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 灭金之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4收藏

大宋 灭金之战,第1张

公元1140年,岳帅北伐取得有利态势,正准备举兵收复中原之时,宋廷却强令岳帅退兵,丧失了消灭金朝的大好良机。十一月,宋金两国达成和平协议,以淮水为分界线,双方互不侵犯,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史称绍兴和议。

战火重燃

公元1149年,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发动政变,杀死了金熙宗完颜亶,自立为金朝皇帝,有意一举消灭宋朝,擅自废除和议协议。公元1161年,金军兵分四路南下攻打宋朝,分别进攻四大重镇(川陕、荆襄、临安、淮南)。进攻川陕的西路金军遭到宋将吴璘阻击,金军惨败而归,宋军乘势反击,相继收复十六州(秦、洮)。

十月,金朝海师在胶西(山东)被宋将李宝以火攻全歼,金朝海师全军覆没。与此同时,金朝皇帝完颜亮亲率主力部队征战至重镇采石(安徽),被宋军所击败,遂移师扬州。留守在东京(辽宁)的完颜雍趁机挥师南下发动政变,在东京辽阳府自立为王。金朝大将完颜元宜得悉后,立刻杀死金朝皇帝完颜亮,然后引兵北还。宋军乘势反击收复十余州(治朐山、河南唐河)。

海陵战事,以宋朝取胜告终。

隆兴大战

公元1163年,金世宗完颜雍想要一举消灭宋朝,命令金将“徒单合喜”挥师南下,金军击破宋将吴璘,杀得宋军一溃千余里,金军随即攻占了十六州。四月,金朝统帅“纥石烈志宁”率军10万驻守河南,武力威胁宋廷。

随后宋朝立即展开反击,命令督师张浚率军北伐,宋军相继攻克灵壁(安徽)与虹县(安徽)等州县,与金军在符离(安徽)爆发激烈大战,督师张浚被金军所击退。公元1164年,金军再次渡过淮水进攻宋朝,两军在长江流域列阵对峙。此后,宋孝宗被迫与金朝议和,两国停战40余年。

隆兴战事,以金朝取胜告终。

开禧大战

宋宁宗赵扩登基后,决意改变宋金局面,悍然举兵北伐。此时宋朝并非冒然出击,而是宋廷已经意识到新兴蒙古汗国的崛起,企图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宋朝大臣卫泾说道:“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

公元1206年,宋军分兵三路出击,分别进攻陕西与两淮等地。战争初期,各路宋军连战连胜,相继攻克泗州、虹县,宋军将战线推进至宿、唐、蔡(河南与安徽),金军坚守城镇不敢出战,两军扎营对阵。此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暗中与金朝勾结,拱手让人了两座重要的防御关隘(和尚原与方山原),使得金军可以迅速组织反击,战局发生逆转。金朝兵分九路从陕西、河南、淮北全面反击,宋军失去了防御关隘,不能抵挡攻势,一溃千余里。

开禧战事,以金朝取胜告终。虽然宋军战败,不过北方蒙古人已经领悟到宋人的意图,蒙古汗国成为了宋朝非常重视的一支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与金朝分庭抗礼的实力,为宋人日后翻盘累积下了基础。

灭金之战

“虏之将亡而亟图自立之策,用忠贤,修政事,屈群策,收众心”。

“今之女真,即昔之亡辽,而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

公元1214年,金军在野狐岭与会河堡两次惨败,主力野战部队损失惨重。于是金朝将兵力分散到数座重点布防的城镇,固守关河防线(潼关—黄河)。当时蒙古人还不具备很强的攻城能力,所以无法突破金朝的防线,蒙古骑兵数次南下皆以失败告终,于是成吉思汗迫切希望联合宋朝出兵,两面夹击金朝。

宋蒙关系迅速升温,两国终于达成战略一致,共同消灭金朝。公元1215年,宋朝全面反攻两大战场(四川与两淮),宋军大破30万金军。金朝猛将“黄掴阿鲁答”被宋军活捉,两淮战场上的金军全部被消灭。在四川战场上的金军也损失殆尽,对蒙古作战有着出色战绩的金将完颜阿邻战死沙场,宋朝全歼金军27万余人,金朝精锐部队十不一存。

