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痧痢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4收藏

古籍中的痧痢简介,第1张

痧痢为古病名。指肠胃虚弱,或有积滞,复染秽浊之气所致的痢疾。《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则成痧痢。或天气炎热,或时行疫痢,感触肠胃,因积而发,亦致痧痢。夫痢不兼痧,积去便痊,痧不兼痢,括放即愈,痧积兼全,腹必㽲痛非常……务必先治其痧,兼消其积,则痧除积去,痛止而痢除矣。”并宜兼用刮痧、调气、活血、导瘀等法。痢疾(dysentery)为病名。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发病骤急,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发于夏秋季节。痢疾的治疗宜分辨虚实。实证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针灸治疗痢疾效果较好,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状,而且能消灭痢疾的病原体。但中毒性痢疾,病情险恶,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痢疾发病期间,应控制饮食或禁食,并实行床边隔离。平素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传染。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详见痢疾条。

详见百科词条:痧痢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4:46:54 共57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刮痧法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养生方法。早在《保赤推拿法》中就有载述。元明时代,许多医术中也有用苎麻作为刮痧工具的记载。到了清代,经过收集、整理、研究,刮痧法更具系统性。刮痧法是有效的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方法。本法注重对机体的整体调理,通过刮拭全息穴区和经络穴位来调节脏腑、疏通经络、畅达气血、平衡阴阳,从而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

什么足刮痧法

 刮痧法是中医刮治的主要方法,习惯上将刮治法称为刮痧法。是选用边缘光滑的瓷器片、古钱币、玻璃短棍或手指等在体表皮肤上由上至下、从左到右或从中心向外侧刮动的一种防治疾病的养生方法。

刮痧的操作方法

 〇 刮背法 :刮背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工具蘸食用油或清水,在背部的体表皮肤或是选定的刮治部位做上下、左右的刮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该法具有宣通透泄、发散解表、促进发汗、舒筋活血、调整脾胃及其他脏腑功能的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刮背法通过对皮下神经末梢的刺激,能够调整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可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毛细血管的渗出液能自行吸收,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抵抗能力。

 〇 刮痧法 :刮痧法是刮背法的延伸,通过对患者颈项、胸背、头部眉心、太阳、喉头骨、两肘、两膝等部位做刮的动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所谓“痧”,是经络气血中的“瘀秽”,有碍气血运行、机体代谢,从而引发组织器官病变。

 刮痧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故能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根据现代医学分析,本法首先作用于神经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进而使新陈代谢旺盛。

 〇 提莎法 :提莎法又称抓莎法。是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拧起一个橄榄状的充血点,以治疗痧症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大致和“刮痧法”相同。

 提痧时,手指用清水湿润,五指弯曲,用食指与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所选部位,将皮肤夹起,然后松开,一起一落,反复提痧,每处提夹6~8次,直到提痧部位出现橄榄状紫红色充血斑为止。手法要先轻后重,手指皮肤要保持湿润。提痧的部位多少、次数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对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手法宜轻,提痧部位宜少。

 〇 刮目法 :刮目法是通过手指在眼眶上的刮划,刺激有关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而防治疾病的养生方法。本方法主要防治各种眼病,也有助于调理气机,增进全身健康。两手中指对搓,搓热后,闭目;从内眼角沿上眼眶向外微用力刮至太阳,刮10~20次;再用食指分别点按丝竹空、攒竹、睛明、四白各10~20次。

刮痧的适应证

 刮痧可以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其适应证比较广泛,如感冒、发热、头痛、中暑、哮喘、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比如发热需要做物理降温,刮痧是最好的选择。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做保健治疗,不仅促进健康,而且增进感情。

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

刮痧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刮痧是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的一种,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薪火相传,沿用不废。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类在发明火的时候,在用火取暖时发现火在烤到身体的某些部位时,会很舒服。后来人类又发现当石头被烘烤热了刺激身体时,可以治疗风湿、肿毒(以前的人类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风湿、肿毒)。再后来人类又发现用砭石烤热后来刺破脓肿。渐渐地,当时的人类就觉得用热的石头可以治愈一些疾病。这就是“刮痧”治病的雏形。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们发明了冶金技术,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可以冶炼出铁。铁比砭石更加精细。当时的人类把铁制作成像现代人用的针。随着针灸经络理论的发展,在民间开始流传用边沿钝滑的铜钱、汤匙、瓷杯盖、钱币、玉器、纽扣等器具,在皮肤表面相关经络部位反复刮动,直到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来达到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痧症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被演绎成一种自然疗法—刮痧健康疗法。

较早有文字记载刮痧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天气炎热,出门5分钟,流汗两小时,最怕就是中暑!

