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八味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细辛八味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细辛八味汤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细辛八味汤 1 拼音

xì xīn bā wèi tāng

2 《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 21 方名

细辛八味汤

22 组成

细辛5两,半夏(洗)5两,桂心5两,桑白皮5两,干姜4两,当归4两,芒消6两,杏仁6合(去尖两仁者,研)。

23 主治

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其状亦不限四时,昼夜嗽不断,遇诸动嗽物,便致困剧,甚者乃至双眼突出,气即欲断,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饮,涎洟沫,无复穷限,气上喘急肩息,每旦眼肿不得平眠。

24 细辛八味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纳芒消。分3次温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当得快利,后好将息。经34日,合丸服之。

25 制备方法

上切。

26 用药禁忌

忌生葱、生菜、羊肉、饧。

古籍中的细辛八味汤 《医学心悟》:[卷二伤寒兼症]麻黄附子细辛汤

黄附子(各一钱)细辛(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八味汤(见类中)《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

《奇效良方》:[卷之三十九香港脚门(附论)]香港脚止痛方

脚。有此候者,自宜根据前疗饮,将成水气,细辛等八味汤,葶苈子等十五味丸疗之。若先无前状,但觉脚肿,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口部]大人口破

细辛同研有神功。又方:凉膈散(见面部面发毒)加减八味汤(见溃疡门)《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医学从众录》:[卷四]头痛

虚而然,治宜扶阳,以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川芎、八味汤、右归丸主之。或外感头痛,当察三阳厥阴。盖三阳

《济世神验良方》:牙齿门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肝火五更泄泻的方剂 2 治疗肝火五更泄泻的中成药 3 肝火五更泄泻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肝火五更泄泻 1 拼音

gān huǒ wǔ gèng xiè xiè

2 注解

肝火五更泄泻 病证名。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逆化火所致五更泄泻。见《症因脉治·肝火五更泄泻》。其证胁肋常痛,痛连小腹,夜多不寐,每至五更,小腹左角一汛、急欲登厕,一泻而止。脉多弦数或洪大。治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柴胡栀连汤、左金丸、栀连戊己汤等方。

治疗肝火五更泄泻的方剂 柴胡栀连汤

ántāng处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川连、山栀。功能主治:肝火五更泄泻。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莲米散

用湿纸包煨熟)。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老人五更泄泻。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白汤下。摘录:《验方

平胃四苓散

、甘草、白术、白茯苓、泽泻、猪苓。主治:酒积,五更泄泻,中焦水饮痞塞混浊。加减:治酒积5更泄泻,应加

晨泻散

砂糖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老人脾虚,五更泄泻。用法用量:米莲饮(《卫生鸿宝》卷一)。摘录:

鹿角菟丝丸

寒肢冷,头晕眩,心悸气短,腰痛如折,小便频数,五更泄泻,带不甚多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1日2次,空

更多治疗肝火五更泄泻的方剂

治疗肝火五更泄泻的中成药 肠胃宁片

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腹胀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坠胀;慢

四神丸

脾,固涩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肾虚寒之肾泄证。症见五更泄泻,或大便不实,饮食不思,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

参茸固本还少丸

带下清稀,或尿增多,以及耳鸣耳聋,虚喘,浮肿,五更泄泻等。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右归丸

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飧泄、肾泄不止,加五味子、煨肉豆蔻各三两;饮食减少,或不易

更多治疗肝火五更泄泻的中成药

肝火五更泄泻相关药物 肠胃宁片

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腹胀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坠胀。

更多肝火五更泄泻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肝火五更泄泻 《女科秘要》:[卷三]经来泄泻

经动之时。五更泄泻。如乳儿屎。此乃肾虚。不必治脾。服理中汤七帖即安。《女科秘要》

《症因脉治》:[卷四泄泻论]附五更泄泻

按∶五更泄泻,多属肾虚,然亦有酒积、寒积、食积、肝火之不同。病机既多,变化用药,尤贵圆通,兹复明列五

《绛囊撮要》:[内科]晨泻散

治老人脾虚。五更泄泻。其效如神。老黄米(三合炒)莲肉(二两)白术干姜(各二钱)木香(一钱)沙糖(一两

《症因脉治》:[卷四]泄泻论

疾,而非泄泻之症矣。今列外感五条,内伤五条,又五更泄泻五条。《症因脉治》元朱丹溪公元1279136

《验方新编》:[卷二十妇科调经门]经来泄泻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用到中药猪毛七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猪毛七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猪毛七 1 拼音

zhū máo qī

2 注解

猪毛七

此药为铁线质科植物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的带根全草。因其叶柄、叶轴处呈有光泽的栗黑色,长而纤细如猪鬃,故得此名。

