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雨水的由来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5收藏

24节气雨水的由来是什么?,第1张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8日前后,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只有真正了解节气,才会发现每个节气背后都藏着几千年来人与自然抗争共存的生活智慧,也可以让现代人更好的应对天气的变化。

一、雨水的由来:

从气象学角度来讲,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太阳的直射点开始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形成降雨。这也就是降水增多的原因,也是雨水名称的来历。

而在古代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解释雨水的:“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文中的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春天一月的中旬,天地间的会产生看得见的滋润的水汽,春为木之属,而春木想要展开就必须要水的滋润,所以立春之后便会来一场滋养春季的雨水。而且东方来的暖风会解散天空冷气,冷气便会消散成为了雨水。

二、雨水的三候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

一候獭祭鱼。

因为雨水时节,水中鱼儿开始活跃多了起来,水獭也要为繁育后代多吃一些鱼,所以它们捕到鱼以后会先摆放于岸上,等到一定的数量,它们会直立起来,用上肢整理猎物,这种画面像极了人们在进行隆重的祭祀,所以人们就将这种行为被称为“獭祭”。

二候鸿雁来。

雨水时节,北方的气温逐步回升到适宜大雁生存的温度,大雁遂始北迁。这时候就能看到大规模飞回北方的景象,所以就有了雨水时节日鸿雁来。

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时节温度回升,地面温度开始适宜草木的生长,再加上雨水的滋润,所有草木开始恢复生机发芽生长。

三、雨水时节的农事活动:

1、蔬菜农事

雨水时节虽然阳气渐升,天气回暖,但常伴有“倒春寒”,天气寒冷时,既要加强防冻保暖,也要适时通风换气,防止闷坏秧苗。淮河以南地区,雨水较多,还要做好农田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等现象发生。

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若早春少雨,雨水节气前后应及时春灌,可取得较好效果,即常说的“春雨、春水贵如油”。

2、果树农事

雨水的到来不仅仅草木开始焕发生机,病虫害也开始活跃,所以要及时清扫果园的落叶、病果、病枝,虫果、杂草、废弃果袋和杂物等,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处理,消灭其中潜藏越冬的病虫。还要及时的施肥以免恢复生长时,养分不够,新生枝条脆弱。

3、培土耕地

春季是春耕播种的重要时候,必须要准备充足的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等农用生产资料,修理好所需要的农机器具,准备春耕。华南地区双季早稻育秧工作此时已经开始,为防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天气对秧苗的危害,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

每个节气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气候天气的记录和标签,而是通过节气的更迭让你能更清晰的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让每个阶段都能更有意义。

雨水来历。

雨水是24节气中第2个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与春满人间,沁人气息激励着身心。

雨水风俗。

“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汉族节日习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穗子。该习俗现在仍在农村流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节气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

雨水的来历和故事

雨水的来历和故事,雨水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和降水增多而得名,但很多人都不了解雨水的来历和故事,本文详细讲述雨水的来历和故事的相关知识。

雨水的来历和故事1

雨水的来历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2月18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者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者5日结束。雨水于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 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5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以后,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的故事一

作为以耕作为主的'农民朋友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抓住“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关键季节,进行春耕、春种、春管,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愿望。

就大田来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多。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应及时春灌,可取的较好的效果,即常说的“春雨(水)贵如油”。

同时,在雨水期间,对那些没有秋翻的土地,特别是谷茬、糜茬等硬茬子地,要趁着有冻未化的时机,抓紧用拉子(农村拖茬子用的一种工具,用条子或树枝做成)把茬子地拖一遍,或用碾子压一压,然后把茬子拖倒压碎,这样既能保证播种质量,又能达到抗旱保墒的效果。淮河以南地区,此时一般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华南双季稻早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始,为防忽冷忽热,乍寒还暖的天气对秧苗的危害,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力争一播保苗。

雨水节气的故事二

一到雨水多。雨水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的天气已过,而雨量开始渐渐增多。在雨水的巧天里,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俗话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说明在我国除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他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天向春天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滋润下,众多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丰富的雨水唤醒了原野上喜爱潮湿的生物,冬眠的青蛙钻出地面,对于它们而言,这个时节是它们恋爱与繁衍的最佳季节,雄蛙用它动人的鸣叫吸引雌蛙的注意,它们交媾产下的蛙卵,蛙卵快速成长,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蝌蚪,游动在沟壑田边的一池春水中。雨季,也唤醒了田园里的翠竹,它拔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一天一米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植物。雨水润如油,它有声、有色、有情、有韵。

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的活动仍然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而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凛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腆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人们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保暖。

另外,雨水时节,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在告别了雪花纷飞、寒气浸骨之后,春天在乍暖还寒之中亦步亦趋地悄然来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雨水时节,农家敞开窗户,开始迎接燕子的归来。田野里,农夫开始驭牛下田,新一年耕种正在孕育之中。

雨水的来历和故事2

雨水的来历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里第二个节气,因为在这时期是冰雪融化、降水增多的时候,所以为了反映降水情况就将这个节气称为“雨水”。

