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人的饮食习惯,元朝流行过哪些特色美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6收藏

元朝人的饮食习惯,元朝流行过哪些特色美食?,第1张

元朝虽然是一个寿命非常短的王朝,在文化上也是非常粗犷,但是在饮食上却十分细腻。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立起来的朝代,饮食上自然也是非常具有异域风情的。元朝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来往甚多,所以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结构。

元朝时期的蒙古族与汉族所用的餐具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蒙古族常常吃烤肉,所以他们习惯了使用小刀来切割肉类。他们一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专用刀具,在狩猎时方便,随时能够吃到烤肉。

元朝时期,因为江南的稻米产量好,所以他们会经常吃大米,在平时也会吃一些面食,谷类之物。菜肴主要是以肉类食物为主,因为他们会自己宰杀的牛羊,也会经常的去狩猎,所以肉食也是他们马背上民族的一个独特的饮食习惯。元朝时期的饮品大多为乳制品,像是马奶、羊奶等。另外他们还特别喜欢喝马奶酒,这些独特的饮品能够补充人们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他们还会将多余的一些乳制品加工成为保存长久的食物,像是乳酪等等。

像是如今我们最喜欢吃的涮羊肉,就是由元朝时期忽必烈所发明的。那个时候忽必烈要去打仗,在饭还没有做好的时候,敌人就进来了。因为炖羊肉十分的慢,厨师因为来不及做好饭菜,于是就将这些羊肉都切成小薄片,在锅里涮了一涮,在撒上盐就拿给了忽必烈吃。忽必烈吃完之后,战事大获全胜,于是在庆功宴上,就赐此道菜名为涮羊肉。

还有像我们如今所食用的烤肉以及烤羊肉串,都是由元朝时期的蒙古人所流传下来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元朝时期对食物上的研究也是非常细致的,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饮食方式,在某些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大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一个王朝。从民族意义上说,元朝是由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现在蒙古族所生活的地方主要分为中国内部的内蒙古地区以及中国北方的外蒙古地区。

外蒙古地区在民国之前一直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不过二战期间在苏联的阴谋策划之下强行独立了出去,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蒙古族也是中华民族之一。那么在外蒙古的历史课本上是如何介绍元朝还有中国的呢?

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蒙古对于历史上面的记录应该和我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毕竟蒙古刚被分裂出去还不足百年,事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在蒙古的教材上对于中国一直都是处于一种否定的态度。现在蒙古国境内的蒙古人对于中国的态度并不友好,而在蒙古的教育系统里也一直在努力的去中国化,撇清历史上和中国的关系,并且将中国与蒙古的关系,简单的描述为侵略与被侵略的时代。

至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在他们的教科书里面则是被称之为大蒙古帝国时代,在这个时代,他们也“彻底完成了对于中国的侵略和统治”。

那么蒙古为何要否定历史上与中国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现在了解一下元朝

在12世纪初也就是北宋灭亡之后,当时蒙古草原还是属于各游牧部落占山为王择水而栖的时代。北宋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大量的土地和人口都被金国占领,所以导致很多汉人处于当年金国的统治之下。

虽然当时边境战争不断,但是中原人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商业贸易愈发的繁荣,所以从中原地区开始有大量的铁制品流入到草原地带,于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开始不断的南迁,适应农耕生活。

大量铁器的流入自然也就导致了某一部落的军事力量强大,11世纪末的时候,铁木真所领导的蒙古部落已经统一了蒙古各部,在公元1204年的时候,草原上的蒙古族实现了一个大统一,彻底脱离了金国统治。

在蒙古脱离金国之后,当时金国处于被南宋和蒙古两面夹击的情况,之后在南宋和蒙古国的共同努力之下灭了金国,不过蒙古并没有满足金国的疆土,而是又看中了南宋的肥沃土地,在1279年崖山之战之后也就彻底统一了南宋全境。

而在灭亡南宋之前的1271年,当时蒙古中的统治者已经在北京建都,并且定国号为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南宋灭亡之后蒙古统治者不断地向四周扩张领土,元朝疆域也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空前之大。

那么当时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定义元朝的呢?从元朝统治者所作所为还有国家制度上来看,元朝和中原历代汉人所建的王朝是一样的。首先从国号定为大元取自于《易经》“大哉乾元”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元朝国家的统治体系也是完全仿制中原王朝的统治体系。不过对于藩属国的管理方式,都是完全继承的中原王朝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些表象已经完全可以确定元朝并不是属于一个民族外侵时期,而是属于一个正常的历史朝代时期。

在外面的教材里面是如何描述中国与蒙古关系的?

