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4收藏

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第1张

2、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

3、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原名珽,后改瓒,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字幻霞子、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沧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等,又曾署名东海倪瓒、懒瓒,变姓名曰奚玄郎,题名诗画时常用云林。

4、饶介(?-1367)字介之,号华盖山樵,又号醉翁,临川(在江西省)人。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为浙江宪佥,累升淮南行省参政。张士诚据吴,慕名造请,仍官原职。吴亡,俘至金陵被诛。饶介是元末著名文人、书法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友人释道衍评价他:“介之为人,倜傥豪放,一时俊流皆与交。书似怀素,诗似李白,气焰光芒,烨烨逼人。”

5、杨维桢(1296-1370)又作祯,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抱遗老人、铁笛道人,老铁贞、梅花道人等,诸暨枫桥人(今浙江绍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元代书法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至元顺帝北走塞外,凡十一帝,历九十余年,是为元代。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专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赵孟俯,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但元代书坛纯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稍后于赵孟俯的康里夔夔还有些变化,奇崛独出于元代书坛。

  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主要代表书家有: 赵孟俯、康里夔夔、鲜于枢、耶律楚材。

  赵孟俯(1254-1322)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其代表作品有: 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汲黯传:

  福神观记 赵孟俯·楷书

  赵孟俯作。小楷。他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 “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 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引自《书林藻鉴》),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

  洛神赋:

  赵孟俯作。行书。纸本。是赵氏四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运笔和间架出自王 羲之,书风清新妙丽,兼得《兰亭》、《圣教》两序的法度。元人倪瓒称此 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原作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福神观记:

  赵孟俯作。楷书。纸本,乌丝方格。全称《杭州福神观记》。是赵孟俯在元 延佑七年(公元一三二零年),六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 畅圆润,与《胆巴碑》,《仇公墓碑铭》相类。是赵书的代表作之一。

  兰亭帖十三跋:

  赵孟俯作。行书。纸本。

  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秋,赵孟俯由湖州乘船去北京,时至吴兴南浔镇, 独孤和尚送给他一卷五字已损本的《定武兰亭》拓本,喜之不尽,途次舟中 不断展阅此卷,多有书学心得体会,皆跋记于卷尾,计十三段,并自临《兰 亭》一过。这就是所谓的《兰亭十三跋》。后此件遭火毁,但有烧残本传世, 已流入日本。

  赵孟俯此件是以自家笔法临《兰亭》,临得形神毕肖,生动自然,如见《定 武》本的原迹,堪称赵书中的精品。

  康里夔夔(1295-1345)

  草书尺牍 康里夔夔·草书

  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

  《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俯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

  其代表作品是:

  草书尺牍:

  康里夔夔作。草书。该信札极为精彩,虽草草不工, 却笔笔 合于法度。疏密欹正,随性所至。写到最后因语长而纸短,越写越密,甚至 字里行间时有添加补写,但并不觉得充塞拥挤,相反因字与行间能揖迎避让 而显得通灵透气,密而不闷。

  鲜于枢(1254-1322)

  临神仙起居帖 鲜于枢·草书

  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俯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 “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其代表作品有: 唐诗草书卷、临神仙起居帖

  唐诗草书卷:

  鲜于枢作。草书。笔法纵肆,欹态横发。他自己说过,写草书要把笔离纸三 寸,取其指实掌平虚腕法圆转,写出的字则飘逸飞纵,体态自能绝出,观其 草书,确有悬腕回锋之妙。

  临神仙起居帖:

  鲜于枢作。草书。这是他临写的杨凝式《神仙起居帖》手迹,一方面我们可 以对照原帖去发现鲜于枢在临帖时如何达到形神兼备的;另一方面,我们也 能体会到只有博临众帖才有可能独立门户的道理。

  耶律楚材(1190-1244)

  耶律楚材 自书诗翰

  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元史》本传记载他三岁而孤,母亲杨氏抚养教育他,“及长,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及释老、医卜之术,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他的书法继承了唐宋颜真卿,黄庭坚书风,以端严刚劲著称。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宋学士集》)

  其代表作品是:

  自书诗翰:

  耶律楚材作,行楷书。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

元曲:元曲四大家,即四位着名的散曲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又称“关、马、郑、白”,另外还有王实甫、乔吉甫,世称六大家。典型作品如关汉卿 的《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

绘画:在山水画方面,由于蒙古朝廷轻视汉人,多所贬抑,汉人知识分子有不愿出仕异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与友朋往来,其中不乏有以书画交谊。此时的绘画脱离了宫廷气氛,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文人画多取材山水、花鸟,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画家标举士气,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开启重视诗、书修养的文人条件。画家以“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代表,并开启后来中国山水画主流。

仕元庭的画家也对中国绘画有重要影响。如赵宋后嗣的赵孟頫,官拜刑部尚书的高克恭,以及如朱德润、柯九思、任仁发、唐棣等。赵孟頫提倡复古,主张青绿设色和古朴的山水构图,著名的作品如《鹊华秋色图》可为代表。而由于道教艺术在元代颇为活跃,多有壁画及外销画作流传,《永乐宫壁画》是此类绘画的代表作。