在雨水节气,天气转暖,下雪的次数变少了,下雨的次数变多了,植物会趁着这一场场雨吸收水分,开始发芽生长。农作物也不例外,麦苗、油菜等都开始拔高,这时期要是水分适量,农作物的生长势头会特别好,这一年的丰收就有了一个好开始。

这时候也是嫁接果树、植树造林的时候,因为万物刚刚开始萌动,降水量也多,但是春雨虽然下的次数多,但都是“绵绵春雨”,不会像夏天的暴雨一样量大又急,很适合浇灌刚刚嫁接和新种的树木。

民间谚语里就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这就足见雨水的时候,雨水有多么珍贵了。

收集和分散水一直是人类生死攸关的问题

在我们知识渊博的年代里,我们必须从河流、泉水和瀑布中汲取水分,同时穿越野生景观,跟随动物和遇见浅滩鱼类

农业的曙光带来了收集和储存雨水以及利用雨水灌溉农作物的创新,但过去500年来的现代城市化使我们大多数人远离了集水的压力

但是谁最先提出或发明了雨水收集的概念?什么时候?,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的一条坎儿井水隧道内

“坎儿井”是中亚地区常用的灌溉系统名称,也称为卡纳特

(colegota/CC BY SA 2

5)术语“雨水收集”是指收集雨水以“平衡”大自然的矛盾

考古学家已经注意到一种模式,即越是先进的文明,他们在节约和分配水方面的技能和多样性就越强,无论是在什么季节,也不管最终用户的位置有多偏远,使用蓄水池储存雨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到公元前4000年晚期,新兴的农业用水管理技术产生了防水石灰灰泥蓄水池,这些蓄水池建在黎凡特村庄(位于亚洲西南部、金牛座山脉以南、地中海以西、美索不达米亚以东的大片地区)的房屋地板上

,雨水收集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印度、中国和美索不达米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它在古罗马正式形成

在印度,古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有巨大的大桶,用来收集雨水

在干旱的时候,数百英里的石头沟壑蜿蜒穿过城市,以保持人口和植被的持续水化考古学家发现了塔利布:为植物和饮用水提供灌溉的水库

收集雨水的水坝

宝丽斯:地下饮用水井和贾拉拉斯:专门建造的用于宗教目的的水箱,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奇丹巴拉姆纳塔拉亚神庙巨大的希瓦甘加水箱的门廊

(3 Eyedmonsta/CC BY SA 2

0),一篇2015年发表的题为《古代雨水收集及其可持续的现代技术》的资料性论文,由RKGupta博士和RKAgrawal博士撰写,探讨古代印度宗教文献,描述了“sage Narad访问不同王国,询问池塘和其他水体的状况,以及这些水体是否此外,在史诗《罗摩衍那》中,“兰卡王国的美丽和壮丽是以其维护良好的湖泊、池塘、水井、花园、果园和森林来描述的

”,在罗马帝国时期,直到公元6世纪和凯撒皇帝的统治,,雨水收集成为一门先进的科学,见证了城市安装最先进的水化技术

2012年,我冒险来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参观了一些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下雨水收集建筑,城市下面有几百个古老的蓄水池,巴西利卡蓄水池是最大的,位于萨拉博努历史半岛上的索菲亚大教堂西南150米(490英尺)

这座地下蓄水池建于6世纪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统治时期,据一篇关于耶雷巴坦(Yerebatan)的文章称,它位于君士坦丁堡第一座山上的一个大型公共广场(Stoa Basilica)下

(Dpnuevo/CC BY SA 3

0)历史文献记载,这一巨大的地下空间是由“7000名奴隶”在3、4世纪早期罗马时代的一座大教堂遗址上创造的,该教堂曾是古代商业、法律和艺术中心

教堂在476年的一场火灾后被Illus破坏并重建

扩大的蓄水池为君士坦丁堡的大宫殿和公元1453年奥斯曼征服后的托普卡皮宫

孤独星球告诉我们,这个水箱比大多数大教堂大,大约138米(453英尺)65米(213英尺),约为80000立方米(2800000×立方英尺)的水

52个石阶下入蓄水池,蓄水池周围是4米(13英尺)厚的耐火砖墙,墙上涂有防水砂浆

336根爱奥尼亚和科林斯风格的大理石和花岗岩柱,高9米(30英尺),共12排28根柱,每根柱子间隔5米(16英尺)

大多数柱子都是通过一个叫做“spoliation”的过程从旧建筑中回收的,它们被从帝国各地带到君士坦丁堡,与建造索菲亚教堂所用的石头一起

,为巴西利卡蓄水池供水的水来自位于城市北部19公里(12英里)的贝尔格莱德森林的Eĝrikapı配水中心

它穿过971米(3186英尺)长的Valens(Bozdoĝan)渡槽和115米(377英尺)长的Maĝlova渡槽,这条渡槽是由查士丁尼皇帝建造的,位于蓄水池的西北角,两个柱子的底部使用了雕刻有美杜莎面容的石块

