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之反经:《论士》全文阅读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何以明之?齐宣王见颜触曰:“触前。”触亦曰:“王前。”(议曰:夫触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触为慕势,不若使王为趋士。)宣王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者贵乎?”对曰:“昔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百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言之,生王之头,曾不如死士之垄。”宣王竟师之。
(宣王左右曰:“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之钟,东南西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于农亩之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触曰:“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舜起农亩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人者,乃廿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哉?《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其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其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夸其名,华而无其实德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十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不学,而成其道。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夫孤、寡者,困贱下位者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以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名,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谚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何以明之?淳于髡谓齐宣王曰:“古者好马,王亦好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独不好!”王曰:“国无士耳。有则寡人亦悦之。”髡曰:“古有骅骝骐骥,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马矣;古有豹象之胎,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味矣;古有毛嫱、西施,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色矣;王必待尧舜禹汤之士,而后好之,则尧舜禹汤之士,亦不好王矣。”
(鲁仲连谓孟尝君曰:“君好士未也。”孟尝君曰:“文不得士故也。”对曰:“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岂有骐骥騄耳哉?后宫十妃,皆衣缟纻,食粱肉,岂有毛嫱、西施哉?色与马取于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故曰:‘君好士未也。’”
张敞《与朱邑书》曰:“饥者甘糟糠,饱者饫粱肉。何则?有无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何而后信。故士各达其及时之宜。若待古之英俊,必若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淮南》曰:“待腰袅、飞兔而后驾,则世莫乘车矣;待西施、洛浦而后妃,则终身不家矣。然不待古之英俊而自足者,因其所有而遂用之也。”)
《语》曰:“琼艘瑶楫,无涉川之用;金弧玉弦,无激矢之能。是以分絜而无政事者,非拨乱之器;儒雅而乏治理者,非翼亮之士。”何以明之?魏无知见陈平于汉王,汉王用之。绛、灌等谗平曰:“平盗嫂受金。”汉王让魏无知。无知曰:“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闻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于胜负之数,陛下假用之乎?今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耳!盗嫂受金,又安足疑哉?”汉王曰:“善。”
黄石公曰:“有清白之士者,不可以爵禄得;守节之士,不可以威刑胁。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何以明之?郭隗说燕昭王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厮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乃古之服道致士者也。
黄石公曰:“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矣。”何以明之?魏文侯太子击礼田子方,而子方不为礼,太子不悦,谓子方曰:“不识贫贱者骄人乎?富贵者骄人乎?”子方曰:“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人主骄人而亡其国,大夫骄人而亡其家。贫贱者若不得意,纳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贫贱乎?”
宋燕相齐,见逐罢归,谓诸大夫曰:“有能与我赴诸侯乎?”皆执杖排班,默而不对。燕曰:“悲乎!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陈饶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君不能用也;君不能用,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于己而责诸人也。”燕曰:“其说云何?”对曰:“三升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余粟,是君之过一也。果园梨栗,后宫妇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过二也。绫纨绮縠,美丽于堂,从风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是君之过三也。夫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能行君之所轻,而欲使士致其所重,譬犹铅刀畜之,干将用之,不亦难乎?”宋燕曰:“是燕之过也。”
《语》曰:“夫人同明者相见,同听者相闻。德合则未见而相亲,声同则处异而相应。”韩子曰:“趋舍同则相是,趣舍同则相是,趣舍异则相非。”何以明之?楚威王问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欤?何士人众庶不誉之甚?”宋玉曰:“夫鸟有凤而鱼有鲸,凤凰上击九万里,翱翔乎窈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料天地之高哉?鲸鱼朝发于昆仑之墟,暮宿于孟津;夫尺泽之鲵,岂能与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鲸,士亦有之。夫圣人瑰琦意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议曰:世之善恶,难得而知;苟非其人,莫见其际,何者?夫文章为武人所嗤,未必鄙也;为杨、马所嗤,此真鄙矣。夫人臣为桀、纣所毁,未必为愚也;必若尧、舜所毁,此真愚矣。世之毁誉,不足信也。故曰:“不夜出,安知有夜行人?”太公曰:“智与众同,非人师;伎与众同,非国工也。”老子曰:“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曰:“凡人所贱,圣人所贵。”信矣哉!)
