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推荐书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推荐书目,第1张

书 名

编 著 者

出 版 社

版别

中国文学史

中国科学院史文学研究所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63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古代文学史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中国古代文学

于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980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国文献学

张舜徽著

中州书画社

1982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

1981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

1962

诗集传

[南宋]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诗经注析

程俊英、蒋见元

中华书局

诗经今注

高享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楚辞补注

[南宋]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

1957

楚辞集注

[南宋]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文选

[梁]萧统编

中华书局

1977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1980

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1982

庄子集释

[清]郭庆藩集释

中华书局

1961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1983

左传译文

沈玉成译

中华书局

1981

战国策

[西汉]刘向集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山海经校注

袁珂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古神话选释

袁珂辑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

1962

玉台新咏

[陈]徐陵编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乐府诗集

[南宋]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

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1964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

1959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汉书

[东汉]班固著

中华书局

1959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

1962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阮嗣宗咏怀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陶渊明集校笺

[东晋]陶渊明著 龚斌校笺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6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59

庾子山集注

[清]倪蟠注

中华书局

1980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校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

水经注疏

[清]杨守敬熊会贞注

科学出版社

1957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搜神记

[东晋]干宝著

中华书局

1979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诗品注

陈延杰注

作家出版社

1961

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编

中华书局

1960

唐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

1975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唐宋诗举要

高步瀛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唐诗杂论

闻一多著

三联书店《闻一多全集》本

1982

唐宋文举要

高步瀛选注

中华书局

1963

郭煌变文集

王重民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2

全唐五代小说

李时人编校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

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著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著

中华书局

1975

新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著

中华书局

1975

陈子昂集

[唐]陈子昂著

中华书局

1960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王右丞集笺注

[清]赵殿成注

中华书局

1961

李太白全集

[清]王琦注

中华书局

1979

杜少陵集详注

[清]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

1979

杜甫传

冯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2

白氏长庆集

[唐]白居易著

中华书局

1979

白居易诗选

顾肇仓、周汝昌选注

作家出版社

1962

韩昌黎集

[唐]韩愈著

商务印书馆

1958

韩愈文选

童第德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韩愈诗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著

中华书局

1961

李贺诗歌集注

[清]王琦等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玉溪生诗集笺注

[清]冯浩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樊川诗集注

[清]冯集梧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编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词 综

[清]朱彝尊、 汪森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唐宋词选释

俞平伯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唐宋词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全宋词

唐圭璋编

中华书局

1980

宋词三百首笺注

唐圭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苏轼词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李清照集校注

王学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宋诗抄

[清]吴之振等编

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欧阳永叔集

[北宋]欧阳修著

商务印书馆

1958

东坡七集

[北宋]苏轼著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苏轼诗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陆游选集

朱东润选注

中华书局

1962

苕溪渔隐丛话

[南宋]胡仔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诗人玉屑

[南宋]魏庆之辑

中华书局

1961

沧浪诗话校释

郭绍虞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宋史

[元]脱脱等著

中华书局

1977

太平广记

[北宋]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

1961

东京梦华录注

[南宋]孟 元老著邓之诚注

中华书局

1982

梦粱录

[南宋]吴自牧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0

武林旧事

[南宋]周密著

西湖书社

1981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明]洪楩 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活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水浒传

[明]施耐庵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

西游记

[明]吴承恩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著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7

古代白话小说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0

古今小说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拍案惊奇

[明]凌氵蒙 初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水浒后传

[清]陈忱著

作家出版社

1956

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著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著

古籍出版社

1980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7

红楼梦

[清]曹雪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镜花缘

[清]李汝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

官场现形记

[清]李宝嘉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著

人民史学出版社

1959

老残游记

[清]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

孽海花

曾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城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1