在外蒙的教材里面一直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现在生活在外蒙的蒙古族属于游牧文明,生活在相对南方地区的中原人则是属于农耕文明,两个文明之间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一些暴力冲突。历史上一直是两个民族之间相互征服和被征服的过程。

整个历史的发展中中国彻底征服蒙古并且建立统治的时间为两年,而蒙古彻底征服中国,并且建立统治的时间多达百年,而这一时期大多是指的元朝时期。

在蒙古的教育系统中也明确强调,蒙古是自从清朝建立之后才真正走向了没落。在蒙古的教育认知里面,清朝同样也不属于中国的历史时期。

蒙古对于清朝的定义为满族同时征服了汉族和蒙古族,由于蒙古族和满族同为游牧民族,所以在清朝统治时期,蒙古族人的身份要略高于汉族,但同样都归属于满族人的管辖。

因此在外蒙古的教育系统里面认为清朝统治时期是并不属于中国的统治时期,清朝的历史和中国历史完全没有关系的。

对于清朝灭亡之后北洋政府对于蒙古的统治则被描写成了是一种“军事侵占”,民国时期中国军队进入外蒙地区则被描述为是强行的“军事活动”。

为什么外蒙古会如此去中国化呢?

这一点就要牵扯到苏联了。在苏联还是属于沙俄时期的时候,沙俄政府就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划走了我国大量的领土。

在十月革命之后,俄国仍然死性不改,对于领土有着极大欲望。当时的苏联并不好向西方扩张领土,因为欧洲各国地盘小,势力复杂不好扩张。

于是苏联也就盯着远东地区,想要再次侵占大量的中国领土。由于当时日本看上了中国的东北地区,所以苏联就想将蒙古地区划归到自己的版图之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便以各种名义派兵进驻现在的蒙古区域,当时的北洋政府提出了严厉的反对,但是苏联根本不当成一回事。

于是在1927年北洋军阀派兵进入外蒙地区,在外蒙同胞的帮助之下成功的驱赶走了一部分的苏联军队,外蒙的大部分地区再一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后来因为内战还有日本侵华的原因,导致外蒙再一次脱离了中国的统治,在此期间,苏联以抗日的名义派兵进驻蒙古,加大对于蒙古地区的军事派控,并且形成了对于外蒙地区的绝对军事控制。

为了彻底统治蒙古人,也就在蒙古地区实行了大肆的屠杀,导致外蒙人口仅剩区区几十万,用高压方式让蒙古对苏联彻底的臣服。

不过受益于当时的国际压力,苏联并没办法直接将蒙古划到自己的版图之内,于是便在蒙古扶持的一个傀儡政权。

为了防止蒙古傀儡政权与中国产生联系,所以在其统治蒙古之间也就实行了彻底的去中国化、敌对中国化的教育,所以就造成了如此的一个现象。

[双调·沉醉东风]别情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前程万里!

商调集贤宾

咏柳忆别

恨青青画桥东畔柳,曾祖送少年游。散晴雪杨花清昼,又一场心事悠悠。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同心方胜结,缨络绣文球。

逍遥乐绾不成鸳鸯双叩,空惊散梢头。一双锦鸠。何处忘忧?听枝上数声黄栗留,怕不弄春娇巧转歌喉。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殢风流还自怨风流。病多不奈秋,未秋来早先消瘦。晓风残月在帘钩。

