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做旧线装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怎样辨别做旧线装书,第1张

看纸张,新刷的纸张一定是新的,现在的纸张都是机制纸,没有帘纹,现在市面上99%的宣纸也是机制。以前的纸都是人工制作,是有帘纹的;还可以闻气味,现在的墨有化学成份在里面,与老墨不同。

用线来装订缝合的图书,古籍或仿古籍多采用。现在普通的正版书多为常见的胶装线定,盗版为减少成本多为胶装。盗版书籍也分为高仿低仿和无号正版。解释下无号正版,就是出版商在作者定印数量之外多印的一部分,除了没有号码他就是正版书,但绝不能说是合法。另外,纸张,印刷质量也是辨别正版的重要因素。

线装书是用线来装订缝合的图书,古籍或仿古籍多采用。现在普通的正版书多为常见的胶装线定,盗版为减少成本多为胶装。盗版书籍也分为高仿低仿和无号正版。解释下无号正版,就是出版商在作者定印数量之外多印的一部分,除了没有号码他就是正版书,但绝不能说是合法。另外,纸张,印刷质量也是辨别正版的重要因素。

线装出现的并不是很早,用所谓的“胶”(按照粘贴药剂理解吧)其实更早一点,当然不是现代那种 。现代的胶和过于酸化的纸张,导致现代书籍的寿命和古籍寿命完全没法比。在线装出现以前,用到粘贴剂的大概有这么几种:卷轴装:3-10世纪的主要装帧形式。基于纸本说,纸本从现存的藏经看,有的是将印好行格的纸一张张接起来,就是粘;旋风装:按照黄永年先生《版本学》里的理解,和经折装非常接近的样子。经折装:把连接成长条的经卷按一定宽度折叠起来,又称梵册。粘接需要用浆糊;粘叶装:佛典的一种装帧形式,将书叶对折,书根涂上浆糊,一叠一叠粘起来;蝴蝶装:和现在的线装反着折,书脑处需要粘贴;包背装:折叠方法和线装一样了,书脑处或订纸捻,再把书衣裹在外面,是要粘的。总体来说,传统古籍用的胶都是便于清除的,换言之,都是可以拆开重装的。蝴蝶装时代的书,到了线装时代就多被修缮重装,这也是蝴蝶原装保存极少的原因。相关可参考杜伟生老师的《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因为书籍装帧用的胶水(即化学合成类胶)是现代才出现的。线装是明朝中叶出现于明朝中叶,其实更早时候的包背装、蝴蝶装、册页装(旋风装经折装都算是它的过度)才是主流。之所以你看到的都是线状,除了更易保存之外,跟明清时期书籍印刷数量大幅增长也有关。

1、首先拿到打印店里让工作人员帮忙装订一下,用胶粘一下书脊,加封皮就可以了。

2、其次。加个硬的外壳把书的一侧打洞,用金属圈穿起来,线圈笔记本在图书馆看到某些原外文影印书是这样的装订方式。

3、最后。页数不是特别多的话做成线装书,就是像线装古籍那样的。以上就是没有封面的卷子加个书皮方法。

近期无锡博物馆要举办的活动可以说是十分精彩,这一次有展览可以观赏,还有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参与,如果感兴趣还是很值得去看看的哟,一起去了解详细的信息。

无锡博物院

“行走”系列研学旅行之“运河盛事”

活动简介:

本次研学旅行选取了镇江、扬州、淮安这三个漕运要地作为旅行目的地,首先从水分的角度对大运河的走势有所了解,学习大运河与淮河、长江的水域交汇;又通过对西津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运河文化长廊等几处重要文化场所的实地考察,对运河便利的漕运交通,给沿线百姓生活造成的影响,从而深入体验大运河的人文内涵。

活动时间:7月16日—18月,8月14日—16日

活动线路:镇江—扬州—淮安

活动对象:10至18周岁未成年

文博课堂:装帧之法——古籍装帧学习体验

活动简介: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本次课程将向学生介绍各时代传统古籍的不同装帧方式,带领学生动手体验古籍线装的装订流程。

活动时间:7月10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

“雏鹰小队”系列研学实践活动

活动一:活字墨谱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史上的创举,而铜活字印刷术又以无锡人最为擅长,明代时期的铜活字印刷在富庶的无锡得到发展且享誉世界,直至近日,无锡依然是我国著名的印刷之乡。本课程通过拓印诗句,深入了解无锡历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二:“塑”说无锡

惠山泥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名副其实的无锡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本活动基于对传承传统文化历史、开发地域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间艺术的责任感,依托院内常设展览《泥塑雅韵——惠山泥人》,向大家介绍泥塑的渊源、惠山泥人的原料、彩绘特征和制作流程等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泥人艺术创作,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精髓。

活动三:瓷土生辉

选料、制坯、干燥、装饰、上釉、入窑,古时的工匠们用一双双巧手赋予泥土新生,以造型、以装饰、以釉色。朴实无华的泥土被粉粹重塑筋骨,被烈火灼烧重生,变为瓷器成为载体,从皇家到民间,从东方到西方。一位又一位不曾被史书记录姓名的工匠捕捉时代审美,用精湛的技艺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瓷器,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本课程将从捏、塑、绘等多个角度,带领青少年学生体会陶瓷艺术的魅力。

活动时间:

活字墨谱:7月13日、20日、27日

“塑”说无锡:7月14日、21日、28日

瓷土生辉:7月15日、22日、29日

(周二、周三、周四9:30)

活动地点:

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

以小组形式报名4人以上一组,2组成行。

活字墨谱:一至二年级学生

“塑”说无锡:三至四年级学生

瓷土生辉:五至六年级学生

报名方式:

致电无锡博物院前台,请按照前台要求留下您的报名信息。

预约电话:0510—85727500

“吴地文明”系列AR体验课程

课程一:宋人风雅事

如果能穿越回到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恐怕许多人会选择回到宋代。那是一个崇尚风雅、追求生活情趣的朝代,焚香、插花、煮茶、挂画他们把日常生活过得诗意而悠闲。让我们坐上AR的“时光机”,来一场宋代的“穿越之旅”!

