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的组方原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膏方的组方原则,第1张

膏方一般由20余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另外,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每每会妨碍气血,于健康无益,故配伍用药,至为重要。组方时尤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脉案书写,辨证立法

膏方的脉案,以往习用毛笔书写,它既是中华文化的艺术佳品,又能体现中医擅长于疾病调养的传统特色。膏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剂型,所以膏方的制订,首当重视辨证论治。医家应从病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分析出病因病机病位,衡量正邪之盛衰进退,探求疾病之根源,从而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中医的理、法、方、药特色,必须充分体现在膏方的脉案中,并且正确、科学地书写脉案,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有序和准确。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若用这种方法开出来的膏方,既无理、法、方、药的内容,又无君、臣、佐、使的规律,杂乱无章,患者服后,必定弊多利少。

二、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药

人体体质的减弱,是病邪得以侵袭、疾病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如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迟缓,膏方中多佐行气活血之品;妇女以肝为先天,易于肝气郁滞,故宜辅以疏肝解郁之药;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过早服用补品,如果确实需要,多以甘淡之品调养,如四君子、六味地黄等;中年人负担堪重,又多七情劳逸所伤,治疗时多需补泻兼施。除此以外,又有诸多个体差异,均需详细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治疗计划。

三、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

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临床所及,中老年人脏气渐衰,运化不及,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如果对此忽略不见,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

四、斡旋脾胃升降,以喜为补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曾谓“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为临床药物治疗及食物调养的重要法则,同样适合于膏方的制订。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故制定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拌炒麦芽,以醒脾开胃;或用桔梗、枳壳,以升降相因;或配伍陈皮、楂曲以消食化积;尤其是苍术一味,气味辛香,为运脾要药,加入众多滋腻补品中,则能消除补药黏腻之性,以资脾运之功。中医习惯在服用膏方进补前,服一些开路药,或祛除外邪,或消除宿滞,或运脾健胃,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确具至理。

五、着意通补相兼,动静结合

用膏方进补期间,既不能一味呆补,又不宜孟浪攻泄,而常取通补兼施、动静相合、并行不悖的方法。民间常以驴皮膏加南货制膏进补,时有腹胀便溏等不良反应发生,多因其不符合“通补相兼,动静结合”的原则。补品为“静药”,必须配合辛香走窜之“动药”,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临床可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辨证选用“动药”,例如取附子温寒解凝,振奋心阳;取大黄、决明子通腑排毒,降低血脂;取葛根、丹参活血化瘀,净化血液等,与补药相配,相使相成,而起到固本清源之效。

另外四时之气的升降沉浮对疾病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古代医家据此提出随时为病,当随病制方的治疗思想。如金元医家李杲在《脾胃论·脾胃将理法》中提出:“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药,秋月有疾加温气之药,冬月有疾加大热药,是不绝生化之源也。”说明春天多风邪为患,须在方中加入祛风药,如荆芥、薄荷、菊花、桑叶之类;夏天有病多热疾,须加适量的寒凉药,如黄连、黄芩、石膏、知母之类;秋天有病多燥邪,宜加入温润气分药,如杏仁、紫苏叶、桔梗、沙参之类;冬天有病多寒邪,宜加入一些温热药,如附子、干姜之属。注意用药与四时相应,以适应温、热、寒、凉、升、降、沉、浮的规律,不绝生化之源。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结合各个季节的易发病证,则可以在不同的时令,根据病情及气候,采用相应的四时用药法,随证应变,亦可以用膏方的形式来治病及防病。故膏方不仅仅局限于冬令时节应用。

膏方之制定,遵循辨证论治法度,具备理、法、方、药之程序,不仅养生,更能治病。因膏方服用时间长,医者必须深思熟虑,立法力求平稳,不能小有偏差。偶有疏忽,与病情不合,不能竞剂而废,医生与病家皆遭损失。故开一般处方易,而膏方之制订难。膏方是一门学问,又属中华文化之遗泽,应当传承不息,发扬光大。

