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清气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4收藏

道家清气是什么意思,第1张

问题一:儒家讲正气 道家讲清气 佛家讲和气 儒家讲有为,道家讲无为,佛家在有无之间,讲善心。

儒家讲正气,道家讲清气,佛家讲和气。

儒家讲洒脱,道家讲超脱,佛家讲解脱。

儒家讲堂堂正正做人,道家讲真真切切做人,佛家讲清清白白做人。

归纳起来,儒家智者乐水,道家讲上善若水,佛家讲智慧如海。

儒家以诗书教化,道家以玄理点化,佛家以慈悲感化,基督以博爱感化。

问题二:乾坤清气什么意思 可以理解为天地正气,

为道家术语,轻清者上浮而为天,即乾;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即坤。

乾坤清气即为“天地间的本源之气”,常说的日月精华等也属于这个范畴。

道修认为通过吸纳清气可以补足人体先天气穴的缺陷,有炼己的功效,

炼己完成即可初入道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筑基。

问题三:气在道家来讲是什么意思? (一)先天精气:来自父母。脏府定位在肾(命门)。

(二)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收之物质。脏府定位在脾胃。

(三)清气:呼吸而入。脏府定位在肺。

我不太确定这个是不是了,但风水学这样解释气

“气”是风水学的核心,在风水学古籍中被反复提到,有外国学者曾断言:“认识气,便懂得风水的全部。”然而,“气”到底是什么?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气”的研究还没有得到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不过,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正在一步步接近“气”的本质,一种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气”的本质是超微粒子及其场。

“场”是现代物理学概念,场论认为,物质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由基本粒子以及可能更小的基本单位构成的实体,另一种是各种实体之间的场。在这里,场与实体都是一种存在,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理论与中国古人所说的“聚则成形,散则化气”的见解颇为相似。

中外科学家通过观察天体的运行、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理结构以及人体的生命特征等发现,有一种螺旋式的宇宙场影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而这种螺旋式的、旋转的场性观察,我们似乎能从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找到端倪。比如,中国的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云卷、万字、鱼肠、回文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人对“曲屈有情”、“曲则生吉”、“吉气走曲,煞气走直”的感知和认同。相应地,在风水学上也就有了“山环水抱必有气”的认知,其中“环”、“抱”就是山与川的曲。

由于风水学认为“气”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根基,“有气”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吉地”,所以,风水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找能够聚集或生发“气”的那个地点。

问题四:道家说“老子一气化三清”是什么意思 这类似佛家的三身,化身,报身,法身,其实三身是一身,都是自身所化。

问题五:道家为什么说素食产清气,肉食产浊气 在动物被杀之时,惊恐、害怕、痛苦、愤怒嗔恨等等负面东西化为毒素存在于肉内,高功夫的修行人士都能感受到,气功师严师就曾讲,他吃肉时,动物死时是什么感觉,他就会有什么感觉,因此他从不吃肉。因肉中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故说肉食产浊气,这是道家修行者实修实证的经验。

问题六:清眼道什么意思,属于道家哪类?!还是气功类?! 你说的这个看到过,感觉就是一群外行人借用了一些名词忽悠-------------个人看法,对错不知

问题七:得山水清气,得山水清气是什么意思? 来士人多爱山林 像是吟诗作对 曲水流觞之类 南北朝之后 士人更喜山林了

得山水清气 表面是说在环境优美的所在享受自然风光 其实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 天地灵气利于修身养性

法古今贤人 顺承上文。古来哗贤多寂寞,很多都是归隐山林,居江湖之远,不问世事,纵情山水间。即便权贵慕其名而来邀请出仕,也多半不应。古代人认为那是高人雅士的行为。这句话有种道家的遁世感觉。不过古代士人佛儒道三家都学,所以有这种思想也正常。

问题八:道教或者佛教里 时间和空间是指什么 一气化三清到底是什么意思 “执着”所以有时间,“妄想”所以有空间,没有妄想执着时间和空间就突破了!