铁线蕨为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状茎横走,黄棕色。叶近生,叶柄长而细弱,栗黑色,有光泽;叶片卵状三角形,中部以下为2回羽状复叶;小羽片斜扇形,边缘浅裂至探裂.不育裂片的顶端钝圆并有细锯齿。孢子囊群生于叶背面裂片顶部反折的囊群盖下面。分布于阳日、新华、红花、老君山、下谷坪等地。生长于海拔500~1500米的沟谷林下潮湿处。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用于黄疽、痢疾、腰痛、热淋、石淋、痨伤、跌打损伤、烧烫伤、蛇虫咬伤、疗毒等。

注:铁角蕨科植物铁角蕨(Asplenium)的带根全草亦称“猪毛七”。

铁角蕨为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密生有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和叶轴亮栗棕色,有膜质狭翅;nf片条状披针形,纸质,羽片矩圆形或卵形,两侧边缘有小钝齿。袍子囊群生在侧脉上面的小脉上,囊群盖阔条形,全缘。分布于大九湖、木鱼、新华等地。生长于海拔l350—l900米的林下沟边或石壁上。

该药具有清热渗湿、止血散瘀的功效。

用到中药猪毛七的方剂 劳伤药酒

松节3两,见血飞3两,金腰带3两,红泽兰4两,猪毛七4两,伸筋草4两,破骨风4两,黄龙须4两,八爪

封口药

如缺唇,先以小气针作三截针之,用绢线1条,两头搓猪毛,以唾蘸湿,抹封口药于线上,将药线三截穿定,却以

膏药

之膏药:方名:膏药组成:真麻油半斤,清桐油半斤,猪毛3两。制备方法:二油煎滚,下猪毛熬化后,下黄丹8

石膏散

《仙拈集》卷四方之石膏散:组成:石膏(煅)1两,猪毛(烧存性)1两。主治:《仙拈集》卷四方之石膏散主

真武汤

:君药附子及所含去甲乌药堿、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堿均有强心作用,以去甲乌药堿作用最强,能增加心

更多用到中药猪毛七的方剂

用到中药猪毛七的中成药 石膏散

《仙拈集》卷四方之石膏散:组成:石膏(煅)1两,猪毛(烧存性)1两。主治:《仙拈集》卷四方之石膏散主

乌梅丸

水煎剂以及其所含去甲乌药堿、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堿均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收缩速

右归丸

甲乌药堿,此外还有α受体激动作用和升压作用,去甲猪毛菜堿及钙离子等在附子的强心作用中也起了部分作用。

桂附地黄丸

甲乌药堿,此外还有α受体激动作用和升压作用,去甲猪毛菜堿及钙离子等在附子的强心作用中也起了部分作用。

更多用到中药猪毛七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猪毛七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八]治火烧疮诸方

。入栀子灰。搅令匀。膏成。待经宿即用涂之。又方。猪毛牛粪(等分)上并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效。又方。寒

《本经逢原》:[卷四兽部]猪

末,水服方寸匕,治食诸果中毒,又解马肝漏脯等毒。猪毛烧灰,麻油调涂汤火伤,留窍出毒则无痕。猪屎古方取

《卫生易简方》:[卷之十]汤火伤

黍米,面曲等分,熬焦为末,鸡子白调敷。治汤火伤退猪毛烧灰,油调敷二、三次可愈。又方用鸡子清酒调淋洗;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外伤诸疮

调黄柏。)牡鼠(煎油。)虎骨(炙研。屎中骨同。)猪毛(尾同烧灰,和胶。)鹿角胶(化。)黄明胶牛屎(湿

《疡医大全》:[卷三十幼科诸疮部]白秃疮门主方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声怯 1 拼音

shēng qiè

2 注解

声怯 病证名。系指因身体虚弱所致的声音低微病证。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肾为声音之根,脏腑健旺则声音洪亮,脏腑虚弱则声音低微。故《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宏,脏虚则声怯。故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治应补益中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也可滋补肾气,方用右归丸加减。