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中药有很多剂型,一般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可能主要就是煎煮汤剂,另外,中药还有丸剂、注射剂以及膏剂等等,膏方也是很多喜欢养生的人喜欢用的,但是服用膏方其实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那么,一般服用膏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1、如何自制膏方

1、浸泡根据医生的方子配齐药材后,把药材浸泡在脸盆里,或者大煮锅里。一般需要浸泡一个晚上,8小时左右,浸泡彻底有助于药汁熬出。

2、煎药准备好一个大煮锅和三个大脸盘,煎三次,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每次煎好后,把药汤倒到脸盆里存着。煎药的过程和药厂没有太大区别。

3、沉淀由于一些中药里有泥沙杂质,如果不沉淀,做成的膏方吃起来影响口感,所以煎好的药汁需要放上一段时间沉淀,然后用纱布进行过滤,滤过之后的就是清液。沉淀一般需要一个小时。

4、浓缩这个过程非常关键,也可以说是自制膏方中最累人的部分。把清液放入锅中煮开,然后小火炖着,并适当放入冰糖、阿胶等,炖的过程中不停地搅拌,不能让药汤烧糊。对初学者来说,沾锅烧糊是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浓缩需要多长时间?这要根据每个人的膏方配料、水量多少而定。

2、服用膏方注意事项

1、服用含有人参的补气膏方时应忌食萝卜;服用含有首乌的膏方时忌服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类膏方时尽量减少喝茶,茶叶中的茶多酚有解药的作用,影响膏方功效。

2、一般膏方需空腹服用。如果脾胃功能较弱,可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以固护脾胃。养心安神的膏方在睡前服效果最好。

3、膏方里多为滋补类中药,服用期间忌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以及海鲜一类所谓“发”的食物,烹调时少放姜、蒜、葱之类的调味品。

4、温水化膏口服软膏需用温水化开后服用,切不可使用热水,因为大部分膏方中都含有蜂蜜,过热会损伤其营养。如果是从市面上买回的硬膏,如固元膏、桂圆膏等,在食用时要充分咀嚼,否则会增加胃的负担。

5、阴凉储存膏方均需低温保存,宜储存在陶瓷、玻璃制品中。现在各大医院膏方多采用真空包装,一次一小包,方便携带服用,但须存放在通风低温处。如果是大罐包装膏方,服用时须使用干净的汤勺取用,防止发霉变质。

3、哪些人不适合

1、肠胃功能弱者

膏方多滋腻,易影响消化功能,肠胃功能弱的人不容易吸收和耐受,不可擅自服用,而应在医生指导下调理好本身疾病后再服膏方。

2、经期女性

服用含有活血化瘀成分膏方的女性经期最好停用膏方,月经结束后可恢复服用。

3、急性病患者

患咽痛、感冒、发烧等急性病期间要暂停服用。

注意:上述介绍的自制膏方的方法请依据专业的医生指导为准,服用的具体要求也已医生的叮嘱为主。

4、冬天养生服用膏方

补虚扶弱。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有的中医院是有膏方门诊的,膏方就是中药熬制成的膏剂,口服后起到治疗等作用的,但不是每个中医院都有这样的门诊。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

扩展资料

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二是考虑病人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

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治疗为主的调治膏方可视病情需要,根据不同时令特点随季节处方。

(一) 服用方式

1、冲服

取适量膏滋,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人搅匀,使之溶化,服下。如果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巴戟肉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膏药黏稠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烊后再服。根据病情需要,也可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