“气”就是“念头”,“三”就是“身、口、意”,能做到“一气”就是没有杂念的意思,自然的,身口意就会清静无有染浊(三清),就能得到“正受”(正常的享受),时间空间就没有了

阿弥陀佛

问题九:道教五术是什么 五术简介

提到“五术”,我们时常在报刊杂志或访问书籍上看到这个名称,然什么是五术呢?所谓五术,就 是“山、医、命、相、卜”这五学问,它是以《易经》为版本,是人类为了追求幸福人生所成立的一种 趋吉避凶的方术,大体言了解五术的意义与运用,就可了解人生活的目的及人生命的意义。然什么是“山、医、命、相、卜”呢?

一、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 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禅、 、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 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 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 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五、卜,利用时间或是异常征兆,而随时进行占卜吉凶之法,如太乙、奇门、六壬、 )卜、测字、占梦

朋友啊~~时间不多了哦!!

希望你在满意之余,给点小分!!

在这里先谢谢了啊!!!!!!!!!

问题十:辟谷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 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是道家主要的修行方式,也是道家秘不可传的长寿秘诀。

在理解辟谷的含义时,一定要和现在西方流行的断食疗法区分开来,辟谷和断食有相似更有不同。

断食不提倡服气,也没有服气术这个说法,断食者会很饿,要坚持下来依靠的是顽强的意志。辟谷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是行气到一定阶段,人体的一种自然反应,并不是外力强加的,偶尔有饿的感觉,但可以通过服气解决,其目的不是锻炼意志,而是强身健体!简单的说,断食没有能量来源,有明显的饥饿感,断食时间长会出现危机生命的现象。而辟谷则不会出现以上情况,这就是辟谷与断食最大的区别,并且辟谷三天以后会有神清气爽,身轻如燕的感觉,甚至会感觉有灵性提升,思想顿悟的感觉。所以辟谷不只是健康养生的方法,更是一种修心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谈谈辟谷有哪些好处。

1、排毒

人的疾病,很多是由人体内外环境的有害物质造成。人体内之宿便有时多达十余公斤,长期停留在大肠壁上,中、西医学均视便秘为百病的根源。要想治病,首先要清除宿便。

粪便是最污秽的东西,如大量积聚,其恶气自肺部出来便是气喘,从皮肤排泄便是湿疹。长期自身中毒,令人神经颤抖、精神疲乏,且易并发头痛、背痛、疲倦、失眠及过敏等症状。

因为辟谷期间,人体不进五谷,人体代谢系统会进行重新调整,有助于排除体内毒素和宿便。结合现实案例,一般在辟谷5天左右会排一次黑色的略带油腻的大便,并且味道很大,这就是排出来的体内毒素和垃圾以及宿便。现代已经证实,辟谷是排除毒素清理宿便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2、减肥

辟谷的主要目的不是减肥,但它却是最安全最强效的减肥法。平时人主要靠糖代谢供能,辟谷2-3天后体内糖耗尽,便自然启动脂代谢,这才进入辟谷状态。脂代谢功能顺序是这样的:通过血液把脂肪运输到肝脏,在肝脏切割代谢,进一步变成能量。

所以辟谷期间代谢掉的脂肪顺序是:先血脂――内脏脂肪――皮下脂肪――蛋白质,包括血液及脏腑组织中各种垃圾都是转换能量的原料。所以辟谷减肥先减脂肪,而且先减肚子。辟谷减肥后不会变成失水蜜桃、脸容憔悴、皱纹增加,反而肌肉结实、皮光肉滑、白里透红、明艳照人。

3、调理脾胃

脾胃不仅是营养之源,也是主要毒素来源。毒素排干净之后,不但增强了肠胃的吸收力,且使消化系统工作效率提高,营养吸收也跟着旺盛起来。

辟谷期间,脾胃冬眠,一方面得到充分的休息,另一方面辟谷相当于将脾胃返还归零,回归到婴儿胃肠状态。这种归零,包括肠道菌群恢复、脾胃功恢复等。辟谷是调理脾胃病最安全最强效的方法,80%有胃病的谷友一次辟谷便可以疗愈。

