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之前,中国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都有哪些历史?
中国说到领土,往往喜欢用“自古以来”,大家耳熟能详的“xx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就是这么来的。既然敢说“自古以来”,自然就有我们说话的底气和证据。例如,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被如今俄罗斯占据的外东北地区,我们就可理直气壮的说,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为什么敢这么说呢?
中国东北地区
黑龙江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肯特山,最终注入了太平洋。不过,在古代,黑龙江的名字并不是这个,而是黑水。因为,当时居住于此的中国先民们看到这条河水发绿黑色,故取此名。在《山海经》中,就有“北海之内有山名,幽都之山,黑水出焉”的说法。在《国语》中,也有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向周武王进贡弓箭的记载。
到春秋战国时期,燕昭王发兵北伐、东击朝鲜,占领了东北辽河一带大片土地,拓土3000余里,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将燕国的势力扩展至东北地区。燕国所修筑的长城,也一直修到了东北地区。
黑龙江流域
秦一统天下之后,延续了燕国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两汉建立后,汉朝除了继承秦朝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之外,同时攻灭了卫氏朝鲜,直接在朝鲜半岛设立了由中央统辖的汉四郡。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东北地区先是由公孙氏割据,后又被高句丽政权占据。高句丽政权早在公元前37年就已经成立,直到公元668年才被唐朝所灭,经历了21代、28个王,存世长达705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政权。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高句丽王朝是由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高句丽族属于秽貊族系,是中华民族的分支之一。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除了名字相似,并无丝毫关系。高丽王朝的后裔们,只是出于内心的自卑,为了证明自己“祖上也阔过”,硬攀高句丽为他们的祖宗罢了。
隋朝东北局势
当然,高句丽王朝虽然强盛一时,但并没有占据整个东北,同样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胡族系,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东胡族系所出的乌桓、鲜卑两个民族,先后南下中原,对中原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鲜卑族更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多个王朝。
到隋朝时期,黑龙江的名字依然是黑水。当然,黑水这个名字只是叫的最广而已,在中国的古籍和少数民族的口吻中,它有着不同的名字,例如完水、室建河。对于居住于此的民族而言,满族曾将其称之为萨哈林、乌拉,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则称黑龙江为卡拉穆尔。
黑龙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唐朝时期。到宋辽时期时,有过多个名字的黑龙江终于开始有了最普遍的称呼——黑龙江。也正是从唐朝开始,中原王朝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并将势力范围进一步向北拓展,在东北地区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也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机构。
唐朝疆域
唐朝时期,东北实力最强大的少数民族为靺鞨族,靺鞨族又分为7部,其中的黑水靺鞨,就是居住于黑龙江流域的靺鞨族七部之一。唐太宗贞观5年,黑水靺鞨开始向大唐王朝进贡,到了唐玄宗开元10年,黑水靺鞨酋长入朝,被唐玄宗任命为勃利州刺史。当时的勃利州,就是今天的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内的伯力。同时,唐朝还在黑水漠河地区设立了黑水府。当地的靺鞨酋长被任命为都督或刺史,唐朝则派遣内地官员担任长史,以作监督。
唐武德年间,靺鞨族的另一部栗末靺鞨归附唐王朝。唐朝则在栗末靺鞨居住的区域,也就是松花江上游地区,设立了忽汗州都督府。栗末靺鞨的首领被任命为都督,同时册封其为渤海郡王。因此,忽汗州都督府也被成为渤海郡都督。唐朝衰落之后,渤海郡更是直接发展为了地方割据政权——渤海国,汉化颇深的渤海国曾兴盛一时,被誉为“海东盛国”。
唐朝时黑水靺鞨建立的渤海国
唐朝末年,东北地区崛起了另一个少数民族,那就是建立辽国的契丹族。辽天显元年,辽国灭亡了栗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辽国也因此一跃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具实力的王朝。有趣的是,在征服东北的过程中,辽国将黑水靺鞨改名为女真。