2、调服

将胶剂如阿胶、鹿角胶等研细末,用适当的汤药或黄酒等,隔水炖热,调好和匀服下。

3、噙化

亦称“含化”。将膏滋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膏方

1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2有大神能帮助我描写一首关于针灸治病神奇的诗句吗

要原创么?不要原创的我复制一首给你,要原创的话再回

《古哲曲》

混沌初开鸿蒙出

奇门遁甲显异术

先秦周易卜彖辞

临兵斗者皆数组

飞针引线绕蜀绣

连山归葬二易丢

慧孛将临白泽走

黄河水浊朱厌留

象爻二卦含真谶

天行健而地势坤

乾兑坎离巽震艮

天泽水火雷山风

自强不息非空言

厚德载物容人间

焚膏继晷兀兀然

中国古学传千年

3关于中医的古诗词有哪些

1、休闲之人

出处:无

金箔河车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

闲观木槿垂盆草,小坐莲房五味尝。

2、赞誉红娘

出处:无

红娘笑立南星夜,鬓插金钗石决明。

忘却防风传蜜语,含羞大力助张生。

3、小园观景

出处:无

蝴蝶双双飞紫菀,时当半夏赏丝瓜。

满园玉果金钱草,荷叶浮萍映日斜

4、有功之臣

出处:无

天丁大戟穿山甲,铁脚灵仙鬼见愁。

十大功劳金不换,红花月季上乌头。

5、有备无患

出处无

六月雪飞夏枯草,常山独活白头翁。

余粮小豆陈仓米,故纸防风静守宫。

4为了弘扬祖国医学一位老中医把针灸常用的穴位编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

临床常用单穴位歌

尺泽喘咳痛肋胸,列缺头痛咽肿宁,

合谷面口鼻齿患,曲池肩臂痛必松,

肩禺臂痛无力举,迎香鼻塞即时通,

地仓口歪不能语,颊车齿痛与中风,

下关耳鸣上牙痛,天枢泻痛气上冲,

三里主治肚腹病,内庭胀满牙病停,

脾胃生育三阴交,水肿腹坚找阴陵,

神门失眠心惊悸,后溪肩背并耳聋,

听宫亦治耳中病,攒竹一刺目即明,

脏腑俞穴皆在背,都治该脏与腑病,

腰背委中求最灵,昆仑头痛目眩终,

太溪一补滋肾水,曲泽烦热呕吐宁,

内关胃痛心胸满,外关头痛热病清,

翳风耳鸣颊肿好,瞳子寥治眼病灵,

风池感冒头痛用,听会治病同听宫,

环跳能治腰腿痛,风市冷庳瘫痪动,

阳陵肋痛鹤膝肿,绝骨手足不遂行,

侠溪胆火头目晕,太冲肝阳上亢平,

命门火衰用艾灸,大椎泻热功最洪,

哑门专治不语症,百会脱肛尸厥醒,

人中神志不清醒,关元益气壮阳功,

神阙回阳能固脱,中脘胃病吞酸停,

咳逆暴喘寻天突,坛中理气又宽胸,

经穴皆治本经病,局部临近远端同,

诸穴又治本脏腑,泻热急救十二井,

穴位主治要熟记,临床应用方从容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

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

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分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

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端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

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

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端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

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

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

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阳陵,

阳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

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

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

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

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

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

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5有没有人给点关于中医的朗朗上口的古文句子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 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 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 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 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 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 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 腹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 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 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 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艰履,若人捕获难躲藏, 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男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 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 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 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 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 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八穴治症歌 公孙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痛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内关 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后溪 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申脉 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临泣 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外关 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列缺 痔疟变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

膏方又叫膏剂,出于秦汉时期。

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

膏方的运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膏方运用起源于外用膏剂,先秦古籍《山海经》就有记载, 《山海经·山经·西山经》云:“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日藏羊,其脂可以已腊。”意思是有一种叫臧羊的动物,其羊脂可以用来涂擦皮肤防治皲裂,这可以说是早期膏药的雏形,而当时膏药的构成是单用动物的脂肪用以外敷或者涂擦。现代研究证明,羊脂具有滋润、温煦作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皮肤有保护和软化作用。

膏方的组方原则

膏方一般由20余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