4、净化血液,软化血管

当代人血管越来越硬越来越脆,特别是动脉硬化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主要原因就是血脂胆固醇沉淀到血管壁上,这种血管硬化靠吃药基本没用,靠普通的运动也是很难。虽然这方面有很多的解决办法,而其中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辟谷。辟谷后,物质的分解代谢相对加快,血管壁内的血栓易被溶解而使血流通畅。沉积于动脉内膜的脂质也会分解析出,全身各脏腑均获得排毒和血液滋养,动脉管壁软化,对心脑血管病有益。

5、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

通过辟谷服气的练习,增加肺活量和空气中的微量元素,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在辟谷期间燃烧多余的脂肪和病变细胞,使其排出体外,有效的对体内一次大扫除,让血液纯清,杂质减少,气机生发,使其血糖恢复,让糖友们恢复健康的身体。如之前所说,辟谷可以清除并溶解血管壁的垃圾和胆固醇,有净化血液的作用,从而可以降血压,降血脂。

6、激活免疫系统

辟谷后营>>

1994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

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

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

18(3分)C 19(3分)D

1995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

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

母何自勤如是邪?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

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

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

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 奉洒扫:指从事家务。

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 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

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 承袭茅土:指承袭公候的爵位。

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夜分:指夜尽时分。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3分)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16①或妄瞋怒 ②何由济乎(2分)

A①或者狂妄地发怒; 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B①或者狂妄地发怒; 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C①或者胡乱地发怒; 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D①或者胡乱地发怒; 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17①独擅其利 ②若堕业者(2分)

A①独自专占其利; ②你对正事怠惰

B①独自专占其利; 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C①独占擅用其利; 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D①独占擅用其利; ②你对正事怠惰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3分)

①吾非怒妆,乃愧汝家耳。 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

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问私事,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

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

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候,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

12(2分)D 13(2分)B 14(3分)D 15(3分)A

16(2分)D 17(2分)B 18(3分)D 19(3分)C

1996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②,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③。”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④,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⑤。

注: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

②牒:授官的文书。

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

④文移:公文。

⑤遮留:拦阻挽留。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永以书抵幕府 抵:送达。

B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迕:违背。

C或遂寝而不行 寝:止息

D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祸:消除祸患。

13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②永以书抵幕府

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④毋以此贾祸

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14《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15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的关联词语,应当是(2分)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3分)

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17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3分)

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D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3分)

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

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1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

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

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

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

12(2分)D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A 17(3分)C 18(3分)B 19(3分)C

1997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瑾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②,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令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曰法既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才绳之。绳:捆绑。 B先涕泣不自胜,胜:控制

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 D请今日为始。请:请求。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为“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14“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3分)

A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B大怒,命促刑

C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 D我为子不孝

15下列关于对话中人物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徒流及死,具有等差(3分)

A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等级次第

B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相等的差别

C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相等的差别

D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

17①不惧比干之诛 ②高宗意乃解(2分)

A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②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

B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C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D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②高宗的情绪之才缓解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②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③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④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权善才得罪了飞骑,飞骑为了报复;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将善才的过错酿成死罪,从而引发了高宗和狄仁杰之间是否要处死善才的一场激烈争论。

B由于狄仁杰坚持己见,拒绝执行高过的命令,高宗为此十分恼怒,在这君臣双方相持不下时,侍中张文挥动笏板,要仁杰离去,但仁杰仍然援引古例强行谏劝。

C狄仁杰在谏劝时,十分讲究语言艺术,他称赞高宗有如尧舜,而尧舜又是以宽厚仁爱为本的君主,这就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仁杰的谏劝。