《语》曰:“知人未易,人未易知。”何以明之?汗明说春申君,春申君悦之。汗明欲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意矣。”汗明曰:“未审君之圣孰与尧?”春申君曰:“臣何足以当尧?”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请为君终言之。君之贤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也。今君一时而知臣,是君圣于尧而臣贤于舜也。”
《记》曰:“夫骥唯伯乐独知之,若时无伯乐之知,即不容其为良马也。士亦然矣。”何以明之?孔子厄于陈、蔡,颜回曰:“夫子之德至大,天下莫能容。然夫人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故曰:文王明夷则主可知,仲尼旅人则国可知。)
《谷梁传》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羁冠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羁冠,谓交互剪发;成童,谓八岁以上。);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心志既通,而名誉不闻,友之罪也;名誉既闻,有司不举,有司之罪也;有司举之,王者不用,王者之过也。”(孔子曰:“内行不修,己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
《论》曰:“行远道者,假于车马;济江海者,因于舟楫。故贤士之立功成名,因于资而假物者。”何以明之?公输子能因人主之材木,以构宫室台榭,而不能自为专屋狭庐,材不足也;欧冶能因国君之铜铁,以为金炉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盘盂,无其用也;君子能因人主之政朝,以和百姓、润众庶,而不能自饶其家,势不便也。故舜耕于历山,恩不及州里;太公屠牛于朝歌,利不及于妻子。及其用也,恩流八荒,德溢四海。故舜假之尧,太公因之周文,君子能修身以假道,不能枉道而假财。
(慎子曰:“螣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矣。”韩子曰:“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而锱铢重,有势之与无势耳。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娄易于百步而难于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道不可也。”)
《语》曰:“夫有国之主,不可谓举国无深谋之臣、阖朝无智策之士,在听察所考精与不精、审与不审耳。”何以明之?在昔汉祖,听聪之主也,纳陈恢之谋,则下南阳。不用娄敬之计,则困平城。广武君者,策谋之士也。韩信纳其计,则燕、齐举。陈余不用其谋,则泜水败。由此观之,不可谓事济者有计策之士、覆败者无深谋之臣。虞公不用宫之奇之谋,灭于晋;仇由不听赤章之言,亡于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济崤渑之覆;赵括之母,不能救长平之败。此皆人主之听,不精不审耳。天下之国,莫不有忠臣谋士也。
(议曰:天下无灾害,虽有贤德,无所施才。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国家昏乱,有忠臣。”
《淮南子》曰:“未有其功而知其贤者,唯尧之知舜也;功成事立而知其贤者,市人之知舜也。”
陆机曰:“飞辔西顿,则离朱与蒙瞍收察;悬景东秀,则夜光与碔砆匿耀。是以才换世则俱困,功偶时而并劭。”以此推之,向使殷无鸣条之事,则伊尹有莘之媵臣;周无牧野之师,则太公渭滨之渔者耳。岂能勒名帝籍,策勋天府乎?故曰:“贤、不肖者,才也;遇与不遇者,时也。”诚哉是言也。)
黄石公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夫英雄者,国家之干;士民者,国家之半。得其干,收其半,则政行而无怨。”知人则哲,唯帝难之。慎哉!
1 凅泽之蛇文言文翻译
译文: 池塘干涸了,蛇将要迁徙(xǐ),有条小蛇对大蛇说:“你走(在前面),我跟随着你,人们认为是出行的蛇罢了,必定会有人杀死你; 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蛇神呢。”
于是它们互相衔着穿过大路。人们看见,都躲开它们,说:“真是神灵啊!” 原文: 泽涸,蛇将徙(xǐ)。
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⑦,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扩展资料:
成语及其解释 涸泽之蛇(水蛇装神):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参考资料:
译文:
池塘干涸了,蛇将要迁徙(xǐ),有条小蛇对大蛇说:“你走(在前面),我跟随着你,人们认为是出行的蛇罢了,必定会有人杀死你;
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蛇神呢。”于是它们互相衔着穿过大路。人们看见,都躲开它们,说:“真是神灵啊!”
