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代出现漆器?漆器是怎样做成的?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漆器的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已见使用,战国时期更加发达。在汉代,漆器被作为日用器具,日渐普遍。唐代的漆器实物制作也有明显的发展。宋、元、明朝之后,漆器的制作有20多种。
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中国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彩,光彩照人。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须制作胎体。胎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体完成,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抛光到可与瓷器媲美。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非常坚硬,有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像陶瓷、丝绸一样,中国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到了明清两代,中国漆器发展到了全盛时期。漆工艺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并由实用转向陈设装饰领域,进入了以斑斓、复饰、填嵌、纹间等技法为基本工艺的千变万化的新时代。明代雕漆,初以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塘张成、杨茂为榜样,由张成的儿子张德刚与包亮主持内廷果园厂官办漆作的生产。成化、弘治年间内廷雕漆,器胎变薄,花纹疏朗,标志西塘派雕漆已进入尾声。云南大理为另一雕漆产地,名漆工现仅知王松一人。至嘉靖年间,云南雕漆始进入内廷,取代西塘派,使内廷雕漆为之一变。其特点为刀不藏锋、棱不磨熟。明末清初雕漆艺术一度失传,至乾隆四年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样,苏州织造漆作仿制成功,宫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苏州制做。扬州雕漆有螺钿、百宝嵌等品种,所制漆器花纹纤细且五彩缤纷。名工有王国琛、卢映之、夏漆工等,后者尤善制仿古剔红漆器。苏、扬两地漆作毁于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战中。福州漆器以脱胎见长,色泽华美,器体轻巧,系由名工沈诏安用传统夹□法所创。
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铜胎上髹饰数十层甚至上百层,再进行浮雕,色彩以朱红为主,风格富丽华贵。江苏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特色,在光线照映下,非常精美。福建脱胎漆器,以其色泽光亮、轻巧美观、不怕水浸、耐温耐酸碱腐蚀为点。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以花瓶制作为例,先预塑好泥胎或制作好木瓣胎模型;再用水裱上二层毛边纸;刷上脱离剂两道;髹上推光漆;然后成的分别髹上用生漆调细、中、粗灰数道;视器物的大小,用面粉调生漆裱上一次或二三次夏布或绸布;分别髹上用生漆调粗、中、细灰数道;用水冲去泥胎或脱去木瓣胎;用清水洗净胎内面,便成了脱胎漆器的"雏形"。每道工序都要阴干,每道髹漆在阴干后,都要用苏砖等干磨。"雏形"制成之后,还有好几道大工序。
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饰技法或以雕填见长,或以研磨绘著称。此外,还有厦门漆线装饰,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嵌螺钿工艺的装饰性强,给人以五光十色的美感,是明清时期颇为流行的漆器装饰艺术。嵌螺钿漆器是中国漆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她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了漆器装饰艺术。螺钿镶嵌漆器是精选河蚌、夜光螺等优质的贝壳作为原料,经过磨制后,作成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的图案,拼贴、镶嵌于漆坯上,再经过髹漆、抛光制作而成。螺钿镶嵌分为软螺钿和硬螺钿镶嵌两种。软螺钿镶嵌又称点螺。是将贝壳、夜光螺等原料精心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点在漆坯上制作而成。硬螺钿镶嵌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作为原料的贝壳磨得较厚些。还有一种做法,是在螺钿的薄片底面衬上不同的颜色,透过薄薄的贝壳能显现出各种色彩,称为衬色钿嵌。
漆器工艺品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材料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漆器工艺品的制作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漆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漆器工艺品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代表之一。
漆器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漆器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首先,漆器工艺品的制作需要选取优质的木材作为基材。然后,将木材进行切割、打磨和涂漆等处理,使其变得光滑平整。
接下来,需要将涂漆的木材进行烘干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制作。烘干后,需要进行底漆的处理。底漆是漆器工艺品制作的关键,它不仅可以保护木材,还可以让漆器工艺品更加美观。
在进行底漆处理后,需要进行中层漆和面漆的处理。中层漆的作用是增加漆器工艺品的厚度和质感,而面漆则是为了增加漆器工艺品的光泽和美观度。
最后,需要进行装饰处理。漆器工艺品的装饰通常采用雕刻、绘画和贴花等方式,以增加漆器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漆器工艺品的艺术之美
漆器工艺品的艺术之美在于其独特的材料和精湛的技艺。漆器工艺品的材料主要包括漆、木材、金属和玉石等,这些材料的结合使得漆器工艺品具有了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同时,漆器工艺品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经过精心的制作和处理,才能制作出一件完美的漆器工艺品。这种制作方式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需要艺术家的创意和灵感。
漆器工艺品的艺术之美不仅体现在其材料和技艺上,更体现在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上。漆器工艺品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就有漆碗出土。这只髹漆木碗口径106×92cm,高57cm,底径76×72cm,敛口、圈足,器壁外均髹涂有朱红漆,色泽十分鲜艳。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木筒及“蝶形器”,也髹有漆。河姆渡文化中的这些漆器,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批漆器。