D狄仁杰认为法令既已公之于众,就不可有徇情枉法而罚非其罪的事情,他主张法令不可无常,使全国上下无所适从,只要法令没有改变,就不可将善才处以极刑。

12(2分)D 13(2分)B 14(3分)C 15(2分)D 16(3分)D 17(2分)C 18(3分)A 19(3分)C

1998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2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临军挝破其唇,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

⑤血:含血喷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1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以下19-20题的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19、①其罪当与童贯等 ②帝殊有难色(3分)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20、①汝归勿遽言 ②奈并累若属何(3分)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2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2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

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二、(20分)16-22:B C B D C D A

1999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

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

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1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

B.径将我入青云间———直接把我带入缥缈的云天中

C.启听淮北取籴———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

D.遂得商估往还———于是使得商贩之间能够自由交往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二、(18分每小题3分) 11、D 12、D 13、A 14、B 15、C 16、D

包拯是安徽人

开封的历史名人: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字嗣宗。河南开封尉氏县人。阮?之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与其侄阮咸皆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尝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矛盾,常酗酒,“口不臧否人物“,以之保全自己。原集已散佚,后人辑有《阮嗣宗集

支道林(314~366)晋代高僧。名遁,以字行。开封人。年25岁出家,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是空“,发挥般若学的性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大都散佚

蔡谟生卒年待考。东晋大臣。开封兰考人。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苏峻发动叛乱,蔡参与平叛,遂迁任太常,赐爵洛阳男。后拜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成为东晋对抗北方势力的主要人物。卒于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任上。谥文穆

崔颢(~754)唐代诗人。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崔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现存作品,有几篇色泽浮艳,内容轻佻者,可能是年轻时所作,后来从军边塞,诗风发生变化,表现出“出身事边“和“报国赴难“的昂扬感情。如《赠王威古》和《游侠呈军中诸将》,着力于人物意气风度的描绘。诗中春草射猎、野中割鲜的场面,尤其写得富有生气。《雁门胡人歌》,写秋日出猎、山头野烧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时期从容醉酒的风习,极新颖别致。最有名的是七律《黄鹤楼》,李白读后大为佩服,说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宋代诗评家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诗》1卷,收录诗40多首

石守信(927~984)宋初大臣。开封人。初仕周,领洪州防御使,加领义成军节度。宋太祖即位,改领归德军节度。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太平兴国四年(979),进封卫国公。卒后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钟嗣成(约1279~约1360)元代戏曲家。字继先,号丑斋。开封人,寄居杭州。曾屡试不中,遂潜心闭门从事戏曲著述。其主要著作《录鬼簿》,上下两卷,初稿写成于至顺元年(1330),后又订正两次。不仅记载了元代名家辈出剧作如林的盛况,并且从理论上对杂剧作出了初步总结与概括,具有极高的价值。他还著有《钱神论》等7种杂剧,今皆不传;今存散曲52首。�

李梦阳(1475~1531)明代文学家。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甘肃庆阳)人,后迁扶沟(今河南扶沟县)。其父为封丘王教授,遂家居祥符(今开封县)。弘治进士,授户部主事。因榷税触怒势要而下狱,后获释。武宗时,刘瑾擅权,他代尚书韩文草疏弹劾刘瑾,被勒令辞官。刘瑾败被诛,李迁江西提学副使,为权贵所恶,去职。在文学上,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称明文坛“前七子“。有《空同子集》。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陵君,大音乐家师旷

北宋的大词人柳永,好像还有李清照

近现代的柏扬

伊尹生卒年待考。商汤大臣。生于空桑(今开封杞县城西西空桑,又名伊尹村)。传说为奴隶出身,是有莘氏女陪嫁之臣。受汤赏识委以国政。后佐商灭夏,总理国事,历佐汤、外丙、仲壬三朝。仲壬死,传位太甲。因太甲不理国政,被他放逐,3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伊尹死于沃丁时。�

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开封人。经过长期观测,详细考核,测出恒星138座,810个。他与齐人甘德根据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所制成的图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恒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原著《天文》8卷,早佚。后人拾遗补阙,把它与甘德的《星占》8卷,合称《甘石星经》,又名《星经》,曾收入北宋政和年间刊印的《道藏》一书,题名为《通占大象历呈经》。今存的《甘石星经》为2卷,其中虽有一些后人增添润色之辞,仍不失原书面貌

张仪

张仪(~前310)战国时政治家。开封人。魏国贵族后裔,师鬼谷子。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入秦拜相。创连横破六国合纵。奉命使楚,瓦解齐楚联盟,夺楚汉中,封武信君。惠文王死,张仪失宠,返魏为相,不久死。《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张子》10篇,今佚。�

信陵君

信陵君(~前243)战国四公子之一。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其府在魏都大梁,传说即今开封相国寺一带。他才兼文武,礼贤下士,门下的食客有3000之多。公元前259年,秦兵在长平大捷,坑杀赵国兵将40万之后,一举包围了赵国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援,魏王虽命晋鄙率兵10万救赵,但慑于秦国恐吓,又密令晋鄙把军队驻扎在魏赵交界处的邺城,坐观成败。信陵君多次劝谏魏王救赵不成,后来他听从大梁城夷门守关人、隐士侯赢所设窃符救赵之计,果然得到兵符。信陵君带力士朱亥一行来邺城,晋鄙虽验兵符,却不愿交出兵权。朱亥用大锤打死晋鄙,信陵君接管军队,击破秦师,遂解邯郸之围

尉缭

尉缭生卒年待考。战国后期政治家、军事家。开封人。早年治学商君,深得改革变法之道。他还对兵事执著追求,十分精通。战国后期,学派林立,围绕着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招贤纳士,遂周

郑众

郑众(~83)东汉经学家。字仲师。开封人。曾任大司农,世称郑司农,以别于宦官郑众。传其父郑兴《左传》之学,兼通《易》、《诗》,精三统历。世称郑兴父子为"先郑",而称郑玄为"后郑"。著作已佚,清马国翰辑有《周礼郑司农(众)解诂》6卷,《郑众春秋牒例章句》1卷。�

蔡邕

蔡邕(132~192)东汉辞赋家、书法家。字伯喈。开封杞县人。少时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喜爱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熹平四年(175),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遂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等人奏请正定《六经》文字,得灵帝允许。蔡邕写经于碑,使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世

蔡琰

蔡琰生卒年待考。东汉末诗人。字文姬。开封杞县人。蔡邕之女。博学

阮瑀

阮瑀(约165~212)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开封尉氏县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后为仓曹掾属。善作书檄,能诗。作品存留甚少,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字嗣宗。河南开封尉氏县人。

支道林

支道林(314~366)晋代高僧。名遁,以字行。开封人。年25岁出家,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是空",发挥般若学的性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大都散佚。�

蔡谟

蔡谟生卒年待考。东晋大臣。开封兰考人。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苏峻发动叛乱,蔡参与平叛,遂迁任太常,赐爵洛阳男。后拜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成为东晋对抗北方势力的主要人物。卒于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任上。谥文穆。�

郑道昭

郑道昭(~516)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书法家。开封人。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少而好学,博览群书,初为秘书郎,徙外散骑常侍,迁国子祭酒。后为平

吴兢

吴兢(670~749)唐代史学家。开封人。少时励志勤学,贯知经史。武后长安年间被诏入史馆,撰修国史。不久,官拜右拾遗。武后长安至中宗景龙年间,正值佞臣武三思、张昌宗、张易之弄权之时,有些史官惧怕权势,曲笔掩饰,吴兢对此非常鄙视,于是在公事之暇,私撰《唐书》、《唐春秋》。他认为南北朝时期的齐、梁、陈、周及隋这五代的史书繁杂,就分别撰齐、梁、周史各10卷,陈史5卷,隋史20卷。此外,他自撰或参与撰修的史书有《唐书备阙记》10卷、《唐中宗实录》20卷、《唐睿宗实录》5卷、《开元升平源记》1卷、《大唐十四家贵族谱》1卷、《古乐府》10卷、《乐府古题要解》2卷等。特别是《贞观政要》一书,分类记载了唐太宗同大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问答、大臣的争议和劝谏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其中10卷40篇出自吴兢之手。