原文:
泽涸,蛇将徙(xǐ)。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⑦,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扩展资料:
寓意
明明是蛇,有的人却把它当做神,就因为被它那种装模作样,故弄玄虚的做法暂时欺骗了。
寓言告诉人们,要仔细观察,弄清实质,以识别诡计。
成语及其解释
涸泽之蛇(水蛇装神):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参考资料:
池塘干涸了,水蛇将要迁徙,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你在前头行走,而我在后头跟着,人们看见以为不过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必定会有人砸死你;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君呢。”
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看见,果然都躲开它们,说道:“真是神灵啊!” 典故:鸱夷子皮事奉田成子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往燕国,鸱夷子皮背着出关的符牒跟随着到了望邑,子皮说:\"您难道没听说过干枯湖沼的蛇吗 湖沼干枯,蛇准备迁移有条小蛇对大蛇说:\'您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人们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过路的蛇,必然有人杀死您不如相互衔着,您背着我走,人们会把我看作神君\'于是相互衔嘴,背着穿过大路人们都躲开它们,说它们是神君现在您美而我丑把您作为我的上客,人们会把我看成千乘小国的君主;把您作为我的使者,人们会把我看成万乘大国的卿相您不如做我的近侍,人们就会把我看成是万乘大国的君主\"田成子因此背着符牒跟随在后到了客店,客店主人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们,并献上了酒肉道理: 明明是蛇,有的人却把它当做神,就是因为被它那种装模作样、故弄玄虚的做法暂时欺骗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时时擦亮眼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仔细观察,弄清实质,以识别诡计。
4 涸泽之蛇这则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只有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会成功鸱夷子皮事奉田成子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往燕国,鸱夷子皮背着出关的符牒跟随着到了望邑,子皮说:"您难道没听说过干枯湖沼的蛇吗 湖沼干枯,蛇准备迁移有条小蛇对大蛇说:'您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人们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过路的蛇,必然有人杀死您不如相互衔着,您背着我走,人们会把我看作神君'于是相互衔嘴,背着穿过大路人们都躲开它们,说它们是神君现在您美而我丑把您作为我的上客,人们会把我看成千乘小国的君主;把您作为我的使者,人们会把我看成万乘大国的卿相您不如做我的近侍,人们就会把我看成是万乘大国的君主"田成子因此背着符牒跟随在后到了客店,客店主人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们,并献上了酒肉。
5 凅泽之蛇文言文翻译鸱夷子皮事奉田成子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往燕国,鸱夷子皮背着出关的符牒跟随着到了望邑,子皮说:"您难道没听说过干枯湖沼的蛇吗 湖沼干枯,蛇准备迁移有条小蛇对大蛇说:'您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人们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过路的蛇,必然有人杀死您不如相互衔着,您背着我走,人们会把我看作神君'于是相互衔嘴,背着穿过大路人们都躲开它们,说它们是神君现在您美而我丑把您作为我的上客,人们会把我看成千乘小国的君主;把您作为我的使者,人们会把我看成万乘大国的卿相您不如做我的近侍,人们就会把我看成是万乘大国的君主"田成子因此背着符牒跟随在后到了客店,客店主人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们,并献上了酒肉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
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
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槁,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
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
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
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类蛇是这种模样,也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蛇像这样行走,所以一定会起疑心。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神君,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不是可以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吗?” 大蛇觉得小蛇的话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过大路,扬长而去。
见到这两条蛇上下重叠着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这些人回去以后,一个个绘影绘声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并煞有介事地说:“刚才我看见蛇神了。”
