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钢笔临摹古代书法字帖
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小楷作为钢笔书法的摹比较合适。但相对来说钢笔书写在用笔上粗细变化不大,没有毛笔的优势。所以选择帖时最好选择更讲究结构的字帖。我推荐临摹唐朝钟绍京的《灵飞经》,《灵飞经》结构严谨,其中重复的字较多,正好利于在临摹的过程中反复书写,对打好基础有很大的好处。我认为这是一本最适合用钢笔临摹的古代书法字帖。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这类结构较严谨的字帖的话,则推荐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较为灵动,但这本帖的字数较少,不过对于学习书法者来说,举一反三,掌握字帖“味道”更加重要,也不失为一策。
另外,赵孟頫的小楷《道德经》比较飘逸。也许你会喜欢!
古人在书法学习中,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临帖。书法临帖可以帮助古人借巨人的力量来成就自己。但古人临帖也多不怎么像,最后还是会回归到自己的风格上去。
一、书法学习
古人在书法的学习上,借仿经典去练习自己的书写是极为常见的。在借力他人的问题上,历朝历代书法家们曾出现过。王羲之借力为夫人和钟繇,颜真卿借力张旭,米芾借力二王都是典型的书法学习中的“临帖”之举。以唐代为例,这是一个书法艺术的高峰时代,在这个时期的书法家,尤其擅长借鉴古人的作品,通过对巨人的书法进行临帖,继而练习自己的书法写作技法,在临帖中慢慢磨练自己的风格。
二、临帖的作用
临帖在书法中就是为了找寻书法的根源,为自己将来的书法字体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在不断地临帖过程中,才可以更接近书法的根源。书法临帖的目的是在于取法,也就是透过对巨人的书法进行模仿,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新。历代的书法家各有千秋的原因,也是在于此。 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是从他的父亲王羲之,可二人在字体上却截然不同。书法临帖中追求“像”是对初学者提出的要求,这一阶段过去后,就需要慢慢沉淀自己的风格。每个人的资质、审美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写书法的时候便会一股脑儿地表达出来。在临帖的后期,书法家们便会注重个人特点的发展。
三、回归自我风格
在书法学习中,临帖只是为了让初学者观察每一笔的走向,观察笔法上的差别,进而衍生出自己对这幅字的理解,单纯的模仿是难成大家的,早期的临帖是为后期自我风格的彰显来打基础的。纵观历史中的大书法家们,都是在临帖之后慢慢形成自我风格的。
一、实临:所谓实临,就是在临帖时要求笔法、结构、章法等都尽量接近原帖,争取最大程度的相似。这是我们学习书法最初采取的一种临帖方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帖方法。
二、意临:旄旗一变
所谓意临,就是参以己意的临写,在临摹古帖的过程中融入个人意趣。这是董氏最为常见的临帖方式,这样的临作在董氏作品中随处可见。
三、背临:抚无弦琴
所谓背临,就是不面对原帖,而是凭印象去临写。这需要临帖者对原帖的文字内容较为熟悉,对原帖的笔墨语言和精神面貌有较深的理解。
四、参合:学不纯师
谓参合,就是在临帖中参以别帖的意趣。董其昌的参合临摹,其中有些是同一作者的不同碑帖,有些是不同作者的碑帖。
临帖说白了就是比着字帖写,模仿字帖上的字。
临是接近的意思,帖是古代人留下来的经典的范本,是学习书法最好的教材。临帖就是要和范本写像,临的字越接近原帖越好。
临帖其实就是模仿,一项技能你自己不会,想要学习它,就要先去模仿它,这是一种学习方法。就比如相声有很多经典的老段子,初学相声就要先从模仿这些开始。我们小时候写作文,老师也让模仿某作家的文章写一段话,这和临帖的道理是一样的。
临帖的注意事项
从初学的角度来看,临帖是一定要写像的,只有写像了,才能从临帖中学习到东西,临的越像,说明你眼睛的观察能力和手上的控笔能力越强,对于你自身水平的提高也越有帮助。
唐代的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理论著作《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要求学习书法的人能够观察仔细,并且要和字帖写像,事实上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了这样学习书法的一种共识。
随着国学热不断烧起,
越来越多人选择学书法,
其中不少初学者经常问一个问题:
学书法为什么一定要临帖?
