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二陈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5收藏

苍术二陈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苍术二陈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苍术二陈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31 组成 32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苍术二陈汤 1 拼音

cāng zhú èr chén tāng

2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苍术二陈汤

21 处方

二陈汤加苍术。

22 功能主治

除湿郁。主经阻因于湿热者。

23 苍术二陈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摘录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3 《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31 组成

苍术、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半夏。

32 主治

湿痰流注,尿浊。

古籍中的苍术二陈汤 《类证治裁》:[卷之七]淋浊论治

者脉数,清心莲子饮、二苓清利饮。湿痰流注者,苍术二陈汤,心经伏暑者,四苓散加香薷、麦冬、人参、石莲

《医学心悟》:[卷三]身痛

治者审之。香苏散(见太阳证。理中汤(见中寒。苍术二陈汤(即二陈汤加苍术、白术,见类中。补中益气汤(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每四十丸,姜汤下。治痰厥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以二陈汤为主,半夏治痰厥头痛,陈皮益气调中升阳,麦芽宽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术

,以大块紫花为胜。古方所用术者,皆白术也。宗曰∶苍术,长如大拇指,肥实,皮色褐,其气味辛烈,须米泔浸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补中益气汤,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目录 1 拼音 2 《脾胃论》卷中:调中益气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医略六书》卷二十:调中益气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34 各家论述 35 摘录 4 《回春》卷五:调中益气汤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医略六书》卷三十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55 各家论述 6 《嵩崖尊生》卷六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7 《东垣试效方》卷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75 加减 7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调中益气汤 1 拼音

tiáo zhōng yì qì tāng

2 《脾胃论》卷中:调中益气汤

21 处方

黄耆3克 人参(去芦头,有嗽者去之)甘草 苍术各15克 柴胡 橘皮(如腹中气不得运转,更加3克)升麻各06克 木香03~06克

22 制法

上药锉麻豆大,都作一服。

23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和中祛湿。主肠胃虚弱,湿阻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身体倦怠,大便泄泻,肢节烦疼者。

24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6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滓,空腹时带热服之。宁心绝思,药必神效。

25 摘录

《脾胃论》卷中

3 《医略六书》卷二十:调中益气汤

31 处方

人参1钱半,黄炙(蜜炙)3钱,白术(炒)1钱半,苍术(炒)1钱,当归2钱,白芷1钱,升麻5分,柴胡5分,陈皮1钱半,甘草5分。

32 功能主治

中虚湿伏,抑遏清阳,恶寒终日不罢,脉缓弱者。

33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34 各家论述

劳伤中气,湿遏清阳,营气不能分布,故恶寒终日不罢。人参、黄耆扶元,补中气;苍术、白术燥湿健脾阳;甘草缓中和胃;当归养血益营;升麻、柴胡升九天之阳;陈皮、白芷调中气以流湿郁。俾气壮脾强,则清气上升,而营运有权,湿邪自化,恶寒无不自止。此调中升阳之剂,为湿伏阳陷恶寒之专方。

35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

4 《回春》卷五:调中益气汤

41 处方

黄耆6分,人参6分,甘草(炙)6分,苍术(米泔浸,炒)6分,川芎6分,升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黄柏(酒炒)3分,蔓荆子3分,当归6分,细辛2分。

42 制法

上锉1剂。

43 功能主治

气血两虚之头痛。

44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5 摘录

《回春》卷五

5 《医略六书》卷三十 51 方名

调中益气汤

52 组成

人参1钱半,黄耆3钱(饴糖炒),茅术1钱半(炒),于术1钱半(炒),升麻3分(醋炒),柴胡5分(醋炒),茯苓3钱,木香1钱半,炙草8分。

53 主治

产后劳倦泄泻,脉软缓涩者。

54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55 各家论述

产后劳倦伤脾,不能敷化,而清阳下陷,故倦怠腹痛,泄泻不止。人参扶元以补气之虚,黄耆补中以举气之陷,于术健脾燥湿苍术燥湿强脾,茯苓渗湿清治节,炙草缓中益脾胃,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附清气,广木香醒脾开胃以调气化。水煎温服,使元气内充,则脾能健运而清气上升,胃气自化,安有倦怠腹痛泄泻之患。

6 《嵩崖尊生》卷六 61 方名

调中益气汤

62 组成

黄耆1钱,人参5分,苍术5分,陈皮5分,升麻3分,炙甘草3分,柴胡3分,黄柏3分,木香3分,当归5分,白术5分,白芍5分。

63 主治

病后耳鸣耳聋。

7 《东垣试效方》卷一 71 方名

调中益气汤

72 组成

黄耆1钱,人参(去芦)半钱,甘草(炙)半钱,陈皮2分,五味子7粒,芍药3分,白术5分,当归5分,升麻2分,柴胡2分。

73 主治

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其脉弦或洪缓而沉,按之无力,中之下,时得一涩。其证身体沉重,四肢倦懒,百节烦疼,胸满短气,膈咽不通,心烦不安,耳鸣耳聋,目有瘀肉,热壅如火,视物昏花,口中沃沫,饮食失味,怠堕嗜卧,忽肥忽瘦,溺色变,或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夏月飧泄,腹中虚痛,不思饮食。