崔颢

崔颢(~754)唐代诗人。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崔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现存作品,有几篇色泽浮艳,内容轻佻者,可能是年轻时所作,后来从军边塞,诗风发生变化,表现出"出身事边"和"报国赴难"的昂扬感情。如《赠王威古》

薛居正

薛居正(912~981)宋初大臣、史学家。字子平。开封人。后唐清泰二年(935)进士。自晋至周累官至弘文馆学士、刑部侍郎。北宋建立后,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962),任枢密直学士,掌管全国的贡举考试大权。任中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深得太祖器重,

石守信

石守信(927~984)宋初大臣。开封人。初仕周,领洪州防御使,加领义成军节度。宋太祖即位,改领归德军节度。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太平兴国四年(979),进封卫国公。卒后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向敏中

向敏中(949~1020)北宋真宗朝宰相。字常之。开封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初任监丞右赞善大夫、著作郎。宋太宗"召见便殿,占对明畅",甚为赏识,命为户部推官,出任淮南转运副使。后入为户部判官,知制诰,不久权判大理寺。向敏中为官廉洁,不入浊流。太宗欲委以大任,遭人妒忌,诬其收受犯官皇甫侃的重贿,经查证,纯属无中生有。太宗更加器重,100余日内,官升数级,至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咸平四年(1001),初登相位。

丁度

丁度(990~1053)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字公稚。开封人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安陆(今湖北安

郑克

郑克生卒年待考。南宋官吏。字克明。开封人。宣和六年(1124)进士。南宋初历官登仕郎、建康府上元县尉和承直郎、湖州提刑司干办官,他以五代时和凝父子所著的《疑狱集》为基础,分类增补,附以评论,撰成《折狱龟鉴》。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狱讼案例选编,分释冤、辩诬、鞫情、议罪、省过、惩恶、察奸、核奸、察贼、迹贼、严明、矜谨等20门,辑录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北宋大观、政和年间有关平反冤案、断狱量刑的案例270余条,390余事,并以按语的形式对其中大部分案例进行了分析

苏汉臣

苏汉臣生卒年待考。宋代画家。开封人。徽宗时为宣和画院待诏。高宗绍兴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1163)授承信郎。师刘宗古,绘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工货郎担和婴儿嬉戏之景,情态生动。存世作品有《货郎》、《秋庭婴戏》等。�

孟元老

孟元老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开封市人。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自作序。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王应麟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世居浚仪(今开封市),后迁居庆元(今浙江宁波)。淳?

钟嗣成

钟嗣成(约1279~约1360)元代戏曲家。字继先,号丑斋。开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明代思想家。字子衡,号浚川。开封兰考县仪封乡人。29岁中进士。其文有英气,诗赋雅畅,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徐祯卿、边贡并称为"前七子"。1509

李梦阳

李梦阳(1475~1531)明代文学家。字天赐,又字献吉,

李濂

李濂(1488~约1566)明代学者。字川父。开封人。少负俊才,正德八年(1513),河南乡试夺魁。翌年中进士,年27岁。自此到38岁之间,历任沔阳知州

高叔嗣

高叔嗣(1501~1537)明代文学家。开封县人。字子业。嘉靖进士。历任吏部主事,湖广按察使。少受知于李梦阳,其诗清新婉约。有《苏门集》。

史可法

史可法(1601~1645)明末将领。字宪之,号道邻。开封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西安府推官,后迁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再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他率师勤王,抵浦口而止。清军攻陷北京,南明政权在南京建立,他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受奸臣马士英排挤,

