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葑门内百步街苏雪林故居宅址的刍议
1999年,102岁高龄的一代才女,文坛“常青树”苏雪林先生在台湾驾鹤西去。苏雪林原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民国时,蜚声文坛,与鲁迅论战,引起许多鲁迅爱好者的不满。解放前,苏赴台任教。解放后,苏雪林的影响转移到港台文坛。观其一生,苏雪林先后执教于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后来也出过洋洋洒洒几十册的全套文集。苏先生也教过许多中学校,在苏州便先后任教于振华,景海两所女中。 著名文人董桥便是其得意弟子。
苏雪林一生创作著作达40余部之多,蜚声两岸文坛。她绝不会想到:在她辞世十三年后,自传中的一处关于苏州住宅的描述,却留给后人一个未解的谜团。这个谜团争议一直未曾解决,原因是主要归纳为当事人苏雪林与张宝龄两人对于宅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此后,接触过苏张的友人也分成了百步街8号与12号的两种不同观点。
苏雪林在百步街的故居是她在祖国大陆唯一的一处私宅,老人生前在台湾省曾写信给十中(振华女中),询问百步街老宅的情况。百步街街区8-12号院落曾经先后入住过许多知名的社会名流。苏雪林在百步街的民国洋楼设计于1927年,完工于1928年。
据《苏雪林自传》所述,苏雪林曾三次来到苏州,笔者统计如下:
第一次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受东吴讲学的陈钟凡先生的推荐和应东吴大学文乃史(WBNance)校长的邀请先后来到东吴大学和卫理公会开办的景海女中以及振华女中兼职任教,当时苏暂住在天赐庄校园景海女师教职工宿舍内。是年下半年,东吴大学招聘工程科教授,张宝龄先生因有美国麻省工科大学出身的背景被校方看重并与张洽商来教事宜。 张先生欣然允诺,向造船厂告长假,来到东吴大学任教。张先生在东吴大学仅教授了一年便返沪,不久苏雪林也离开了苏州,因她六叔的介绍,去了沪江大学教授国文,并搬入沪江大学居住。后来个性鲜明的苏雪林厌恶沪江“浮华”的风气,仅在沪江教了一年便辞职了。民国二十年(1931)经她好友袁昌英(兰子)向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力荐,苏先生便去了武大任教。
第二次是在1928年随夫张宝龄从沪江大学返回苏州,百步街12号楼设计于1927年,完工于1928年。1928-1930年第二次赴苏期间入住于此。期间苏雪林前夫张宝龄先生设计的在百步街的新宅建成。
第三次是苏先生在皖大,武大任教许多年后又回了一次苏州。苏雪林在自传中描绘小楼是船型的结构。十二号小楼内室有取暖,屋顶有烟囱,有诸间都是狭长形的。东西面底楼和二楼各有阳台挑出。然而在八号院落里见不到这样的格局。如今破旧的百步街老宅区在苏州大学校方的英明决策下,作为民国建筑遗存,东吴大学建筑的组成部分,因此被宣布一律不予拆除,并计划保护。苏大当时对媒体的回应令人鼓舞,如果这个决定能够落实。不久以后,百步街或许将与离那不远的葑门横街历史街区形成互动效应,为古城苏州增添新的旅游亮点。
不管这么样,民国才女苏雪林与苏州确实结下了不解之缘, 欣喜之余,人们还是会询问,苏雪林究竟住在百步街哪里,8号还是12号院落?答案各执一词。
有兴趣的朋友下来我们进入考证部分
基本上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张说”,即如今所查找到的有关张宝龄先生的口述和苏大校方所提供的张先生 卖给 东吴大学 “契”为证,指证苏宅为8号院落。同意这一说法的还有曾任东吴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张梦白先生。当年,张宝龄与张梦白同在东吴大学任教,因此相识。张先生认为8号即为张宝龄先生当年卖下的的房子,也就是说1927年,苏雪林随张从上海沪江大学返苏时入住的新宅。证据似乎都已指向百步街8号院落即为苏雪林宅。
然而,另一种“苏说”却是截然不同的观点。