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也没有躲过王朝灭亡的厄运。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趁辽国的衰落,再次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女真人不但最终灭亡了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甚至还将北宋打得崩溃,建立了囊括蒙古高原、东北地区及中原地区的金国。为了便于统治,金朝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设立的蒲与路、胡里改路和恤品路,以便加强对当地的管辖。“路”是金朝行政区域的名称,与当今的“省”差不多。
金朝鼎盛时期疆域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唐朝灭亡之后,始终处于分裂割据局面的中国,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这就是崛起于蒙古高原,并最重消灭了金、南宋、西夏等诸多政权的元朝。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将全国分为了11个行中书省。东北地区则被纳入了辽阳行中书省管辖范围内。辽阳行中书省下设了辽阳、沈阳、广宁、大宁、东宁、开元、水达达等7路。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开始属于开元路管辖后,后被划入了增设的水达达路。
如同绝大多数的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一样,元朝虽然辉煌却极为短暂,不足百年时间,元朝就被彻底推翻。朱元璋所建立的明王朝取代元朝,成为中华大地的统治者。继承了元朝对于黑龙江流域的管辖,明朝在如今辽宁地区建立了辽东都司。有了辽东都司为根基,明朝在“累加招谕”,女真各部“悉境归附”之后,辽东都司以北的地区,建立了另一个都司——著名的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
明朝永历年间,黑龙江及附近地区的各部族归附明朝的数量急剧增多,只用了6年的时间,明朝就在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精奇里江等广大地区,设置了130多个卫所。这130多个卫所的上级机构,即使著名的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的治所,设在黑龙江下游的东岸亨滚河口附近的特林地方。也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蒂尔。
不过,明朝在初期短暂的扩张之后,迅速开始战略收缩,东北地区自然也不例外。随着兀良哈、鞑靼的蒙古部落的南侵,以及女真三部的不断南迁,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羁縻政策趋于破产。虽然辽东边墙以北的广大东北地区名义上仍属于明朝统治范围,但是明朝对于当地的影响力却愈发薄弱。
后金崛起
尤其是当女真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相继发展壮大之后,连辽东和辽西的传统汉地都不断被女真人侵扰。到明末时期,建州女真出身的努尔哈赤崛起,并建立后金政权后,东北地区更彻底不复为明朝所有。最终,女真人以东北为根基,抓住机会入关占领了天下,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清朝。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依兰民间故事 哈尔滨依兰县
2 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 齐齐哈尔富裕县
3 扎龙的传说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
4 莲花湖的传说 大庆肇源县
5 兰西民间故事 绥化兰西县
6 富裕县三家子满语口述民间故事 齐齐哈尔富裕县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7 武家鼓吹乐棚 大庆林甸县
8 朝鲜族洞箫 牡丹江宁安市
9 赫哲族空康吉(口弦琴) 佳木斯市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 朝鲜族长鼓舞 哈尔滨市
11 鄂温克族萨满舞 齐齐哈尔讷河市
12 东北高跷舞 大庆市让胡路区
13 高跷舞蹈 伊春市
14 赫哲族鹿神舞 佳木斯市郊区
15 朝鲜族刀舞 牡丹江市
16 东北大秧歌 绥化青冈县
17 鄂伦春族篝火舞 伊春嘉荫县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8 东北大鼓 哈尔滨双城市
19 快板 佳木斯桦川县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0 朝鲜族掷柶游戏 哈尔滨五常市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1 剪纸(崔氏剪纸 安达剪纸 北安嬷嬷人剪纸 薛氏剪纸)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
绥化安达市
黑河北安市
黑河五大连池市
22 袖珍版画制作技艺 伊春市乌马河区
23 北安乌鱼绣 黑河北安市
24 宁古塔满绣 牡丹江宁安市
25 北安葫芦烙画 黑河北安市
26 芦苇画工艺 大庆市
27 玛瑙雕刻技艺 齐齐哈尔市
28 蛋雕技艺 齐齐哈尔市
29 鱼皮画 黑龙江北大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30 京剧脸谱化妆技艺 黑龙江国粹戏剧艺术博物馆
31 黑龙江桦树皮剪纸 黑龙江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
32 草柳编工艺 绥化绥棱县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3 老泥窖酒传统酿造技艺 哈尔滨双城市
34 黑陶制作技艺 哈尔滨市
35 老厨家·滨江官膳传统厨艺 哈尔滨市
36 清真火锅调料配制技艺 伊春市
37 松明工艺制作 伊春市
38 赫哲族传统渔具制作技艺(冬钓撅达钩 铃铛网抚远县
39 传统刀剑锻造技艺 七台河市
40 古筝制作技艺 七台河市
41 燕尾榫技艺 七台河市
42 东北黑蜂养殖技艺 双鸭山饶河县
43 泥河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绥化市