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7

录鬼簿

[元]钟嗣成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元代杂剧全目

傅惜华编著

作家出版社

1957

明代传奇全目

傅惜华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明代杂剧全目

傅惜华编著

作家出版社

1958

闲情偶寄

[清]李渔著〈〈李渔全集〉〉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1

元曲选

[明]臧懋循编

中华书局

1958

元曲选外编

隋树森编

中华书局

1959

元人杂剧选注

王季思等选注

北京出版社

1980

元散曲选注

王委思等选注

北京出版社

1981

盛明杂剧

[明]沈泰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8

六十种曲

[明]毛晋编

中华书局

1958

关汉卿戏曲集

吴晓铃等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8

董解元西厢记

[金]董解元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西厢记

[元]王实甫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元本琵琶记校注

[元]高明著钱南扬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牡丹亭

[明]汤显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清忠谱

[清]李玉著

《古本戏曲丛刊》本

1955

一捧雪

[清]李玉著

《古本戏曲丛刊》本

1955

长生殿

[清]洪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等编

中华书局

1973

清诗选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近代诗选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编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明文在

[清]薛熙编选

光绪江苏书局刻本

清文汇

沈粹芬、黄人等编

上海国学扶轮社本

纳兰词

[清]纳兰性德著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4

龚自珍全集

[清]龚自珍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59

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笺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二、参考书目

文史述林

高亨著

中华书局

1980

先秦文学论集

胡念贻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中国神话通论

袁珂著

巴蜀书社

1993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诗经学史

洪湛侯著

中华书局

2002

屈原与楚辞

姜亮夫姜昆武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屈原论稿

聂石樵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先秦辞赋原论

姜书阁著

齐鲁书社

1983

赋史

马积高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编

中华书局

1983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编

中华书局

1958

汉魏六朝诗讲录

叶嘉莹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古诗十九首解

张庚解《艺海珠尘》本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

陶渊明研究

袁行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魏晋风度研究

马良怀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魏晋思想论

刘大杰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1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著

中华书局

1996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曹道衡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傅璇琮主编

辽海出版社

2000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

杜晓勤著

北京出版社

2001

唐诗大辞典

周勋初主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

中国散文史

郭预衡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李白诗论丛

詹瑛著

作家出版社

1957

杜甫评传

陈贻焮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白居易年谱

朱金城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大历诗人研究

蒋寅著

中华书局

1995

全宋诗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宋代文学通论

王水照主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唐宋词史论

王兆鹏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

唐宋词风格论

杨海明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

宋词散论、词学论稿

詹安泰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5

灵溪词说

缪钺、叶嘉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南宋词研究

王伟勇著

台湾文史哲出版社

1987

中国词学批评史

方志范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

祝尚书著

巴蜀书社

1995

唐宋诗之争概述

齐治平著

岳麓书社

1983

宋代文学研究

张毅主编

北京出版社

2001

东坡诗论丛

苏轼研究学会编

齐鲁书社

1983

东坡文论丛

苏轼研究学会编

四川文艺

1986

江西诗派研究

莫砺锋著

齐鲁书社

1986

江湖诗派研究

张宏生著

中华书局

1995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东方出版社

1963

元明清戏曲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编

作家出版社

1957

元明清戏曲研究论文集二集

作家出版社编

作家出版社

1959

吴梅戏曲论文集

王为民编

中国戏曲出版社

1983

五大名剧论

董每戡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探艺录

宁宗一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

元明清戏曲戏曲探索

徐扶明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中国古代戏曲论文集

王季思著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

中国戏曲文学史

许金榜著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4

关汉卿研究论文集

古典文学出版社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

元杂剧论集

李修生等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6

元代杂剧艺术

徐扶明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

元曲百科辞典

袁世硕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

元杂剧史稿

李春祥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9

元代文学史

邓绍基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五大名剧评述

孙逊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五大小说评述

李厚基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明清传奇史

郭英德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琵琶记》讨论专刊

《剧本月刊》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汤显祖研究论文集

江西文艺研究所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

李渔研究

黄强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6

中国古代散曲史

李昌集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洪升与《长生殿》研究

孟繁树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

汤显祖传

黄文锡关凤雏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6

《长生殿》讨论集

中山大学中文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8

散曲通论

羊春秋著

岳麓书社

1992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夏志清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话本小说概论