《金史》:“一军全没”。

《金史》:“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

《金史》:“国家精锐几近丧”。

公元1230年,蒙古骑兵南下攻势受挫,在攻打庆阳、卫州、潼关等地接连战败。于是蒙将拖雷从宋朝借道通过四川后,进入河南之地攻击金朝的腹地,在三峰山战役中击破了15万金军,给予金朝最后的军队以毁灭性打击。

公元1232年,宋蒙联军围攻重镇开封城,全歼数万金军后攻破城镇,金哀宗完颜守绪逃亡蔡州。宋朝方面主动出击,宋将孟珙挥师北伐,宋军先后攻破邓州和申州,宋将孟珙在马镫山击破金将武仙的10万大军,投降者多达7万余人,宋军随即攻克唐州,彻底断绝了金朝的后路。

《宋史》:“降其众七万”。

公元1233年,宋军抵达了蔡州城下与蒙军胜利会师,金哀宗完颜守绪不愿意做末帝,将王位传给完颜承麟后自杀,随后宋蒙联军攻破蔡州城,杀死了女真皇帝,俘获完颜守绪的尸体,宋军获得了大部分战利品。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杀死女真皇帝,也是最后一次,金朝与后金(清朝)很少阵亡皇帝。

孟珙说道:“倘国家事力有余,则兵粮可勿与。其次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无厌,将及我矣”。(宋将孟珙认为宋蒙全面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所以宋军应该主动出击,此次北伐的目标并不是金朝。宋将孟珙有意威震蒙古帝国,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增加宋朝战略纵深)。

宋金百年战争,最终以宋朝取胜告终。正所谓击败了一头恶狼,又迎来了一只壮虎,宋蒙全面战争即将爆发,宋人尚武精神为之一振,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战争

蒙古攻打金国初期,有人曾说,蒙古是一掬细沙,金朝是汪洋大海,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一掬细沙最终填平了大海。蒙古军历经二十三年,在成吉思汗、拖雷、窝阔台的相继进攻下,最后通过联合南宋朝最终吞并金国,可以说蒙金战争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小国崛起、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至于当时蒙古攻打金国,而金国不回自己的老家东北,反而蹊跷的往河南跑,这里面的原因特别精彩而又十分复杂,下面我们慢慢分析。

蒙金世仇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立契丹国,在947年的时候,辽太宗耶律德光进军中原,在开封称帝,国号大辽,当时的辽帝国强大无比,一个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区域面积,在鼎盛时期东到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南至河北白沟,北到大兴安岭,可谓幅员辽阔。

但之后的辽兴宗、辽道宗、辽天祚帝三朝内部的激烈权力斗争导致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再加上辽朝统治者采取了对东北地区“迁人弃地”的做法,最终导致东北的女真部落无人管理,之后慢慢崛起。

1112年二月十日,天祚帝到春州(今内蒙宝石镇)巡视,召集附近的女真酋长来朝见,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天祚帝来了兴致,命令女真各个酋长为他跳舞,其他的酋长迫于辽朝的实力只能忍辱负重,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献舞。

从此之后,完颜阿骨打领导的部落不再听命于辽朝,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完颜阿骨打率领的女真部落屡次挫败曾强大不可一世的辽国,辽国内部开始分裂。

到了1124年的时候,十年之内,天祚帝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自己无奈退出漠外,之后于1125年3月36日被金人俘虏,这宣示着,历经9位帝王,国祚210年的辽国覆灭,也预示着原本弱小的女真部落创建的金国开始崛起。

金国灭掉辽朝之后,随后又南下进攻北宋,还俘虏了徽钦二帝,此时的中国北方出现了一个富庶而又强大的金朝政权。

虽然金朝经过多年发展,人口已经发展到5000万人,是当时蒙古的40倍之多,军队也在百万以上,是蒙古的十倍之多,但得了天下的金朝似乎早就忘记当年辽朝是怎么灭亡的了,对百姓长期推行残酷的压迫政策。

在金熙宗时期,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被金人以反叛罪钉在木驴上处死。这还不算完,到了金世宗时期,金朝人看到蒙古人丁兴旺,制定了一条政策,每三年就要对蒙古部落无故剿杀,这样的政策最终导致蒙古与金朝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蒙金战争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之后,开启了一系列的练兵、刺探金国情报的准备攻金计划,金国的卫绍王本是无能庸碌之辈,在还没即位之前就曾奉命到静州接受蒙古的贡物,当时成吉思汗就知道他成不了气候。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之后,召蒙古首领拜迎,成吉思汗得知是他为帝,厉声道:“我以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子做的,没想到是他这种无能庸碌之辈,有什么好拜的”。从此,蒙古与金国正式绝交。