浪里来煞不要你护雕,阑花甃香,荫苍苔石径纲。只要你盼行人终日替我凝眸,只要你重温灞陵别后酒。如今时候,只要向绿阴深处缆归舟。

双调乔牌儿

别情

凤求凰琴慢弹,莺求友曲休咀,楚阳台更隔着连云栈,桃源洞在蜀道难。

搅筝琶无边岸,黑海也似那煎烦。愁万结柔肠,泪双垂业眼。泪眼与愁肠,直熬得烛灭香残。更阑,望情人必然来梦间,争奈这枕冷衾寒。。

落梅风粘金雁,亸翠鬟,想不曾做心儿打扮。近新来为咱情绪懒。不梳妆也自然好看。

沉醉东风风铃响猛猜做佩环,柳烟颦只疑是眉攒。想犀梳似新月牙,忆宫额似芙蓉瓣,见桃花呵似见他容颜,觑得越女吴姬匹似闲,厌听那银筝象板。

本调煞相思成病何时慢,更拚得不茶不饭,直熬个海枯石烂。

赠别

碧茸茸芳草展青毡,白点点残梅撒玉钿,黄绀绀弱柳拖金线。雨声干风力软,去匆匆无计留连。唱阳关一声声哀怨,醉歧亭一杯杯缱绻,上河梁一步步俄延。

送友人南闽府悴

西湖诗酒旧风流,上国山川惬壮游,中天雨露新除授。正青春正黑头,判黄堂黼黻皇猷:豪气双龙剑,文章五凤楼,名动南州。

送友还乡

淡烟蒙草翠萎蕤,细雨沾花红点滴,软风着柳金摇曳。春光图画里,想人生聚散谁知?昨日开画船西湖欢笑,今日供祖帐东门叹息,来日唱阳关南浦别离。

[双调·折桂令]忆别

想人生最苦离别,三个字细细分开,凄凄凉凉无了无歇。

别字儿半响痴呆,离字儿一时拆散,苦字儿两下里堆叠。

他那里鞍儿马儿身子儿劣怯,我这里眉儿眼儿脸脑儿乜斜。

侧着头叫一声“行者”,阁着泪说一句“听者”,得官时先报期程,丢丢抹抹远远的迎接。

[商调·金铬索挂梧桐]咏别 高明

羞看镜里花,憔悴难禁架,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最苦魂梦飞绕天涯,须信

流年鬓有华。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无人处,盈盈珠泪偷弹洒琵琶。

恨那时错认冤家,说尽了痴心话。

一杯别酒阑,三唱阳关罢,万里云山两下相牵畦。念奴半点情与伊家,分付

些儿莫记差:不如收拾闲风月,再休惹朱雀桥边野草化。无人把,萋萋芳草随君

到天涯。准备着夜雨梧桐,和泪点常飘洒。

越调·小桃红·别忆

  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

  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

  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元朝名人有:铁木真、忽必烈、耶律楚材、白朴、郭守敬、赵孟頫、黄公望、郭子兴、欧阳贞、元好问、关汉卿、施耐庵、王冕等等。

1、铁木真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

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后,追谥圣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2、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3、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4、赵孟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

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5、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

据传本名陆坚,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温州平阳县)黄氏为子,尝自称“平阳黄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黄公望

-赵孟頫

-郭守敬

-白朴

-孛儿只斤·铁木真

明刻本到这个时期起了一次大变化。变化的最显著之点,即字体由前此的赵体突然改换成整齐的欧体,而版式也由前此的大黑口变成了白口。这个变化始于正德,剧于嘉靖,下及隆庆,其中尤以嘉靖时所刻的数量既多,质量又高,成为明刻本以至我国版本史上的一大特色。“嘉靖本”也随之成为了版本目录上的专用词语。

大概由于这种刻书风格新鲜受欢迎,很快传播到外地,不仅影响到外地的家刻,还影响到官刻、藩府刻、坊刻。这种标准嘉靖本的风格,到隆庆时才逐渐起了变化,向后期的万历本过渡。 从万历开始,明刻本又出现不同于标准嘉靖本的新风格。其主要特点仍在字体和版式,尤以字体的转变更为显著,即由原先虽见方板整齐但仍出于南宋浙本欧体的标准嘉靖本字体,转变成为更加方板整齐、横平竖直,而且横细竖粗、完全脱离欧字的新字体。这种新字体世称“方体字”,但也有人称之为“宋体字”。从现有资料来看,开始用这种方体字刻书是在安徽的徽州。明以来徽州人多外出经商,人称“徽商”。徽商们常到南京、扬州、杭州等地活动或定居,往往会把徽州的刻工带过去,同时徽州刻书又常请苏州的文人主持校勘,因此江浙的刻书风气很快受其影响,随之这种方体字刻本普及到全国很多地区。

万历时还出现了一种所谓“写刻本”。所谓“写刻本”,而是由于嘉靖、万历时刻书字体日益整齐规范,最终产生了完全脱离普通书写字体而专用来刻书的方体字,这时再重新用普通书写字体来刻书,就被称之为“写刻”,称其本为“写刻本”。万历时出现的写刻本仍用赵体字,但讲究的已不像所谓明初本的赵体那样笔道丰利刚健,而转趋流利生动。

天启、崇祯两朝的刻本通称为明末刻本。明末刻本中除保持了万历时的方体字和少数写刻者外,在杭州的坊刻中又使用了一种新的方体字。它不像万历时始创的方体字那么方,那么横细竖精,而变为字体稍长、笔画较瘦的方体字,可称之为长方体字,看上去颇有清朗醒目之感。

我国古代元明阶段的地图勾勒,在《历代舆地图》中能够见到。舆地图,是体现中国及东亚我国古时候刻画我国领土的地图,针对科学研究那时候的地理、历史时间、文化艺术拥有 关键的功效。

中国地图发展趋势博大精深。古地图的发展趋势大致经历了初始地图、传统式地图和评测地图三个环节。初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前期发生的简单地图,并未解决绘画和神话故事,传说故事中国最开始的初始地图是夏禹时的“九鼎图”。汉朝发生了制图学基础理论——裴秀的“制图六体”,随后进入了品牌形象怎么画和计里画方的传统式绘图环节。万历十年(1582)后,利玛窦等西方国家传道士陆续赴华,产生了地图投射和经纬精确测量等绘图方式 。清朝在全国各地机构了规模性的地理坐标精确测量和三角测量,使中国地图学拥有新发展。

