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刚体检过后,肝血管瘤0.7厘米左右,有危险吗?怎么治!谢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请问:刚体检过后,肝血管瘤0.7厘米左右,有危险吗?怎么治!谢谢!,第1张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血管瘤形成原因未明,有人认为是肝内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所致,也有人认为与雌激素水平有关。本症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

[编辑本段]疾病分类

  (1)海绵状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2)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3)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4)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肝血管瘤(中医名为:肝症瘕)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则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嗳气、胁胀痛等症状。西医学对此病治疗方法主张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肝动脉结扎等。许多患者因此惧怕手术,求治于中医。本病属于中医学症瘕范畴。中医古籍对症瘕颇多认为是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成症瘕。

  本病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件,或因饮食失节,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脉络,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症瘕。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但在具体治疗中应分辨气滞、血瘀之偏重。如以血瘀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如以气滞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柴胡、郁金、黄皮核、素磬针等行气解郁;配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大黄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通络止痛。再配合口服“熊胆丸”和“丹火透热疗法”,疗效更佳。症瘕之症,与一般的气滞血瘀病症不同,其往往淤积日久,非单纯行气活血之法可以奏效,故在选用药材时,在用行气、活血药的同时,配炒山甲、皂角刺、川足,不仅能软坚散结,而且能通络止痛,具有独当一面的功效。

目录 1 拼音 2 疾病科属 3 疾病概述 4 诊断要点 5 辨证分析 6 辨证论治 61 热盛血瘀 62 寒凝血瘀 63 气滞血瘀 64 正虚血瘀 附: 1 治疗瘀证的中成药 2 瘀证相关药物 3 古籍中的瘀证 1 拼音

yū zhèng

2 疾病科属

内科

3 疾病概述

瘀证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瘀积凝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或久病入络等所致的多种病证的总称。临床以疼痛固定、瘀斑、肿块、出血、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特征。西医的冠心病、肺心病、肝脾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肝硬变等,当表现有瘀血症候时,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4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及体征:

①疼痛:呈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日久不愈;

②瘀斑:肌肤或舌质见瘀斑(点);

③症积包块:按之有形,质硬,固定不移,或拒按触痛,外伤见局部青紫肿痛;④出血:紫暗或成块,或见大便黑色,或出血淋漓反复不止;⑤全身表现:毛发枯黄脱落,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眼睑下发青发黯,白睛布有紫色血丝,牙龈发暗,胸颈见红缕赤痕,腹大坚满或青筋暴露,关节变形、肿痛,唇指(趾)紫绀,下肢脉络怒张等。⑥舌脉:舌暗、青紫、瘀斑(点),舌下脉络怒张。脉涩或结。

2、病史及治疗史:

①病史应着重了解起病前有无密切相关的外伤、出血、月经胎产等疾病的历史,因为这些易导致瘀证的形成;

②有时虽然瘀证的征象不明显,但有屡服他药,经过多种治法而未效的治疗史,可以从“久病入络”的角度加以考虑。

3、血液流变学检查,可见浓、粘、凝、聚等异常表现。

5 辨证分析

瘀血的产生多因外伤或感受外邪、各种出血、情志内伤、久病正虚等,影响气血或血脉的正常功能,使血行不畅,甚则瘀塞不散,而形成瘀血之证。由于瘀血是病理产物,可以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故临床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临证应注意辨寒热及虚实偏盛。热证血瘀主要由热邪、温毒等病所导致;寒证血瘀主要因感受寒邪而引起,多见于血脉及肢体经络的瘀证。单独的瘀证及气滞所致血瘀,一般属于实证的范畴;由于气虚不行、津亏不运及阳气衰微所导致的病证,以及瘀证日久,耗伤正气,兼见气、血、阴、阳亏虚者,属于虚证。但严格说来,瘀证的虚证属于虚实夹杂的病证,虚指气、血、阴、阳亏虚,实即指瘀血阻滞。活血化瘀是治疗瘀证的基本原则。属血瘀外,兼有其他致病原因或病理变化者,则需配合其他治法。如虚证血瘀,宜配伍益气、养血、滋阴或温阳等治法。