蒙古与金国的战争持续了23年之久,双方互有胜负,但第一次正面的野狐岭决战,就预示着金国已经衰落,完全失去了当年完颜阿骨打率领的金军原有的勇猛斗志。

第一次正面接触就是大决战,当时成吉思汗亲自率10万大军南下,金帝也举国之力45万兵马应对,双方在野狐岭展开对决。

成吉思汗下令兵分两路向中原进军,其中一路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直取金朝中都(北京),另一路则由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直奔金朝西京。

公元1234年,蒙军和宋军在蔡州城下集结,他们的目的则是攻下这个金国最后的据点,覆灭金王朝。在此之前,长时间的攻城战已经让蒙军接近崩溃,而蔡州城摇摇欲坠就是攻不下来,此时,宋将孟珙给蒙古人带来了大量的粮食,这就像一支强心针,解救蒙军的同时,金国的末日也到了。

宋军掘开柴潭、蒙军掘开练江,蔡州失去了最后的屏障,在蒙宋联军的猛烈进攻下,蔡州终于陷落。金哀宗在城中自缢身亡,立国一百余年的金王朝终告一段落。金国灭亡后,南宋的危机并没有解除,因为他们要独自面对最强大的蒙古骑兵,那么为何南宋要选择连蒙灭金,这个决策正确与否?

一、联金灭辽的经验教训

在蒙古崛起之后,中原局势极为复杂,有强大的蒙古,衰弱的金国,还有徘徊的党项人,作为最南边的南宋,他的决策至关重要。

我们把时间倒退到公元1120年,当时宋徽宗的定下的策略是联金灭辽,后世证明这个决策是个败笔。辽国曾经是东亚最强的国度,在很长时间内和北宋相安无事,澶渊之盟证明契丹人还是很守信用的,但宋徽宗的错误决断断送了北宋。

宋军仓促出兵,想趁机夺回燕云十六州,别看宋军数量不少,却在残破的辽军面前败得一塌糊涂。此次战役不仅没有任何效果,还让金国人看到了宋军的不堪,于是在剿灭辽国之后,金国马上调转枪口对向北宋,懦弱的徽钦二帝随即成为女真人的阶下囚。

这奇耻大辱让每个宋朝人牢牢记在心中,所以在面对蒙古崛起、金国逐步衰亡的情况下,宋朝人并没有急于决断,而是冷眼旁观。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南宋很久之前就注意到了北方的动向,公元1196年,丞相余端礼就曾上疏宋宁宗:“万一鞑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虏酋逃遁,逼近边界;或恐中原有豪杰,皆当为备,但不可张皇。”

对于新势力的崛起,宋廷采取了谨慎的态度,绝不轻易行动,而是加强守备,静观其变。之所以大家都很谨慎,一定程度上就是源于联金灭辽的经验教训,在局势没有明确之前,帮助任何一方都可能陷入危机,直到1133年,金国的灭亡进入倒计时,宋廷才决定联蒙灭金。

二、金宣宗对南宋开战

金国和蒙古是世仇,所以蒙古攻打金国也在情理之中,野狐岭之战,金军损兵四十万,元气大伤。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再次伐金,虽然后来蒙军退走了,但金宣宗还是十分恐惧,于是他放弃了中都,南迁至开封。

迁都对国运影响很大,况且当时的金军还有一战之力,如果固守中都,可能会把战争时间拖长,或许还有一丝转机。金宣宗南迁和赵构不同,金宣宗是皇帝主动南迁,而赵构在称帝之前只是位亲王。徽钦二帝的不作为导致了灭国之祸,赵构南迁反而保住了赵宋一支血脉。

南迁后的金宣宗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他本该联合周边政权,一致对抗蒙古,这才是上策。偏偏金宣宗反其道而行之,为了找回丢失的脸面,贸然对南宋开战。在女真人的思想中,南宋就是怂包和懦弱的代名词,所以他们想从南宋抢夺部分土地和资源,再用这些钱对付蒙古。

想法是不错,操作起来就太难了,因为金国开启了两线作战,这种作战方式风险较大,如果有强大的国力做基础,可能还有取胜的把握,而现在的金国实力大减,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事实上,在南宋也有不少人在支持连金抗蒙,唇亡齿寒的道理所有人都懂,如果金国灭亡,南宋将无所依靠,在生死存亡之际,最重要的已经并非仇恨,而是活着。意外的是,金宣宗打破了这一可能性,宋金战争再次开启,战争持续了六七年,宋金合作便再无可能。