《历代舆地图》是以《大清一统舆图》为背景图,与此同时参考多位学者作品中的地图,它把从春秋时期至明朝凡常见于《左传》《战国策》等秦汉时期汉中华民族经典著作及史书地理志的能考地名大全基本上列入地图,还用黑体字就历史大事件和地名大全的变化充注表明,对历代地理志的讹误开展撤销案件。地图用灰黑色表明古地名,用鲜红色表明今地名大全,古往今来对比,让人一目了然。直至21世纪70时代中后期《历代舆地图》仍是中国历史时间地图中最重要、最全方位、富有学术价值的一种。谭其骧称《历代舆地图》为历史时间地图制作有史以来的里程碑式。

《历代舆地图》由传统式历史沿革地理学的大成者、清朝专家学者杨守敬主编,制作了自秋春至明朝的历代领土政区,并加上山川局势,历代史书地理志中的县级以上地名大全基本上收尽,并制作了一级政区的界限,是历年来历史时间地图中最详备的一种。

本标准图集分总平面图和分固两一部分。总平面图即(历代舆地历史沿革保险的好处图),共71幅。分图则依时期和所据原材料多方面文章标题,自秋春至明朝共45幅,包含春秋列国图、东汉领土图、明地理志图等。本标准图集是以清朝评测的4大清国一统舆酚为定本制作的。古今地名以朱墨二色印刷。淡墨为古地名,朱色为今地名大全。解放初期,以前有构想按当代地图模版翻印《历代舆地图》但因为在其中不正确较多,最终决策再次编纂一部历史时间地图集,也就是之后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多了去了,尤其在宋朝,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人写笔记特别流行。简单介绍几本:

1、《东京梦华录》,孟元老著。该书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年-1125年)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2、《武林旧事》,周密著。该书追忆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风貌。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

3、《梦梁录》,吴自牧著。该书记载了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

4、《洛阳名园录》,李格非著。该书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翔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

5、《梦溪笔谈》,沈括著。该书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此期间的华夏大地上,见证了不少政权的兴衰交替,中国也并非一直是中原王朝所建立,而游牧民族起家的蒙古和女真族人建立的清朝对中国也有一段时间的统治,如果说哪个王朝将中国的疆域空前的扩大,那么相信不少人的答案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

诚然,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多次对外侵略扩张的情况下,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增,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讨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刺子模扥国家,而他的子孙又经过了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的时候,蒙古帝国已经占据包括了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在内的辽阔地域。根据统计,蒙古帝国的疆域以24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在人类历史上排行第二名,仅次于俄罗斯帝国。

但是至今关于蒙古帝国究竟属不属于中国的王朝依然有着非常大的争议,很多的学者认为,成吉思汗是在蒙古草原上发家,而且其势力和中原并未有任何的瓜葛牵扯,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是中国的政权。

而继承了蒙古大部分衣钵的元朝,应当才算得上中国的朝代,在蒙哥汗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开始争夺汗位,这促使了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选自了古籍《易经》当中的“大哉乾元”这一句话,当作是自己国号元,在1279年彻底灭亡了南宋的流亡政权,彻底结束了数百年来中国唐末期以来长时间的混乱局面,此后元朝继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瓜哇等国家,不过战绩都不是特别的理想,最远打到了南亚在越南地区扩增了一些土地,元的版图有多大呢?

但是即便如此,元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面积达到了1372万平方公里,比排行在第二名的清(康熙年代)巅峰时期的1300万平方公里还要多,国土包括了但是的整个中国和蒙古,还有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大部分领土在北方,北到北冰洋;西起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

那么放到如今来看,它究竟包含了多少个国家?,元朝除了中蒙,覆盖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不丹俄罗斯、朝鲜、缅甸、泰国以及老挝和尼泊尔。

元朝的疆土在中国古代是空前的,但是几乎所有极速扩张的帝国都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比如说秦朝、隋朝、元朝。虽然元是一个名义上的中央集权大国,但是他不能够做到大脑中枢于四肢的协调,尽管有行省制度的辅佐,他对于边境地区的管理也是非常无力。

再加上忽必烈子孙们对老百姓残暴的统治,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在十四世纪,元朝在声势浩大的起义军的进攻当中,又在蒙古建立了北元政权苟延残喘了一会儿,终于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元朝人的饮食习惯,元朝流行过哪些特色美食?

元朝虽然是一个寿命非常短的王朝,在文化上也是非常粗犷,但是在饮食上却十分细腻。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立起来的朝代,饮食上自然也是非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