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道家静功和吐纳法的呼吸问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请问一下道家静功和吐纳法的呼吸问题!?,第1张

以前了解过,我把知道的和你说说,别练出问题来

吐纳法也是呼吸法的一种,叫做顺呼吸,当然还有逆呼吸法

因为我们平常呼吸,一样所以叫顺呼吸,逆呼吸一开始练有些困难,用顺呼吸法比较好,容易

入静,

顺呼吸,要点说一下,要不很容易出问题,练功姿势,站 行 坐 卧都可以,

呼吸前先调整一下呼吸,在练

用鼻呼吸,舌抵上腭,也就是抵住上腭的有两个小孔,

一开始会不适应,舌都是酸的,很难受,这是正确的方法,有人认为不对,那是不对的,

如果抵上腭不适应(影响入静)可以抵住牙龈上方,

然后,用意念把气领导丹田处,(也就是肚脐稍下,千万不要领导太靠下,因为那里是空的,

在那里引气没有效果的,下腹会发胀)

有的人一开始练 ,气会下不到丹田,因为橐龠管蔽塞,有的人可以直接把气引到丹田,因为他们的橐龠是通的,我就可以把引到丹田,但是我不晓得,以为自己能错了,就把气引到胸口,要把把橐龠能通,结果很不疏忽我就不练了。

另外不要憋气,

熟悉了顺呼吸就可以,练逆呼吸了,

《真气运行法》好像就是逆呼吸,好像练得人也不少,上手也比较容易

你上边 口呼鼻息 三次 是要吐出浊气,调整呼吸

如果不是初学者,如果启动胎息就可以任何时候都在吐纳,胎息可以自己呼吸,不是自己意识控制的

没有人指导,容易出问题的,呵呵,不要强冲橐龠,

分类: 生活

问题描述:

道家的基础呼吸方法有哪些

可以先由初级的一直介绍到高级^-^

解析:

小刀 在这里现丑了,希望能为您解惑一二。我道家修气者首先要秉持浩然正气 长存于胸的原则,不求事事迂腐,只求无愧于心!肤浅的修习时或许不会发现,但一颗无愧于天地的正气之心对我们以后的修习却可谓是后劲无穷!

道家有鸿蒙初开,天清地浊,万物皆由气所化,一生二、二生三、三衍万物的说法。

而吞吐纳气,正是通过纳清祛浊这个天地至理来修炼的。即要修习吞吐纳气之法,就要先有气沉丹田之感,这便要掌握丹田的所在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个丹田!其中我道家有尤以中丹田为主,即肚脐以下向腹内斜叉2-3寸!

最基本的纳气法就要属“朝元纳气法”了。简单的说就是清晨太阳刚生起的时候 游离在天地间的“气”很多,便于吐纳,吐纳时要使气息慢慢变的平缓、悠长、道家讲究多纳少吐,以便可积气于身,纳请吐浊!但有一点我要说明,吸气的长、纳入的多 并不是真的吸进很多的空气,而是通过自身感受天地间游离的“气”,以周身为纳气的媒介,感受纳气的过程,否则,进的气多出的气少那会要人命的!但很多人却是不明百这个道理,只是感到越练越辛苦,所以后来干脆就不在练了!

“朝元纳气法”很好,还有“夜藏玉兔日藏乌”的纳气方法 既白天纳日华,夜晚纳月华,但这种纳气的方法需要一定的功底,需要很强的持之以恒的定力!

我中华上下5000年悠悠历史,祖宗们留下的财富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开拓的,而道家就可一说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佛教虽然很昌盛,但他们的修炼功法很多都是从道家功法里引进的,如丹田、纳气、经脉、虽然佛教总是含糊其词,但道教,涵盖着中国古时的文明的本土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刚刚叉了点小话题,现在我们言归正传!虽然我上面举了两个纳气的功法 但那不过是个好点的养生之法罢了!真正的练气之法是凌驾与纳气之上的!这需要很深厚的纳气功底、经脉的了解、好的修炼功法、和一些高人的指点。

以上就是我对我道家基本吐纳法的一点心得,我没有写太多的细节上的修习之法,如果您对基本的纳气之法没有什么了解的话,可能会觉的我写的概括和艰深了点!您可以去相关的网站查寻一下(bbsyangshengzhu/dispbbsboardID=8&ID=2041),但他们的很多纳气法都是自成一派,可万变不离其中,希望你可以取重家之长!

真心希望我上面写的东西能给你带来点帮助!!

