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可以艾灸哪些穴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6收藏

孕妇可以艾灸哪些穴位,第1张

中脘穴

孕妇可以艾灸中脘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缓解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

足三里穴

坐在凳子上,将小腿垂直悬挂,摸到膝眼的凹陷处,四个手指并拢,将食指放在膝眼处,小指对应的地方就是“足三里”,可以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而且对耳鸣,头晕,肾虚等,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也可也可以预防胃肠疾病,进行治疗。

至阴穴

孕晚期准妈妈呈仰卧姿势,医生站在孕妇脚旁,找到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的位置进行艾灸,可纠正胎位不正。

孕晚期艾灸至阴穴可激发膀胱经经气,肾与膀胱相表里,可以调整肾经经气,传递所受信息至腹部胞宫,维系和调达胞宫气血,从而顺理胎气,促进胎位自然转正。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也有记载灸至阴穴治疗妇人横产的医案。

艾灸至阴穴还能缓解治疗头痛、目痛、鼻塞、鼻出血、胎位不正、难产、滞产等功效。

八髎穴

孕妇可以艾灸八髎穴,八髎穴不是一个穴位,它是一组穴位,所以合称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个点,左边四个右边四个,分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们腰骶的部位。八髎穴位对我们人体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对腰部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内关穴

如果孕妇恶心和呕吐比较严重,可以艾灸内关。

内关位于人体手腕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宽的中央。经常 内关穴可以达到镇痛、消炎、安眠、降压等作用,而且按压此穴还可以止吐,防止恶心。

八髎的体表定位:

1 先确定 次髎--即S2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内下方13--15CM,正中线旁开2CM。孔径08CM,刺入深度2cm。可用银质针导热。

2 再定上髎-----即S1骶后孔:在次髎上2cm、正中线旁开25cm左右。孔径1cm,针刺深度25cm。

3 依次定中髎---即s3骶后孔:在次髎下2cm,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孔径06cm,针刺深度15cm。

4 最后定下髎---即s4骶后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线旁开1cm左右。孔径05cm,针刺深度1cm。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间,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时,以食指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间,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黄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或加灸法。患者伏卧位,取准双侧次髎穴,常规消毒后,用30号毫针刺入2—3寸深,当病人小腹内有沈胀或酸麻感时,用小幅度泻法捻转毫针,留针 20一30,留针期间行针l一2次。对寒凝型痛经可加灸收效更速。

〔适应症〕痛经。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之痛经。

〔释义〕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后孔。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

骶骨后孔共4对,分别称为上、次、中、下髎,合称八髎穴。《素问‧骨空论》云:“腰痛不可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间”,《针灸大成》也载:“八髎总治腰痛”,说明八髎四穴同为治疗腰痛的要穴。近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对其功效主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谢文志氏说:“目前对于腰痛牵引少腹、季肋之下以及窜至腹股沟部疼痛(骶业神经炎、肌纤维炎等)取八髎穴,其疗效尤为显著”,郑魁山氏进一步指出:“上髎与次髎、中髎、下髎合称八髎穴,是治疗妇科和二阴疾患、腰痛的常用穴”,而刘冠军氏则把其主治作用归纳为“理下焦,利腰腿”六字概括之。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是足太阳膀胱经腰骶部的重要腧穴。从腰以下挟脊骶骨部是足少阴、足太阳和督脉循行所过之处,因督脉贯脊属肾,足少阴肾经络膀胱,足太阳经循膂络肾,此三经与肾联系密切。肾主生殖与发育,又主二阴,膀胱主储尿和排尿,所以《金梅花诗钞》说:“其主治功用举凡下焦前后阴、大小肠及腰腿诸症,无不包罗”,而《经穴主治症》则云:“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说明次髎穴具有补肾壮腰、清利湿热及理气化瘀调经等功效。

是主治腰痛、妇科病及生殖、泌尿系疾患的要穴。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腰脊痛、带下、痛经、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淋证、遗尿、癃闭以及下肢麻痹等病症。

痛经一症,多因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所致,次髎穴位於腰骶部,与痛经部位很近,为局部取穴方法。又因腰骶部与督脉、足少阴经和肾脏关系密切,督脉与冲、任同出胞宫,“一源而三歧”,故取刺次髎穴有调理冲任、壮腰补肾、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可使冲任之脉、通畅,气血旺盛,通行无滞,经血吸引下流,通则不痛。故近代针灸医家已把次髎穴作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了。