44 糜儿酒制作技艺 牡丹江市
45 古籍修复技艺 黑龙江省图书馆
46 高贤老酒传统酿造技艺 绥化市
47 火山矿泥陶制作技艺 黑河五大连池市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48 中医正骨(郑氏正骨 赵氏正骨)
哈尔滨香坊区
伊春铁力市
49 老王麻子膏药 哈尔滨市
50 阎式中医推拿按摩法 大庆市让胡路区
51 枇杷露祖传方剂 哈尔滨市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52 满族萨满神祭 哈尔滨阿城区
53 木兰滚冰习俗 哈尔滨木兰县
54 达斡尔族“库木勒”节 齐齐哈尔梅里斯区
55 锡伯族传统婚俗 绥化兰西县
56 瑷珲“上元节” 黑河市爱辉区
57 宁古塔满族捕鱼习俗 牡丹江海林市
牡丹江宁安市
东北,是清代以后形成的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在近代历史上,东北曾指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和内蒙东部。而在现代,则主要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历史上,东北地区是一个小数民族聚居的区域,他们是东北的主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里。
远古时期,住在东部的人们就和中原有着联系,见于典籍记载最早者为肃慎族。传说肃慎族在舜禹时代就和中原地区建立了联系。夏商周时期,肃慎族仍然和中原保持着联系。
《尚书》有“周成王即伐东夷,肃慎来贺”的记载。《春秋左传》中也曾说过“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战国时,东北南部归燕国管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东北南部设立辽东、辽西郡。汉承秦制,基本未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息,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但这一时期的东北却相对稳定,是人口大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在东北大部分地区设立了行政机构。经过人口的大发展,到了辽、宋、金、元、明、清时期,东北少数民族多次南下中原,有的还占有了不分地区甚至建立了全国证券。到了近代浅析,东北地区的土著居民形成了以满足为主体的新民族群体。
满族
满族的先人,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时期前商周时期的肃慎族,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一倍,东濒大海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汉朝时肃慎改称挹娄。隋唐时历史古籍将这些部落统一称呼为靺鞨,辽金时,女真族继靺鞨之后兴起,13世纪初,蒙古灭金,女真人又受制于元朝。明朝时,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经过两代经营,与在1635年,皇太极宣布废除女真“诸申中”旧称,定族名为满洲,满族的名称政治确立。
蒙古族
蒙古族源溯于黑龙江上游地区,额尔古纳河东岸一代,五代时期独立成一个民族。《契丹国志》有“正北至蒙古里国”一句,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蒙古族名。《辽史》又有萌古国和远萌古国之分。辽末称之为谟葛失、毛割石。金代称盲骨子、朦古国、蒙古。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所有蒙古部落后,蒙古才成为该民族的统称,沿用至今。
锡伯族
锡伯族是居住在嫩江流域的一个古老民族。据沈阳《太平寺碑记》所载:“历史明载世传之锡伯部族原居海拉尔东南扎赉托罗河一带。”也有人认为锡伯族最早居住地可能在黑龙江一倍或更远的地方,以后逐渐南移到海拉尔东南的扎赉托罗河附近。到了明末清初,锡伯族居住在嫩江和松花江流域,隶属于科尔沁蒙古,康熙三十一年,科尔沁蒙古王公归顺后金,所属锡伯族部也同时归顺,分驻与齐齐哈尔、伯都纳、墨尔根三地,隶属于黑龙江僵局和吉林将军管辖。
赫哲族
“赫哲”一词,按汉语的意思是显赫的有道德的人们,世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清代时,赫哲族的地理分布较为广泛。
达斡尔族
清康熙六年六月,达斡尔1100余人编为11个佐领,这是第一次载入文献的达斡尔族,当时译作打虎儿。清前期,达斡尔族主要活动在东至牛满江一倍、中经精奇里江、西达石勒喀河、西北到外兴安岭的广阔区域内。
鄂伦春族
明末清初一直游猎在黑龙江一倍,后来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再次游猎的鄂伦春族被迫由外兴安岭迁至大兴安岭。黑龙江以北各族统称哈娄得,即鄂伦春的对音,也称北山野人。
吉里迷族
唐宋以前在我国文献中称他们为“流鬼”和“狗国”,同中原发生过联系。《明统一志》和《辽东志》均将吉里迷族分为四部分:黑龙江下游自自普禄至庙街为一部,黑龙江入海口北 至珊塔尔群岛为一部,库页岛上为一部,鄂霍次克海以北又为一部。吉里迷族在明代为我国东北边境的一个少数民族,清以来,沙皇俄国不断侵扰,吉里迷族逐渐沦为俄国远东的部族,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我国境内不复有吉里迷族。
苦夷族
苦夷,又作库页、库叶、库耶、库野、骨嵬、窟说等。《山海经》和《淮南子》等文献中记作“毛民”。明代史所也常写作“苦兀”。他们爱好头藏熊皮,身穿花布,以渔猎为业,只吃鱼鲜。其习俗,女子10岁即出家,自幼即以针刺嘴唇,涂以烟煤。男子雏发。穿布衣或鱼皮。清代苦夷人多住在库页岛南端。进入近代以后,在沙俄不断入侵下,苦夷也逐渐沦为俄国的远东部族。
清朝之前,中国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都有哪些历史?
本文2023-10-09 05:10: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