74 调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75 加减

如下元阴火蒸蒸发,燥热者,加生地黄2分;如咳嗽,加5味子10粒;腹中气不转运者,更加陈皮3分、木香2分;身体沉重,虽小便数多,加茯苓2钱、苍术1钱、泽泻半钱,黄柏3分;如胃气不和,加汤洗姜制半夏5分;痰厥头疼,加半夏;如夏月,须加白芍药3分,以补肺气不足;如春夏腹疼,尤宜加芍药;恶热燥渴而腹疼者,更加白芍药半钱;严寒腹疼,加中桂2钱;如冬月腹疼,不可用芍药,以太寒故也,只加干姜2分,或加半夏4分(姜制)。

76 各家论述

《内经》云:劳则气耗,热则伤气,以黄耆、甘草之甘泻其热邪为主,以白芍、五味子之酸,能收耗散之气;又《经》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以人参甘温补气不足,当归辛温补血不足为臣;以白术、陈皮苦甘温除胃中客热,以养胃气为佐;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为脾胃之气下溜,上气不足,故从阴引阳以辅之,又行阳明少阳二经为使也。

古籍中的调中益气汤 《杂病心法要诀》:[卷二]内伤外感辨似

救阴。阳热昼夜心烦,合朱砂安神丸,泻火安神。调中益气汤调中弦洪缓沉涩。湿热体倦骨酸疼,气少心烦忽肥

《医方集解》:[理气之剂第七]补中益气汤(东垣)

以此活人多本方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东垣)∶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

《成方切用》:[卷一上治气门]补中益气汤

渴无味,大便溏黄。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

《审视瑶函》:[卷五运气原证]内障

有阳虚症,不可浑治,阴虚以补肾丸治之,阳虚以调中益气汤疗之。或曰∶既云神水枯者,而又谓阳虚者,何也

《证治汇补》:[卷之三外体门]斑疹

目录 1 拼音 2 《会约》卷十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益气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3 《慈幼心传》卷下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益气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4 《内经拾遗》卷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益气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益气养荣汤 1 拼音

yì qì yǎng róng tāng

2 《会约》卷十五 21 方名

益气养荣汤

22 组成

人参4钱,当归4钱,香附(醋炒)1钱2分,干膝(捶碎,炒令烟尽)1钱半,干姜(炒)1钱,肉桂1钱,陈皮(去白)7分。

23 主治

产后气血虚弱,风冷所乘,搏于脏腑,积聚为患。

24 益气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5 加减

如无参者,加黄耆(蜜炒)35钱;如坚结不能化者,加三棱(醋炒)1钱半,莪术(火炮)1钱半。或多服不应,须用丸药渐磨之法。

3 《慈幼心传》卷下 31 方名

益气养荣汤

32 组成

人参、白术、川芎、当归、生地、白芍、柴胡、贝母、黄耆、桔梗、金银花、皂角刺、夏枯草。

33 主治

恶核瘰疬,溃不收口。

34 益气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 《内经拾遗》卷一 41 方名

益气养荣汤

42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桔梗、橘皮、贝母、香附、黄耆、柴胡。

43 功效

止咳嗽,补气血。

44 主治

气血损伤,四肢颈项等处患肿,不问软硬赤白痛否,日晡发热,或溃而不敛者。

45 益气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8分,温服。

古籍中的益气养荣汤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项部(五)]瘰马刀

散发出毒,此要兼针灸法同施。若已溃不愈者,宜益气养荣汤,八物汤加柴胡、地骨皮、夏枯草、香附子、贝母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四(外科)]瘰

,发热口干,月水短少,饮食无味,日晡尤倦。以益气养荣汤,二十余帖少健。谓须服百帖,庶保无虞。彼欲求

《外科理例》:[卷三]瘰一百一

。以补中益气汤。倍加白术。月余中气少健。又以益气养荣汤。四月肿消而血气亦复矣。夫右关脉弦。弦属木。

《立斋外科发挥》:[卷五]瘰

剂作膏药贴之,三月余而愈。一妇溃后核不腐,以益气养荣汤三十余剂,更敷针头散腐之,再与前汤三十余剂而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内托

一到秋天,很多人的脾胃就开始闹腾了。有些人稍微吃点不对的东西,生冷油腻等就会腹痛,还大便溏稀不成型,人也消瘦、怎么吃都长不胖。去检查西医也检查不出来什么问题,其实这就是中医说的脾虚了。

也有些人,总觉得有口气提不上,心口那感觉突然掉下去了,呼的一下,很不舒服,总是要大口喘气才会舒服一些,再去仔细检查,可能还会出现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眼睑下垂等。

咱们经常看到老人的眼皮都耷拉下来,一些明星的苹果肌也下垂,这些都是因为长期气虚、中气下陷的原因。

在中医当中脾胃具有非常不一般的作用,大家熟知的它们对饮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这种作用脾叫做运化,胃叫做受纳,两者配合对保持机体正常运转有着关键的作用,被称为“后天之本”。