胡士莹著

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版本,十二生肖里面没有猫,据推测那是因为家猫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无人知晓。还有人说,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筒《日书》当中就有了生肖,而当时处于战国,猫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十二生肖当中没有猫。猫真的从埃及传入中国的吗?我看未必! 妖猫传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雅•韩奕》当中有一句:「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要知道我国的《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韩奕》写的是周宣王时期的历史,说明西周时期就出现了猫。从网上的翻译来看,这里指的是山猫,而非家猫。虽然说是山猫,那么虎又不是家虎,猴也是野生的,为什么能成为十二生肖。 当然,我们要说的重点不是十二生肖,而是猫出现的历史。既然《诗经》里面就出现了「 ”猫”,说明我国的猫,很早就有了。 古代的猫 猫的历史考证 除了《诗经》当中提到了猫,在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一书当中也提到了猫:「 ”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猫和虎同时出现,古人知道猫吃田鼠,而虎吃田里面的野猪,所以在腊祭(十二月)这天祭祀猫虎。通过这段话来看,先秦时期就已经有祭祀「 ”猫神”的习俗,并把虎和猫当做神来祭拜。 《礼记》虽然成书于西汉时期,但是内容写的是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在腊祭(十二月)这天祭祀猫神,绝对不是一两天形成的。通过《诗经》与《礼记》的时间对比来看,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猫的存在。根据年代判断,猫最早在西周周宣王(公元前828年—前783年在位)时期就已经出现,最晚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所以,中国的「 ”猫”距今有两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史书当中的猫 在隋朝萧吉的《五行大义》当中记载:「 ”十二属配十二支,支有三禽,故三十有六禽。申朝为猫,昼为猿,暮为猴。”也就是说,隋朝的「 ”三十六禽(又作三十六时兽)”中就有猫,并配属十二支的三十六种动物之一。 在《新唐书》里面,也曾记载:「 ”弘道初,梁州仓有大鼠,长二尺余,为猫所啮,数百鼠反啮猫。”唐高宗弘道年间,梁州的仓库有大老鼠,身长二尺多,被猫咬以后,数百只老鼠反而咬猫。 古代的猫 此外,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魏郡出现猫鼠同乳。陇右节度使朱泚在军士赵贵家,得知这件事以后,将猫和老鼠装进笼子献给了朝廷。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民间也有人养猫的情况。 有一部**叫《妖猫传》,故事改编自日本小说家梦枕獏的魔幻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就是唐朝。该书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但是作者肯定对中国文化很了解,作者知道唐朝已经流行养猫。且贵族阶级已经非常普及,所以唐朝出现家猫已经很普遍了。 古典文学中的猫 宋代吴自牧所著《梦粱录》当中介绍说:「 ”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从《梦粱录》的记载来看,这里的「 ”狮猫”应该是外来物种,属于达官贵族的宠猫。而能捕鼠的属于家猫,在民间应该很常见。家猫和宠物猫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区分了,那么古代家猫出现的历史会更早。而宠物猫应该出现于唐朝,比如《妖猫传》当中出现的猫,应该属于「 ”狮猫”,是贵族阶级饲养的宠物,并非来捉老鼠的。 古代的猫 在《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体积与猫一般大,从民间找来的猫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将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大家偷偷看猫的反应。当老鼠从洞内抛出,狮猫却跳到矮小的桌子上,而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又跳下来,反反复复跳了上百次。很多人认为老鼠很胆怯,最后,老鼠跳不动了,猫再从桌子上跳下来讲老鼠吃掉了。 《聊斋志异》虽然是文学作品,但是里面也说了,「 ”狮猫”由外国进贡而来,说明「 ”狮猫”是外来物种。而北宋文学家吴自牧在《梦粱录》里面已经有「 ”狮猫”记载,说「 ”狮猫”不能捕捉老鼠,只是美观,属于宠物。那么,古代把家猫和宠物猫还是分得恨清楚的。 所以说,能捕捉老鼠的家猫,大约出现在西周时期。比所谓的宠物猫「 ”狮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来物种要早得多。网上,所说的猫源于埃及,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 ”狮猫”吧!