书法:元代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是赵孟頫,他出身于赵宋宗室,却在大元国出仕。赵孟頫在书法方面成就非常全面,篆、隶、真、行、草各体皆精,尤其是他的楷书,风格典雅秀美,人称“赵体”,与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齐名,至今仍是最受人们喜爱的楷书典范之一。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但影响略小,尤其擅长行、草书。与他们同时代的书法家邓文原则擅长章草,是研习这种古书体不多见的名家之一。康里巙巙稍晚于赵孟頫,也以草书名世,是少数民族书法家的代表人物。

史学: 元代的史学有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辽史》、《金史》。

农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

倪瓒(1306~1374),初名王廷,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净名居士、幻霞生,自署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家豪富,筑“云林堂”、“清秘阁”藏法书名画及钟鼎古器。至正初年(1341)忽散尽家财于亲友,浪迹五湖三泖间。

倪云林平生好学,多才多艺。诗文音律、琴棋书画俱精;善山水竹石,创折带皴”法,对明清文人画影响极大,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倪云林书法为其画名所掩。其传世的书作,主要是小楷和楷中带行的小字,常见于题画、诗稿和跋文之中,如《诗五则》、《静寄轩诗文轴》、《月初发舟帖》、《赵孟帄行书洛神赋卷题跋》等。这些作品结体平扁,力避圆熟,用笔古拙且多波磔,有很深的分隶意味,虽求冷逸古淡,却又灵秀虚和。而他比较少见的大字行书如《淡室诗轴》,虽风格一如小字,但用笔更加强调提按,较之小字更显爽峻苍润。后世对倪瓒的书法评价甚高,徐渭《徐文长遗稿》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笪重光亦云:“云林书法得笔于分隶,而所书《内景黄庭经卷》宛然杨、许遗意,可想见六朝风度,非宋元诸公所能仿佛,元镇真翰墨第一流人,不食烟火而登仙者矣。”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虽然在政治上元 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 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頫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

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于赵孟頫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 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頫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征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 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 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主要作品《松雪斋文集》《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赵孟頫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评价其书法“因熟而俗”。

1、钱选(1239—1299),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

作品:《花鸟图》、《牡丹图》、《柴桑翁像》、《卢仝烹茶图》 、《浮玉山居图》卷等。

2、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作品:《玄真观图》、《三教图》、《轩辕问道图》、《松石老子图》、《溪山仙馆图》等。

3、赵雍,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之子。父赵孟頫为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赠魏国公,诣文敏。母管道升,赠魏国夫人。

赵雍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赵孟頫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配刘氏,封归安县君,三子,凤,麟,燕;一女淑瑞,适钱塘崔复。

作品:《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4、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属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作品:《墨竹坡石》、《方棹吟秋》等。

5、盛懋(生卒年未详),字子昭。父洪,临安(今杭州)人,寓魏塘,业画。懋承家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早年并得画家陈琳指点,画山石多用批麻皴或解索皴,笔法精整,设色明丽。

作品:《秋林高士图》、《秋江待渡图》、《沧江横笛图》、《溪山清夏图》和《松石图》等。

-钱选

-赵孟頫

-赵雍

-高克恭

-盛懋

因为元初回溯书法家的概况是崇尚复古风,所以逐渐的,篆书,隶书逐渐变少。元代蜀国的发展以元代书法为基础,以元代书法教育为重点。回归古典书法潮流为元朝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背景。篆学研究的深入为元代的发展提供了学术保障。熟悉这类书法的书法家为元朝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1唐代以后书法的历史过往

唐代以后,很少有书法家对书法产生兴趣。从唐末到370年代初,只有少数人因为其头衔而闻名,例如徐铉,郭忠恕,梦英,党怀英。其原因可能与这样的事实有关,即篆体在当时的人们眼中非常古老且严肃,无法随意发挥个性。而且,宋人对于书法比较崇尚兴趣。

2元代以后的书法历史

在元代,对书法的重视集中在上一代书法上,书法得到了发展。书法受到元朝以前的金朝的影响,并继承了颜真卿,苏轼和米芾的其余部分,流传下来的好书法也很多,许多人对古代名人的著名作品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认真研究,并且在研究了古代传统之后,“拓谷重建”能够恢复和发展晋和唐的传统规律。自南宋以来,由学者的“趋时贵书”形成的所谓的“恶札流饰”开启了元朝的书法风格。因此赵孟頫被称为元朝的开拓先锋,元朝书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基于古代大师的传统方法的继承,扭转了南宋以后书本风格的衰落。元代的剧本和戏剧的表演更为突出,而楷书、隶书等书籍则得到了相应的恢复和发展,但仍然使用的人较少。

3元代书法的最终结果

在倡导复古的过程中,早期的书法家赵子昂认为宋朝的书法已经结束,但是由于政治的开放,书法家们以自己的思想书写并以明朝的名义出现,为融合多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础。原始王朝的统治者不得不征服汉族,汉族的文化征服了一些少数民族。元代书法家十分重视复古,使各种书籍得以全面复兴。魏晋后很少使用隶书,但在元代以后又盛行,元代有许多人用隶书,几本书中还出现了草书书法。从赵子昂开始,诗歌,书籍和绘画的结合是艺术形式的突破。

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2、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