中暑,俗称“发痧”,是暑热环境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而导致出汗过多,过度劳累,元气亏虚,暑热乘虚而入的一种急性病。

什么是痧病呢?中医古籍记载:“痧郁于内者,多因风寒暑湿诸气,杂糅阻遏不能宣达所致。”可见,风、寒、暑、湿等邪气侵袭人体,导致经脉不通,气血不畅而出现痧病。《素部,皮部论》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邪袭机表,刮痧作用于经络中的皮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刮痧法指采用刮痧板,蘸上特制的刮痧润滑剂,在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刮动的方法。此法发汗解表、舒筋活络,宣通气血,可用于中暑、感冒初期等。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以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运加快,从而将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出,以利于机体康复。

炎热的夏季时节,如何有效预防中暑呢?今日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 陈波燕,教大家刮刮穴位轻松防中暑。

一、头晕头重:刮印堂穴,刮风池穴,刮颈部经络。

印堂穴

定位:经外奇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操作:刮痧方向从印堂往前发际正中刮,至局部潮红或者有痧点为止。

风池穴

定位: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

操作:点刮风池穴,至局部酸胀以及局部潮红或出痧点为主。

颈部经络:以督脉、膀胱经颈段经脉为主。

操作:从后发迹沿着督脉及膀胱经往下刮,至局部潮红或者有痧点为止。

二、胸闷心悸:刮心包经,重点刮内关穴、劳宫穴。

手厥阴心包经:行走于上肢,内属于心包。经脉分布于胸胁、上肢内侧中间、掌中、中指。

内关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

劳宫穴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刮痧方法:心包经刮痧方向自躯干近端往躯干远端刮,至局部潮红或者有痧点为止,内关穴、劳宫穴可以采用点刮法,刮至局部酸胀或者潮红即可。

此外,还有揪痧法,拍痧法操作简单,可随时进行。

揪痧法: 在施术部位涂上润滑剂后,施术者五指屈曲,用食、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揪痧部位,将皮肤提起至最高处时,两指同时夹起皮肤快速拧转,再松开,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被揪部位出现痧点为止。

拍痧法: 施术者用虚掌或刮痧板拍打施术部位,如脊背、胸腹、肘窝等处,直至局部皮肤充血发红,呈现紫红色或暗黑色痧痕为止。拍打时手臂不动,靠手腕关节活动,均匀用力,手掌自上而下自然地落到要拍打的部位。

虽然刮痧好处多,可这些人不能用: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刮。

2、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禁刮。

3、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及其他皮肤病传染者禁刮。

4、过饱、过劳、醉酒者不建议刮痧。

除了以上防暑穴位,还有以下贴士送给你。

1、出门做好防晒工作,穿戴衣物厚薄适当,出汗及时补充水分。

2、保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

3、夏日运动宜“少动多静”,运动以舒缓活动为主,如慢跑、太极、八段锦,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长时间在人群密集地逗留,保持空气流通。

4、一旦发现中暑先兆,及时采取解暑措施。

5、夏天饮食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

专家介绍

· 陈波燕

· 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

· 擅长以中医为特色(中药内服、外敷、针刺、艾灸、火针、埋线、放血、小儿推拿等)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四肢筋伤、内外妇儿疾病及亚 健康 的调理等。