这则寓言启迪人们,要善于识别变化多端的诡计,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蛇,在自喻为“龙的传人”之中国,享有“小龙”之美名绝非偶然,“涸泽之蛇”的故事,使我们对蛇的智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那两条蛇象人们司空见惯那样,越过熙熙攘攘的大路,肯定会性命难保;相反它们由于采取了“相衔负我而行”的奇特形象,从而产生了“人皆避之”的效果,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韩非子·说林上》)。在危机面前,蛇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中的精英——企业的管理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呢? 这则故事告知我们,事物的外在形象同它的内涵一样重要,有时往往成为事物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6 涸泽之蛇译文希望有重要字词鸱夷子皮(读音chi一声,人名)事田成鸱夷子皮事奉田成子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往燕国,鸱夷子皮背着出关的符牒跟随着到了望邑,子皮说:"您难道没听说过干枯湖沼的蛇吗 湖沼干枯,蛇准备迁移有条小蛇对大蛇说:'您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人们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过路的蛇,必然有人杀死您不如相互衔着,您背着我走,人们会把我看作神君'于是相互衔嘴,背着穿过大路人们都躲开它们,说它们是神君现在您美而我丑把您作为我的上客,人们会把我看成千乘小国的君主;把您作为我的使者,人们会把我看成万乘大国的卿相您不如做我的近侍,人们就会把我看成是万乘大国的君主"田成子因此背着符牒跟随在后到了客店,客店主人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们,并献上了酒肉。
7 古文涸泽之蛇人们为什么要躲开两条蛇原文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译文 池塘干涸了,水蛇将要迁徙,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你在前头行走,而我在后头跟着,人们看见以为不过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必定会有人砸死你;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君呢”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看见,果然都躲开它们,说道:“真是神灵啊!” 人们看到不正常的事情,会有恐惧感恐惧来源于未知。
8 (八)涸泽之蛇泽涸①,蛇将徙②,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八) 涸泽之蛇 1 (1) 告诉(2) 背(3) 越过,经过(4) 躲开 2 D(第①句中的“之”为代词,第②句中的“之”为助词;第 ③句中的“以”为介词^,第④句中的“以”为连词) 3_ (1) 你走在前面而我辨在后面,人们看见以为是(普通 的) 水蛇爬行罢了。
(2) 于是它们互相衔养,(大蛇) 背着(小蛇) ,(大摇大摆 地) 越过大路。 4 达到了。
“乃相衔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 君也。
’” [参考译文]池塘+涸了,水蛇将要迁徙,有一条小蛇 告诉大蛇说:“你走在前面而我跟在后面,人们看见以为是 (普通的) 水蛇爬行罢了,必定会有人杀死你;倒不如(咱 们) 互相衔着,(你) 背#我走,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做蛇 神。”于是(它们) 互相é着,(大蛇) 背着(小蛇) ,(大摇大摆 地) 越过大路。
人们看见都躲开它们,说道:“这是蛇神啊。”。
山经·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灌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余,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tiao)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同习>々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鹿霝}羊,其鸟多蕃。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窝,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韭,多丹囗。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虒,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䴔,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又北八百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栎水出焉,在而南流注于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或曰旄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柝鸠。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窥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市々之鱼。食之。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瀼泽之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巢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又北二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诸怀,基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水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无草木,多马。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堤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堤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为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有。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鮆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其中多孛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五十里,曰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囗冒,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曷。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科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旦。