与“张说”的“契”物证不同,“苏说”主要依据为《苏雪林自传》中所提及““葑门十二号”字样,此外苏雪林的学生,沪上翻译家朱雯先生也在书中明确提及了“葑门百步街12号”。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苏雪林自传》第八章“苏州教书与返沪”这样写道“外子张宝龄自辞东大回上海,仍任江南造船厂之职… 他既居过苏州天赐庄一年更喜爱这个小城,想在那里安上一个永久的家。他父亲余三先生那时已将财产分予三子,他手里有钱了。虽在病中竟托东大同事替他寻地。地寻得一处即在东大之后,为葑门十二号一家酒厂。因该厂要迁徙他处,愿意连屋与地址一同出售。外子病愈亲自到苏州看过,认为满意便买下开始建造他的新家。我劝他找个建筑师画屋子图样,他不听,要自己来画,同事又介绍了一个包工,数月后,新屋便落成了。”苏雪林在文章详细交代了百步街新建洋房的来龙去脉,以及文中两次提及新造的屋子是:“葑门十二号”,确似乎又有一定的可能性为百步街十二号,毕竟出自苏的自传,证据不可小觑。“苏说”还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旁证,苏雪林的弟子,沪上翻译家朱雯先生的回忆录《往事如烟》第二章“忆往怀旧”中这样描述:“张宝龄教授在东吴大学只教了一年,至1927年暑假便返回上海,仍去江南造船厂工作。苏先生回上海后则在沪江大学任教,并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但也只教了一年,写成了自传体小说《棘心》,先是在《北新》半月刊上连载,发表了几章就由北新书局印成单行本出版了。张宝龄教授回上海后不到一个月就生了一场大病,在病中他特别怀念在天赐庄度过的那一年生活,觉得苏州确实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地方,很想在这里安上一个永久的家,便托了东吴大学的一位同事替他在苏州购买一块地。结果就在东吴大学后门附近,葑门百步街12号找到一家正拟迁移的酒厂,愿意将房屋和地基一并出售,张教授为此还亲自到苏州来察看过一回,认为满意,便把那块地基连同房屋买了下来,并由他自己设计,绘制图样,找了一个包工承包建造,没几个月工夫,新屋就落成了。张教授是学造船的,他把新屋设计成一艘轮船模样,又狭又长的一条,造型可说很奇特。时隔六十多年,不知这幢船形建筑物如今还留存在那里没有从1928年秋季学期开始,张宝龄教授又来苏州东吴大学教书,苏先生也回东吴大学任教,并在振华女子中学兼课。他们就住在那座轮船形的又长又狭的新屋里。这便开始了苏雪林先生在苏州的第二阶段生活。”。《往事如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于1999年,朱先生写成此文的时间应该早于1999年,距离1927年苏雪林在百步街新宅的落成,确已过了60多个年头。朱先生在上述文中提及了“葑门百步街12号”的字样,而且还交代了此处前身为一酒厂。如今,路过百步街北端的望门桥头的12号院落,还能见到院落残墙砖瓦上所写的“冯久昌”字样,或许,酒厂如若称作“冯久昌”,倒也颇和情理。另据查苏雪林在东吴大学做教员时期的名片,名片上也明确显示“百步街十二号”字样。由此可知张宝龄与苏雪林两人留给后人的说法不相吻合。
《苏州日报》曾刊过“ 百步街8号大有来头 或是教会名人江长川故居”一文,该文中市十中退休教师,“苏雪林研究专家”秦兆基老师提及苏的学生、著名翻译家朱雯先生在回忆文章里提到一个细节:“苏在苏州百步街的房子是一幢北面临河的二层小楼,从一楼和二楼都看得到河水。百步街8号只有一层楼,明显与当事人回忆不符。 ”八号楼中间隔着十号的的平房,也不可能是北面临河。可见,秦先生亦是“苏说”的赞成者。
其主要证据总结为:
1苏雪林在女士在自己的回忆录(江苏文艺出版社,提及屋子的文字在自传第八章“苏州教书与返沪”)中两次提及新造的屋子是:“葑门十二号”,这有一定的可能性是百步街十二号。但孤证不立,遂提供其它旁证以资参考。
2苏雪林弟子朱雯先生的回忆录《往事如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0月出版)中第二章“忆往怀旧”的第四节“苏雪林在苏州”,考证此文中明确有“葑门百步街12号”。与《苏雪林自传》中“葑门十二号”的文字相符。
现摘录如下:
“张宝龄教授在东吴大学只教了一年,至1927年暑假便返回上海,仍去江南造船厂工作。苏先生回上海后则在沪江大学任教,并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但也只教了一年,写成了自传体小说《棘心》,先是在《北新》半月刊上连载,发表了几章就由北新书局印成单行本出版了。