〔备注〕关于八髎穴取穴定位,历代医家皆本于《甲乙经》。《甲乙经》所载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陷者中;次髎在第二空挟脊陷者中;中部在第三空挟脊陷中;下髎在第四空挟脊陷中。考腰髁空即今之四对骶后孔。但对其所指的具体位置有异。

(1)有说上髎在16椎下,则次髎在17、中髎在18、下髎在19椎下。

(2)有说上髎在18椎下,则次髎在19、中髎在20、下髎在21椎下。

(3)有说距离中线旁开2分、1寸、1.5寸,有说挟脊相去4寸。

综上所述,定位差异较大,诸说不一,究其原因,不外各人先天禀赋不同,腰骶骨发育生长也有多种因素变异,故骶骨後孔之横竖间度亦不同,一般说来是上宽下窄,故此无法用分寸计算。《医学入门》载:“上髎作腰下第一空,挟脊两旁陷中,余三髎少斜上阔下狭是也”是符合实际的。所以近代取穴大都以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别取上、次、中、下髎。但是由於不易于体表上莫寻到骶後孔,一般取穴法,可以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的骶角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手指尖所到达之处,食指为上髎,中指为次髎,无名指为中髎,小指为下髎。

关于八髎穴的针刺深度。《针灸甲乙经》载:“上髎刺入三分,次髎、中髎、下髎皆刺入二寸。”由于这个记载,上髎与其余三银针刺深度差异较大,所以后世医家对针刺八髎穴的深度也就莫衷一是。有从三分,也有针刺二寸者。近代医家都主张针刺深度在0.5—1.5寸,或1—2寸之间,这是比较适宜的。而且针刺深度不同,针感和治疗的范围也不同。

(1)针刺深度在3—5分时,谨刺激能神经,针感多在局部,适应于治疗局部的风湿痹痛。

(2)针刺深度在l-1.5寸深,其针感向上可达腰部,向下可循足太阳、少阳经至腘、胫、腨等部,适用于治疗腰骶部或下肢疾患。

(3)针刺深度在2寸以上时,其针感可向少腹、前阴及肛门、直肠等部位扩散,适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及直肠、肛门的疾患。

配穴:子宫穴,秩边,关元,肾腧,三阴交,水道

八髎穴进针方向

s1孔:65--85度 s2孔:55--75度 s3孔:45--55度 s4孔:40---50度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艾灸是一项较为神奇的保健方式,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的效果。女性很适合做艾灸,尤其是有宫寒的女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女性腹部艾灸位置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1

一、会阴穴部位

这个部位是在大阴 唇后面跟肛门连线的中间位置,如果平时经常艾灸这个地方,那么,就能够让身体里面的脉结得到疏通,同时也能够帮助阴阳之气更好的交接和完成循环,在帮助调节生理功能和改善生殖功能方面效果都是很不错的,除此以外,它还能够帮助治疗痔疮、阴道脱垂、白带异常等等情况,调节妇科病症方面它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二、三阴穴部位

这个部位就是脾经、肝经和肾经相交的地方,也是女性在保健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穴位,长时间艾灸这个穴位能够让使用者身体的系统达到比较平衡的状态,从而让人的气血因此变得更旺盛,在每天晚上五点到七点的时候,艾灸这个穴位能够起到保养子宫和卵巢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让任督二脉变得比较通畅,除此以外,女性艾灸也能够让月经恢复正常,存在的斑点和痘痘也可以得到改善。

三、八髎穴部位

这个部位是在人腰部膀胱经上面的一个穴位,它的位置恰好是在人骨盆的位置,而人有很大一部分的生殖系统都是在这个位置,所以,在艾灸的时候选择这个穴位能够让身体的水液得到调节,也可以起到疏通气血的效果,有妇科病的女性艾灸这个位置能够起到调节妇科病的效果。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2

一种是虚寒体质

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容易手脚冰凉,比较怕冷,喜欢吃温性的,稍微吃点凉的容易肚子疼,月经推迟,有痛经,血块,颜色比较暗,月经不规律,舌淡苔薄白,脉弱等。虚寒体质的人,平时可以用艾条灸哪些这些穴位呢?

先简单说说艾灸的补泻手法,《灵枢·背腧》记载:“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意思就是用艾条进行艾灸时,自行燃烧,不要吹,灸完后按住穴位几秒钟左右,属于补法;如果艾条在进行艾灸过程中,不断吹气,让艾条燃烧更快,灸完后不按压穴位,属于泻法。那适合灸哪些穴位呢?