中国现代考古发掘实物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了木胎涂漆(自然生漆)碗。夏、商、西周三代已逐渐从单纯使用天然漆到使用色料调漆。人们不断熟悉、了解漆的性能,改造、利用漆所特有的经久耐牢、不退色、不怕潮湿、鲜亮美观等性能,为美化自己的生活服务。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在对漆器胎质的选择、制作,对色漆的调配、使用,对漆器纹饰的绘制组合等等方面,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把漆器制作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工艺,并达到很高的水平,形成为中国所特有的漆器工艺。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精美的漆器工艺品。
商周时代有专门的皇家漆园,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私家漆园,赋税为1/4,高于其它所有生产项目的税收比例,这可以看出当时漆器生产的红火。有名的道家哲人庄子作过宋国的漆园吏,秦律有专门管理漆园的条款,这些都说明漆器生产在上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青铜器用量极大的情况下,漆不啻为一种调济和补充,而且有铜器不可替代的作用。铜器刚铸成时金光耀眼,但大件铜器分量重,搬运不便,而漆器则显得轻便,高贵典雅。从《周礼》一书可知漆器在当时的使用范围是相当广泛。商周时不仅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使漆器的天地更为广阔。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新石器时期的漆器:
浙江余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商周时期的漆器: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的漆器: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堆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的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指用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靖龙纹方胜盒。明清的螺钿器厚、薄并存。憹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一步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婴戏图黑漆箱、黑漆书甲及鱼龙海水长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用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硕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蔬,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剔犀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的逐层积累,然后剔刻几何花纹。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宫廷用具多用炝金,明鲁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炝金的标准实例。百宝嵌是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今天谈谈我国漆器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制漆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漆器品种开始增多,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漆器制造的繁荣时期。颜料最早是祖先用来写字,后来用来画东西。漆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开始使用彩漆和雕塑来装饰物品。当时制漆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是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为主,涂装工艺只有喷漆和镶嵌。战国和汉代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实用和装饰物品。绘画过程主要包括绘画、镶嵌、针刻等。装饰图案普遍存在于动物图案、云彩图案和几何图案中。它的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大胆,轮廓交错,魅力生动。
东汉以后,漆器生产进入了一个缓慢的发展时期,但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比如唐代的金银剥制工艺和宋代的漆雕工艺就已经高度发达。元明清时期形成了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次高潮,导致了官制和民间漆器生产的共存和共同发展。元代漆雕工艺成就辉煌,涌现出技艺超群、久负盛名的著名漆人,如张成、杨卯、张敏德、彭君宝等。明代绘画工艺全面发展,有14大类近400个技法品种,达到了“文千文千花,却无法辨认”的水平;清朝在继承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一些品种在造型和制作技术上达到顶峰,进一步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漆艺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项杰出的创造和发明。我国漆艺精湛,装饰精美,具有重要的工艺美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中国漆器发展到鼎盛时期。漆艺技术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从实用性向陈设、装饰性转变,进入了以多彩、再装饰、填充嵌入、衬布技法为基本技法的新的千变万化时代。明代以嘉兴西塘(今浙江嘉兴市)的张成、杨卯为例,张成的儿子张德纲、鲍良在内亭果园厂主持生产官办漆器。成化、弘治年间,朝廷雕漆,胎变薄,花纹稀疏,说明西塘派雕漆已经走到尽头。
云南大理是另一个产漆的地方,王松是唯一的画家。嘉靖年间,云南漆雕开始进入皇宫,取代西塘派,改变了皇宫内的漆雕。其特点是刀不藏锋,刃不磨。明末清初,雕漆艺术一度失传。乾隆四年,著名竹雕师封刻样品。苏州织漆复制成功,宫廷雕漆大部分是苏州制作的。扬州雕漆品种繁多,如珍珠母、白豹镶嵌等。扬州制作的漆器图案精美多彩。著名的漆器艺人有、陆颖之、夏等。后者特别擅长制作仿古红漆器。江苏和杨的漆器在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战争中被毁。福州漆器以其诞生、绚丽的色彩和轻盈的形体而闻名。它是由著名工人沈兆安用传统的剪辑方法创作的。
记得点赞关注哦
漆艺发展及艺术魅力
中国漆艺简史
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为世间贡献了无数的瑰宝,漆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我国制作和使用漆器,己有七千年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漆绘陶器,发展至战国和汉代,漆工艺有了很大发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汉代的漆工艺已经有了较为科学、较有组织的生产管理办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受绘画的影响,突破了平涂的局限,出现了晕色新技法。唐代发展了金银平脱漆器,并出现了雕漆。宋元两代,由于俄金雕漆等技艺的发展,漆器更加繁荣。明清两代,中国漆器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漫长的漆艺史,是技术不断进步,种类不断增多,品质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的历史;也是一代代艺人的发明、创造、探索的历史。在漆艺中,积淀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漆艺之美,是材质、技术、艺术、文化等诸元素的综合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漆艺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漆 器