本来西夏、南宋、金国如果联合对抗蒙古,还是有胜算的,然而这几位互相死掐,给了蒙古一份厚礼。

三、宋金世仇

公元1126年,金国攻破开封,北宋宣告灭亡。古语有云“士可杀,不可辱”,在压倒性战力面前,失败是正常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而金国却做了最无礼的事,他们不仅俘虏了徽钦二帝,还掳走了大量皇室妃嫔女眷,百般凌辱,这是宋朝人无法接受的,也是仇恨的源头所在。

南宋的皇帝们虽然软弱,但朝中总会有主战派存在,如岳飞、韩世忠、吴玠、虞允文、韩侂胄、辛弃疾等等,无论成败,他们都在抗金的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敌人誓死不屈。

在商议联蒙灭金的问题上,还有是很多人支持的,人是情感动物,再理性的人也会冲动的时候,面对国仇家恨,联蒙灭金是最理想的选择。

四、不可一世的蒙军

蒙古帝国自创建以来,几乎没有败绩,他们总是以弱胜强,总能干净利索地消灭敌人,野狐岭一战金国损失四十万兵卒,金军在他们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公元1232年,拖雷率兵进攻开封,由于潼关有重兵防守,蒙军绕过了潼关,于是潼关守军只得出城去勤王。殊不知蒙古人诡计多端,采用了疲劳战术,在三峰口设伏,加之“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的天气影响,金军死伤殆尽,这支最后的精锐之师,也失去了战力。

当时蒙古骑兵的单兵素质和整体战术,皆是最强大、最先进的,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在如此攻势之下,金国的灭亡已经无法挽回。野狐岭之战金军元气大伤,金宣宗南迁,加速了国家的灭亡。金哀宗想挽回败局,他停止了对宋战争,但一切已经晚了,明眼人都看得出,金国已经回天乏术。

1233年,史弥远下令出兵,帮助蒙古覆灭金国,这个决定多少有些无可奈何,金国已经必定要亡,帮助蒙军可以缓和宋蒙矛盾,也能减缓蒙古入侵南宋的脚步,可以最大化止损。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绝对实力面前,外交和谋略开始变得苍白无力,只有强大自身才是硬道理。

在当时来讲,连蒙灭金是最正确也是唯一的选择,但蒙古人早就对南宋觊觎已久,想让他们停下征伐的脚步是不可能的,所以宋蒙之间的战争也无法避免。

宋朝皇帝没事喜欢作死这个事情,其实也不是一代两代了,到后期都成了习惯了。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怎么说也是个英雄,是个正面人物。但是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他的实力和贡献远远都不如赵匡胤,真的是没法比,至于后来的就更是用提了。

首先,北宋联金灭辽这个事,确实是怪宋朝皇帝自己蠢。

北宋时期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宋徽宗自己。你说你想当艺术家,就当艺术家呗,想玩石头就玩石头,想建园林就建园林,你想什么不好,偏偏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虽说这个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你就不想想你的能力吗?毕竟是你祖上,宋太祖赵匡胤想干都没能干成的大业,就你这么个两把刷子,还真以为女真能够那么好骗,能给你个啥也不是就会玩石头的皇帝当打工仔?打完还给你?

其实当时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件事,也不是宋徽宗一个人自不量力,而是宋代历代所有皇帝的梦想。原本宋徽宗在蔡京,童贯等一帮奸臣的迷惑之下,整天就是奢华无度,纸醉金迷,再就是追求长生不死。本来这个宋辽已经大致平静了百年,两国边境的人们已经很久都没有打过仗了。当时的大臣们,也是十分反对这个宋徽宗去联合金国打击辽国。

当时就有大臣跟宋徽宗说过,辽国虽然是少数民族,这百年来已经汉化的差不多。但是这个女真可还是刚开始的少数民族啊,民风彪悍,茹毛饮血,尚未开化,我们连辽国都打不过,到时候拿什么来抵抗金国。

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真是很奇妙。言战者未必真敢战,惧战者也未必真怯战。

大臣们都是明眼人,是个聪明人就知道这个仗绝对是不能打的,因为宋朝的军事能力啥也不是,强强联合才叫联合,强弱联合就只能是为虎作伥,最后只能落下个送人头的结果。但是的宋徽宗已经是被这帮奸臣们给迷晕了,已经找不到东南西北了,在加上当时还信奉这个仙道,一直以为自己是天神下凡,不是一般人,应该是战无不胜,应该解救这个生活在辽国境内的汉人,应该收复失地,完成大业。