课程二:春风一杯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李白的诗句中,“金樽”更多指的是人生理想。而在无锡博物院,也收藏着一只黄金酒杯。让我们坐上AR的“时光机”,一窥元代江南人家的富庶生活。

课程三:“勾”“搭”之连

皮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古人的宽袍大袖自然更是需要一条“皮带”来勾勒身材,方便行动。因此,用于扣接腰带的带扣就应运而生。让我们坐上AR的“时光机”,一起来探究这一勾一搭之间,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课程四:苏东坡的朋友圈

他是满腹诗书的词人,也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家,是仕途不顺的倒霉蛋,也是宋代最红美食博主。让我们坐上AR的“时光机”,直击这位北宋斜杠青年和他朋友们的聚会现场。

课程五:倪瓒的山水世界

若是细数历朝历代的洁癖患者,“倪瓒”一定是个躲不开的名字。无癖不成高士,这位“只傍清水不染尘”的传奇仙男,以高逸恬淡、意境清幽的画风被誉为中国文人画的最顶流。让我们坐上AR的“时光机”,一起畅游倪瓒的山水世界。

课程六:“你是神仙吗”

唐代以“李”为国姓,以道教创始人李耳为祖,道教之风兴盛。在这个连公主都争相当道士的朝代里,“神仙”二字对人们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呢让我们坐上AR的“时光机”,开启一场唐代的“寻仙之旅”。

课程七:王者的荣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春秋战国这个兵戈相见的年代,拥有一把纹饰巧致、切金断玉的青铜宝剑,是每个上位者的荣耀。让我们坐上AR的“时光机”,探寻一把王者之剑背后的故事。

课程八:王母娘娘的生日party

在民间故事里,农历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生日。据说在这一天,王母娘娘会在天宫大摆宴席,邀请各路神仙前来赴会,品尝“当季限定”的水果——蟠桃。王母娘娘的生日party到底有多热闹呢让我们坐上AR的“时光机”,一起来一探究竟。

活动时间:

《倪瓒的山水世界》:7月13日13:30

《‘你是神仙吗’》:7月14日13:30

《王者的荣耀》:7月15日13:30

《王母娘娘的生日party》:7月16日13:30

《春风一杯酒》:7月21日13:30

《‘勾’‘搭’之连》:7月22日13:30

《苏东坡的朋友圈》:7月23日13:30

(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周岁以上青少年学生

科普剧:《苹果的奇妙旅行》

活动简介:

民以食为天,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合理的饮食,那你知道人体是怎么吸收食物营养的吗本次科普剧,我们将跟随小苹果一起了解神奇的消化系统。我们将经历身体最坚硬的器官牙齿,有再生能力超强的胃,和蜿蜒曲折的肠道,最终被排泄这一段神奇的旅程。

活动时间:7月3日、7月10日、7月17日、7月24日、7月31日14:00

活动地点:东区负一楼科技会堂

参与方式:现场参与

我国最早的书,是用皮带或绳子把写有文字的竹片、木片,连串成册,称为“简策”。简策十分笨重,不易阅读。后来人们把写有文字的丝绢,按照文章的长短裁开,卷成一卷,有的还在丝绢两端配上木轴,便出现了“卷轴装”的书。

纸张发明以后,把文字写在纸张上,按照一定的规格,向左右反复折叠成长方形的册子,将前后两页粘上硬纸或较厚的纸,作为封面和封底。这种装帧最初用于佛教经典,故叫经折装。

经折装的书籍,最前面的一页和最后面的一页是分开的,将经折装的首、末两页粘连在一起,翻开阅读有风味来时,中间的纸页飞起,有如旋风,故名旋风装(参看图7-1)。

用以上两种方法装帧的书籍,翻阅时间长了,折叠处断裂,书页散落。到了宋朝,开始采用浆糊粘连或用丝线穿订的方法来装订书籍,出现了如图7-1中所示的蝴蝶装和包背装。

从明朝中期,开始有了线装书籍。线装书装订牢固、装帧美观、翻阅方便。

清朝以后,活字印刷逐渐代替了雕版印刷,印刷品的产量、品种不断增加,装订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逐步从手工操作走向了机械化。目前,除了为保留我国民族传统,制作少量珍贵版本书和仿古书籍,采用线装外,主要的装订形式有平装和精装。装订的方法分为手工装订、半自动装订和使用联动机的全自动装订等。常见书籍的装订流程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想在古玩城买一些老的线装书,但很难鉴别真伪

解析: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尽管如此,要鉴别古籍的优劣真伪,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可以遵循。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着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纸(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此外,古书鉴别还要细审书中内容,注意书后的序文跋语,以及墨色、藏书印章、刻工记载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