人类是万物之灵,远古时代我们的先辈们就已经在发明并使用器物,漆器为人类发明的众多古器中的一种,它是采用漆树的液脂为原料涂制而成的器物。
漆器与其他古器物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三种特点;包容性、实用性、装饰性。不同的物品(即胎质),一经用漆涂饰过。就都成为漆器。它便有了防潮、防蛀、防腐的功能,且漆中可调入各色颜料,经过艺人的雕饰和绘作,一件艺术品就产生了。
漆器工艺流传了几千年。除了供给人们日用品所需而广受欢迎外。在工艺美术方面更是功不可没,不论是造型工艺或绘画,漆工都有不凡的表现。也留下不少惊世不朽的杰作。近现代因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艺受到忽视。许多优良的技艺面临失传,漆器工艺也几度衰微。
漆 画
纵观我国艺术史,上溯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己见漆画发端,而其后数千年。漆文化仅以精湛工艺的形态步入云殿高堂。于六艺之外,让世人惊叹而已。新中国成立,双百方针的推动,予中国漆画的形成与繁荣以可能。一批美术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悉心于研究传统髯漆工艺与现代绘画的结合,矢志不移地探讨漆艺审美形式。辄使中国漆画艺术日见可观。尤其是改革开放给漆画这个即古老又年轻的画种以新的生机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漆画属纯艺术品,是以天然生漆为主要媒材进行的绘画创作。它源于古老的漆文化传统,是从漆器装饰艺术中衍生并独立出来的新画种。漆画作为一个画种,对艺术追求的目标同其他画种都是一致的,但漆的材质和相应的表现技法决定了漆画的个性品质,这种特质构成了漆画存在于世的基础、漆画有绘画和工艺双重特点,工艺技法的多样性及材料的丰富性是漆画的优势,只有掌握好漆工艺表现技法,同时又具备一个画家的基本素质时,才能较好的完成漆画创作。
漆画艺术在厦门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厦门漆画创作在全国六、七、八、九届美展均有骄人成绩,中国美协因此决定将漆画委员会设在厦门,厦门市委、市政府也决定将漆画艺术作为打造艺术品牌,建设艺术之城的重要内涵加以重视扶持。
漆 塑
漆塑即漆艺的立体造型,是漆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立体形态一般分为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人为形态又可分为;具象形态、摸拟形态、象征形态、抽象形态。漆塑己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艺术中的一部分,其设计要根据使用的目的,欣赏的要求,与环境的关系并结合具体的材料工艺来构思。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藏漆器最多最丰富的博物馆。藏品达一万八千余件,其中以元明清三代传世作品为主,兼有少量早期作品。
在元明清三代的作品中,又以宫廷作品为主,兼有部分民间作品,其中珍贵文物325件。这些漆器工艺不仅种类齐备,内容丰富,且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研究价值,是世界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漆器是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经髹漆而成的器物。具有实用功能和欣赏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了中国漆器制造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两种单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
战国、汉代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大量制造各种实用与观赏品。髹漆工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动。
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但其间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唐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宋代的雕漆工艺都得到高度发展。
元明清时期形成了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高潮。形成了官造、民间漆器生产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元代的雕漆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涌现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技艺卓越、流芳千古的制漆名家。明代的髹漆工艺全面发展,工艺技法已有14大类,近四百个品种,达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程度。清代在继承明代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某些品种在造型和制作技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进一步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
附图为黑漆嵌螺钿加金片婴戏图箱,,,
箱方形,两侧有鎏金凤纹铜环,正面及顶为可抽插的门,内装大小抽屉五个。除箱底外,其余各面及抽屉的外立墙均为黑漆地,上用薄螺钿及金、银片嵌成庭院婴戏图,共有幼童100名,组成“百子图”。箱边及抽屉四边均用细壳沙组成边饰图案,画面上螺钿与金银光泽相互辉映,光彩夺目。其画之工,裁切之巧,嵌制之精,令人赞叹不已。
采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在一件漆器上贴嵌出多种纹饰的做法,《髹饰录》中称之曰“斒斓”。此法在清初发展到高峰,螺片剥离如纸,裁切精细,拼合巧妙,镶嵌也更加精细。这件精美的螺钿加金银片器物是此种工艺辉煌时期的杰作。
) =">
最早的漆器为新石器时代
——约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物理性能与漆相同。
——约4000年前梅堰(江苏吴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
——约3500年前的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
漆器,即涂漆的器物,是一种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表面被涂过漆的器皿胎体经过反复多次的刮擦涂抹,不仅坚固耐用,而且使器物色泽华丽。漆器技术是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大发明。
汉代漆器
什么年代出现漆器?漆器是怎样做成的?
本文2023-10-09 06:30: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