这两个头的来历目前还不得而知

同时,在北美,来自西南部普韦布洛斯、纳瓦霍、霍皮和莫哈韦部落的土著民族发展了仪式性的雨舞来安抚雨神

因为水被认为是人类生命延续所必需的,世界各地的古人从一开始就尊崇和崇拜淡水

这就是为什么水,连同空气、地球和火,在宗教、神话和相关仪式中有着稳固的地位

关于造雨,或者说人类可以带来雨水的文化信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美洲原住民一直在为迎接雨水而跳舞,以获得祝福

传统上,人们在春天、播种后,再在秋天、收获前举行雨舞仪式

如果干旱威胁到农作物,它们也会在夏季举行

当舞者们唤起了灵魂的注意,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跳舞是为了净化地球上的邪恶灵魂,并欢迎灵魂世界的祝福

,“雨之舞”,约1920年(来自Potawatomi机构,大概是来自Prairie Band Potawatomi people

)(公共领域),就雨水收集而言,我们可以看看澳大利亚这个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在那里,雨水是人类消费和做饭、洗澡、洗衣和冲厕的唯一水源

如今,即使社区可以使用自来水或网状供水,许多人还是选择使用从屋顶收集并储存在水箱中的雨水,以实现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雨水告诉我们,它不仅减少了对自来水的依赖,但是“没有比雨水更优质的天然水了”,在社区层面,水坝、管道和处理厂的建设是巨大的,从长远来看,雨水收集意味着纳税人可以降低这些成本

最后,在环境方面,雨水收集减少了雨水径流对溪流、水栖地和生物体造成的重大损害

古代的雨水收集有时包括高度装饰性的蓄水池,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元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水是24节气中第2个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与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节气。

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3、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4、雨水不仅表征降雨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与春满人间,沁人气息激励着身心。

5、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在雨水节气15天里,我们从“七九”第六天走到“九九”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过渡,在春风雨水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繁忙景象。

6、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穿衣方面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与,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这种变化无常天气,容易引起人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8、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

10、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与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补品。

1、玛雅神话中的雨神

恰克是农业的守护神。他(或有关雨神、电神)的主要神话担当重要位置,就是打开山,山中藏有玉米。在索西族神话中,雨神的形象亦是适婚年龄少女的父亲,代表玉米和蔬菜。

在凯克奇族有关日月神话的一些版本中,雨神恰克尔是太阳的兄弟;他们一起打败了收养他们的年迈母亲和她的情人。后来,恰克尔与其嫂通奸被罚,他流下的泪就成了雨水。

2、谷雨节的来历传说

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以慰劳圣功,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如今,每逢谷雨节这天,白水县史官镇一带都举行拜仓颉的庙会。

3、唐朝时以李靖为雨师

《山西通志》风雨神庙,在翌城县四望村。其神唐卫公李靖。这大概源于《唐逸史》中李靖行雨的故事。相传李靖曾经远行于山中,夜晚寄宿于民夫家中。

半夜,一妇人将一个水瓶递给他说:天命行雨,烦汝代劳。一佣人牵一青骢马至,对李靖说:汝以水自马鬃下,三滴乃止,慎勿多滴。李靖上马后,正准备滴水,不料马惊,咆哮跃空,瓶中水一连数滴,次日当地一场大雨,解决了旱情,民感其恩,立庙祀之。

4、龙施雨沛

雨师据说大禹治水前,有应龙以尾画地,为禹画出应开挖的浚水导水的水道线路,也有传说说禹治水时疏导河川、挖去山岩,有应龙在前曳尾,有玄龟在后挖泥,当疏导到巫山县时,一条应龙画错了水道,被禹处死。巫县仍有错开峡和斩龙台两处地名。

传统中的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颈细腹大,鳞身。脊上有棘礼四肢强健,而且喜欢独处。

5、赤松子传说

雨师神话中的掌管雨的神仙,有做屏翳,也叫号屏,又叫玄冥。他们其实就是赤松子,又写作"赤诵子"。传说是炎帝神农氏时施雨的雨师。这位赤松子先生有一种能随着风雨飘来飘下的本领,曾做过炎帝神农氏的雨师,后来从西天母那里得了什么不死药之类的东西,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

成了仙,上了天,顺便还拐走了炎帝的小女儿。直到高辛氏的时候,赤松子才想起自己的职责,又回到人间做雨师。炎帝到高辛之间隔着黄帝、少昊和高阳三代,原来那几百年竟是滴雨未下的。

相传远古时代,人民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一日无获,就得挨饿,日子过得和艰难。后来,神农氏用木制做耒、耜,教大家种植谷,秋收冬藏,生活才有所好转。于是神农氏被众人举为首领。

  雨水的由来,雨水到,草木萌动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的由来,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的由来,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24节气雨水的由来是什么?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8日前后,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只有真正了解节气,才会发现每个节气背后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