古籍中的声怯 《医宗金鉴》:[卷四杂病心法要诀]内伤外感辨似

烈火仍,热在肌肉从内泛,热在皮肤扪内轻,自汗气乏声怯弱,虽汗气壮语高声,手心热兮手背热,鼻息气短鼻促

《杂病心法要诀》:[卷二]内伤外感辨似

烈火仍,热在肌肉从内泛,热在皮肤扪内轻,自汗气乏声怯弱,虽汗气壮语高声,手心热兮手背热,鼻息气短鼻促

《张氏医通》:[卷九杂门]汗

止。因其语言如祟。疑为瘀血未尽。更欲通利。予曰。声怯无神。此属郑声。且腹不疼痛。瘀何从有。此神气散乱

《医宗金鉴》:[卷四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二二四]听声

余之证其气实,故声雄大而壮厉,不足之证其气虚,故声怯弱而轻短,多言与身热皆阳也,阳主府,故曰阳府证也

《脉诀汇辨》:[卷七]声诊

左归丸  

方名

左归丸

  出处

《景岳全书》

  分类

补益剂-补阴

  组成

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

  趣味记忆法山地六兽(“六兽”即狗:枸杞,牛:牛膝,鹿:鹿角胶,龟:龟板,兔:菟丝子,猪:山茱萸)。

  方诀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功用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

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闭经、月经量少等属于肾阴不足,精髓亏虚者。)

  用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9克)。(现代用法: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

方中组成药物以阴柔滋润为主,久服常服,每易滞脾碍胃,故脾虚泄泻者慎用。

  方论本方系从《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加减衍化而成。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补益肝肾阴血;龟版胶、鹿角胶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二味合用,峻补精血,调合阴阳;复配菟丝子、枸杞子、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合用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养血之功。

  方解

本方证为真阴不足,精髓亏损所致。肾藏精,主骨生髓,肾阴亏损,精髓不充,封藏失职,故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阴虚则阳亢,迫津外泄,故自汗盗汗;阴虚则津不上承,故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为真阴不足之象。治宜壮水之主,培补真阴。方中重用熟地滋肾填精,大补真阴,为君药。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均为臣药。菟丝子、川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

  左归丸是张介宾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他认为:“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故去“三泻”(泽泻、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龟板胶、牛膝加强滋补肾阴之力;又加入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即张介宾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之义。本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是其配伍特点。

  化裁

若真阴不足,虚火上炎,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门冬以养阴清热;火烁肺金,干咳少痰,加百合以润肺止咳;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以清热除蒸;小便不利、不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兼气虚者可加人参以补气。

  加减法

  1如果虚火上炎,则去鹿角胶,加入麦冬12克

女贞子10克

  2如果肺热咳嗽,则加入百合18克

桑白皮10克

  3如果夜晚骨蒸发热,则要加入地骨皮15克

白薇10克

  4如果血虚,则加当归15克

  5如果气虚,则加人参12

右归丸

  组成:熟地24

山药12

山萸肉10

枸杞子12

菟丝子12

鹿角胶12

杜仲12

肉桂5

当归9

熟附片6

  简介本方来源于《景岳全书》。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用量用法上为细末,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2~3丸,以白开水送下。现代用法:大蜜丸剂,每丸重9克,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7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

  现代研究本方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抗激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能增加激素造成的“肾阳虚”模型动物重要脏器(肝、肾上腺、胸腺、脾脏)的重量,保护和调节脏器功能。调节性激素,对男性阳虚的血清睾丸素含量降低者使之升高,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使之降到正常水平;女性肾阳虚则使血清雌二醇低下者升高。此外,本方还具有延缓衰老、调节环核苷酸含量、调节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含量等作用。

  趣味记忆法山夫种地归,猪狗兔鹿贵。(山药,附子,杜仲,熟地,当归,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肉桂)

  进补应用本方是由金匮肾气丸减去“三泻”(泽泻、茯苓、丹皮),加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而成,增加了温补的作用,使药效更能专于温补,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温朴方剂。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证情随证加减。如阳衰气虚,可酌加人参;如阳虚精滑或便溏,加酒炒补骨脂;如久泻不止,加五味子、肉豆蔻;如脾胃虚寒,饮食减少,食不易化,或呕恶吞酸,加干姜;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如腰膝酸痛,加核桃仁;如阳痿,加巴戟肉、肉苁蓉,或加黄狗外肾。

  1男性不育

用本方加减:熟地、山药、紫河车粉各30克,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各18克,杜仲、巴戟、鹿角胶、陈皮各15克,海狗肾10克(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另外,自备狗、猪、羊等动物睾丸、阴茎、肾脏等不限,将其焙干研细末服用,每次10克,每天2次。有较显著的补肾益精,种子毓育之功。