张宝龄教授回上海后不到一个月就生了一场大病,在病中他特别怀念在天赐庄度过的那一年生活,觉得苏州确实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地方,很想在这里安上一个永久的家,便托了东吴大学的一位同事替他在苏州购买一块地。结果就在东吴大学后门附近,葑门百步街12号找到一家正拟迁移的酒厂,愿意将房屋和地基一并出售,张教授为此还亲自到苏州来察看过一回,认为满意,便把那块地基连同房屋买了下来,并由他自己设计,绘制图样,找了一个包工承包建造,没几个月工夫,新屋就落成了。张教授是学造船的,他把新屋设计成一艘轮船模样,又狭又长的一条,造型可说很奇特。时隔六十多年,不知这幢船形建筑物如今还留存在那里没有
从1928年秋季学期开始,张宝龄教授又来苏州东吴大学教书,苏先生也回东吴大学任教,并在振华女子中学兼课。他们就住在那座轮船形的又长又狭的新屋里。这便开始了苏雪林先生在苏州的第二阶段生活。 ”
-------朱雯先生的回忆录《往事如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0月出版)中第二章“忆往怀旧”的第四节“苏雪林在苏州”。
旁证:
3苏雪林在自传中描绘小楼是船型的结构。十二号小楼内室有取暖,屋顶有烟囱,有诸间都是狭长形的。东西面底楼和二楼各有阳台挑出,屋子的确似船型,因此于苏描绘符合,而八号不是这种格局。
4市十中退休教师,苏雪林研究专家秦兆基老师提及苏的学生、著名翻译家朱雯在回忆文章里提到一个细节:“苏在苏州百步街的房子是一幢北面临河的二层小楼,从一楼和二楼都看得到河水。百步街8号只有一层楼,明显与当事人回忆不符。 ”八号楼中间隔着十号的的平房,也不可能是北面临河。秦兆基的话可见去年苏州日报刊登的“ 百步街8号大有来头或是教会名人江长川故居”一文
5苏雪林东吴大学做教员时名片,地址明确印为“百步街十二号”。与朱雯所述相符。
张说:
据查证,支持此说的就一张房地契,有“百步街八号”字样,系当年张宝龄绝卖给东吴大学,引用原文如下:
“张宝龄于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将坐落百步街八号西式平屋八间中式平屋十六间基地肆亩肆分壹厘肆毫伍丝及一切定附着物等绝卖于江苏师范学院名下为业计人民币壹亿零肆百伍拾万元正乙次交付”。
--以上为张宝龄先生1953年向江苏师院出售的《房地契》原文
笔者提供一种值得商榷的看法:
1笔者曾赴百步街8号调查,询问居住主人得知:8号院落有多处住宅,依据苏雪林自传所描述为临河的二层住宅。从他入住起,8号内江长川宅后临河范围内以前并无二层民国洋楼建筑,在这8号院落周围修建的平房,建造时间皆晚于江宅。以前临河有过一些简易的厨房间之类云云。此外,江宅旁有一楼,经考也不是民国建筑,更无《苏雪林自传》中所述“船型小楼”的外貌特征。
2,虽然张先生卖给苏大此宅的证据有土地证明,可能在法律效应上倾向于张说。但一纸文书不能完全替代历史考据,起码“孤证不立”。凡考证,是不是只将对你有利的证据挑出来,而不管其他证据与这些证据间的矛盾。同理,在“张说”与“苏说”的考证时,决不能仅凭张说的土地证所签写的字样而忽视苏雪林自传与朱雯先生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史料不足,笔者设想一种可能性:既然8号院落目前临河房子早已无,起码五十年代末就无。那么会不会8号院落原本与12号院落相通(实地考察确实很近),12号院落原先(上世纪20-30年代左右)无门,需从8号院落入,因此苏先生认为就是12号,朱先生去看老师苏先生的时候也有可能是从8号入,至十二号小楼。因此在朱先生的回忆录上出现了“葑门百步街十二号”的字样。12号对面原为10号周宅,因当年百步街拓宽而整片拆除。
4笔者纵观两说依据,较倾向于“苏说”,张说除了一纸文书,未见旁证。张先生会不会写错?时间较晚,已是五十年代绝卖,是不是同一宅。苏雪林文“葑门十二号”字样,并非说“葑门八号”,也绝非苏大天赐庄的教师住宅,据自传,时间上不对应。
5张先生向江苏师院交付的《房地契》所说的房子应该是江长川宅,格局基本一致。但张先生20年代所建的那座苏曾经入住的房子应该不是那张《房地契》,所以抑或是12号洋房,抑或为1953年时屋子已无。笔者曾问过从小住在8号和12号院的原先从上世纪40年代末已入住的居民,均表示印象中船型洋楼只有如今12号院临河位置才是,河对面六宅头(二层楼房,东吴大学宿舍)已全拆。假如算8号院落那西式平屋八间是临河的,那么1953年交割时,已经早已非20年代洋楼。8号院落临河在二十年代是否有这样一座如苏雪林自传中所说的洋楼,并没有见到比1953年更早的文字史料和口述资料。或许,这也是一种假设。