吐纳心法

所谓吐纳 就是呼吸

吐故纳新 就是此意 双脚与肩齐 气息自然 目视前方 双手放在丹田处

此时 吸气 一定要吸得不能再吸 然后 呼气 一定要把丹田的气全部吐出

所谓吸满吐尽 一定要记得 如此9遍

然后 双手 掌上背下 自丹田处 向上抬

抬的同时 吸气 抬至胸口 便翻掌下压

同时吐气 如此9遍 如果这时觉得丹田发涨

便可以跟着我向下练 如果没什么感觉

就别练了 不是你没静下来 就是身子的毛病 静下来了再练 再来教大家 如何气走全身 这时 就要用意念了

其实 气的走向 就是靠意念 开始了`

双手还是放在丹田处 吸气 吸的同时 想着气由丹田而起

慢慢向上走 气走至胸口 再想着气开始向两边走 分别走向双手

气走到手指处便回收 再马上让气沉于脚底

沉下去后 便可让这股气回于丹田

此时 便可呼气了 对了```以上的动作 都是在吸气的时候完成

不管你让气走向何处 一定要等气回于丹田的时候 值得注意的是` 一定要吸满吐尽``

一定要心境平和 一定要缓缓慢慢

千万记得 吐纳时不要用口 要用鼻子

当你感觉 你练的时候 让气走到哪的时候

能感觉有股气在动的时候

就证明 你丹田有气了

  道家南派的丹法是清修丹法,无为丹法,有为丹法不太了解,就不说了。南派丹法的总决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其实很多初学道家静功的人心猿意马,很难静下来,时间一长自己也烦躁,而通过学习心息相依能够很好的后天意束缚住,虚空是心猿的五指山,紧箍咒。心息相依,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心息相依交抱,性命自能相融矣。此心息相依法,古称日月兼并法,盖心息即日月也。一呼一吸谓之出日入月,《黄庭经》云:“出日入月呼吸存。”故呼吸即日月之象也。

  姿势:本功法名为心息相依,重在神气合一之妙,神气于卦象为离()坎()。是人身的姹女婴儿,婴姹配合,捐恋于中央戊己之宫,戊己即中黄土釜。坐字上二人字下一土字,心息依虚,即二人坐一土之妙。二人者,即一神一气也,土即虚空之土釜也。所以真正坐功,在于神气是否真正的在中央土釜中结合了,不在坐的姿势上过分讲究。故本工法只要能心息相依,同定于虚,不管行住坐卧,都为真坐,若终日死坐,心息不依,神驰气乱,就不足以言坐也。又心即是火,息即是药,故心息相依之法,即是火药同用之功,故白玉蟾称谓“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御气而成道”也。

  功法:既明玄关一窍,即是身外虚空一着,又明舍身虚静之要,便可下手薰修。工夫原是心息相依,神气合一,放在外面,但依法可分全摄相依法,直接相依法和间接相依法三种。实际上三法都互相贯摄。而又以全摄相依法为优。若依炼功次序来说,初学以间接相依为宜。间接相依以听息为主,听息纯熟,以不执不滞,悠悠扬扬,浮游于鼻孔之外,便可转入直接相依。直接相依者,神息相注,同定于虚无之地也。神息依虚,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肝肾肺心脾之五行,魂精魄神意之五德,自然不召而自归,不思而自得。反之眼耳鼻舌身意归中以后,神气以及其它一切,亦必自然相聚,不复有飞驰走失之患矣。此相辅相成之道,故必有互相倚伏之理也。

  工夫纯熟,万缘一放便依,一依万缘更放,无内无外,无人无我,无天无地,更何直接间接之分哉!我人把神放在外面虚空中随息出入,一往一来,不即不离,自然合体。

  间接相依法,便是先从耳根悟入,取一根先返本之义。所谓寄心于耳,寄耳于息,谓之返闻闻自息。,听息之前,先可注视外物几分钟。如注视一杯水,一棵树,一方绢或面对墙壁平视肖下处画一个圆圈,余如在面前放一盏放灯,一枝香等均无不可。外物与眼睛之距离约在一公尺左右,注视时,耳根亦随听之。等到心略澄静,已有收摄之把握了,然后把注意力逐渐移近,最后把视听移放在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注意,不可着于鼻口,也不可着于人中。一定要在人中外,约一根筷子长短范围内来去游荡,心不离息,息不离心,依久心息归于一点,固定于鼻孔外径寸之地,心之与息,自然融洽相注在一起矣。

有这个想法很好,但可惜就算给你方法你也坚持不下来,真想修出点成就来太难了!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 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 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 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脏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炁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所以行炁之时,不可强迫压炁,也不可强制憋炁。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老子》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益津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老子》说:“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各人秉赋有早有晚。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道家功有守一、吐纳、导引、行气、存神、坐忘、心斋、还精、辟谷、踵息、胎息、内丹、太极拳、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导引、胎息、存神、内丹最有代表性

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权威专家孔令伟老师教你到家吐纳术怎么入门?

(一)吐纳,一方面可以使大脑及中枢神经得到休息,另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和调节作用,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充分的营养。

(1)通过吐纳可以增加我们的气,气足了又可以生血和精,精又化生气血津液,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吐纳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命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吐纳术缓慢柔和,并且配合呼吸。意念。可调气血,放松精神。

(2)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胆固醇,血脂,活血化瘀,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还能改善已经形成淤血的脏器的生理状态。例如心肌梗死,脑血栓,早期肝硬化,脂肪肝,前列腺,肾功能等。

(3)通过畅通经络,将体内病气排出,从而使内脏趋于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延缓各系统器官的衰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