发现,1972年至1986年先后发掘一百余座墓葬,大多是西汉前期墓葬。
银雀山汉墓出土有竹简、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钱币等,以竹简最为珍贵。考古人员在古墓群发现的大量竹简,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尤其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震惊海内外,《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银雀山汉墓群出土的这批珍贵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兵书有4000多部,而产生于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被世界公认为最出色的一部,然而,它的作者是谁,学者们争吵了一千多年。汉墓中出土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甚至与“马王堆”“兵马俑”齐名,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但银雀山汉墓竹简所载史实与传世史籍有不同之处,如《史记·孙武吴起列传》记载齐魏桂陵之役比较详细,但根本未提及庞涓。至十三年之后马陵之役,方谓庞涓自杀,魏惠王的太子申被俘。简本《孙膑兵法·禽庞涓》谓孙膑擒庞涓于桂陵,与《史记》显然矛盾。从已有材料来看,孙膑擒庞涓确有可能在桂陵而不在马陵。
银雀山还有紧挨旁边的金雀山就是谜团组成。原来山体均呈红色,旧时总称赤石山,赤石山什么时候才开满金雀花和银雀花?为什么近在咫尺的两座小山岗却有两种相近的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朵?金雀和银雀花遍布大半个中国,为什么临沂唯独在这两座山岗上才能看到?是人为栽种,还是天然形成?
“金雀花”和“银雀花”,除了颜色有区别(金雀花和银雀花初开时都是**,但后期金雀花呈现红色,而银雀花则逐渐褪色成白色)外,形状也有差异(金雀花和银雀花从正面看都呈中轴线对称形,金雀花在中轴线上有一条凹陷槽线,而银雀花则无),它们都像一只只振翅飞翔的小雀。
发现的一号墓和二号墓,墓主人到底姓啥名谁?他们是夫妻,还是相差百年素昧平生的陌路?一号墓的主人为什么要以兵法殉葬?二号墓主人为什么要把《汉元光元年历谱》竹简带进阴间?《汉元光元年历谱》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古代年历,所记的朔晦干支,订正了自宋《资治通鉴目录》以来有关诸书的错误,难道他或者她和历法有什么瓜葛因由?
在那个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的竹简自然会受到损坏,据说损坏的数量很是可观,这是时代造成的先天不良,不能怪罪在任何一个人的头上,但有一个问题也随之提出,既然损坏了那么多竹简,《孙子兵法》就仅仅只有短短的十三篇?
金雀山和银雀山是巨大的汉墓群,他们的主人是谁?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什么?结合我们本地出土的众多的汉画像石,在汉代时,我们这里该是怎样的一番胜景?
到底是谁第一个发现了银雀山汉墓中的竹简?这个问题在竹简问世的前30年就不是什么谜,但随着人们对竹简汉墓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一些当事人的离去,原本清晰的历史现场变得扑朔迷离。
而在一号墓出土的两个耳杯底部刻有隶书“司马”二字,刻工较粗,据考古人员分析,应该为墓主人的姓氏,而非官衔。因为按照一般习惯,不会把官衔随意刻在器物上。但是从墓葬出土的大批兵书来看,可以肯定墓主人是一位关心兵法或与军事有关的人物。二号墓出土的陶罐肩部刻有“召氏十斗”四个字,“召氏”或是墓主人姓氏,但从1951年湖南长沙西汉刘骄墓出土署有“杨主家般”四字漆盘的情况看来,也可能是赠送人的姓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墓葬距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焚书”,不算太远,而这座墓的随葬器物里,竟这么集中地保存下来了一批先秦典籍,却唯独不见儒家经典残简断片,难道这仅仅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秦始皇所焚的究竟是些什么书?这些竹简,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问题。
《连山归藏》已经失传,还有古籍的原因是后来通过在古籍中的只言片语所记录上来的。
现在有很多书都是已经失传了,但是人们可以从别的书籍中的人物中寻找其中的只言片语,再通过已经找到的目录等编纂起来就形成一个缺本,虽然和原本有所不同但是也具有史料价值。
历史介绍
《连山》虽是刘歆伪造的名目,但东汉时期的的确确有过一部《连山》,同时还有过一部《归藏》。桓谭是东汉人,其言之凿凿,说有《连山》、《归藏》,其中《连山》有八万言,在古代的书籍里,可算是鸿篇巨制。
另一个力证就是去东汉未远的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里都引有《连山易》的文字(详见下第六节),可证桓谭之说并非无据,说明东汉时代的确有一部《连山易》。那么这部《连山》是怎么来的呢?由于文献无记,难以确断,这里只能作一下推测和猜想。
《连山》作成后,藏于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并在社会上流传。为了使人相信这的确是古传的易书,作伪者自然不敢吐露实情,后来刘歆被诛,其事益无人知晓,故桓谭见到了《连山》、《归藏》,也相信是古易而写入了《新论》。
此书北魏时尚行于世,故郦道元尚得见而引之,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著录,则其时已经失传。
山东挖出失传“兵书”,颠覆了历史认知,专家是如何说的呢?
本文2023-10-08 20:07: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