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末到唐朝的七百年间,什么简单的谶语,让众多造反者前赴后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4收藏

从汉末到唐朝的七百年间,什么简单的谶语,让众多造反者前赴后继?,第1张

这句简单的谶语出自道家的一部书籍,具体内容是“刘氏复兴”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崇尚科学,崇尚理性,对于符咒一类的言谈、妄言越来越淡忘,但是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由于文明程度没有这么开化,人们总是会执迷于其中。

刘氏复兴”这一简单的谶语即是在这样的土壤中着床的。我国姓氏发源得很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而决定一个姓氏有无声望和地位的即是姓氏中有无决定历史进程发展、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关键人物。

刘氏因为刘邦建立汉朝而兴盛,在平平凡凡的众多姓氏中脱颖而出。当年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个小小到亭长,逐渐发迹,不断凝聚力量,推翻了秦朝的残酷统治,又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打败楚霸王,建立了汉朝。汉朝国祚绵延四百余年,在整个封建历史长河中可谓达到了一个巅峰。也正因为如此,道家的这句谶语成为历朝历代帝王的梦魇。

“刘”也可写作“金刀”,所以这个谶语又被称作金刀之谶。最早出自于五胡乱华时期,对于后来的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影响深远。

一方面归咎于汉朝四百年的国祚让刘氏子孙比其他姓氏繁衍生息的更为繁盛,另一方面也存在于这样一种客观的现象:即是在这些朝代里,刘氏都掌控着朝廷重要的军权,更容易受到执政者的猜忌,这两方面原因,都促使金刀刘氏成为造反的第一大姓。这一格局被后来崛起的唐朝李氏取代了。唐代是我国第二个鼎盛时期,唐朝和李氏的崛起,使得人们最终对金刀之谶逐渐淡忘了下去。

熟知秦朝历史的人都清楚,秦始皇是一个十分想要长生不老的人,总是派人寻找各种仙药,卢生就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员寻找仙药的大将,有一次回来之后向秦始皇奉上了一本仙书,里面记载了一句谶语,上面写道“亡秦者胡”这也就是秦二世亡国的这句谶语。

秦始皇当时看到这一句谶语之后就以为是“胡”指的是匈奴人,然后害怕新生祸端,所以派兵攻打匈奴,最后还为了不让匈奴进攻自己,转而修建长城防止胡人侵犯自己的底盘。

外面倒是防住了,但是因为秦始皇死后李斯这一群逆贼乱改遗诏,将太子改为胡亥,这样一来胡字对应上了。

最终也是“不负众望”仙书中的内容一一坐实,秦二世胡亥为人残暴,在他的统治下,民不聊生,最后直接导致秦朝灭亡。

所以仙书中的内容也已经成为了一个预言,秦二世的灭亡真的是源自于一句谶语。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存在就犹如神一般,他不仅能神机妙算、呼风唤雨,还能未卜先知。就比如说,诸葛亮在去世前留下的那十二字的预言能够在一千年后准确应验,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诸葛亮就算再神通广大,也不能预见一千年后的事情吧。

其实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为之。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名号远近闻名,古今中外人人皆知,所以后人才想借着诸葛亮的“预言”让自己名声大震,出人头地。

康熙年间,有一人名叫宋可发,官居三品,当时他接到了修缮武侯祠的任务,十分惊喜,想着要是修的好,让上面满意的话,说不定可以让自己的官位再升上一升。武侯祠,其实就是为诸葛亮而修建的一所祠堂。

从接到任务以后,宋可发便全力进行修缮。突然有一天,他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就是利用一个诸葛亮的名声。于是他偷偷地做了一幅牌匾,在上面写上了十二个字“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然后故意把牌匾作旧,放在了武侯祠的一个小角落里。

后来,上级来视察的时候,宋可发故意把人们都引到放置牌匾的地方,让大家都看到这十二个字。其实这十二个字的意思就是:在康熙年间,有一位姓宋的会来为诸葛亮修缮祠堂,且祠堂修好后,卧龙诸葛亮又可以长眠于此了。终于宋可发得偿所愿,直接官升一级。

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人为的,目的不过就是想借着诸葛亮的名声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罢了。

为什么很多王朝「国号」都爱叫大XX呢?

顾名思义,国号就是国家或朝代之称号,如:唐,宋,元,明,清。凡国家建立,第一件要干的事:确定国号。

从中国历史看,国号大概来自以下几种方式:

一、以初起之地。这是最多的方式。譬如:夏部落启建国,因此以「夏」为国号。

二、以所封爵邑。李渊的爵位乃「唐国公」,故建国叫「唐」。

三、发迹地特产。这在少数民族所建国家中较常见,如:「辽」,契丹语是「镔铁」。

四、按建国者的姓。南北朝之一的陈朝,取自开国君主陈霸先的姓。

五、据文义或谶语。元朝国号则源于《易经》「大哉乾元」。

六、沿用前朝国号。比如五代十国,肥叔就不数了,你自个百度吧。

当然,还有其他方式,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其实,在国号前加「大」字的王朝,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两例,一是元朝,二是明朝。按: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云:

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盖返左袵之旧。自合如此。且以别于小明王也。

小明王谁呢?

熟悉明史的应该晓得,他就是元末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后来被朱重八同志干掉的那位。他这个「明王」实际出自明教经典《大小明王出世经》。

清朝国号「大清」,前面不也有个「大」字吗?

大清实际源自蒙语:daicing。也就是说,大清的「大(读dai)」和「清」是满文连写,不可拆分,意思是「至高无上之国」。

然而「大元」、「大明」却是偏正短语,且简称仍有意义。

但似乎……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喜欢称汉朝为「大汉」、唐朝为「大唐」、宋朝为「大宋」?

说到底,这实际上是当朝的臣子和外邦蛮夷对其尊称。

在《涌幢小品》中,朱国桢还举了一个有趣的案例:

唐碑有称巨唐者。巨即大也。宋曰皇宋。皇亦大也。刘越石表亦云天祚大晋。

所以,像这「巨唐」、「皇宋」和「大晋」,实是骄傲自夸之词,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号。

从汉末到唐朝的七百年间,什么简单的谶语,让众多造反者前赴后继?

这句简单的谶语出自道家的一部书籍,具体内容是“刘氏复兴”。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崇尚科学,崇尚理性,对于符咒一类的言谈、妄言越来越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