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古书有哪些?
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
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
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另外在 秘籍网 或者 医书网 里收藏了很多针灸书籍,对针灸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看医学网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杜立宽)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朱明清)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谭德福)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杨兆钢)
中国微针疗法(郭长青)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针法灸法图解(蔺云桂)
针灸七字经(黄荣活)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南正九)
针灸三绝(高维滨)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贺普仁)
针灸与按摩(辽宁中医学院)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北京中医学院编)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超清版)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郑其伟)
针灸临床学(孙申田)
针灸临床治疗学(胡武光)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郭效宗)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
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焦国瑞)
针灸临床选要(陈全新)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于致顺)
针灸临床问答(张学全)
针灸临证精要(阎润茗)
针灸五输穴应用(杨维杰)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超清版)
针灸保健学(何树槐)
针灸保健防病(张仁)
针灸健身术
针灸健身术(梁保义)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高维滨)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王启才)
针灸医学文摘(林昭庚)
针灸医家治病妙法(一)钟起哲
针灸医案选读(超清版)
针灸医桉与临症备急(张济民)
针灸医籍选译(王顺)
针灸医经选(张吉)
针灸十四经治病概要(熊修五)
针灸十绝招(彭敏)
针灸取穴图解(汉英对照超清版)
针灸取穴纲要(耿恩广)
针灸名医经典医桉(赵寿毛)
针灸名家医案精选导读(赵建新)
针灸名家:陆瘦燕学术经验集(陆焱垚)
针灸名着集成(黄龙祥)
针灸器械应用百问(杨华元)
针灸图说(高清彩图版)
针灸基础理论及方法(王炫燊)
针灸处方学(王岱)
针灸处方指南(朱玉祥)
针灸处方集(阎洪臣)
针灸大全(1958年版)
针灸大成新编(杨继洲)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针灸奇法治病术(符文彬)
针灸妇科学研究进展(李复峰)
针灸妙方治百病(王云凯)
针灸子午流注选摘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池澄清)
针灸学(谷世喆)
针灸学七字歌诀(超清版)
针灸学基础(超清版)
针灸学新论(林昭庚)
针灸学新论(超清版)
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 (上册)郭长青
针灸学笔记图解(超清版)
针灸学表解(李瑞)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
针灸学(刘冠军)
针灸实验录(申倬彬)
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吕景山)
针灸康复学(唐赤蓉)
针灸心传(高立山)
针灸心悟(高立山)
针灸心扉(高立山)
针灸心语(高立山)
针灸意外桉例选析(伦新)
针灸手册(靳瑞)
针灸探微(谢文志)
针灸推拿全书(李学武)
针灸推拿医籍选(李继福)
针灸推拿及经络实用技术(詹文涛)
针灸推拿基础与临床(张立德)
针灸推拿学(严洁)
针灸推拿学(超清版)
针灸推拿应用解剖与临床(严振国)
针灸推拿技术(超清版)
针灸推拿概要(刘茜)
针灸推拿治疗学(周文新)
针灸推拿疗法(张登部)
针灸撷英(高希言)
针灸数据挖掘与临床决策(超清版)
针灸断病法则
针灸新义(祁越)
针灸新医疗法(遵义医学院)
针灸新穴精选(李红阳)
针灸时间治疗学(李磊)
针灸明理与临证(刘冠军)
针灸易学新法(张崇一)
针灸易学(清)李守先
针灸有效点图解(郭效宗)
针灸有效点理论与临床(郭效宗)
针灸有效病症(方幼安)
针灸枢要(陈克勤)
针灸歌诀800首(董明强)
针灸歌诀歌赋259首(蔡文)
针灸歌诀配彩色图谱(高清彩图版)
针灸歌赋处方集解(施震)
针灸歌赋校释(施土生)
针灸歌赋选读(李磊)
针灸歌赋选(宫艳华)
针灸歌赋集成(张应泰)
针灸歌赋集注(王森)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文碧玲)
针灸治法与处方(超清版)
针灸治疗五官科常见病(超清版)
