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最能体现古人的什么方面的智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竹简最能体现古人的什么方面的智慧?,第1张

竹简为什么会出现?

在生产力还很低的古代社会,想统治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那是相当不容易得,这对历代统治者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特别是秦朝实行郡县制以后,需要大量的频繁的信息沟通,才能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比如法律的颁布、政令的下达、人事的任免,还有军事财政信息的传递等等。要想让这么多信息实现一个长距离的有效传输,总不能靠人口口相传,文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时候对文字的载体就提出了要求,比如要耐磨损、方便携带、造价低廉、取材广泛等等。之前出现的比如说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显然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比如周天子要写一部法律,如果用甲骨的话,估计全国人民得吃半年甲鱼。布帛和羊皮的成本也非常高,无法大面积推广。金石的笨重,那就更不能满足要求了。

蔡伦

竹简的使用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后面纸的发明也是同样道理,改进书写材质的工艺一直是权力中心长期以来的一个追求。竹简究竟是源于何时?今天也没有个定论。但是我们在甲骨文、金文已经找到了“册”字的象形,就是两根绳子,穿起一排竹简,还有“典”的象形,就是一堆册放在一个桌子上就叫做“典”。证明竹简在早骨文时代就已经有了。不过随着周朝的兴起,竹简才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大年初一央视频道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社会对于《尚书》的反响巨大,影响力极强,“尚书”一词甚至一度登上热搜。“禹覆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家也记住了华夏九州是“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记住了伏生是守护《尚书》的第一人,记住了伏生将《尚书》传给了晁错,而《尚书》至今依然在被传承,记住了伏生的老家在山东,记住了……而这些内容曾经都是记录在古籍里,而现在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用舞台剧的形式展示出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了,让古籍里的智慧为今人所受用,让古籍里的内容代代相传,这是古籍的使命,也是古籍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尚书》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尚书》也是一部非常复杂的经典,研究《尚书》的学问,叫“尚书学”,是一个非常专门、非常庞大的学问。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学者为之皓首穷经,相关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用现场表演、嘉宾对话的方式展示《尚书》传承中的一些关键点,感人至深,特别是伏生传经的故事,让很多人流下热泪。

一部典籍,一个故事,走进典籍,从而更好地理解典籍背后的故事,以及典籍所蕴涵的无穷无尽的历史智慧。解读一部古籍,了解一段历史,弘扬中华文化。让我们用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经典、解读古籍,传承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的活起来,让历史的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佛学的“智慧”指的是一种超越世俗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以及抉择善恶、决断行为的能力。在佛教中,“智慧”被视为修行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学习、思考、行动等方式来修炼内在的平和及外部生活中的真正快乐和意义。

竹简最能体现古人的什么方面的智慧?

竹简为什么会出现?在生产力还很低的古代社会,想统治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那是相当不容易得,这对历代统治者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