这主要也是怪当时的奸臣童贯和马植,当时马植为了能够撮合宋徽宗联金灭辽,还跟宋徽宗说故土的百姓对宋朝非常的想念,只要宋朝的军队一旦北上,那里就会有无数的百姓呼应宋朝的军队,成为宋朝军队的主力军。不仅能帮宋军打仗,还能提供粮草。辽国内部已经腐败的不行了,百姓们早就已经是怨声载道了。他们这个时候政权不稳,正是灭辽的好时候啊。

就这样,最后宋徽宗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收复到最后落得个全家覆灭自己跟儿子惨死的下场。

至于后面的连蒙灭金,那就更是彻彻底底的战略失误了。

就在联蒙灭金之前,南宋刚刚跟金国之间达成了嘉定和议,这个嘉定和议是在开禧北伐失败之后,所以当时的南宋的态度就是,好不容易达成了个协议,和平安静了两天,求之不得的状态。

当时南宋主政者的主要思想就是谁也别挑事,千万千万别再起事端了。但是到了嘉定四年,南宋的人去给金主贺寿,发现了蒙古人跟金人打的不可开交,这个时候有的人就开始活了心思了。而朝廷对此的意思却是,坚决制止。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朝廷下的命令是肯定不能够挑事,但是我们自己加强国内的军事边防建设还不行吗,这蒙古跟金国打的正是不可开交的时候,这万一说哪天真的挂边挂到咱们边境了,这可怎么办啊?我们不能站着不动等挨揍啊。所以这个时候大家打的旗号都是加强边防。

但是搞军事是需要钱的啊,那这个钱从哪里出?这个时候,就有人开始打起了皇帝的小金库的主意,开始跟皇帝说让皇帝掏钱支持大家搞这个边防军事。这个时候虽然大家的心思活了,但是谁都没有下定决心,谁也不敢出这个头,但是好巧不巧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嘉定七年的时候,金国干不动蒙古了,迁都了。

这个时候南宋朝政内部就好像突然站直了腰板了一样,就好像这个金国的迁都是自己打的一样,开始不在背后嘀嘀咕咕了,开始敞开了说,敞开了笑话人家了。本来金国迁都之前来南宋要岁币,南宋也不敢吱声,结果现在一看,你不行了,还管我要钱,还想欺负我。这个时候南宋朝廷中马上就有人站出来说,这钱咱不能给啊,我们应该趁这个时候反抗啊,金国现在不行了,完蛋了,要凉凉了,你还不赶紧趁它病要它命啊。

这个时候,就有人站出来出主意了,说现在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就是出兵打他,啥也别说,干就完了。第二就是断了邦交的关系,别搭理他,别管他。第三则是继续送钱。这个时候虽然金国已经吃了败仗,但是南宋还是不敢直接就跟人家说不给钱了或者就要打你。所以就是试探一下,看看不给钱行不行,不给钱也不是直接就说不给,而是说送不过去。

但是这个时候,知道金国不行了的这个消息并不是只有朝廷,还有民众,这个时候无论你朝廷的决定是什么,民众开始不答应了,民众开始搞事了,说什么就要南宋政府跟金国对刚一波。这才有了“联蒙灭金”的事情。

联蒙灭金的这个事情,其实人家蒙古是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的。蒙古简直是求之不得有人能够来帮自己一把,嘉定七年的时候,蒙古就曾找到南宋政府跟人家商量过这个事情。但是当时南宋政府根本没敢吱声,之后嘉定十一年,蒙古又来过一次,但是南宋还是没敢说话。

那么如果打金国是势在必行,不得不战的事情,正好蒙古前来请求帮助,为什么就不趁机连个盟呢,所以在南宋决定真的要动武之后,嘉定十三年到十六年,南宋就开始先后跟蒙古几次接头,几次接洽,气氛虽然不错,也交换了意见,但是签约这事始终是没落实。