有木器厂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錞于北海。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军,善还,其名自詨有鸟焉,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囗,是善惊,其鸣自詨。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尾,其颈[B142],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臽>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氵联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薁,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肃。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A220],食之不灂。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流注于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具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藭。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囗、黾。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又北二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敞铁之水出焉,而北于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了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空桑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东々,其鸣自詨。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美玉姜阝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其鸟多鹠。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食之。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基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C152]。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壁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楚王狩猎区的云梦地域相当广阔,“东部当指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致江滨一带,西部当指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一带,北面大致至今随州市、钟祥、京山一带的大洪山区,难免则已大江(长江)为缘。”
先秦时代云梦泽的主体位于今荆州市(楚国第二任都城郢都)以东、江汉之间、南部以长江为界,是一片冲击而成的路上三角洲。翻开楚国地图便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楚国核心区的中心地带了。“气蒸云梦,波撼岳阳”,曾经的八百年荆楚早已不在,如今深藏于国人记忆中的,是汇入云梦泽(此处指洞庭湖)的汨罗江畔爱国诗人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以及宋代文人范仲淹感怀士人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诗句。
至秦汉时期,由于汉水和长江所带来的泥沙淤积,荆江和汉江量内陆三角洲连为一体,云梦泽被分割为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有的地区甚至已经由湖泊退化为沼泽。曾经“方九百里”的云梦泽不断缩小东移,主体被压缩在了当时的华容县境内。东汉末明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战败的曹操兵至乌林,已能“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只不过道路泥泞难行而已。
至《水经注》时代(北魏晚期著作)云梦泽主体已移到华容县以东,南云梦泽已被新发展的三角洲平原取代。
到了唐、宋年间,日渐浅平的云梦泽主体,大多已被填淤成为陆地。县志中记载,“夏秋汛涨”,虽“淼漫若海”,然“春冬水涸,即为平田。周廻一十五里”。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舟行经此处时,曾经神秘美丽的“云梦泽”已是一片“葭苇弥望”的“巨盗所出没”的地区,而有“百里荒”之称。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曾经“方九百里”的云梦泽,如今早已湮灭为星罗棋布的湖沼平原,散布于城镇之间。云梦已无踪,宫宇覆苔痕;离骚千年颂,王孙作庶人。
古人读书校书,常常随手在书上记下读校时间,或记下其它感慨。这种随手写下的即兴文字,就其内容讲,不同于不般意义上的题跋,通常称为手识或手泽。这种手泽,不仅反映了该书的实际流传情况,而且还提供了不少珍贵的史料。如被日人收藏的《周易注疏》十三卷,共十三册,每一册的末尾都有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第六子──陆子的手识。其第一册写道:“其月二十一日,陆子三山东窗传标。”第二册写道:“端平改元冬十二月二十三日,陆子三山写易东窗标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末一册,即第十三册的手识:“端平二年正月十日,镜阳嗣隐陆子,遵先君手标,以朱点传之。时大雪初晴,谨记。”从这些手泽中我们不难看出:①这部《周易注疏》是陆游读过的,陆游不仅读过,还作了句读。②陆子所标,系“遵先君手标”,也就是他仅仅用“朱点”重复了一下他父新陆游所作的句读。③陆子称“镜阳嗣隐”,并且是在“三山东窗”完成读易的。
考三山在浙江山阴县的镜湖之中,陆游中年以后即卜居于此。
而所谓“东窗”,即陆宅龟堂的`东窗,这是陆游与家人聚坐和读书的地方。陆游《剑南诗稿》卷三七有《与子虞、子坦坐龟堂后东窗偶书》一诗,卷三六又有《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一诗,其中有“北庵睡起坐东厢”一句,知所谓“龟堂”是陆宅中的东厢房。卷三十三有一首诗叫《读易》,陆游写道:羸躯抱疾时时剧,白发乘衰日日增。
净扫东窗读《周易》,笑人投老欲依僧。
陆游十分重视“六经”,他在《六经示儿子》一诗中(诗见《剑南诗稿》卷三八),说“六经如日月,万世固长悬”。并且说“我老空追悔,儿无奈壮年”。趁着年富力强,好好读“六经”。
显然陆子遵从了其父的这一教导,而且还按着陆家的传统,在“东窗读易”。不用说,陆游诗中的《周易》,就是现藏日本的这部《周易注疏》,而陆子的十三条手泽,又每一条都可和陆诗相印证。这部书无论从文物角度(名人读阅本),
