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第1张

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弥渡民歌等124项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具体项目: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 金平傣文 傣族 金平县 金平县文化馆

民间文学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哈尼族 墨江县 墨江县文化馆

坡芽情歌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彝族 弥勒县 弥勒县文化馆

传统音乐 宣抚司礼仪乐舞 傣族 孟连县 孟连县文化馆

剑川白曲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弥渡民歌 汉族 弥渡县 弥渡县文化馆

民歌开益 白族 兰坪县 兰坪县文化馆

彝族沙莜腔 彝族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彝族民歌 彝族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传统舞蹈 芦笙舞 苗族 大关县 大关县文化馆

藏族弦子舞 藏族 德钦县 卡瓦格博文化社

弄娅歪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化馆

棒棒灯 壮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彝族弦子舞 彝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水鼓舞 德昂族 瑞丽市 瑞丽市文化馆

参考资料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表网[引用时间2018-4-5]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白族霸王鞭、彝族打歌、彝族跳菜等。

1、白族霸王鞭

王鞭舞,白族语称为“搭哇别”“得且嘎”,是白族民间舞蹈中最有特色、流传最广的一种传统舞蹈,又称花棍舞、金钱棍、英雄鞭、打连厢等。白族霸王鞭舞历史悠久,主要流传在大理市及洱源、剑川、宾川、云龙等县白族聚居地区。2017年,白族霸王鞭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彝族打歌

彝族打歌又称踏歌,彝语中称“阿喀”,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舞,风格刚劲、明快,一招一式都在一步至十六步的基础上加以变化。2008年6月,彝族打歌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彝族跳菜

彝族跳菜,又叫“抬菜舞”,是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跳的一种风俗礼节性舞蹈。由引菜人和抬菜人从灶房到餐桌合着音乐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式布局,一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南涧县的彝族跳菜于2008年6月公布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云南大理的特色美食:

1、破酥粑粑

喜洲破酥粑粑是喜洲镇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口味有甜、咸两种。粑粑原料为麦面,制时用上下两层炭火,将锅内油炕着的粑粑慢慢烤黄、烤香直至烤酥。粑粑外皮香酥内在绵软,且层次分明。喜洲镇内有很多卖粑粑的小店,其中以德生和比较出名。另外,大理古城内也有一些小摊和食铺可以买到。

2、乳扇

“云南十八怪”有一怪为“牛奶做成扇子卖”,这说的便是乳扇。乳扇其实是一种奶酪,由牛奶制成,半透明状,光滑油润,片状成卷,吃法很多种,生吃、干吃、凉拌、烧烤、油炸着吃皆可,可与云腿一起用于烹调,也可作为可口的下酒菜。在大理随处可见,它的美味可口早已深入人心。

云南大理的非遗文化有甲马·纸马、扎染、羊毛毡、瓦猫、白族吹吹腔、大本曲等。

1、甲马·纸马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甲马是大理白族的重要传统节庆活动,它以舞蹈、音乐和武术的形式展示着白族人民的喜庆和祝福。如今,甲马不仅仅是一种传统表演,还成为了文化旅游的亮点。当代的甲马表演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元素,还加入了现代的创新,如音乐编排、服饰设计等,使得甲马焕发出新的魅力。

2、扎染

色彩的艺术扎染是大理白族的传统工艺,通过手工将花纹和色彩印染在织物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扎染作品常常以鲜艳的颜色和精致的纹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然而,扎染并非仅仅是一种传统工艺,它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3、羊毛毡

大理的羊毛毡工艺传统悠久,但也面临着传承的挑战。为了让羊毛毡艺术有更好的发展,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尝试与其他材料和技术结合,创作出更加独特的作品。这种创新的尝试为羊毛毡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4、瓦猫

瓦猫与文化传承瓦猫是大理独特的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以其生动、寓意丰富的形象赢得了广泛赞誉。然而,由于现代建筑和工艺的变迁,瓦猫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通过文化保护政策、专业培训和创新运用,瓦猫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典范。

5、白族吹吹腔

白族吹吹腔又名“吹腔”“唢呐戏”“板凳戏”,主要流传于大理州云龙县白族聚居区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由明朝初期中原汉族经屯兵移民带入白族地区后,不断融合白族文学、歌舞、小调、民族传统礼俗逐渐形成,是研究白族的历史、民间艺术、文化精神以及中国民族戏剧发展的鲜活范例。

6、大本曲

大本曲是大理白族独有的一种说唱艺术,以一人演唱多种人物角色的方式演绎大本长篇故事而得名,起源于唐代的“俗讲”“变文”,历史悠久,是大理白族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

-云南大理

总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下来的文化以及相关实物场所,是民族独特、个性的审美习惯的表现。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及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食、传统技艺、传统医学、游艺与杂技等十多个类别。

首先,云南有105项目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和450项省级的非遗项目。其中著名的傣族孔雀舞、壮族彝族铜管舞、佤族木鼓舞、独龙族民歌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及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学方面有怒族若柔语言、傣绷文、格萨尔史诗等十几种种民间文学。云南非遗项目中传统手工艺作为突出,像有着傣族文化历史活化石之称的云南贝叶经制作、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剑川木雕和白族织染以及采用多种材料作为原料经过提花、织造等多种传统手工操作制作而成的云南傣锦,在我国传统手工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民族文化最宝贵的瑰宝之一。