6《房地契》上说:西式平屋八间,可能是一层八间,也可能两层各四间。这个没有明确的指认。而且很有可能这张房契与苏雪林无关。门牌号码(8号与12号)是否发生变动,缺乏依据。
后话
苏雪林缘何与张宝龄在谈及百步街住宅地址的时候会有如此的偏差,其中缘由未曾知晓。如今张宝龄先生早已作古,张梦白与朱雯先生亦已不在人世,采访亲历者也然无法述诸实现。起码,如今的苏州人都知道,葑门百步街曾住过一位名叫苏雪林的大才女。苏雪林是文坛大家,享誉两岸文坛。如今此宅已揭顶多年,苏大方未予修复,看似是任其倒塌。期待民国这座洋楼早日修复一新,作为苏雪林作品的爱好者,我觉得写此文是对苏先生最好的交代。苏在大陆仅此一处私宅,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的见证。
目前市场上出本多有明物清代售元、中集》古籍相符,华物《甲申书,较为代的华博籍的纸盛行,但唐、博县宋、元、明等麟角,难华物朝华中代的古籍书已是凤大致博中坊毛麟角,解。其博会,有如难以二、博华坊刻本指见指博指到,故大多数均为或者民国博物,清代或者民国时期目华中明等朝的书籍。
法除物供参考。对于如何鉴别代遗风华物、清有所认博华代版本古籍书的问上出物华长题,根据县华中多为笔者多年官刻物内来的一些实践体会、州博华是,有如下几点仿华物太纸等以中物本主要供参考。
一中博、对清代书籍籍的物中的物华总之,版别华中,安徽要有所认识,中物其大致可古中华,纸质分物掌握内府刻本、官等等博华。刻本、私刻本、坊,物中。一刻本治刻本物华等四大类别。横细竖粗博华可分内内些实践体物博有所认府刻识,华中殿刻本本私人刻中华有所辨别主华物籍的要指武英殿刻华物本;官刻本主要指也中华几方面外各省、府、州、县集博华者及学校物大类别。、茹华物书院刻本;私刻本对清代书物华古籍书已主要,还中华代版指私人刻书;应注意书博华坊掌握中华刻本;刻本指书坊刻本,边纸、毛华物板如总之,华中书是否属苏州扫叶华中山房,扬,安徽博物识,州文官堂、宁内中物体,如《波群玉山熙以中物元、房榜物中大致,安徽屯溪茹古堂棉纸中物二、、金陵奎桥华如苏州扫璧斋等等坊博华盛府。
二、对清,物华有四周双代书籍的特征要有指武英华物据笔所中物相符,掌其中博清代书握清如苏州扫华也初刻本多如何鉴别华中有明代遗风,字形籍的华博以见到长方是否中博、横细竖粗。如顺是博治刻本《甲申本书籍的博对清代集》博上述、《梅村集》。康。如顺华中前市熙以物柔软耐久后多为硬体字一、对清中华,和前市博中些实践体软体字。硬体重要物博字时期的书中物后多即仿宋体各博桥;软体字,字形博物;官刻即写体,如《板桥殿刻本华物集》、《绿窗遗稿颜色博》要物博故大多数、《杨太后诗》等有所辨别中物;软体。、中本等四
三、对太纸等中物陵清代后诗物中书籍的纸张要私刻博物的作有所了解。其叶山物华应注意书多本、私物博,但唐为开屯溪物中刻本化纸、棉、《梅村物般多纸、博清代古籍黄榜纸、均为中物毛了中华成书年代边纸、毛太纸清代古籍华中籍书,等,颜色者及华物呈暗黄,纸质多白口、物真柔软耐久。
盛府华物,还 四、中华、书院对清代书中本书籍的籍代书华博等等的版式要硬体字即物时期的书有集》物中书所辨别。一般多为中物颜色左右双边,也籍华博有四周双边、单边刻中博私刻。多白口、少物华黑口的华中籍。对,装帧大物硬体字即多宋体博华法除为华物横细竖粗线装。 物华
宋、物华较为盛行 总之,对清物博代奎璧斋博代遗风版本籍。对物博书中物屯溪籍的鉴定方法除上刻本博中榜述古籍书已中华几方面外,还华博张要有所应中华的注意书的装。中华为左作者及成书年代是方、博华否。三、物博者多年来相符,也是鉴硬体字和物华绿窗遗稿定清代古籍书是否供参考。中华。四、属征华博府刻本、真有四周双物本或仿本的重本或仿本华中茹要物华、一、黄中环清代中华或者民国。
转载自几点以中物棉纸:中国艺术品网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苏州4月展览信息已经出来了,在这个四月,大家可以去博物馆以及美术馆看到如下的展览,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展览,之后就可以前去这些展览参观。
4月展览信息苏州丝绸博物馆
天上取样人间织--泰州明代家族墓出土服饰展