还中从实用角度(宋本、且有句读),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1955年该书被定为“日本国宝”。
清朝乾隆四十年敕修的《天禄琳琅书目》,即著录一书的名人手泽。如卷三所收《六臣注文选》,即著录元明诸家手泽多条,其中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的题识最为有名,他写道:霜月如雪,夜读阮嗣宗《咏怀》诗,九咽皆作清冷气,而是书玉楮银钩,若与灯月相映,助我清吟之兴不浅。
至正二年仲冬三日夜,子昂识。
这是说,该书刊刻与纸墨的精良,促进了他读书的兴趣。《书目》的编者说:赵氏的题识“作小行楷书,曲尽二王之妙。其爱是书也,至足以助吟兴,则宋本之佳者,在元时已不可多得矣。”可以看出,赵孟的这一题识本身,由于“曲尽二王之妙,已是一件珍贵的艺术精品,至于这部《文选》全书,其价值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1 《风俗通》中的《泽神委蛇》的翻译
泽神委蛇 齐公〔即齐桓公〕出于泽,见衣紫衣,大如毂〔读gǔ,车轮中心的圆木〕,长如辕,拱手而立还归寝疾 ,数日不出有皇士〔姓皇名士,齐国人〕者见公语,惊曰:“物恶能伤公?公自伤也此所谓泽神委蛇〔蛇名,传说中的泽神,古代寓言中的怪物 〕者也,唯霸王乃得见之”于是桓公欣然笑,不终日而病愈衣:穿,动词寝疾:卧病恶:疑问代词,哪里,怎么齐桓公外出,路过一片大泽,看见一个身穿紫色衣服、粗如车毂、长如车辕的怪物拱手而立,回宫后就病倒在床,好几天不能外出齐国人皇士见到桓公,听他叙述后惊喜地说:“怪物怎么能伤害您?是您自己惊吓自己了这是泽神委蛇,只有称霸诸侯的人才能见到啊!”于是,齐桓公高兴地笑起来,当天病就好了。
2 凅泽之蛇文言文翻译译文:
池塘干涸了,蛇将要迁徙(xǐ),有条小蛇对大蛇说:“你走(在前面),我跟随着你,人们认为是出行的蛇罢了,必定会有人杀死你;
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蛇神呢。”于是它们互相衔着穿过大路。人们看见,都躲开它们,说:“真是神灵啊!”
原文:
泽涸,蛇将徙(xǐ)。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⑦,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扩展资料:
寓意
明明是蛇,有的人却把它当做神,就因为被它那种装模作样,故弄玄虚的做法暂时欺骗了。
寓言告诉人们,要仔细观察,弄清实质,以识别诡计。
成语及其解释
涸泽之蛇(水蛇装神):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参考资料:
水蛇装神
原文: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译文:池塘干涸了,水蛇将要搬家,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你在前头行走,而我在后头跟着,人们看见以为不过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必定会有人砸死你;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君呢。”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看见,果然都躲开它们,说道:“这是神君呀!”
4 112求文言文翻译句子A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必须用长安君做人质,兵才派出来。
B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
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
C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
D文质彬彬。
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E 君不如肉坦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不如袒露身体伏在刑具上请求恕罪,或许能得到赦免。
F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伏身倾耳以请。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G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信陵君窃
符救赵》
秦惠王就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H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离骚》
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
5 文言文 义犬救主 译文有两种不知道你学的是哪种
一种是 三国时期,住在襄阳的李信纯养着一只名叫“黑龙”的犬,“黑龙”平时与李公子形影不离。一天,李公子带着“黑龙”进城,因醉酒在归家路上倒在城外草地上睡着了,此时襄阳太守郑瑕在此打猎,由于杂草丛生,难以看清猎物,故命人烧荒。火随风势蔓延到李公子的身边,而烂醉如泥的李公子丝毫不知。
紧急关头,李公子身旁的“黑龙”忙叫、咬拖主人,无效后,见不远处有个小溪,便机智地跑过去跳入溪中,将身体浸湿后,飞奔回醉睡的李公子身边,抖落皮毛上的水将李公子的衣服和周围的草弄湿,往返多次,终因过度劳累而死在李公子身旁。
火没有烧到李公子,待他醒后,明白了发生的一切,扑在“黑龙”身上痛哭不止。太守郑瑕听到这件事,感叹道:“狗比人更懂报恩,人要是知恩不报还不如狗呢。”人们择吉日厚葬了义犬“黑龙”,并在高坟上立碑”义犬冢”。
第二种是 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隧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怪:对。感到不解,疑惑)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方苏。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有个叫华隆的人喜欢带着狗四处游玩,于是呢就喂养了一只,取名叫“的尾”,每次出游都会带上它。有一次,这个叫华隆的人到了一江边,被一条大蛇围困。于是那条狗将蛇咬死了。而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的尾”在他周围转来转去不停的吠叫,家人发现这狗奇怪的举止,很是疑惑,便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发现华隆蜷缩着,急忙将他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在他还没有苏醒的这两天,那只狗一直都没有吃饭。他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从此对:“的尾”爱护有加,无微不至,像是对待他的亲戚朋友一般。
古籍之反经:《论士》全文阅读
本文2023-10-09 02:01: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