1、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寸的位置,属于足三阴经(也就是肝、脾、神经)和任脉之会穴(任主胞胎,所以任脉对于女性子宫、生殖方面关系很大),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暖中散寒,培元固本的作用,对于虚寒体质及月经不调、痛经等比较合适;

2、神阙穴,也就是肚脐处,属于任脉的要穴,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作用,是常用的养生大穴,也是很适合女性这种虚寒体质的。

3、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是胃经募穴(可以理解为有胃病一般都会用中脘穴),八会穴的腑会(六腑出现病证一般也会用腑会,即中脘穴),也是任脉上重要的穴位。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温中散寒、缓急止痛,培补正气的作用。

4、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直上3寸,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属于足三阴经(也就是肝、脾、神经)交会的穴位,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调补肝肾、健脾养血的作用。对于妇科病证,比如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都合适。

5、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是胃经的穴位,也是常用的养生大穴。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温阳散寒止痛等作用。中医有个口诀中有一句叫“肚腹三里留”,意思就是胃脘、腹部等出现疾病问题时可以用足三里来治疗。

6、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功效,对于各种血液疾病,或月经不调等有不错的效果。

二是阴虚火旺体质

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容易上火,口干或口苦,喉咙痛,长口腔溃疡,心烦,喜欢吃凉的,手心脚心出汗,或盗汗,月经量少,或提前,舌质红,苔少,脉细或细数。对于这种阴虚火旺的体质,一般不太建议用灸法,虽然灸法有泻的作用。但阴虚火旺的体质更应该滋阴降火,可以通过针刺或按摩来治疗或调理。那平时应该选择哪些穴位呢?

1、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是大肠经的合穴。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平时容易咽喉肿痛或大便秘结等比较合适。

2、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是心经的腧穴或原穴。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心除烦、安定心神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平时容易心烦、心悸、失眠、多汗等表现的比较合适。

3、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大肠经的原穴(一般是用于该脏腑有病证时会采用原穴,常搭配络穴一起使用)。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热泻火、理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的人平时容易出现头面部问题,比如长痘、牙痛、溃疡、咽痛等上火表现的比较合适。

4、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是胃经的荥穴(荥穴一般是用于该经有热证)。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胃泻火,化积导滞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体质平时出现牙痛、口干、口臭,胃里嘈杂、烦热、胃胀、烧灼感等表现时比较合适。

5、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可以用针刺补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热、滋阴、降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体质平时出现小便不利、尿黄、牙痛、腰酸、盗汗等表现的比较合适。

6、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是肝经的荥穴。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肝、泻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平时出现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胸肋胀痛或刺痛,善叹气等表现的比较合适。

7、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直上3寸,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属于足三阴经(也就是肝、脾、神经)交会的穴位,可以用针刺补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热、滋阴、调肝、降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证出现的口干、咽燥、心烦、汗出等均比较合适。

当然还有一些可能是搭配一起用,不是简单的只用一个穴位或两个穴位。总之,是虚寒型,就应该用温补法,选择温补功效的穴位;是阴虚火旺型,就应该用滋阴降火法,选择一些对证的穴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哪个穴位对谁好!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3

艾灸的功效

1、安神助眠,帮助缓解压力。

2、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温经通络(去风湿、治腹泻)。有助于缓解宫寒、经痛等虚寒疼痛。

3、保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

1、温灸治疗和保健在身体方面具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2、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

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可以说是女性健康的大救星,很多女性疾病和亚健康问题困扰着女性,比如痛经、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宫寒、乳腺增生等等,但这些问题可以用同一种中医疗法——艾灸来解决。

什么是艾灸?

艾灸是一种常见的理疗手段,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古籍所言,“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为什么艾灸可以治疗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大多是因为寒湿、气滞血瘀、经络堵塞、血虚引起的,就像没有阳光的寒湿天气。而艾灸有痛经活络、行气活血、除湿驱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以通过补充人体阳气,疏通经络,补充肾阳,增加卵巢功能,排除病邪来达到养生防病的功效的。

八髎穴——妇科疾病通用穴位

八髎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它并不是一个穴位,而是一组穴位。位于膀胱经上,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们腰骶的部位,脊椎两侧各四个。

八髎治疗妇科疾病的功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这里的腰痛包括了肾部疾病,因为腰为肾之府。“阴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宫、卵巢、阴部、泌尿系统。