针灸治疗失眠(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高清版)
传统文化必读书目如下:
第一类:儒家经典必读——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孝经》
《弟子规》选读—— 《四书集注》朱熹 《增广贤文》第二类:史书必读——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
《左传》选读—— 《战国策》 《公羊传》 《读通鉴论》王夫之第三类:老庄荀韩墨孙必读—— 《道德经》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墨子》
《孙子兵法》选读—— 《鬼谷子》
《明夷待访录》第四类:其他子部古籍必读—— 《论衡》 《幼学琼林》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书》
第五类:先秦文选必读—— 《楚辞》 《汉赋》 《昭明文选》
第六类:唐宋诗文必读——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宋词三百首》朱孝臧 《古文观止》吴楚材选读—— 《乐府诗集》郭茂倩 《十八家诗抄》曾国藩
第七类:古典小说戏曲必读——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选读——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世说新语》 《金瓶梅》 《西厢记》 《浮生六记》 《菜根谭》
第八类:工具书文艺理论必读—— 《说文解字》 《文心雕龙》 《诗品》 《人间词话》选读—— 《书目问答》张之洞《经典常谈》朱自清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第九类:古代科技必读——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山海经》第十类:宗教必读—— 《楞严经》 《金刚经》 《六祖坛经》 《心经》选读—— 《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 《抱朴子》注:必读50部,选读22部,计72部。
关汉卿: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8、《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9、《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
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4、《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璚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5、《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6、《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7、《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8、《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马致远:《太和正音谱》《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
《文渊阁书目》是现存不多的官修书目,在目录学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属于明初国家藏书的第一部书目。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文渊阁书目 概述 :明初国家藏书 产生 :典籍为基础 编修 :登记性书目 产生,编修,评价, 产生 明初国家藏书是以元内阁所藏宋、金、元三朝典籍为基础的。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北伐军攻入元大都,大将军徐达尽收元内阁图籍送回南京。 以后,明 又广求遗书,国家藏书日丰。明成祖迁都北京,收贮于左顺门北廊,明英宗正统年间,移贮至文渊阁。 正统六年(1441),少帅兵部尚书兼华益殿大学士杨士奇等,始以文渊阁说贮书籍,颇多“本朝御制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自永乐十九年南京取来,一向于左顺门北廊收贮,未有完整书目”,故为打点清理,逐一勘对,编置字号,厘定部类,写成书目一本,名曰《文渊阁书目》。 编修 《文渊阁书目》是登记性书目。 杨士奇整理图书时,是将七千二百九十七部图书,进行分类,然后以《千字文》排次,按天字至往字,分为二十个字号,装进五十只大书橱中,编目就是逐字逐橱登记。 号和橱之下,才按图书的内容划分类别,而后依类登录图书。 天字五橱,收藏明朝御制御定文集等书。 地字四橱,收易、诗、礼、周礼、春秋、仪礼、礼记等书。 玄字一橱,收礼书、乐书、诸经总类等书。 黄字三橱。收四书、性理、经济(附奏议)等书。 宇字六橱,收史部之书。 宙字二橱,收史附、史杂之书。 洪字一橱,收子部之书。 荒字一橱,收子杂、杂附之书。 日字三橱,收文集之书。 月字二橱,收诗词之书。 盈字六橱,收类书之书。 昃字一橱,收韵书及姓氏之书。 辰字二橱,收法帖、画谱等书。 宿字一橱,收政书、刑书、兵法、算法之书。 列字二橱,收阴阳、医书、农圃等书。 张字一橱,收道书。 寒字二橱,收佛书。 来字一橱,收古今志书。 署字三橱,收旧志。 往字三橱,收新志。 以上二十字号五十橱。共7297号,即7297种书。达43200册,估计在十万卷以上。 《文渊阁书目》分类在整理图书时即已确定。由于杨士奇周详考虑,分类很是齐全。 其所分国朝、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礼书、乐书、诸经总类、四书、性理(附实录、传、年谱等)、经济、史、史附、史杂、子书、子杂、杂附、文集、诗词、类书、韵书、姓氏、法帖、画谱(诸画谱)、政书、刑书、兵法、算法、阴阳、医书、农圃、道书、佛书、古今志(杂志附)、旧志、心志等四十类目,可满足各种需求。