其实这个时候的蒙古,就已经没有了跟南宋正儿八经的想要结盟的诚意,为什么没有诚意了呢?因为南宋当时打的如意算盘是,我们消耗金国,然后加上蒙古,以及西夏,大家包抄金国,最后再来个圆圆满满的大结局。但是结果这中间出了点意外,意外就是山东势力接到了资助,但是人家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蒙古人失去了跟南宋联合的诚意,不仅跟山东有了冲突,还试探到了四川,这也就是丁亥之变,这个联盟已经就是不可能成功事情了。

到了最后,所谓的联蒙灭金其实就已经完全的变成了一个口头承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实际诚意,一直持续到了绍定四年,蒙古强行借道,大军围困开封,还把之前南宋资助的武装部队给打了。然后就以一副胜者为王的姿态,跟南宋继续来谈联蒙灭金的事情,这个时候就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你南宋的意见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其实前者的确是宋徽宗自己作死,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但是后者其实根本就不是南宋政府有能力说了算的东西,这个已经不是南宋犯不犯错的问题了,已经是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你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的事情了。

蒙古灭金的决定性大战:钧州三峰山之战

1229年,蒙古窝阔台汗率军南下,向金朝发起攻击。1237年5月,蒙古军分成三路进攻:窝阔台率中军从山西攻河中,斡陈那颜率左军攻济南,拖雷统率右军假道南宋绕出金南京开封府。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只为一举灭掉金朝。

蒙古右军由拖雷和速不台带领着4万人,经过宝鸡打破大散关,进入了宋朝境内,越过饶峰关,渡过汉江,进入金朝邓州。

金朝为了阻止蒙古军北上,征调了枢密副使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率领的主力部队布防在潼关以东。但是,蒙古军在禹山受阻后,留下一部分兵力牵制住金军,主力军分道进攻汴京。

在天兴元年正月,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带着步兵和骑兵15万人赶赴南京,在路上持续遭到蒙古军的袭击。蒙古军则采取了避实就虚、灵活多变的战斗策略,让金军难以休息,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最后,在进攻钧州的三峰山时适逢大雪,金军披甲的士兵僵立在雪中,武器也结成了一条条冻柱。