一地一风俗,一心一故乡。“兰溪市赤溪街道翁家村农历二月半当大年,我(指毛毛雨)亲办过‘四合’剪过元宝,备过七样果子买过四样糕点等等”。原来,这是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并列的三个“月半”佳节。唐代花朝定为二月十五。到了宋代,花朝节于某些地方被提前到农历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南宋杨万里说“唐二月十五为花朝”,而“东京以二月十二为花朝”。在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气候差异而已。

1——文献记载

——《广群芳谱 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翰墨记》有: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梦粱录》则依然因循旧习: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梁梦录》是介绍南宋都城临安风貌的。

2——诗词例证

汉宫春(宋·无名氏)

四舞阶蓂,花朝节后,二月阳春。观音降诞,当年对此良辰。谁知好日,固多同、重现前身。已壮门楣全四德,富将偕老卿卿。    天意不如人愿,坚柏舟节义,安富尊荣。徐君两雏,戏彩歌舞莱庭。勤教子、不厌三迁,何异轲亲。福寿麻姑伴侣,长笑傲武陵春。

点绛唇(三)(宋·曹组)

小小朱桥,柳边人过横塘路。细风时度。㰝浪痕痕去。 草软沙平,稳衬寻幽步。㰝㰝处。乱红飞舞。回首春城暮。

夏历二月份,正是早春时节,咋暖还寒。论节气,大约在“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这天,各地的百姓,尤其是花农,都要祭百花以求庇佑。

陈水河整理于2019320早上

引者注: 毛毛雨,指翁锦海。他说,过大年手续和礼数很繁琐,稍有不慎,或遭大不敬之罪。

七样果子,指的是瓜子、花生、核桃、红枣、桂圆、荔枝,莲子。要染红。

五代烛,指一斤通、十二两、大四量、小四量、三拜烛。

五谷,谷,麦,豆,红豆,玉米(或糯谷)。

四样糕点,指双喜糕,麻酥糖,茴茴,连环糕。要素点。

四合:粽,作糕,馒首,印馃。

《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按照演出的顺序记载了百戏表演的全过程,是我们了解宋代百戏伎艺实际表演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在那一次演出里,在各种伎艺表演之后,有“合曲,舞旋迄,诸班直常入祗侯子弟所呈马骑”等描述。对此,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一书中指出:“至于《舞旋》之为舞蹈,《马骑》实为马戏,则各为专技”。要把“合曲”与舞旋连用,说明《舞旋》基本上是一种有音乐伴奏的表演,其具体动作形态和表演内容,一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伎艺性质,所以在列在百戏之内;同时,《舞旋》在表演内容上又可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技巧性,所以可以作为整个百戏表演结束时的“压轴节目”。在《舞旋》之后,皇帝参加的马球、马戏表演就开始了。

同书之“六月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条,记载说:“作乐迎至庙,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军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同书“下赦”条中还说:“军容直作杂剧、舞旋;御龙直装神鬼、斫真刀、倬刀。”在这些记载中,《舞旋》都是和杂剧表演更替出现,可能正是因为它在表演内容上没有确定性,所以才能和杂剧互相补充,发挥艺术的感染力。

当然,《舞旋》也并非总是与杂剧作伴。《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条说,当御赐第八盏酒时,“百官酒,舞三台,众乐作,合曲破,舞旋”。这里的《舞旋》已经和宫廷大曲一起演出了。

以上所记,多为北宋年间《舞旋》表演的情形,而《梦粱录》的记载则说明南宋虽然经过了巨大的社会振荡,文化变迁,但是《舞旋》却依然流传下来。《武林旧事》中追忆了北宋年间的著名“舞旋色”雷中庆,又记载了南宋的范崇茂、豪俊迈、刘良佐、杜士康、于庆等人。舞蹈史家费秉勋认为,《舞旋》不是指某一特定内容的具体节目,也不是一切舞蹈节目的泛称,而是指除队舞、舞队之外,穿插于广场艺术或宴会排当乐次中单人或双人表演的大曲舞蹈和较短小的徒手舞蹈节目。孟元老形容“一裹无脚小幞子锦袄辽人,踏开弩子,舞旋搭箭”(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的时候,舞旋一词似乎是动作的泛称。当吴自牧形容“街市有乐人三五为队,擎一二女童舞旋”(见《梦粱录·妓乐》)的时候,《舞旋》一词强调的是动作的过程,并使人联想到“旋转”的特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