并且它不恪守四部法成规,开创了有明一代分类的新风气。 还有,其某些类目的设定还有可取之处,如将礼书、乐书与“周礼”、“仪礼”分开,比较合乎实际;将地方志析为“古今志”、“旧志”、“新志”,在志书大量涌现的情况下,也有利于读者检索。因此,其分类体系,还可作为编制古籍书目的借鉴。 因此该书考订功用不可忽视。因为其编写之时,明内阁藏书尚完整,所收元朝旧藏,有价值的宋、元刻本和抄本颇多,另外,还有不少明初典籍。 然而,明嘉靖以后,文渊阁藏书大批流失,若干珍本秘册无可再见。所以,其就成为考订宋、元、明初散失之书的重要资料。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对勘《永乐大典》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于《文渊阁书目》。 因此,《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深有感触地评介其价值说:“惟籍此编之存,尚得略见一代秘书之名数,则亦考古所不废也。” 《文渊阁书目》原不分卷。传世之本,各家以意厘定,《四库全书》本分为四卷,《读画斋丛书》本,按《千字文》二十字号为卷数,分为二十卷。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着录有十四卷本。今流传较广的为《丛书集成初编》本,该本源出读画斋本。 评价 在明代官修目录中最为著名的《文渊阁书目》,作为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官修目录之一,在目录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考查典籍的流传和存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由于草率成书,难免有不足之处。 1记一代藏书之盛 唐初发明雕版印刷术后,极大 了藏书事业的迅猛发展。 宋辽金元,刻书业通天下,而官家藏书也日益丰富,如百川归海一样,宋辽金元丰富的官家藏书统统归功于明代。 明朝创建,把宋辽金元的国家藏书全部承袭下来,多是宋、元刻本和抄本,无不精美。 不幸的是,明代搜罗的大批历代精品,从明中期开始溢有亡佚,今天我们要考察了解明代的琳琅之藏和典籍的流传、真伪,除了残存的一部《永乐大典》之外,就只有借助于《文渊阁书目》了。 《文渊阁书目》体现了明朝精品藏书极盛时的状况,为研究宋辽金元藏书、刻书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2目录体制独特 2.1在分类上,打破传统四部分类法,另创新制。所设类目细密,并特辟“性理”、“经济”二类,“类书”不附于“子”,“韵书”不附于“经”等。都较为合理。其不足之处在于类目之间缺乏逻辑联系,难免杂乱,如史、子的分类既嫌漫又无界限。 2.2首列御制 第一号天字橱,收藏明朝御制御定文集等书。列御制第一,突出皇帝的尊位,与当时封建君主制的政治思想有关。这一分类形式,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3着录简单 《文渊阁书目》虽为官修藏书目录,但体制简单,不仅没有提要小序,连作者、卷数亦一并缺如。如此简陋的体制,在目录学史上尚属空前。藏书线索确实是留下了,而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就不能不大大地打折扣。 3对官修目录之影响 明以前各朝官修目录一般不过三、两部,而明代官修目录却不少。继《文渊阁书目》以后的国家目录,据《千顷堂书目》着录,尚有马愉的《秘阁书目》二卷、钱溥的《内阁书目》一卷、张萱的《新定内阁藏书目录》八卷、《内府经厂书目》二卷、《国子监书目》一卷、《南雍总目》一卷、《御书楼藏书目》一卷、《都察院书目》不分卷、《宁献王书目》一卷、《行人司书目》二卷。 这些目录,有存有佚,其中以张萱等所撰《新定内阁藏书目录》最为著名。 此目为万历三十三年,中书舍人张萱等人奉命校理内阁藏书时所撰,受《文渊阁书目》影响,分为十八类,全目八卷,以“圣制”、“典制”二部居首,以表明其官撰性质,然后于经史子集之外,增置类录、金石、图经、乐津、宋学、理学、奏疏、传记、技艺、志乘、杂部等。 各书略注撰人姓名、官职及本书残全情况。 并间有解题,虽文字简略,原书卷数也未全著,体例也不够完善,但稍胜于《文渊阁书目》,而成为考求明代官藏的重要目录之一。 4对私撰目录之影响 宋以后由于雕刻印刷普及,私家藏书日渐增多,私家藏书目录随之兴起。私家藏书目录既可反映某一时代文化学术的发展水平,也可为研究著名藏书家和学者提供资料,还可作为编制当时国家目录的重要依据。 明代的私家目录较兴盛,许多书目明显地受到《文渊阁书目》的影响,除高儒《百川书志》外,大多没有撰写提要,只录书名,大多不注著者亦无卷数,编写形式为帐薄式。虽有分类但极不精密。 5学者的评论 关于《文渊阁书目》有如下三种评说:一种以清人朱彝尊为代表。他认为:“其目不详撰人姓氏,又不分卷。俾观者漫无考稽,此牵率之甚者”。另一种以清人钱大昕为代表。他说:“此目不过内阁之簿帐,初非勒为一书,如《中经簿》、《崇文总目》之比。 必以撰述之体责之,未免失之太苛矣”。三为批评缺点,肯定价值,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它一方面指出:“今以《永乐大典》对勘,其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于此目。亦可知其储庋之富。”“士奇等承诏编录,不能考订撰次,勒为成书。 而图草率以塞责,较刘向之编《七略》,荀勖之叙《中经》,诚为有愧”。另一方面,它也指出:《文渊阁书目》编成后,书渐散失,后人“惟借此编之存,尚得略见一代秘书之名数,则(此书)亦考古所不废也”。《总目》的评价是最允当的。 总之,《文渊阁书目》是一部体制简单而价值极高、对后世古文献整理研究有广泛影响的官修目录。
针灸古书有哪些?
本文2023-10-09 06:33: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