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传统艺术
中国的传统艺术:
1、绘画。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
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注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2、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3、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4、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5、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雕塑家推荐
雕塑家在中国古代地位很低,雕塑被视为“雕虫小技”,雕塑者往往被视为匠人。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古代雕塑作品遗存非常之多,但作者的名字却无从知晓。中国的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关于雕塑家的记载却极少,偶有提及也无法对证于现存作品。
蒋少游(约5世纪30年代——501)
蒋少游,山东博昌人,北魏文学家、书画家、建筑家、雕塑家。史载其“慧敏机巧,工书画,善画人物及雕刻”,由此受到北魏朝延汉族重臣的礼遇。后又得到文明皇后冯氏及孝文帝的重视,并委以散骑侍郎、都水使者、前将军、将作大匠、太常少卿等官职。虽然史书只记载蒋少游曾参与建造了太庙太极殿、华林殿池沼等,没有提及他在雕塑方面的成就,但生活在北魏开窟建寺最兴盛的年代,身为“将作大匠”(相当于大型工程的总指挥)的蒋少游,是应该参与了诸如云冈、龙门石窟的开凿并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当时,很多人都对蒋少游身有文才而长期从事工程建设很惋惜,认为这是浪费才华。可蒋少游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喜爱的事业。
戴逵(约326,396)与戴颙(377,441)父子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东晋名士。一生隐居不为官,精于文学、音乐、绘画与雕塑。其贡献主要在佛教雕塑上,在佛像样式中国化的过程中起了开创性作用。史载戴逵曾藏于帷幕之后倾听庙中一般民众对佛像优劣的褒贬,并采纳其中合理的建议来完善自己的创作。当时他所塑的五尊佛像与顾恺之绘的维摩诘像及狮子国(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并称为瓦棺寺“三绝”。此外,戴逵还改进了佛像制造工艺,融入了传统的髹漆技术,开创性地做出中空的佛像,即后世所谓“夹纻像”。
戴颙(377,441),字仲若,戴逵次子。受其父影响,同样善书、画、琴、塑,且终生不仕。戴颙青年时便参与造像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当时最负盛名的造像高手。史载宋世子命人在瓦棺寺铸一丈六高的铜佛像,像成之后发现脸部太瘦,匠们束手无策。戴颙看过说:“不是脸瘦,而是肩部太宽的缘故。”依此修改之后,果然得到了合适的比例。另据史载,晋代僧人慧护在吴郡绍灵寺造释迦像,戴颙嫌其式样古旧,但并未将其重铸,只是在肩以上缩短六寸,足以下减去一寸,结果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达到了“威相若真”。赋彩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主要特色,据说是戴颙最早将彩绘技法结合到佛教造像中。
民族雕刻类工艺品有牙雕、竹雕、炭雕、木雕、鱼骨雕等。牙雕:其是指在象牙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雕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牙雕所用的牙是大象的,大象的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炭雕:是由优质的木质碳、果壳碳、矿物质碳等活性碳末和特种矿物质配以天然高科技材料,经过几十道工序深加工而成的活性碳成型后,且在最大限度保留活性炭的活性的基础上,经传统手工工艺雕刻。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按活字性质分为:泥活字本、铜活字本、木活字本、铅活字本、铁活字本、瓷活字本等。
印刷术是我国发明的,开如发明的是雕版印刷,这应是家喻户晓的事情。所谓雕版,是指用木板雕刻。木板选料有讲究,质地太松不适宜,所以一般用梨木和枣木,前人把刻印书叫做“付之枣梨”,印书一般都用黑墨,但第一遍印时为了便于三校,有时也用蓝色或红色印,清代以到民国时刻书则多用红印,也有用蓝印,当然也可以不用红蓝试印直接用黑墨印。雕版印刷发明的时代,明清以来有种种讲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隋文帝开皇时说和唐太宗贞观时说。雕版印刷进入五代,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即不再停留于刻民间需要的日用印刷品以及一些字书、宗教读物,而转入刻印正统的书籍。重点是刻经,这不仅因为在封建社会中经是最主要的、为人所必读的书籍,而且和唐以来推地科举制有很大关系。 编辑本段书册制度 是指书籍的形式,再具体点可以说是单指书籍的外形,而不包括书籍的内容,也不包括书籍的材料,以及抄写、刊刻或其他印刷的方法。“旋风叶”是从卷子演变成册叶的第一步,或者可以说是从卷子到册叶的过渡形式。翻到哪里就可翻到哪里,查找起来极其方便,即使从头到尾翻一遍也极其迅速,迅速得像旋风一样,于是给它起了个“旋风叶”的名称。旋风叶进一步演变就成了“蝴蝶装”。到蝴蝶装书已不用长条木板印刷而改用长方块木板印刷,成为若干单页装订起来的书籍。 纸面上印版所占的地方,叫“版面”。版面以外空白的余纸,上边叫“天头”,下边叫“地脚”,左右都叫“边”。版面的四周叫“版框”,拼成版框的粗线叫“边栏”,也叫“栏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左右叫“左右栏”。边栏只有一条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在粗线内侧现加一条细线叫“双边”或“双栏”。有“四周单边”、“左右双边”、“四周双边”三种形式,而绝无作上下双边而左右单边的。版面用直线划分成若干“行“。版面中间一行,不刻正文(当然也不刻小注),叫“版心”,也可叫“中缝”。版心往往用花纹或横线分划成三段,花纹按其形状叫“鱼尾”。只有上面一个鱼尾,下面用横线的叫“单鱼尾”,上下都有的叫“双鱼尾”。
中国传统手工艺种类:
木版年画 扑灰画 纸马 铁画 烙烫画 彩蛋画 羽毛画麦秸画 炕围画 民间艺人画 寺观壁画 内画
彩绘 漆绘 吹糖人 糖画
泥塑 面塑 糖塑 蜡塑 雕塑 瓯塑 灰塑
石雕 木雕 砖雕 竹雕 贝雕 骨雕 角雕 牙雕 蛋雕根雕 果皮雕 果核雕 煤精雕 瓷刻 软木画 微雕
砚 木偶 皮影
陶器 瓷器 漆器 料器 玉器 景泰蓝石湾公仔
琉璃 金属工艺 榫槽 画像石 画像砖
蜡染 扎染 夹染 蓝印花布
刺绣 织锦 编织编结 布艺
纸艺 剪纸 风筝 灯彩 扇子 伞
脸谱 面具
其实还有很多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分布在民间的各个角落。
中国有哪些传统艺术
本文2023-10-08 20:33: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