八髎五行属水,擅于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艾灸八髎

八髎穴这个区域正是盆腔所在之处,接近胞宫(子宫、卵巢等的总称)。八髎穴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比较容易有灸感,可以能先的感觉到有热感向腹部和脚底通串,艾灸八髎穴可以最大程度的向胞宫传导热力和药效。

艾灸八髎穴的功效,有一个很好的用来记忆的小顺口溜:

艾灸八髎第一好,排出毒素乐遥遥;

艾灸八髎第二好,眼睛润滑像玛瑙;

艾灸八髎第三好,疏肝理气少烦恼;

艾灸八髎第四好,头脑清醒记忆高;

艾灸八髎第五好,塑腿塑臀臀翘翘;

艾灸八髎第六好,经前胸胀也会好;

艾灸八髎第七好,肠道跟着扫一扫;

艾灸八髎第八好,癌症跟着绕道跑;

艾灸八髎第九好,养气养血妙妙妙;

艾灸八髎第十好,痛经肌瘤不来找。

手搓八髎——打开盆腔气血开关

在八髎区域进行搓揉,可以从外而内刺激胞宫、激活胞宫的气血运行,从而滋养胞宫。

搓八髎时,当手掌和人的腰骶部皮肤快速摩擦时,会有一股热流明显地传导至人的摩擦部位,并且,通过此部位传导至前阴,甚至通达到人的双脚、肩部,可谓是激活全身气血!建议每天揉搓300下。不管是艾灸还是自己揉搓,坚持下去才有效果。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经外奇穴名·中空 31 中空穴的定位 32 中空穴主治病证 33 刺灸法 4 经穴别名·中空 41 次髎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所属部位 45 次髎穴的定位 46 次髎穴的取法 47 次髎穴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次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次髎穴主治病证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次髎穴的配伍 412 文献摘要 413 次髎穴研究进展 4131 对膀胱的影响 4132 对无痛分娩有较好的针刺效应 4133 用于结扎术 4134 用于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 4135 治疗妇科炎症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空 1 拼音

zhōng kōng

2 概述

中空: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

3 经外奇穴名·中空

中空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腰下部,第五腰椎棘突两侧各开35寸。左右计2穴。主治腰痛、肋间神经痛、腰背肌痉挛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1]。

31 中空穴的定位

中空穴位于腰下部,第五腰椎棘突两侧各开35寸[1]。左右计2穴[1]。

32 中空穴主治病证

中空穴主治腰痛、肋间神经痛、腰背肌痉挛等[1]。

33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1]。

4 经穴别名·中空

中空为经穴别名,即中髎穴。《针灸大成·胜玉歌》:“腰痛中空穴最奇”。注:“‘中空’穴,以肾俞穴量下三寸,各开三寸是穴。灸十四壮;向外针一寸半。此即膀胱经之中髎也。”所说分寸有误。

穴位 次髎 汉语拼音 Ciliao 罗马拼音 Tzuliao 美国英译名 Secondary Bone 各

号 中国 BL31 日本 31 法

国 莫兰特氏 V31 富耶氏 V31 德国 B31 英国 B31 美国 BI31

次髎为经穴名(Cìliáo BL32)[2][3]。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2][3]。又名中空(《针灸大成》)。次即第二,谬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3]。次髎穴同上髎穴,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不孕,遗精,阳痿,疝气,癃淋,衄血,呕吐,肠鸣泄泻,背寒,腰脊痛,下肢不仁,腰痛,小便不利,遗尿,下肢痿痹,带下,腰骶疼痛,阴挺,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现代又多用次髎穴治疗阴痒,子宫脱垂,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睾丸炎,骶髂关节炎,下肢瘫痪等。并可作催产,引产之用。

41 次髎的别名

中空(《针灸大成》)。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女子赤白沥,心下积胀,次髎主之。

43 穴名解

次即第二,谬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3]。

次,有位次、顺序之义。此穴在第2骶后孔中,居上髎穴之次,故名次髎[4]。

44 所属部位

骶部[5]

45 次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次髎穴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6]。

次髎穴位于骶区,正对第二骶后孔中。俯卧取穴[3]。

次髎穴位于骶部,在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骶正中线之中点[2]。

次髎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肌肉)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骨骼)