· 出诊时间

骨伤科分院:周四、周日全天

针灸推拿科介绍

针灸推拿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中医传统针灸推拿的基础上,与现代诊疗技术及理疗手段结合,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针灸推拿科目前开展的诊疗技术全面而综合。其中针灸方面包括:针刺、点刺、挑治、放血疗法、穴位敷贴、艾灸、埋线、平衡针法、穴位注射、岐黄针法、切脉针法等;推拿方面包括:传统推拿手法、正骨推拿、脊柱整复推拿、关节松动技术、神经松动技术等。

排版编辑(实习生):陈传锴

初审:陈波燕

审定发布:范琳燕

“”的痧指痧。在炎热季节,冒暑远行,贪凉,大量饮冷水,或者淋了雨,或是暴食暴饮,接触了秽物臭气等,都会发痧。它使人一时气血阻滞,发猛烈,必须急救。 历史久远,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患病时,不经意地用手或石片在身上抚摩、捶击某一部位,有时竞使病得到缓解。时间一长,自然形成砭石治病法,就是“刮痧”的雏型。 中医先辈认为人体与自然近似,躯体如大地,血管神经如水道。当水道瘀塞时,土地无法灌溉,当血管神经不畅通,就会产生。“百病皆起于瘀”。经过刮痧,畅通血脉,辅以拔罐,使瘀塞直接拔除,就达到了整体疗效。 刮痧是治中暑的传统民间疗法,其适应范围广,仅据古籍记载即有一百多种:感冒、发热咳嗽、风热喉痛、急性肠胃炎、风湿病症、急性腹症、坠肠痧(小肠痧气)等。 治疗痧症也并非刮痧一种,还有抓痧、撮痧、扯痧、挑痧、薰痧、浴痧等方法。 轻度发痧,常见头晕、头闷胀痛、两目发花、周身不适、胸中郁闷、四肢发凉、脉迟治缓等。要马上用瓷调羹蘸清水在两肘窝或两(月国)窝,或在脊椎、颈部两侧,由上而下地刮,使皮肤变红,出现紫点为止。也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蘸清水轻轻捏提上述皮肉,使之产生痧点。同时服用仁丹或金灵丹。 当痧病发作重时,有腹部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头汗较多、烦躁闷乱、面白肢冷、脉沉伏等。要先用三棱针或空针头,常规消毒后,在(月国)窝部表浅发紫的小脉管上刺入放血。同时口服十滴水或玉枢丹、无极丹等。 痧病极重症时,病人已经昏迷,要送医院抢救

、发痧

中医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通常是用牛角等等的器具,在人体皮肤相关的部位来进行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很多人比较好奇中医刮痧日起源于什么时期?其实刮痧应用早在7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那个时候人们在犯病的时候,会本能的用手或者是一些石片来进行锤击,身体不舒服的某一个部位,竟然会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的刮痧法。

一、刮痧有哪些作用?

1、刮手脚行气通络。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女性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在中医方面认为这主要是跟机体的阳气不足,以及女性身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是有关系的,平时的时候可以用刮痧板刮拭手掌,等到手掌发热之后再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10次左右,就能够达到行气通络的作用。

2、刮颈部活血舒筋。平时经常玩手机或者是办公室的一些人群,会出现肩颈不适的症状,那么通过刮痧可以起到活血舒筋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局部气血瘀滞的状态,在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的位置,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

3、刮脚底缓解失眠。经常用刮痧板刮脚底有助于睡眠,并且还可以缓解头痛,很多失眠症的患者可以在晚上临睡的时候来刮拭脚底方法,就是从脚掌的方向一直刮到脚后跟的方向,在刮热之后再用刮痧板单脚的地方刮拭脚心中央的涌泉穴。

二、刮痧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刮痧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保暖并且还要避风,因为刮痧的时候皮肤汗孔会打开,如果遇到风寒之邪,那么邪气很容易通过毛孔直接进入,这样不仅影响刮痧的功效,而且还会引起风寒的疾病。另外在刮痧之后不要立即洗澡,应该等到皮肤毛孔全部闭合之后再进行洗澡,一般在刮痧后三个小时左右就可以。

古籍中的痧痢简介

痧痢为古病名。指肠胃虚弱,或有积滞,复染秽浊之气所致的痢疾。《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