李岩

李岩(~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本名信

周亮工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学者。字元亮,号栎园老人。开封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拜御史。清兵下江南,遂降清朝。顺治年间,官擢福建左布政使,至户部右侍郎,因被参劾入狱,后释放。康熙初起用为江安粮道,又因事被判绞罪,遇赦获免,不久病死。周亮工一生著述颇多,主要有《赖古堂集》、《因树屋书影》、《读画楼画人传》、《印人传》、《同书》

赵映乘

赵映乘(1619~)清代官吏。字涵章。开

张伯行

张伯行(1652~1725)清初大臣。字孝先。开封兰考县人。生于书香世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

周之琦

周之琦(1782~1862)清代大臣。开封市人。字稚圭,号退庵。嘉庆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广西巡抚。能词,有《金梁梦月词》、《怀梦词》等。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常茂徕

常茂徕(1788~1873)清代开封文化名人。字逸山,又号痛定

宋继郊

宋继郊(1818~1893)清代开封文化名人。字述之、术之、树芝,号梅花道人、木雁道者。道光二十三年(1843)选为优贡,次年中举。咸丰八年(1858)任许州学正,后相继任陈州府学、南阳府学教授等职。著述今存有《居学斋诗钞》、《颍川集》、《西淮集》

李元庆

李元庆(1838~1904)清末农民抗粮领袖。开封市人。回族。

刘增?

刘增?(1845~1926)清末民初开封文化名人。字骧臣,晚号梦园。清同治三年(1864)举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后在山东郓城、郯城、菏泽、任平等县任知县,其间兴学育人,平反冤狱,为人称道。48岁时在顺天府为官,继而又任河南大学堂编书处

魏子青

魏子青(1870~1928)实业家。字步云。回族。开封市人。

靳志

靳志(1877~1967)爱国民主人士。字仲云。开封市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于北京京师大学堂。后留学英法,在法国加入同盟会。民国年间,历任各级政府高级官员。

秉志

秉志(1886~1965)生物学家。原名翟秉志,曾用名翟农山、翟际潜。满族。开封市人。民国2年(1913)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民国7年(1918)又获哲学博士学位。民国9年(1920)回国,次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系。先后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和复旦大学任动物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动物研究

丹鹏晏

丹鹏晏(1888~1911)辛亥革命烈士。乳名根柱

王毅斋

王毅斋(1896~1972)学者。开封市杞县人。早年毕业于河南省高等学堂,民国12年(1923)赴法国、奥地利留学。民国17年(1928)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民国19年(1930)任河南大学经济系教授。民国36年(1947)组织河南省民盟地下支部。

陈玉璋

陈玉璋(1898~1976)书法家。开封市人。

杜孟模

杜孟模(1904~1974)教育家。开封市杞县人。字宏远。民国14年(1925)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翌年加入中国***。毕业后先后在北京、济南、开封等地任教。他坚持宣传革命,组织中共外围组织,动员青年投身抗日民族解放阵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开封高中校长、开封师专副校长、开封市副市长、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民盟河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副省长等职。

  何桢:肇迹庐江,望族之首

  何桢,字元干,庐江人,身材伟岸,仪表堂堂,有文学才干,作过幽州刺史,弘农太守,最后位至光禄大夫。何桢之子名何龛,魏国后将军;长孙何勖,车骑将军;少孙何恽,豫州刺史。

  杜夷,晋朝庐江人,曾寓居颍汝之间,十载足不出户,年40余,始还乡里,授徒千人。当时举 他为贤良方正,皇帝征拜博士,除国子监祭酒,均坚辞不受。这一时期,在安徽境内还出现 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科技人才。音乐家桓伊,晋,谯郡镕人,时称“江左第一”。

  何 琦:字万伦,东晋庐江人,晋代三国论作者,其本是一个好古博学之士。可是为恐对母亲供养不适,就勉强当了一名县令。后来母亲去逝,他说:“所以仕者,实博利禄以供亲耳。今亲已卒,复何求焉。”於是罢官归野,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成为一代高士,同时他的孝行也传诵千古。