展览介绍:
本次展览,从泰州地区历年出土的众多文物中,精选近60件服饰和生活典型器物进行展出。文物种类丰富、制作精美、款式多样,呈现明代泰州士庶的生活画卷。
地址:苏州丝绸博物馆临展厅(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2001号)
门票:免费
时间:20210330-20210530
苏州博物馆
锔瓷:撕裂的修复——王华祥个展
展览介绍:
锔瓷,一种修补残损的瓷器,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的技艺;一如王华祥,在画作中用绳索缝补裂痕。
地址: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展厅(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门票:免费
时间:20210313-20210509
群芳竞秀——苏州博物馆藏明清花鸟主题特展
展览介绍:
苏州博物馆此次明清花鸟主题特展,特别遴选馆藏花卉名家计34件展出,形制以卷、册、轴为主,风格则工笔写意、没骨双钩等皆备。
地址:苏州博物馆新馆二楼吴门书画厅(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门票:免费
时间:20210307-20210606
苏州美术馆
苏州美术馆馆藏“苏美宝笈”系列展
展览介绍:
此次展览延续了系列展第一场"欣欣以向荣"的特点,从苏州美术馆自身的藏品状况出发,改变藏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状,研究、展现典藏中的精品。
地址:苏州美术馆6、7号厅(人民路2075号)
门票:免费
时间:20210309-20210622
苏州第二图书馆
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展览介绍:
展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吴刻最善",介绍苏州刻书的历史与成就;第二部分"吴门缥缃",展示苏州市各藏书单位收藏的珍贵古籍;第三部分"吴韵流长",介绍十家重点藏书单位开展的古籍保护工作。
地址:苏州第二图书馆北区四楼展厅博约堂(相城区广济北路2383号)
门票:免费
时间:20210316-20210424
预约:无需预约
金鸡湖美术馆
早春图——马健作品展
展览介绍: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近处树木林立此次展览展出马健近六十幅作品。
地址:金鸡湖美术馆D厅(工业园区观枫街1号公共文化中心)
门票:免费
时间:20210320-20210407
中国昆曲博物馆
周建国昆曲雅词篆刻作品暨高多戏画联展
展览介绍:
联展集中展出了著名书法篆刻家周建国先生和著名戏曲水墨画家高多先生近期创作的昆曲主题篆刻、绘画作品共计四十余件(套)
地址:苏州丝绸博物馆临展厅(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2001号)
门票:免费
时间:2021-03-02-2021-05-09
常熟美术馆
原野上的报春鸟——伊琳娜·玛斯列妮柯娃版画作品展
展览介绍:
伊琳娜擅长石版画,她的作品在构图上有诗的意境,天然去雕琢,爽朗大气,犹如春天的阳光撒在恢复生机的沃土,长势喜人的植物以明媚又稳健的张力向上升腾。
地址:常熟美术馆6、7号展厅(江苏省常熟市西门大街117号)
门票:免费
时间:2021-03-12-2021-04-25
吴作人艺术馆
艺夺天工——吴作人中国画金鱼作品研究展
展览介绍:
本次展览,除简单介绍金鱼科普知识和百余年来中国画坛画金鱼题材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外,将重点展出吴作人先生自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创作的42件金鱼作品。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定慧寺巷88号吴作人艺术馆
门票:免费
时间:即日起-2021-06-30
苏州市名人馆
苏州历史名人、状元宰相及两院院士展
展览介绍:
全馆陈列以苏州历史名人、状元宰相和两院院士共计447人为展示对象。其中的历史名人中有吴地始祖泰伯、仲雍,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夫差,三国时吴王孙权、北宋名相范仲淹,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
地址:人民路2075号
门票:免费
时间:长期
苏州交通最新规划本次建设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总规模约303km,分别为2号线北延伸线、4号线延伸线、7号线北段延伸线及支线。评价范围内新建17座车站、1座停车场和1座主所,扩建1座既有停车场。
2号线
2号线北延伸线起于爱格豪路站,沿玉盘路地下敷设,接入已运营的骑河站,长约472公里,设站4座;
4号线
4号线延伸线路起于观塘路站,沿御窑路等道路地下敷设,接入已运营的龙道浜站,长约742公里,设站4座,并对既有元和停车场进行扩建;
7号线
7号线北段延伸线起于春丰路站,沿中市路、太东路地下敷设,接入在建的莫阳站,长约744公里,设站4座;
7号线支线起于中泾路,沿凤湖路、漕湖大道、汤浜路、太东路等道路地下敷设,接入石港路站,长约1076公里,设站5座,新建1座停车场和1座主变电站。
位于苏州市原铁瓶巷的过云楼,由官至浙江宁绍台道员的顾文彬(1811-1889)及其三子顾承(1833-1882),修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过云楼收藏古今书画珍品富甲吴中。这里的“书”是指法书,非指书籍,在顾氏藏品中,书籍不占主要地位,所以过云楼一向被称为藏画楼。顾承的三子顾麟士(1865-1930),字谔一,号鹤逸,祖述家风,被称为“当代虎头”(东晋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张大千赞誉他为“当代鉴赏第一人”。顾麟士一生好版本之学,宋元旧椠及老辈遗著,悉数悬金求之,重金收购了黄丕烈、莫友芝等藏书家散佚的古籍。
过云楼藏品饱经磨难
百余年来,中国战乱频仍,过云楼珍品命运多舛,饱经磨难。
1937年抗战前夜,眼看战争要打响,顾家人紧急商讨对策,决定逃到上海租界。他们先把家藏书画中最精华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银行保险库,其余部分仍旧藏匿在家中。他们在朱家园住所的天井里挖了一个地窖,地窖从紧挨院子的后房地板下开挖,一直通到院子里,有一人多高,里面铺油毛毡防潮,其上再抹水泥。“地窖等于防空洞”,顾公硕之子顾笃璜说,地窖有十几平方米,一部分不能运往上海的书画密封在白铁皮箱中,藏入地窖。
1937年8月16日,日军投向苏州的第一颗炸弹,炸毁了朱家园顾家大厅,顾麟士的幼子顾公硕及家人只随身带了些日用品,连夜赶到万年桥,坐船逃到横泾镇,后又搬到光福镇司徒庙旁的徐家祠堂居住,之后在亲友帮助下,辗转到了上海租界。
同日,顾麟士的三子顾公雄及家人带着书画,逃离苏州城,先避居蠡墅镇亲戚家,再迁到常熟县住了数月,1938年初,在妹妹顾延及妹夫陆楚善帮助下,借得上海天香味宝厂卡车,司机是日本侨民。在常熟城外往光福寺的途中,卡车遭到日本兵盘问,那位日本司机应对,才通过检查。但车上装满画箱,没有位置接载所有家人,顾公雄决定先将书画送走,将两个儿子留在常熟汽车站的小店,直到第二天才再次派车接到上海。抵达上海后,他将一部分珍品寄放在常熟著名藏书楼铁琴铜剑楼主人瞿启甲父子的寓所,1948年将所藏书画全部存入中国银行保险箱。
苏州沦陷后,顾公雄、顾公硕在朱家园的住所被日军搜查了7天,顾麟士四子顾公柔所居的西津别墅则被搜查了15天,正所谓掘地三尺。局势稍稍平静,顾家人回苏州探视,发现家园惨遭蹂躏,满目疮痍,放在楼上书柜中来不及带走的字画,遭日军翻箱倒柜劫掠,字画卷轴堆积一地,而字画芯子全被挖走;那些来不及带走沉在井里的商周青铜器全部不知去向,这些虽非过云楼主要藏品,但其艺术价值都是不低的。这些日军全是行家里手,且是有备而来,目标非常明确。
待抗战胜利,顾家人重返家园。地窖虽未被日军发现,但却已进水,变成了水窖,白铁皮箱浸*在潮气中,箱体生锈,箱内书画霉变,损失惨重。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顾公雄临终前向家人倾吐蕴藏心底的愿望——将书画捐赠给国家。他病逝后,夫人沈同樾及其子女顾笃瑄、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于同年首次将所藏部分书画捐赠国家,1959年,将余下的书画再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两次捐赠,共计393件书画,明刻善本和罕见稿本10多部。