  2乳糜尿

用本方去鹿角胶、冤丝子、枸杞子,加升麻、陈皮、柴胡各5克,白术10克,黄芪、党参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治疗性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坐骨神经痛、肥大性脊椎炎、慢性支气管炎、腰肌劳损、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属于肾阳不足者。

  加减法

  1如果病人阳衰气虚,加人参12

黄芪18

  2阳虚滑精,大便溏泻者,加补骨脂12

覆盆子12

  3肾虚泄泻不止者,加肉豆蔻12

五味子8

  4饮食减少或不易消化,或反胃、吞酸,加干姜9

  5阳痿者,加巴戟12

肉苁蓉12

胡桃仁15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肾虚有湿浊者不宜应用。

  右归丸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大怀熟地250克

山药120克(炒)

山茱萸90克(微炒)

枸杞120克(微炒)

鹿角胶120克(炒珠)

菟丝子120克(制)

杜仲120克(姜汤炒)

当归90克(便溏勿用)

肉桂60克(可渐加至120克)

制附子60克(可渐加至150~160克)

  用法上为细末,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2~3丸,以滚白汤送下。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加减如阳衰气虚,可酌加人参;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酒炒补骨脂;如飧泄、肾泄不止,加五味子、肉豆蔻;如脾胃虚寒,饮食减少,食不易化,或呕恶吞酸,加干姜;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肉苁蓉,或加黄狗外肾。

  方论本方系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加减衍化而来,所治之证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火不生土所致。方中除用桂、附外,还增入鹿角胶、菟丝子、杜仲,以加强温阳补肾之功;又加当归、枸杞子,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以增益滋阴养血之效。其配伍滋阴养血药的意义,即《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

心损为病证名。因忧愁思虑伤心,所致血脉虚少的病症。为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心。《难经·十四难》:“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又云:“损其心者,调其荣卫。”虞庶注:“心主血,血为忧愁思虑伤于心,因兹致损。”《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损心伤神,血脉不荣,急调荣卫,宜八珍汤。”参见虚损:虚损为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脏腑虚亏而成。虚损病可概括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多见肺脾虚损。症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作气短,自汗心烦。宜用补中益气汤。血虚多见心肝虚损。症见吐血便血,或妇女崩漏,头晕眼花,或成干血痨。宜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虚在心者,并用归脾汤;虚在肝者,并用二至丸;内有瘀血者,用大黄䗪虫丸。阳虚多见脾肾虚损。症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阳痿滑精,小便数而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补。虚在脾者,可用附子理中汤;虚在肾者,可用附桂八味丸、右归丸等方。阴虚多见肺肾虚损。肺阴虚者,症见干咳,咯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可用沙参麦冬汤。肾阴虚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治宜滋补真阴,兼予降火,可用大补元煎、六味丸、大补阴丸等方。

详见百科词条:心损 [ 最后修订于2015/12/3 10:05:10 共58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嵩崖尊生》卷十三:固肾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固肾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固肾丸 固肾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gù shèn wán

2 《嵩崖尊生》卷十三:固肾丸

21 处方

牛膝 萆薢 杜仲 防风 蒺藜 菟丝子 肉苁蓉 葫芦巴 破故纸各等分 官桂减半

22 制法

上药研末,用熟腰子捣烂,入蜜为丸。

23 功能主治

治腰痛。

24 固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25 摘录

《嵩崖尊生》卷十三

古籍中的固肾丸 《虚损启微》:[卷上]遗精

或举元煎、寿脾煎,或十全大补汤。元阳不足者,宜右归丸、八味丸、家韭子丸,或固肾丸之类。《虚损启微》

《理虚元鉴》:[卷下]虚劳本治方

同煮一日,去肉桂,用炼蜜丸。收功固本药也。养心固肾丸(治漏精。)生地当归茯神山药芡实萸肉陈皮甘草五

《得配本草》:[卷六果部]芡实

小便不禁。得金樱子,涩精。配秋石、莲肉、大枣,为丸盐汤下,治便数精滑。佐生地,止血。合菟丝子,实大

《医学实在易》:[卷三里证]泄泻诗

泄泻病因湿胜来,胃苓(汤)旧法出新裁,四神(丸)固肾时传外,苦领酸甘效首推(此一句,非读十年书,治千

《医方集解》:[利湿之剂第十二]萆厘清饮

细辛八味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细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