蒙古军则利用时机充分休息,然后全线进击,金军被蒙古军包围在三峰山,损失惨重。最后,金军全军覆没。

移剌蒲阿北走,至望京桥,被蒙古军俘获。完颜合达领数百骑败入钧州。蒙古军进破钧州,斩完颜合达。这次战役使金朝尽失精锐部队 ,金朝灭亡遂成定局。

导读:「 ”唇亡齿寒”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成语。它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最早就是形容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 当年,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国,虞国一位大臣向国君劝谏说:虞、虢两国,就像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如唇亡,齿必寒。但虞国国君并未听从劝告,最终晋国在灭了虢国以后,也把虞国给灭了。 假途灭虢 在后来的历史上,「 ”唇亡齿寒”的故事,又不止一次的发生过。仅在宋朝时期,就发生过至少两次:一次是北宋的「 ”联金灭辽”,导致北宋也在随后被金所灭;另外一次则是南宋的「 ”联蒙灭金”,结果金亡后,南宋也重蹈了北宋的覆辙。 但是,如果我们还原宋金战争最后20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南宋的选择其实与北宋有本质区别,看似违背「 ”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明智的。 一、宋朝历史上的两次「 ”唇亡齿寒” 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被俘,一个曾经锦绣繁华的王朝就此终结,史称「 ”靖康之变”。 北宋之所以被金国轻松所灭,除了其自身腐朽没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外部原因,那就是宋徽宗不顾「 ”唇亡齿寒”的道理,选择了「 ”联金灭辽” 的昏招。 宋辽对峙时期 在此以前,宋辽之间已近百年无战事,维持着和平友好关系,然而宋徽宗好大喜功,竟想通过金国的力量消灭辽国,以重金买收中原故土——「 ”燕云十六州”。 对金国来说,一个外强中干的辽国倒下了,暴露在他们眼前的却是更加臃肿无力的宋国。 丛林法则讲究弱肉强食,此时金国不撕毁合约南下攻宋,更待何时? 宋徽宗 而反之,如果宋徽宗当年明白「 ”唇亡齿寒”的道理,支持辽国抵御金国,或许不一定能阻止两国相继覆灭的悲剧发生,但起码能延缓整个历史进程。 历史没有假如,但却可以重演。在将近一百年后,作为北宋延续的南宋,一样面临着这样一个生死抉择: 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以后,开始了南下灭金战争,并且如当年的女真人一样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蒙金宋对峙时期 南宋既可以选择「 ”联蒙灭金”,也可以选择「 ”联金抗蒙”。 对于第一种选择,有「 ”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金国一旦灭亡,蒙古的下一步动作肯定是灭宋;如果「 ”联金抗蒙”,或许两国还有生存的可能。 而南宋的最终选择,仍然是「 ”联蒙灭金”。历史的走向也与上次几乎完全一样,在金国灭亡后,蒙古撕毁合约,南侵攻灭南宋。 虽然从结果上看,北宋和南宋的选择,都造成了「 ”唇亡齿寒”的局面,也最终演变出相似的历史结局。但从过程中看,北宋和南宋的选择,又是大不相同的。与北宋的昏招迭出相比,南宋的选择是明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回溯宋金战争的最后20年,并详细分析之。 金灭北宋前夕 二、金国的「 ”国土补偿”战略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以后,就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发起南下灭金的战争了。 而此时的中原,宋金之间也刚刚经历了一番血战的洗礼。 公元1206年,南宋发起了「 ”开禧北伐”,从四川、荆襄和江淮三路对金国发起了全面进攻。 结果,金国采取避其锋芒、后发制人的战略,在宋军进攻不利之时,发起了全线反攻。 最终,「 ”开禧北伐”以南宋的失败而告终,宋金之间签订和议: 「 ”南宋皇帝称金国皇帝为伯父,岁币银绢各三十万 ,又以三百万缗钱赎回淮、陕两地。” 应该说,这个时期的金国占据中原已近百年,女真族汉化程度也非常之高,他们的铁骑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但在战力方面,金军依然能保持对宋军的优势。 金与南宋对峙时期 但这也造成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金国人一直将南宋视为自己的大敌,而对蒙军掉以轻心、疏于防范,导致了「 ”后院起火”。 当蒙古人真正大举南下后,女真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路溃败。 公元1211年,蒙古人在野狐岭、会河川大败金军,数十万女真精锐部队付之一炬,金国因此丧失了与蒙军野战争锋的能力。 慑于蒙古人的强大战力,金宣宗不得不迁都开封,放弃了金中都以及北方大片土地。 而随着蒙军进一步南下,原来金国占据的两河、山东等地也相继丢失。 女真人 到了1216年,金国皇帝的实际控制区仅剩下了河南一隅之地。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南宋也趁金国势微,中断了「 ”岁币”,金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此时,金国内部就如何处理与南宋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结果,主战派一方战胜了主和派,而他们的主张是:被蒙古人夺走的土地,要从南宋身上抢回来,以此来增加金国的战略纵深。 