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工交叉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
学习课程
文物修复造型基础(线描、雕塑)、中国美术史、陶瓷工艺与装饰、传统书画技法、文物保护基础、文物检测、陶瓷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陶瓷修复、书画装裱与修复、中国陶瓷史、无机质文物修复实用化学、古籍档案修复、有机质文物修复实用化学。
就业方向
学习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同学毕业以后可在文物类机构以及教育类机构从事文物修复、文物保护、博物馆设计、文物管理、文物鉴定;历史教师有关工作。
一下是官网的考试大纲:
《文博综合》考试大纲
一、文物学概论
文物学的对象、任务。
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文物学的发展简史。
文物的性质。
文物的定名原则与方法。
文物管理的内容、文物保护管理措施、文物管理机构、文物的管理。
文物保护技术。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
文物工作人员的管理。
文物保护的科研与文物保护科技的应用。
文物保护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二、博物馆学概论
博物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
博物馆学简史。
博物馆的概念、特征、功能、类型。
博物馆发展史。
博物馆藏品的定义、搜集、鉴定的主要任务。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目的、要求。
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博物馆陈列与展览的定义与区别。陈列的基本原则。陈列工作的基本程序。
博物馆观众。“目标观众群”。观众调查研究方法。博物馆之友。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博物馆人事管理和博物馆经费管理。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功能、意义、要素、分类和特点。
三、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的对象和任务。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
考古学分支与种类。考古的年代学。考古发掘。遗址的类型。考古材料的整理。考古学的阐释。
中国考古学知识: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文化,各时期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早、中晚期代表性文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范围、地理分布,主要的文化特征如陶器、石器、玉器、经济形态、聚落分布和葬俗等。夏商周三代主要考古学文化及其时空框架,主要文化的特点如陶器、铜器、玉器,主要城址和墓葬。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城址和重要墓葬特点,玉器、铁器、金银器,陶瓷考古,佛教考古,建筑考古等。
打制石器的技术和主要类型,旧石器技术的发展。磨制石器的发展和主要类型及功能。两种石器技术原料、加工、和分析研究的特点。陶器加工的特点,技术的变迁,原料处理、形制特征、加工技术与用途的关系,手工、慢轮和快轮的区别与意义。铜器和铁器的生产、种类、用途。
重建历史:重建史前生计与社会。探索古代人类的思想。
考古发掘、保护与利用。
四、文物保护学概论
博物馆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对于器物毁坏的影响。
文物的现代科技断代的主要方法。
文物材质和结构常用的现代分析方法。
国际通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
运用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和保护原则来分析和解决一些保护的现实问题。
汉龙文献保护中心经常举办古籍修复培训,可以关注一下。近日,汉龙文献保护中心受邀在河北某高校举办古籍修复培训,首先基于古籍修复知识展开培训,让对古籍修复感兴趣的同学,对古籍修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古籍修复知识培训后,安排了古籍修复实操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了古籍修复的各个步骤。汉龙文献保护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多次承接国内各大图书馆、档案馆的古籍档案等纸质文献的修复项目,还定期举办古籍档案修复技术交流培训,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历史、考古、艺术和科技等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文物与博物馆研究以及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素质。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文物修复造型基础、中国美术史、陶瓷工艺与装饰、传统书画技法、文物保护基础、文物检测、陶瓷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陶瓷修复、书画装裱与修复、中国陶瓷史、无机质文物修复实用化学、古籍档案修复、有机质文物修复实用化学。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以具有丰富学科知识体系和掌握文物修复技艺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眼界开阔、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胜任文物修复项目设计规划工作,并能够直接从事文物的保护修复具体实施的文物保护修复师。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介绍
本文2023-10-08 22:37: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