不过除了这个比较常见的以外,脾和胃居于人体中焦,所以脾胃之气又被叫做“中气”,脾胃气虚又叫中气不足,说到这很多人就想起来了,原来中气是这个意思!但是,中气的作用远超出你的想象。

如何理解“气”,详细解释见旧作《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第一讲。先说“中”。中者,相对于“外”。中医分人体为中外。“外”指皮毛、肌肤、躯壳、四肢、感官等;“中”就是体内的一切脏腑。于是,一切脏腑之气虚,用补中益气法都应该有效。

所以,后世中医把“中”的含义特化,即指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医称为脾胃。

《黄帝内经》里说:“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这里的“思”是思虑、思考的意思,思虑过度,就会伤害到脾。正常的思考、工作和学习,属于“思”的正常范畴,不会影响身体的 健康 ,但是过度的“思”,则会导致身体的失衡,对 健康 是不利的。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人体的元气有赖于脾胃之滋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人体元气就能得到滋养而充实,身体才会 健康 。因此,古人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即一个人如果脾胃不好,阳气就会不足,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

宋金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是“补土派”(五行中“胃”对应“土”)的代表人物,他以“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原则,结合当时人们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导致的胃气亏乏,创制了调理脾胃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最初创立这个方子是为了补益中气、治疗气虚发热的。但是由于中气还有很好的“运化”和“升举”作用,所以对于脾胃虚虚弱出现的食欲不振、饮食消化不佳、身体困倦、少气懒、面色㿠白、大便稀薄、脉象虚软等证候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还对脱肛、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病症和久泻、久痢、崩漏等脾不升清的病症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补中益气汤又名“医王汤”,在十大名方中独具特色。它配伍精当,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说起这个方子的好处,只怕一本书都讲不完。

“补中益气”四个字中,“补”和“益气”的含义很清楚,就是补益正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正气不足,都可治以补中益气法。此所以补中益气能治百病之一。

在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血。中医认为,气血是互生的,机体在气虚的同时,也会出现血虚。因为补气要用甘温之药,所以补血药也不能选用寒凉和滋补药。

以性味甘温,能入脾肺的黄芪作为君药,从而补益中气、固敛表气,起到升阳举陷的作用;

而配伍补益元气、健运脾胃的人参和补脾和中的甘草,这两味药作为臣药,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补益一身之气;

用健脾益气的白术,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使人体气血生化的源头得以正常工作;

气血同源,气虚日久必当有血虚并见,所以用补血的当归,使得气血并补气有所依;

还用理气和胃的陈皮,使补益气血但不黏滞,白术、当归、陈皮三药为佐药,对于气虚兼见的血虚、血瘀、气滞等一并调理;

最后升麻、柴胡,这两味药都有升阳举陷的作用。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不仅可补中益气,又可提升下陷之气,对于中气不足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补中益气作用是良好的调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均,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能够抗菌、抗病毒等等。

补中益气属脾胃补益药物,空腹或饭前服用最好,进食的同时服用也可以。

血压偏低大家知道该怎么办吗?

其实在传统医学里,有着太多专门用来针对低血压的调理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方法。

我们先从配伍说起,其组方为: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水煎服。

熟悉中药的伙伴估计已经看出,这个配伍其实就是,古中医名家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

其实在传统医学里,并没有低血压这一个概念。而现代医学所谓的低血压,传统医学则将其归纳为虚劳、眩晕的这一范畴。

而它则是有着一个重要的证型,或是说它的病因病机,这就是中气不足,亦可称之为脾气虚弱。

在传统医学看来,我们的脾,则为气血生化之源。若是脾虚,那么气就会不足。而气不足,就无法推动和振奋我们这一身的机能。这其中就包括脏腑的运转机能,以及气血的运行动力。

低血压,在传统医学看来,就是我们人体的机能下降、不足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五脏痿弱的一个现象。用大白话说就是,我们脉道内的气血,该往上送却送不上去;该往前行的时候,却没劲往前行动。

要如何应对?

其实,若是从上述的原理剖析来看,这也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体内的中气,或是说把体内的脾胃之气补足。让脉道内的气血运行变得更加强劲,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开篇所提到的《补中益气汤》中,用到了黄芪、炙甘草、人参、白术可以补中益气。

我们常说,血为气之母,同时,血又能载气。所以,我们在补气的时候,就必须要补血,因此方中就用到了当归。

若是补益太多,就容易壅滞在体内。那么为了防止壅滞,因此方中用到了橘皮来行气。

而升麻和柴胡则都有升举之能。就是说,这两者都可以把气机往上抬。因此,中气就被鼓动起来了;而这一身气的运行就能重新振奋起来。这就是配伍的基本要义。

说实在的,若论及低血压,其实证型是有很多的。但是从临床来看,症属中气不足的还是占了大多数。那么此时,我们用补中益气的方法还是不错的。当然,组方毕竟是前的临床经验总结,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因此,上述配伍仅作为低血压症属中气不足、脾气亏虚的病因病机分享之用,不可作为用药指导,望知悉。

苍术二陈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苍术二陈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苍术二陈汤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