然后,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也是非常多的。云南省总人口不到5000万,但居住着26个民族的人民,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多彩瑰丽,为丰富的非遗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让非遗文化项目得到传承和保护,云南省不断推出各种措施,积极搭建非遗人才培养的平台,做好非遗项目的继承和传播博。在2009年的时候云南的非遗继承人只有200多名,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对云南非遗项目感兴趣,自愿成为非遗继承人,并且还把非遗继承人送去培训学习,使得非遗继承人队伍得到充盈,短短十年间得到省级认定的非遗继承人就增长到一万余人,使得云南的非遗项目得到有力的支持。

最后,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之外,云南省的非遗项目非常多,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到云南亲自去体验一下。

录类别齐全,共有十大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含刺绣),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含服饰)。

名录涉及云南20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布朗族、德昂族、景颇族、普米族、阿昌族都有项目入选。同时,分布地域也非常广云南16个州市均有项目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食品制作技艺此次入选夺人眼球,如巧家小碗红糖、曲靖蒸饵丝、建水汽锅鸡、丽江粑粑、牛干巴、七甸卤腐、易门豆豉、水酥饼……

入选名录有什么用

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对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定保护规划,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根据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2011年,时任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要防止文化生态保护区变成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开发区。

2013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化政府保护责任,并在设立保护专项资金,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监督管理境外组织和个人进行“非遗”调查等方面做了明晰的规范。除此之外,《条例》规定,实施旅游业收入反哺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

一起来看看你的家乡都有哪些项目入选↓↓

1 民间文学

苗族叙事长诗《红昭和饶觉席那》出自于富民县东村镇祖库村委会柿花箐村,村民王汉哲是《红昭和饶觉席那》的代表性传承人。

2 传统音乐

安宁小调源于八街,从安宁到昆明,再到云南很多地方,八街小调让省内外游客津津乐道。

3 传统舞蹈

彝族“喀红呗”,意思为“跳脚”、“拐脚”、“跩脚”、“四个跳舞者耍舞”,也叫“灵桶舞”、“鬼桶舞”,是彝族丧葬中的祭祀性舞蹈。

4 传统戏剧

香童戏属于傩戏,民间称“跳神”,经过傩歌傩舞的演变形成于明末清初,保山市隆阳区为主要流布区,至今仍有演唱活动。

5 曲艺

《车灯》演唱

6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大关天星汤家坪射弩高手韩成碧照指导培训射弩(周元江 摄)

7 传统美术

昆明微雕艺术家罗毅东在4根虎须上刻下《千字文》。

8 传统技艺

猫耳斗是宣威及周边地区的传统烟具,因其斗部状如猫耳而得名。

牛干巴。

开远甜藠头,颗粒整齐,金黄发亮,香气浓郁,肥嫩脆糯,鲜甜而微带酸辣,具有增食欲、开胃口、解油腻和醒酒的作用,是佐餐的佳品。

9 传统医药

正在煎煮复方薏仁汤。

10 民俗

圆通樱潮。

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

11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直苴村赛装节。

西畴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剑川白曲、彝族打歌、彝族跳菜、大理云龙县耳子歌、白剧、花灯戏等。

1、剑川白曲

剑川白曲,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彝族打歌

彝族打歌是彝族人民的传统音乐表演形式,通常在婚礼、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中演唱。打歌以其独特的节奏和激情四溢的歌声而闻名,歌词多以表达爱情、生活和民族文化为主题。

3、彝族跳菜

彝族跳菜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舞蹈形式,通常在婚礼、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中表演。

4、大理云龙县耳子歌

大理云龙县耳子歌是云南大理地区的一种传统活动。

5、白剧

白剧是云南大理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情而闻名。

6、花灯戏

花灯戏是云南大理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灯光效果和表演形式而闻名。

-剑川白曲

-彝族打歌

云南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有卷蹄、巍山扒肉饵丝、诺邓火腿、永平黄焖鸡、大理酸辣鱼。

1、卷蹄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素以色鲜味美、食法多样、易于贮存而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其中尤以弥渡县一带所制最为有名,故又称“弥渡卷蹄”。2022年,弥渡卷蹄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巍山扒肉饵丝

巍山的一道独具特色的小吃,早已久负盛名,2017年入选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扒肉饵丝的创始人是南诏国开国元君细奴逻。早年细奴逻同彝族同胞一起以打猎为生时碰到大火烧山,他们把烧焦了的野猪煮着吃,觉得非常香美。

3、诺邓火腿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邓火腿制作技艺入选2017年选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诺邓火腿在制作工艺方面独特,为国内所罕见。有着千年历史的诺邓天然盐井,造就了诺邓火腿所独具的美味。

4、永平黄焖鸡

色鲜味佳,香气扑鼻,油而不腻,味道独特,烹制快捷而受到官员驿使和商贾旅人的赞誉。并且迅速随着古道的走向而逐步普及,最终成为博南古道沿线的众多马店驿站用来招待过往客商和官员驿使的首选名菜。

5、大理酸辣鱼

发源于双廊。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双廊居住,洱海鱼是当时主要的食物来源。鱼菜肴的制作,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经验积累,渔民们在烹煮鲜鱼的时候放入木瓜、辣椒、豆腐、洋芋等配料,逐渐地形成了这道大理传统美食。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弥渡民歌等124项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体项目:濒危民族语言文字 金平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