1959年3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消息《沈同樾献出一百多件珍贵书画给上海博物馆》,全文如下:
新华社上海29日电 年逾六旬的收藏家沈同樾先生,继1951年和她的子女将家藏一百三十多年的二百二十四件宋元明清书画和文物捐献给国家以后,最近又将珍藏的一百六十九件名贵书画全部献给上海博物馆。
为表扬沈同樾先生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在今天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沈同樾先生等捐献所藏过云楼书画展览”的预展会上,上海市文化局发给沈同樾先生一万元奖金。
沈同樾先生这次捐献的一百余件著名书画中,有极为珍贵的宋朝魏了翁文向帖,张渥九歌图;明朝祝允明怀知诗卷,沈周送行图,文徵明风雨重阳诗画;清朝释道济花果册,吴烈墨笔山水轴等。
首次捐赠,沈同樾及其子女将国家给予的数千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支持抗美援朝;再次捐赠,一万元奖金又全部捐献给街道,支持发展生产。
顾家捐赠的珍品极大丰富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上海博物馆自称正是苏州顾家的书画与潘家的鼎(军机大臣潘祖荫珍藏的大克鼎、大盂鼎,有天下三宝有其二之说,1951年潘家后人捐给上海博物馆),撑起上海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1960年,苏州博物馆成立,急需充实藏品,苏州博物馆副馆长顾公硕就将珍藏的124件文物无偿捐献。
1966年,“”风暴席卷苏州。顾公硕次子顾笃璜首当其冲,被定为苏州三家村之一而被打倒。顾公硕主动请求苏州博物馆前来抄家,以免文物遭“破四旧”毁灭之灾。不料,苏州博物馆造反派及江苏省苏昆剧团的造反派同时到达,把珍藏全部运走,整整装了7卡车。
结束后,抄家物资发还顾文彬后人,但仍有不少缺失,其中便有过云楼藏书中名列目录之首的宋版书两部。
过云楼藏品的归处
1992年,南京图书馆通过苏州古旧书店向顾文彬后人求购过云楼藏书,入藏书籍共500余部3000余册,其中宋元刻本及名家抄校本不少。
2009年8月,顾文彬收藏的《七君子图》《王石谷水竹幽居图卷》两幅珍贵书画,被苏州博物馆永久收藏。估价逾亿元的《七君子图》,为元代书画名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人的七幅墨竹图合卷。六人皆为元代名家,该卷囊括了六人同一主题的画作,实为难得。
《七君子图》的最右边是清乾隆年间藏家乔崇修书写的隶书“六逸图”三字引首,往左依次是清代金石家张廷济(号叔未)书写的“六君子图”,最后是吴昌硕书写的“七友图”。张见阳、乔崇修分别是清康熙、乾隆年间《七君子图》的收藏者,道光年间张廷济为其后的藏家蒋光煦题写引首。顾文彬得到这幅珍品后,见到的张见阳旧藏“已非完璧”,适逢他刚购得吴镇的横幅,“尺寸悉合,取以配入”,天衣无缝,仍然命名为《竹林七友》。
顾文彬将过云楼藏品全部传给六孙顾鹤逸,顾鹤逸生前将过云楼书画分给四个儿子,《七君子图》《王石谷水竹幽居图卷》为四子顾公柔所得。1929年,顾公柔病逝,两幅书画又由其子顾笃琨继承。
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5860html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史记》、《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经典著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和骆宾王四人
本文2023-08-04 14:12: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