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的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1收藏

大青龙汤的介绍,第1张

大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流感、暑热、急性肾炎、瘾疹、小儿夏季外感高热。

大青龙汤组成一般包含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

该药物可起到发汗解表的功效,还有兼清郁热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但是一定要严谨遵从医生指导用药,不能盲目的服用。本品发汗作用比较强烈,所以体质虚弱或者出汗后容易受凉者禁止使用。

是的。

大青龙汤是由桂枝、麻黄、甘草、生姜、大枣、石膏和杏仁组成的,其功效是发汗解表(通过发汗的方式解除体表邪气)、兼清里热。

大青龙汤中麻黄具有发表解汗、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宣肺平喘的作用。麻黄为主要成分,能开泄汗孔,将体内寒气通过发汗的方式排泄出去。桂枝能帮助麻黄解表,使得发汗的功效更强。

石膏甘寒,能清理、透热,并且可以防止全方过于温热。杏仁和麻黄相配伍,能宣降肺气。大枣、甘草、生姜可以保护脾胃,能滋养汗液之源。

大青龙汤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的病症,或者缓解四肢浮肿、身体疼痛等身体内水湿较重的表现。临床均可见发热畏寒、烦躁且不出汗、脉象浮紧的表现。

大青龙汤为常用中药方剂,其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具体使用应在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服药。

青龙汤可分为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大青龙汤主要包括麻黄、桂枝等药物;小青龙汤则主要包括麻黄、干姜等中药。

小青龙汤主要包括麻黄、干姜、桂枝、芍药、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等中药成分,具有解表散寒(去除肌表的寒邪)、温肺化饮(通过温煦肺脏来促进停聚的水液运行)的功效,可治疗外寒里饮证的患者。

此条讲使用大青龙汤时的鉴别,主要是与少阴证的鉴别。

关於第39条,各家解释不一。刘渡舟先生认为,此条反映的是使用大青龙汤的另一种情况,即太阳病无汗烦躁,表邪入里而未入之时,如果没有少阴病,也可以使用大青龙。脉缓而不紧,是表邪开始入里,皮表的紧张开始有所减弱的反映。因表邪开始入里,皮表不再紧张,故身体不再疼痛,但开始发重。但表邪仍为完全入里,正气仍在与邪气相搏,正邪出入表里,故虽身重却乍有轻时。特别强调无少阴病,是因为少阴病也可能出现身重、烦躁等类似大青龙汤证的症状。

胡希恕先生认为,此条是言大青龙汤可治疗水气病。脉浮缓、身不痛、重而乍有轻时,是水气弥漫但尚未漫布全身的表现。因水性沉,故至一处则一处沉重,但尚未漫布全身,故乍有轻时,身体也没有水气充盈带来的紧张感故不痛,脉也见浮缓。胡老此说是根据《金匮要略》中大青龙汤治疗溢饮的条文而来,也有一定道理。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提到大青龙汤可以治溢饮。溢饮的症状,在金匮中的描述基本如第39条所述:“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胡老联系溢饮来解释此条文似较为合理。但溢饮的症状为身痛,说明水气弥漫已较伤寒39条的程度更重。我个人认为胡老的解释更完美些,大青龙汤发越本因出而不能出之汗,正是方如其名,青龙为行云布雨之神,故大青龙汤可以治水,即因不汗出导致的不同程度的溢饮。

大青龙汤证主要是在其上一条,亦即第38条。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其中其实也涉及到了大青龙汤证与少阴证的区别,即脉象的差别。但区别此二者,我觉得更多是在望诊是完成的。一实一虚,虽然无法用语言尽述,却应该是很容易判断的。

77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的病机是这个人受的伤寒很大,然后把他的体表束得紧紧的,身体里抵抗疾病的抗热反应就被这股寒气包在里面一点都发不出来。所以大青龙汤是太阳伤寒包阳明,也就是双重的麻黄包白虎。