46 次髎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二骶后孔处取穴。

次髎穴位于骶区,正对第二骶后孔中。俯卧取穴[3]。

俯卧位,以示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的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有小黄豆大的圆骨突起(骶角)的上方,中指与环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指尖所到之处是:示指尖为上髎、中指尖为次髎、环指尖为中髎、小指尖为下髎[7]。

47 次髎穴穴位解剖

次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第二骶后孔。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皮肤由第一、二、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左右两侧第二骶后孔之间距为33毫米和第三骶后孔的纵距为152~162毫,米在活体,第二骶后孔和骶前孔的倾向约65度。个体略有不同。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竖脊肌→第二骶后孔[3]。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外侧动脉分支和第2骶神经后支的肌支分布[8]。

布有第二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2]。

48 次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次髎穴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次髎穴有理下焦、健腰膝的作用[3]。

次髎穴位于腰骶部,近于肾脏和胞宫,膀胱与肾相表里,故可治疗妇科病及男性病,还能治疗前阴病[9]。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腰部和下肢,故次髎穴可治疗腰腿病[9]。

次髎穴邻近于二阴,故常配合其相关腧穴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及腰部病[9]。尤以治疗痛经病为最,也是八髎穴中最常用的腧穴[9]。

49 次髎穴主治病证

次髎穴同上髎穴,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不孕,遗精,阳痿,疝气,癃淋,衄血,呕吐,肠鸣泄泻,背寒,腰脊痛,下肢不仁,腰痛,小便不利,遗尿,下肢痿痹,带下,腰骶疼痛,阴挺,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现代又多用次髎穴治疗阴痒,子宫脱垂,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睾丸炎,骶髂关节炎,下肢瘫痪等。并可作催产,引产之用。

次髎穴主治少腹、前阴、腰骶等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不孕、遗精、阳痿、疝气、癃淋、衄血、呕吐、肠鸣泄泻、背寒、腰脊痛、下肢不仁等[3]。

次髎穴主治腰痛、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遗精、遗尿、下肢痿痹[8]。

次髎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阳痿,遗精;小便不利;腰痛,下肢痿痹;疝气[10]。

次髎穴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痛经,疝气,下肢痿痹,以及坐骨神经痛,盆腔炎,并可用于催产,引产等[2]。

现代又多用次髎穴治疗阴痒、子宫脱垂、盆腔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睾丸炎、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并可作催产、引产之用[3]。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直刺1~15寸[8][2][10][3],骶部有酸胀感[10]。

若治疗妇科病,针尖应刺入2寸,使小腹内有热感[10];

若治疗前阴病,针感应放散到会 [10];

若治疗肛肠病,针感应向尾骶部放散[10]。

注意:次髎穴针刺不能过深,以防穿过骶后孔,刺伤膀胱及肠管[9]。

4102 灸法

可灸[3][10][8]。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411 次髎穴的配伍

次髎配关元、三阴交,有调理下焦,活血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带下。

次髎配商丘,涌泉,有健脾补肾,暖胞宫的作用,主治痛经不孕。

次髎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治痛经[10]。

次髎配肾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治腰痛、下肢痿痹[10]。

次髎配肾俞、气海、百会、足三里,治直肠脱垂[10]。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快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次髎二穴,在第二空夹脊陷中,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

《针灸大成》:主妇人赤白带下。

413 次髎穴研究进展 4131 对膀胱的影响

针刺次髎对膀胱功能有一定影响,一般可使膀胱收缩,对下肢轻度瘫痪的患者,可使膀胱残余尿显著减少[10]。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次髎穴可使膀胱收缩[4]。对下肢轻瘫患者,针之可使膀胱残余尿显著减少,其针刺产生的效应随手法加重而加强[4]。

4132 对无痛分娩有较好的针刺效应

针刺后有增强子宫收缩能力、缩短产程的功效[10]。

针刺本穴对分娩可减轻或消除疼痛,使宫缩增强,产程缩短[4]。

4133 用于结扎术

次髎等穴对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有较好针刺麻醉效果,加以水沟、承浆,其针刺麻醉的Ⅰ、Ⅱ级率可达914%,用三阴交、次髎的Ⅰ、Ⅱ级率可达855%,说明次髎配合其他腧穴,对输卵管结扎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10]。

对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有较好的针麻效应,对下腹部皮肤伤害性 引起的大脑皮质诱发电位,有明显抑制作用[4]。

4134 用于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

取腰俞、次谬穴组针麻开展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对解决镇痛不全,内脏牵拉反应,肌紧张等方面问题,有较明显的效果[3]。

4135 治疗妇科炎症

艾灸八髎穴,全身气血的总开关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我们致力于帮助更多的家庭远离抗生素,摆脱慢性疾病的困扰。关爱自己,呵护您的家人,这只是个开始······

气血是女人的命根子

多数人只知道物质上的有形血液,而不知“气”为何物?