金国不思抵御蒙古人,收复失地,反而整军备武,南下侵宋。不得不说,正因为几十年以来南宋备受金国欺负,金国人才会有这种「 ”神逻辑”。 公元1217年,金国以南宋断绝了岁币为由,大举进攻南宋荆襄地区。 南宋军人时刻 他们的用意也非常明显:攻取荆襄,一方面可以化解南宋对开封的威胁,另一方面则割裂南宋川蜀、两淮战区之间的联系,方便下一步逐个击破。 可是,自认为南宋软弱可欺的金国人,这回碰到了一个硬钉子,他就是负责荆襄战区防务的京湖制置使赵方。 赵方一方面根据荆襄地区的地理特点,依山恃水,打造了具有战略纵深的立体防御体系;另一方面,他还提拔重用了扈再兴、孟宗政、孟珙等将领,他们在随后的抗金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孟珙,这位被誉为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 ”机动防御大师”的军事家,其功绩可与岳飞比肩,不仅亲手攻灭金国,还在后来以一己之力独抗蒙古,是为南宋续命几十年的擎天一柱。 岳飞雕塑 在赵方等人的积极防御下,金军两次侵宋均告失败。而与此同时,蒙军也在多路南下,开封岌岌可危。 在此情况下,金国决定与南宋议和,专心于蒙古的战事。 然而,南宋在经历了两次胜利后,决定与金国斗争到底,史载:「 ”开封治中吕子羽等以国书议和于宋,宋人不受。”(《金史》) 一直将南宋视为附庸的金宣宗大怒,于是再次下诏攻宋。公元1219年,20万金军再次南下,进攻荆襄地区。而南宋凭借着赵方、扈再兴、孟宗政等人出色发挥,再次战而胜之。 眼看荆襄这块「 ”硬骨头”实在难以下咽,公元1220年,金军又进攻淮西,结果在多路宋军的围攻下,又以败北收场。 金国本来想把被蒙古人夺走的土地,从南宋人手里抢回来,没想到却多次损兵折将,一无所得。 蒙古灭金路线 三、金国的「 ”借道入蜀”战略 金军不断在南宋折戟沉沙的同时,蒙古人也在北方不断深入金国腹地,金宣宗采取的策略是:将所有精锐主力集中于河南地区,依靠着一些关隘、天险作为屏障,做困兽之斗。 这个时期的蒙军,虽然野战水平一流,却缺乏攻坚能力。于是,铁木真在去世以前,就制定出了从南宋「 ”借道”,迂回包抄开封的策略: 「 ”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元史》) 铁木真想利用宋金之间的世仇,从南宋借道,攻取唐州、邓州等地,然后直捣开封。如此,金国就会从潼关撤离主力去防守开封,因而顾此失彼,人马疲惫,则金军可破。 铁木真 不过,铁木真显然是低估了南宋的气节,南宋对此提议断然拒绝。然而,这并不能阻止蒙军强行借道,他们攻占南宋在川北的重镇沔州,顺利东进,成功绕过了金军重兵把手的潼关,进入河南地区。 在随后的「 ”三峰山之战”中,蒙军将前来迎战的金军主力全歼。 眼看大势已去的金哀宗,不得不遣使向南宋求救: 「 ”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金史》) 金哀宗这段话说得十分清楚:蒙古灭国40,攻灭西夏以后再攻金国,而如果金国亡了,下一个就是宋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们南宋还不明白? 宋理宗 然而,这个时候的情势,与北宋末年已大不相同: 第一,宋金乃世仇,南宋皇帝面临国仇家恨,很难背离天理民意,与金国合作; 第二,此时金军已经丧失了全部主力和绝大部分国土,已是大势已去,南宋与之合作已无必要; 第三,在面临蒙古南侵的情况下,金国不思全力防御,反而进攻南宋,这也让南宋再无可能与金国联合。 于是,南宋断然拒绝了金哀宗的请求。 公元1232年,蒙军围攻开封。第二年,金哀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弃城逃往最后的根据地蔡州。 蔡州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为了不坐以待毙,金哀宗又想出了另一个版本的「 ”国土补偿”战略,即攻取南宋的川蜀地区,依托当地的天险,继续抵抗蒙古。 因为目标在川蜀,这也叫「 ”借道入蜀”战略,而金哀宗所倚重的,是金将武仙七拼八揍起来的十余万残兵败将。 宋蒙灭金 结果,孟珙率军将武仙击溃,金军还没踏入川蜀就已经全军覆没。 金哀宗「 ”借道入蜀”战略的失败,不仅标志着金国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野战力量,只能选择在蔡州坐以待毙,而且,宋蒙两家也开始联手,合力攻击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 公元1233年十月,孟珙率兵两万,与蒙军合围蔡州。公元1234年正月,在宋蒙联军围城三个月之后,蔡州陷落。金哀宗自尽,其遗骨被宋蒙两家平分,金国灭亡。 南宋参与了灭金最后一战,洗刷了百年「 ”靖康之耻”,也实现了南宋历代君王灭金的夙愿。 然而,取代金国的,是更具威胁的蒙古人。宋蒙之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结语:南宋选择拒绝「 ”联金抗蒙”,是在金国首先发动不义战争的情况下做出的正义选择。 而且,当时金国灭亡已成定局,南宋选择「 ”联蒙灭金”,还能瓜分一部分胜利果实,为接下来的宋蒙之战拓宽战略纵深。 另外,从情感上讲,南宋坚决选择灭金,也是抱国耻家仇,提升国内士气的需要。 所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南宋这个不顾「 ”唇亡齿寒”而做出的选择,是明智的。

参考资料:

《宋史》、《金史》、《元史》

北宋于公元1127年为金国所灭。

辽国于1125年为金国所灭。

西夏于1227年为蒙古(元朝)所灭,

金国于1234年为蒙古(元朝)所灭。

1276年蒙古(元朝)攻陷宋朝首都临安,至元十六年(1279)在崖山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南宋灭亡。

1218年蒙古(元朝)灭西辽(喀剌契丹王朝)

大宋 灭金之战

公元1140年,岳帅北伐取得有利态势,正准备举兵收复中原之时,宋廷却强令岳帅退兵,丧失了消灭金朝的大好良机。十一月,宋金两国达成和平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