  何准东晋庐江人曾任散骑侍郎。何澄和何法倪的父亲

  何澄东晋庐江人,

  澄字季玄,充弟准之第三子。孝武时为秘书郎,转丞,迁秘书监太常中护军,出为冠军将军、吴国内史,徵拜尚书。安帝即位,迁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元兴末,卒。义熙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何法倪(女)东晋人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皇后,庐(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生于338年,其父为心地高洁的何准。

  何叔度。东晋吴郡太守,何尚之

  何尚之(382~460)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

  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何婧英(女)南朝南齐人,南齐前废帝萧昭业皇后是庐江郡潜水县人,抚军将军何戢的女儿,母亲是山阴公主。

  493年为南齐皇后,死于494年被萧鸾所杀

  〖何佟之〗(449-502年)字士威,南朝庐江(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祖父何劭之,仕宋为员外散骑常侍。父何歆,在齐为奉朝请。佟之自幼好学《三礼》、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钻研经籍,手不释卷,所读《礼》论三百篇,都能大致背出。深受长于校勘古籍的尚书令王俭所推重,起为扬州从事,升为尚书祠部郎。齐明帝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侍皇太子讲,领丹阳邑中正”。此时步兵校尉刘□、征士吴苞已死,京都大儒,只有佟之而已。南朝重视吉凶礼仪的规定,有关这方面的问题,都要由他依《礼》裁定,故名重于世。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年间,大杀宗室诸王,臣属人人自危,引起内乱。在此情况下,佟之常常召集儒生讲经论道,全力培养儒士。此时镇守襄阳(今湖北襄樊一带)的雍州刺史萧衍带兵攻入建康,灭齐建梁,进为梁武帝。为巩固其统治。便大兴儒学,以佟之为尚书左丞。由于梁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便今佟之依据《礼》的规定,制定各种有关礼仪的制度,第二年死于位上,时年五十五岁。其所著文章及《礼义》百余篇。在其《戎服会哀议》中,主张穿戎服不能临丧,他举例说,宋孝武帝刘骏死后,百官入临吊唁,都在宫门外脱去戎服,吊唁出外之后,才可穿戎服。在《丧未终不乐议》中,主张丧制不终,不能作乐。指出晋怀帝永嘉元年时,晋惠帝死后,何充对此已早有定议。虽然时代不同,依《礼》也都应如此。齐明帝建武二年,在其《泄哀议》中,提出在致哀时,天子应穿吊服升殿,群臣也同致哀感。哭吊之后,百官到宣德宫拜丧,还要到陵园哭吊,以表达追远敬慕之情。梁武帝天监年间,在其《祭服除绛□仪》中提出,自汉明帝永平二年,下令公卿的祭服要穿绛(大红色)□袜,以绛色为中衣的领和袖上镶边,以此表示赤心奉神的心情。他主张不必再穿绛裤,况且又不是先圣的成法,所以请求朝廷废除。这个建议,便被梁武帝采纳。关于在郊外祭祀所用器席等问题,主张用旧之后方可埋入地下。他在《郊坛器席议》中指出,根据《礼》法,所有祭器用旧则埋,现在用一次便埋入地下,这样不仅浪费,而且也于《礼》不合。其他如《社稷位向议》、《南北郊牲色议》、《景懿迁登新庙车服议》等,他都按《礼》提出自己的主张。其所著《礼义》,有的可在《南齐书·礼志》上、下或在《通典·礼典》中见到。清人严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有辑佚。

  何昌宇,字俨望,庐江灊人也。父何佟之,太常。 昌宇少而淹厚,为伯父司空尚之所遇。

  何敬容(

道家清气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儒家讲正气 道家讲清气 佛家讲和气 儒家讲有为,道家讲无为,佛家在有无之间,讲善心。 儒家讲正气,道家讲清气,佛家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