在中医理论里,“气”就是精气,人体有一张密布全身的“能量管道网”——经络,“气”就在经络里行走。

气与血相互依存——气为血之帅,推动血运行;血为气之母,为气提供营养。打个比方,气好比燃料,提供动力;血好比养料,提供营养。

也就是说,“气血”就是精气和血液共同对人体滋养能力的统称。

凡是女人病,皆是气血虚。凡是容颜老,必是气血淤。

自古以来,中医都有“妇女以血为本”的观点,认为女子以血为养,以血为用,血对女人非常重要。

女人一生经、孕、产、乳的生理活动,样样都不离开血,样样都需要耗血,导致很多女性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反之血不足,那些生理活动都要产生波动。

那要怎么才能养好气血呢?找八髎。

八髎是什么?

在我们腰骶部有个骨头叫骶骨,上面有个区域叫做八髎穴。

八髎穴不是单独的一个穴位,而是八个穴位的总称。髎的意思是孔,八髎也就是八个孔,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骶骨两侧各四个。

穴位不仅是我们的药库,还是我们身体的晴雨表。

如果八髎穴有压痛或者是肌肉酸胀僵硬,轻轻的揉起来就会有麻的感觉或者疼的感觉,那么对于女性来讲,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

八髎区自测

(1)看

色素深(黑):宫寒;

有痘、红疹:湿热下注,有炎症;

凹进去:有宫寒,子宫肌瘤;

突起,像海绵体:盆腔炎;

干躁、黑且有发裂纹路:盆腔气血不畅 。

(2)摸

毛孔粗,干:月经量少,内分泌失调;

温度凉:宫寒;

八髎上热下寒:阴阳失调

八髎穴可以滋养胞宫

八髎穴位于人体腰骶部位,这个部位恰好是女性胞宫(子宫、卵巢等的统称)的位置,刺激此穴可直接刺激温润女性一生的核心点——胞宫。

八髎调理妇科疾病的功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kāo)分间。”

这里的腰痛包括了肾部疾病,因为腰为肾之府。“阴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宫、卵巢、阴部、泌尿系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很多朋友反应灸八髎穴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热感向腹部和脚底通串。

正因为八髎乃盆腔的气血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气血的总开关。

艾灸八髎,直接将阳气注入胞宫

眼下正值三九天,是一年中阴寒最重的时期。此时此刻,女性的胞宫迫切需要一股阳气支援,以祛除寒气,蒸腾湿气!

而这股阳气,当仁不让的就是艾灸纯阳。

在中医文化中,男性属阳,女性属阴。而“艾灸”为纯阳疗法,和女性“阴性”的体质相配。

同时艾灸本身“促气血运行”的作用机理又特别突出,应合女性主“血”的生理特性。所以,艾灸跟女性就是天生一对。

冬天艾灸八髎穴,可以直接把艾草的纯阳和药效向胞宫传导,直接给冬天受寒的盆腔注入阳气,无异于雪中送炭,对妇科来说是最直接的调理!

八髎穴灸法:

(1)使用艾条侧面撕开全部点燃做焱创常规灼灸,每次20分钟。

(2)用熹中堂方形六孔艾灸实木盒,扣在八髎穴部位,艾灸40分钟即可。

(3)同时配穴关元、子宫、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可以通调大部分妇科疾病。当然,可根据各自体质另外辩证配穴,自然效果更佳。

疏通气血还可以搓八髎

相对于艾灸,搓八髎的要求和难度更低。我们可以在八髎区域进行搓揉,从外而内刺激胞宫、激活胞宫的气血运行,从而滋养胞宫。

1、他人搓法:按摩者站在人的侧位,用手掌用力快速上下或左右摩擦。

2、自我搓法:可平躺在床,露出八髎位,用双手紧贴八髎,上下搓动。

不管用那种方法,以搓至皮肤微红发烫为止,一般3-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注意:搓八髎不仅适应用妇科,其实各种男科问题如前列腺炎、膀胱炎也很适合,女性灸友不妨让老公也多搓搓。

孕妇可以艾灸哪些穴位

中脘穴 孕妇可以艾灸中脘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