6 辨证论治 61 热盛血瘀

证见

治法

方药

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处方:生地黄20克,水牛角、石膏各30克,黄连、栀子、黄芩、知母、牡丹皮各12克,赤芍、连翘、玄参各15克,丹参20克,紫草20克,郁金、桃仁、红花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毛冬青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1~2次,肌肉注射。

62 寒凝血瘀

证见

治法

方药

1、 主方:当归四逆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当归12克,白芍15克,桂枝12克,细辛15克,木通、制草乌各10克,桃仁12克,丹参2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 中成药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1次,肌肉注射。

63 气滞血瘀

证见

头面、胸肋或脘腹胀满刺痛,或肢体麻木不仁,关节肿大变形,性情急躁,或有痞块,心悸、脱发、耳聋失语,眩晕,健忘。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

方药

1、 主方: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当归、赤芍、桃仁、郁金各12克,红花、柴胡、枳壳、川芎各10克,地鳖虫、郁金各9克,生地黄、牛膝各15克。水煎服。

2、 中成药

⑵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五灵止痛胶囊,每次1~2粒,每日2次。理气活血化瘀。局部或周身疼痛,固定不移,或皮肤紫暗不泽,四肢逆冷,温经通络散瘀。痛得温稍减。舌质紫暗,脉沉涩。皮肤发斑,颜色紫暗,或有衄血,身热神昏。舌质红绛或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紫暗,脉细数。

64 正虚血瘀

证见

治法

方药

1、 主方: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黄芪20克,当归、赤芍各12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10克,牛膝15克。水煎服。若偏阳虚者加熟附子12克、肉桂6克、干姜10克。偏于阴虚者,加生地黄、玉竹各15克。偏于血虚者,加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

2、 中成药丹田降脂片,每次2克,每日3次。气短心悸,头晕眼花,胸中隐痛,食少无力,腹部胀满作益气活血化瘀。痛,或有积块,或肢体偏瘫。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缓而涩。其他疗法

治疗瘀证的中成药 尿毒清颗粒

拼音:niàodúqīngkēlì英文:尿毒清颗粒说明书:药品名称:尿毒清颗粒分类:泌尿系统药物中成

骨通贴膏

拼音:gǔtōngtiēgāo英文:骨通贴膏说明书:药品名称:骨通贴膏剂型:橡胶膏剂:每贴7cm×1

天菊脑安胶囊

mg。功能与主治:平肝熄风,活血化瘀。用于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荷丹片

与主治: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用于高脂血症属痰浊挟瘀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糖衣片一次5片,薄膜衣片

血美安胶囊

,凉血活血。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伤阴挟瘀证,症见皮肤紫癜、齿衄、鼻衄、妇女月经过多、口渴、

更多治疗瘀证的中成药

瘀证相关药物 茸参益肾胶囊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茸参益肾胶囊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扶正固本,补肾健脾,活血通络

温经止痛膏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温经止痛膏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瘀止痛。用于寒凝气

骨通贴膏

标准来源国药标准WS3120(Z024)2000(Z)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

天菊脑安胶囊

性状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活血化瘀。用于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规格每粒装04克用法用量口服

复方紫苏油软胶囊

功能主治去脂化浊,解毒散结。用于粉刺湿浊毒瘀证,症见丘疹,色微红,白色粉刺或有痒痛,皮肤油腻。

更多瘀证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瘀证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外障

延缓为累。去后用点药消其根。内服和血清火之剂。肺瘀证由大而起。贯过气轮。如皮筋横带风轮。甚则掩及瞳神

《证治准绳·杂病》:[第七册七窍门上]目

睛,或起筋膜。宜服洗刀散,及二黄散、定心丸。肺瘀证由而起,贯过气轮,如皮似筋,横带至于风轮,光亦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4.腰疼

甚少,由于气血瘀者颇多,若因努力任重而腰疼者尤多瘀证。曾治一人因担重物后腰疼,为用三七、土鳖虫等分共

《金匮要略浅注》:[卷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请问:刚体检过后,肝血管瘤0.7厘米左右,有危险吗?怎么治!谢谢!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