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桂枝茯苓丸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1、9桂枝茯苓丸,第1张

桂枝茯苓丸妇科方剂之祖

妇科方剂在经方中,最被人看重的是胶艾汤或者温经汤,但是这些方其实并不一定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

因为这两个方的使用并不一定具有非常宽泛的适用性,胶艾汤后来被发展成为了四物汤。

主要治疗的是血虚引起的各种疾病,但是对于有瘀血的患者就不很适用了。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从桂枝茯苓丸到温经汤

温经汤一直以来都用于治疗各种因为寒气重导致的妇科疾病,但是因为本身就十多味药。

所以加减变化的路数较少,加入的药物少了,改变不了药力的方向,加入的药味多了,就不是原来的方了。

而且,温经汤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桂枝茯苓丸加减变化而来的,桂枝茯苓丸可治疗因为血瘀导致的各种妇科疾病,包括现代最多见的子宫肌瘤等问题。

而《金匮要略》用桂枝茯苓丸其实主要还是用来止血,由于血瘀导致的出血,以桂枝茯苓丸治之,疗效都非常显著。

桂枝茯苓丸方解

桂枝茯苓丸属于苓桂剂,但是又与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不一样,其他的苓桂剂都是用来治疗水饮的。

而这个桂枝茯苓丸虽然名字是“桂枝茯苓”,却不是治疗水饮的,而是治疗瘀血的,这就涉及如何看待血瘀这种病理产物的形成过程了。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白芍、丹皮、桃仁组成,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

但是命名却用了桂枝与茯苓,所以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方剂组成。

人体的血液,是经过心脏生成,脾脏的统摄,还有肝脏的贮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心生血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桂枝与茯苓。

就是重点作用在心脏的生血功能上,茯苓与桂枝可以将人体的体液转化为可以运用的血液,从而推动体内血液的更新换代。

而芍药、丹皮、桃仁则主要是在推动原来的瘀血上下功夫,这样两者之间形成了联动效果。

所以活血化瘀的效果非常好,只要有血瘀症状,用桂枝茯苓丸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

如何提升桂枝茯苓丸的疗效

必须注意的一个要点是,对于很多病人来说虚证是最主要的病机,但桂枝茯苓丸其实很多情形下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

特别是在肾虚非常明显的情况下,所以很多人子宫肌瘤,服用桂枝茯苓丸之后,发现效果不显著,甚至很多是没有效果,为何?

肾气的强旺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肾气是人体气化的根本,如果气化能力不强,那么桂枝茯苓丸温化水饮的功能就差了。

这样转化为血液的能力就不足,没有新鲜血液的形成,血瘀的症状也得不到改善。

所以在治疗水饮时,经方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从中上二焦的路子治疗,比如桂枝茯苓白术甘草汤,还有一个就是用肾气丸。

所以,基于这么一个认识,在治疗妇科疾病的时候,一般都会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入补肾之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桂枝茯苓丸的疗效。

桂枝茯苓丸,最好跟五子衍宗丸相互配合,这样就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因为五子衍宗丸的滋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桂枝茯苓丸的治疗效果则主要在疏通,滋补与疏通之间可以非常完美的配合。

如此就可以避免因为某一个作用太强导致的不适。

以桂枝茯苓丸作为基础加减一些药物,即可作为治疗妇科疾病的根本方剂,比如黄元御就是这么做的,运用这些思路治疗妇科疾病,真的可以手到擒来,疗效非常显著。

养肝护肝中药泡水方子:

1菊花:能养肝护肝,可以泡水服用,还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肝肾不足引起的视物模糊等。

2枸杞: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能养肝护肝,明目,可泡水服用,但脾虚便溏者慎服。

3川芎:具有理气疏肝,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对心脉瘀阻、肝郁气滞等症状进行治疗。需注意川芎辛温升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慎用。

养肝护肝中药泡水方子:

1菊花:能养肝护肝,可以泡水服用,还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肝肾不足引起的视物模糊等。

2枸杞: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能养肝护肝,明目,可泡水服用,但脾虚便溏者慎服。

3川芎:具有理气疏肝,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对心脉瘀阻、肝郁气滞等症状进行治疗。需注意川芎辛温升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慎用。

1桂枝茯苓汤:桂枝9克,白茯苓12克,干姜3克,甘草6克,大枣5枚。将所有材料加水煎煮30分钟,待温度适宜后,分数次饮用。

2玄参茶:玄参10克,水煎饮用。常饮可清肝热、补肝阴。

3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连各9克,柴胡、白芍、干姜各6克,甘草3克,大枣5枚。将所有材料加水煎煮45分钟,代茶饮用。

4当归生姜茶:当归12克,生姜30克,红枣6枚,水煎饮用。具有补血养肝、行气活血的作用。

5茵陈蒿茶:茵陈蒿20克,水煎饮用。常饮可清肝胆湿热、抗炎止痒。

注意:以上中药配方仅供参考,使用中药前应咨询医师或中药师,并根据个人体质和情况适量饮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桂枝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3、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1、桂枝的功效主要是发汗,能够温经并且止痛,能够帮助阳气恢复。

2、桂枝食用方法: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3、桂枝甘草汤:

(1)功效:补心气,温心阳,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2)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g。

(3)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10剂)。

(4)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

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

桂枝和甘草的搭配可以有很好的安神的作用,对于养心安神有一定的效果。

4、桂枝绿茶:

(1)功效:发汗解肌;抗菌抗病毒,利尿,治风寒表证所致腰背肢节酸痛。

桂枝和绿茶的搭配可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利尿消肿的效果和作用的哦。

(2)材料:桂枝3g、绿茶3g。

(3)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桂枝这种中药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临床应用都会用到这个,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它吗?用它能治什么病?下面就带你了解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