2、大青龙汤的主证是眼睛干 、鼻子干、嘴巴干(三干),心烦、手烦、脚烦(三烦)。

3一感冒就有黄红痰、铁锈色的痰,有一个病叫做大叶性肺炎,就是大青龙汤证。

4如果不放姜枣用大青龙汤往往一发就死人,很容易让人狂汗脱阳,姜枣是用来调营卫的。

5如果一个人比较虚可用荆芥、防风、浮萍三味药来代替麻黄。荆芥是一味把血液中的风邪逼出来的药;防风是应该把肉里面的风邪逼出来的药;浮萍是一个在人体的最表层开汗孔,让汗流出来的药,也就是说麻黄从里边穿到外面的这个力道,由荆芥做血分那一段,防风做肉里那一段,浮萍开皮肤表面那一段,这样比较安全。 大青龙汤的注意事项:石膏会发白虎汗,麻黄会发太阳汗。麻黄发汗的感觉是一阵热,白虎发汗的感觉是一阵凉,所以在吃大青龙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剂量的精确度,因为它会不知不觉地发汗。在吃大青龙汤的时候,可以煮两碗备用,喝了一碗可能不够有效,第二碗再喝两口,如果已经有效就倒掉,建议用煎剂。大青龙汤如果出汗比较多就用炒过的米粉敷在身体表面当痱子粉,所以大青龙汤一定要慢慢喝,防止出现汗太多。

麻黄九禁同样适用于大青龙汤。如果没有那么重的寒气包住就用了大青龙汤一喝下去就脱阳了,就是筋剔肉瞤了。如果用大青龙汤发过头,就用真武汤和茯苓四逆汤来收拾,就是有些时候大青龙汤一用之后出现排尿不顺畅,小便清清白白的滴滴答答的这种现象会出现,就可以用真武汤来收工。

78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这个条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的大青龙汤证。当寒气已经弥漫到全部都塞住了也不会觉得疼,那么这个风邪已经重到有鬼压床的感觉,然后脉一直处于浮缓的状态,病气就没有掉到少阴,但是量很大,所以要用大青龙汤把这些病气都排出去。

79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的肺是积着很多死水,或者是渗出性肋膜炎,肺里面的那团死水因为邪气的侵入变成塞满邪气的水,肺就受不了了,一直狂咳嗽,就是有一种水毒体质的人感冒特别会变成小青龙汤。小青龙汤证是有稀痰的,是白透明的痰或者是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咳出来的痰是跟水很接近的,所以很快溶于水,这个人会狂咳嗽,咳到平躺下来会咳得更凶。小青龙汤的主轴结构是桂枝、甘草、芍药,其他药会根据不同的症状加减。小青龙汤的喝法是每次喝一碗,每天喝三碗,如果喝了一碗汗出了,就千万不要喝第二碗。小青龙汤从尿解的时候是副作用最少的时候,那么副作用大的时候是冬天之外的季节最好不要用小青龙汤,因为是发汗药,吃了会有点伤元气。半夏独大小青龙汤是半夏独大其他少,那么副作用就非常低,半夏是其他药的5倍,那么人吃了就不会虚掉。小青龙汤要确保不要打偏掉,不然的话就是伤人。 中医的方子都是有病则病受之,所以一旦对准证了,吃药元气就会恢复,如果不对,那么就是害人了。

小青龙汤(<<伤寒论>>)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痰稀此方宜;

干姜麻桂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大青龙汤(<<伤寒论>>)

大青龙汤桂麻黄 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 风寒两解此为良

77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证是严重的伤风或者伤寒,然后包住了,里面有热,跟麻黄汤证比较,多一个”而烦躁”,大青龙的干是嘴巴干,麻黄汤证是咽喉干,在麻黄汤证里有一些燥热的证,比如黄舌苔黄痰,眼睛干,鼻子干等,就是大青龙证。

大青龙汤的结构:麻黄,甘草,杏仁,桂枝,大枣,生姜,石膏。

大青龙汤不是随便使用的,麻黄九禁也适用于大青龙汤,如果大青龙汤服过头搞虚了,用真武汤来收拾,也有用茯苓四逆汤来救的。

78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前面看着最像桂枝汤证,但是有个“但重”,身体重的像被压住一样,而且无少阴证,少阴证是风邪在里,也就是风邪还在表层很多的时候,这时候用大青龙汤。

可是这个证很少人会有,现代人身体很虚,太阳证很快就下陷到少阴了。

79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这里的”心下”指肺,水毒体质的人,感冒很容易变成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的咳嗽是狂咳,痰是稀的。

小青龙汤的主结构是:桂枝,芍药,甘草,小青龙汤主要是治狂咳,小青龙汤不是能久服的汤剂,小青龙汤吃一,两贴之后,用苓桂术甘汤收工。

大青龙汤的介绍

大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亦治溢饮,见上述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