不临帖就不行吗?
为什么我有的朋友说不临帖自己写更快?
其实这真的真的是一个老生常谈、老掉牙的问题。但是不回答又不是书思作风。以后,谁再说学书法不临帖,就把这个转给他!
原因一
会走才会跑,有技才得法。
不临帖,就不能从法帖中学到丰富的技法和审美法度,因而自己的俗气无法去掉,随手乱画,没有楷模,没有参照,即使闭门苦练终生,也与书法无缘。
原因二
临帖了,才能认识书法。
其次,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代代艺术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继承前人积累的经验,反复融入自己的审美风格,逐渐形成的具有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又具有丰富细腻技法法则的文化艺术,不了解、或不间接了解中国的书法,是无法从事书法活动的,抑或说,临帖后,才能认识书法,否则,连书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书法的进步与快乐在哪里…都不知道。
原因三
不临帖,不懂书法审美。
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不好,涉及到书法的审美原则问题。怎样的书法谓之好,怎样的书法谓之不好?好,好到什么境界,差,差到什么程度?原因是什么 这就需要有标准。中国书法尽管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着相对审美法则。一幅优秀的作品必须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水准:一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继承的水准;二是融入的个人审美风格的水准。即所谓“继承和发展”,这是书法作品评定的两个基本标准,其他的细则都是建立在这样的评价框架之内。
不临帖,就是排斥积淀千年的书法美学与传统原则,不继承传统的书法,在第一关上就失败了,还谈什么好不好呢?
无论男女老少,
无论天赋如何,
学书法就得从临帖开头,
谁再说学书法不临帖,
就把这个转给他!
转载:中国书法家论坛
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传统,只有掌握了传统才有根基。尤其是书法,书法是继承与延续,继承才能说发展。临习古人书法名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离开了临帖则无从说学习书法,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抄帖与临帖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日日临帖非常刻苦,每临好几篇,但收效却甚微,临了脑子一片空白。究其原因,是抄帖而不是临帖。这说明你是漫无目的抄帖,翻开字帖就写,根本没过脑子没有思考,不加分析,所以写完后脑中一片空白,只是有一点点印象而已,记住的东西很少。结症就是没有思考,也就是方法不对,既耽误了时间有打击了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其实,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先生《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作为书法专业的本科教材,同时也适用于非专业书法爱好者使用,按照这种顺序循序渐进练习,还要勤于思考,当然任何技能的学习都不是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尤其是书法,除此之外还要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技法是书法学习的最关键点。《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
书法技法
如书法技法用笔中的提按,是基本笔法之一,按的关键是轻重的控制,提的关键是提起后笔尖位置的控制。当然,也未必是所有的提笔都提至笔尖着纸为之,但这种提笔的训练,同时训练了各种不同高度提笔所需要的控制能力。写过唐楷的都知道,颜体的提按非常明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书法学习方法太重要了,只要掌握了方法,剩下的就是下功夫的问题了,所以掌握了临帖方法就事半功倍了。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本书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书法领域“划时代”的著作。
书法临帖不要一味追求量,重要的是保质保量。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每天临帖要定量,量不可过大,要视时间多少而定,比如每次就临摹十个字。先读帖(一边读帖一边用手比划,这就是心手相应,增强记忆),后临写(同样临写时切莫依葫芦画瓢,要动脑筋),写后反思(这一步很重要,自己临摹的字与原帖的字进行比对,找出差别,再去临摹,如此反复),临摹完成后,要问自己今天记住了什么?收获是什么?并做出记录。如此往复,进步会非常之大。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有哪些钢笔临摹古代书法字帖
本文2023-10-09 03:48: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