1、发汗解肌

桂枝辛温而归肺经,能够发汗解表,配伍麻黄可治疗表实无汗的风寒感冒,麻黄是主药。

桂枝是表虚汗出的风寒感冒的主药,须配伍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即组成桂枝汤,是治疗风寒感冒表虚汗出的代表方。

桂枝是临床常用药,桂枝汤是临床常用方,治疗汗出、恶风者,无论发热与否,均予桂枝汤,大多在3~5剂后,汗出即愈。

还须指出的是,桂枝汤治疗无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表现为汗出、恶风者,疗效显著。

若兼见口苦、咽痛、胁痛等,与小柴胡汤同用,名柴胡桂枝汤。

桂枝与肉桂来自同一种植物,均含挥发油,能够刺激汗腺而发汗。

由于肉桂所含挥发油丰富,其发汗力比桂枝强,所以,为了增强桂枝汤的发汗作用,方中桂枝可由肉桂来代替,亦可桂枝与肉桂同用,诸多经方爱好者均有这样的经验。

以桂枝为主药的名方甚多,其中桂枝加葛根汤是擅长使用的处方之一。

目前为止,治疗颈椎病仅有两首处方,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

体质壮实、无汗者,多选用葛根汤;体质瘦弱,易于汗出者,则多选用桂枝加葛根汤。

无论选用何方,均可配伍活血祛风止痛药,如桃仁、川芎、鸡血藤、丹参、威灵仙、木瓜等。

方中葛根的用量多在50~100g之间,甚至更大,量小则疗效不佳。

2、温通经脉

桂枝味辛,能够通行血脉,性温,能够温通经脉。

总之,桂枝具有温经散寒、通行经脉的作用,所治的病证属于寒凝血滞之各种疼痛性疾病,例如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常与附子、生姜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汤;治疗脘腹冷痛之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配伍白芍、饴糖等,如小建中汤;治疗寒凝血瘀之痛经,常配伍吴茱萸、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治疗寒凝血滞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等),宜配伍枳实、薤白等,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总之,桂枝的温通经脉作用,可广泛用于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等血循环障碍的病证。

3、助阳化气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桂枝性温,能够温通经脉,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故能利水,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痰饮等。

治疗水湿内停之眩晕、心悸等,可配伍茯苓、白术、甘草,即苓桂术甘汤;治疗水肿、大便溏泄等,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同用,即五苓散。

从传统的中医理论来看,桂枝能够治疗痰饮、水肿等,与其助阳化气作用有关,然而这种作用难以理解。

认为,桂枝之所以能够治疗水肿,与桂枝的温通经脉作用有密切关系,实际上就是桂枝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微循环一旦改善,水肿大多减轻。

使用注意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桂枝性温,能够动血。

也就是说桂枝能够促进血液运行,提高心率,表现为“血热出血”,如易于鼻衄、牙龈出血等。

所以对于易于出血、舌质红、口干咽干等患者,不宜使用桂枝。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

1、抗菌消炎

抗菌消炎是中药桂枝的重要功效之一,因为桂枝中含有的药用成分在被人体吸收后,能消灭人体内的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以及金**葡萄球菌,并能抑制人体内伤寒感冒和肺炎球菌的活性,能防止人体因这些细菌感染而出现炎症,也能让人体内已经出现了炎症,慢慢消退。

2、抗病毒

中药桂枝还有多种药用成分能抑制一些常见病毒的活性,特别是它对流感病毒的抑制功效极为明显,可防止流感病毒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在流感高发的季节中,人们多服用一些中药桂枝,就能降低病毒性感冒的发病率。

3、预防感冒

桂枝汤是一种能解表散寒的中药汤剂,它对人类经常出现的感冒有明显预防作用,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中,人们多喝一些桂枝汤,能抑制流感病毒活性,并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

4、利尿排毒

在平时人们适量服用一些桂枝汤,还能提高人类肾脏功能,并能加快身体内尿液生成,能让身体内淤积的毒素随尿液一起排出体外,它利尿排毒的功效特别出色以,适量服用还能让人体出现的水肿与小便不利很快减轻。

桂枝的禁忌

桂枝是一种药用功效极为出色的中药材,但生活中那些患有低血压的人禁止服用桂枝不然会让病情加重,除此以外生活中那些已经怀孕的女性也禁止服用桂枝,她们服用桂枝后容易造成子宫收缩,会对腹中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1、高热、脉洪大不出汗者禁用。

桂枝属于温热药物,风温等热传染病时,高热、脉洪大不出汗的人,不应使用桂枝,误用的话,只使用06~09g也会引起鼻出血。

2、内火患者禁用。

口舌干燥、吐血、咯血等内火患者,桂枝不适合使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是一味中药,很多人对于它都是不熟悉的,那么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

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

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

《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

《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

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

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

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

”(《本草便读》)。

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

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

”(《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

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

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

”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利肝肺气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平肝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

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

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

《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

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顺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

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

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气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

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单列为一功效。

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

关于桂枝功效与作用和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茯苓, 桂枝) 共15个方剂使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麻黄升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桂苓五味甘草汤,防己茯苓汤,茯苓泽泻汤,桂枝茯苓丸,侯氏黑散,薯蓣丸,肾气丸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2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2)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第4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5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6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6)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7)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8)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9)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10)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5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8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二两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24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9桂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7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10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第24条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11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8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12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2条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13侯氏黑散: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 穷三分 桂枝三分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14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5肾气丸: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2)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3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9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1、9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妇科方剂之祖妇科方剂在经方中,最被人看重的是胶艾汤或者温经汤,但是这些方其实并不一定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因为这两个方的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