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规家训家风的诗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关于家规家训家风的诗句,第1张

1有关家风家训古诗词有哪些

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示儿》——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末清初朱伯庐《朱子家训》

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4、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释义: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5、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

释义: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2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28字古诗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3有关家风家训的诗句

孟子:养身莫善于寡欲。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林则徐: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恶肆意,阴陟无益。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4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3、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4、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5、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6、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父母,感恩对方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7、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8、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9、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10、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扩展资料:

家风家规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和规矩。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古文名句有:

1、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出处:宋代朱熹《朱子家训》释义:对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年纪比我小,我也应当尊敬他;对那些素行不端者,虽年纪比我大,我们也该离他 远点。

2、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出处: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释义: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5关于家训家风家规的古诗句或者对联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6有哪些关于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家风家训家规的名言名句,有以下52条:1把老人当孩子珍重,把孩子当朋友尊重。

2公生明,偏生暗。3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6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7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8岁寒三友松梅竹,治家三宝勤俭和。

9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10勉学立家,明德养家,文明治家,孝悌传家,勤俭持家,赌毒败家。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2君子以俭德辟难。

13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14洒向人间都是爱,春暖花开家安泰。

15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17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18治家做好"四则运算":加勤俭节约,减奢靡浪费,乘孝老爱幼,除好逸恶劳。

1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0临睡检查门和窗,防盗防雨是良方。

床前备一灭火器,随时防火去隐患。防灾知识人人学,全家受益筑平安。

2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22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23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24父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我莫大的幸福,自当百倍珍惜。

25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

2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8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29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30一身正气廉政,两袖清风持家。三生相伴无悔,四季和睦相随。

31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32道是脚下路,德乃身后名。

3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34重视兄弟间和睦与家族间团结的传统。

35家和万事兴,邻睦百年福。36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37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38德惠人生,品立天下。

39一入贪途难入睡,两袖清风饭菜香。40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41不追求金钱,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42廉洁始于一言一行,文明在于一点一滴。

43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44做人不能忘本,做事不可丢责。

45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46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7家有老,万事好,孝为道,需行早。48心手相连共享美好生活,风雨同舟共创平安之家。

49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5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1正气在胸人坦荡,清风盈门家安康。

52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

7有关家风家训的诗句

1

《小宅》 -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 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

2

《过南城县麻姑山》 - 作者:崔橹 朝代:唐 - 似前如却玉堆堆

3

《百宝妆》 - 作者:长筌子 朝代:元 - 榴蕊浓芳,帘幕半卷,

4

《永遇乐》 - 作者:葛长庚 朝代:宋 - 懒散家风,清虚活计,

5

《吕氏子夔郎求诗》 -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 乃祖身兼将相

6

《家风》 -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 春耕秋钓旧家风,门巷荒

7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 - 作者:李嘉祐 朝代:唐 - 清秀过终童

8

《声声慢》 - 作者:李曾伯 朝代:宋 - 红绡剪就,绛蜡熔成,

9

《赠送张叔和》 -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 张侯温如邹子律

10、《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

8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今日能做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

托马斯•杰弗逊(美)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说的。

3、池田大作(日):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做,不要给人添麻烦,和别人和睦相处,正确的事情就要干到底,等等决不能强调孩子小就掉以轻心,当然,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也没必要唠叨个不停。

扩展资料: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相关段落:子孙虽多而庸碌无才,是最大的不幸;家产虽富而喜于铺张,是贫穷的根源;门庭虽闹而调理无度,是最大的败落;交际虽广而结恶从邪,是最大的罪行。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9家风家训的古诗两首

1、宋·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译文:尽孝道当竭尽全力,忠诚勇敢怀有赤诚之心;兄弟姐妹互相帮助,要知慈悲是没有度量,没有尽头。勤奋学习研读圣贤书,像敬重父母一样尊敬师长;懂礼仪知谦让,切勿疏忽轻狂,谦逊忍让、态度宽厚和善,邻里方和睦。尊敬长辈关怀幼小,体恤鳏寡孤独与弱势群体;

谦恭廉明,戒骄戒躁,才能树立威信,为人信服。要知勤俭节约过生活,常怀感恩心;能够顺应天理、慈悲为怀,才能广种资粮,普利群荫。处世“八德”是准则,后世应当谨遵前人教诲;以家训为戒,才能发扬祖业,有所作为。

2、魏晋·潘岳《家风诗》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

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

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扩展资料: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

参考资料:

家训

《三字经》中关于“家风、家训”的句子有:

1、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2、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xi礼仪。

3、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4、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5、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6、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7、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8、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9、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10、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11、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ze min。

12、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13、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唯一经。

1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15、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1 古文陆游家训的译文

原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 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坏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做父兄的人应当引以为忧,而不能够把这当作是高兴的事。一定要经常约束他们,命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谦虚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

从这以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

我这些话,是后来者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悔和遗憾。

2 文言文《家训》翻译

江端友《家训》译文:

大凡人在饮食时知道物的由来,五谷食物是农人经过播种收获的艰难过程,在天地间风调雨顺时才长成的,再把生的做成熟的,这些都是不容易的。肉食美味则是杀牲断命而来,那苦难是难以言表,想起来真使人不忍心食用,又何况选择好坏,产生厌嫌之情?人在一顿饭吃饱之后,不管是八珍美味,还是杂生丛草,都视为臭腐之物。因而,任随家庭多丰厚,也需节俭,口要能塞饱肚子,就自足了。要知道门外有无数的人,有尽力辛勤劳苦而不能得到一顿饱饭的人,有整天饥饿而不能得到食物的人,我无功而坐享食物,岂能更有什么选择!如果能这样,不仅少欲而易于满足,也可算是对进学的一大帮助。我曾经说想学道应当以刻苦淡食为先,人生直接可得上寿的,也没有多少,况且须臾之间,便就离开人世,因而不以此时学道、恢复本性,返归其本,而只知满足腹之欲,养肥这一躯体,这真可谓白做了一世人。吃罢饭无事,经史文典随意读上一二篇,对人都是有益的,这胜过把心思用到别处。

和人交流,应该选择端正高雅之士,如果泛交终会后悔,况且长时间和那些人在一起,受他们影响,终身想做贤人,也是不可能的。谈论别人,不要深及人家的是非,应该想想,知道人家谁是谁非即可。玩棋是高雅之戏,可以说玩玩无妨,不要和女人嬉笑无节制,以败损自己的意志,这是最不可以做的。既然自己不自重,必然被有识之士所轻视。人,作为人,所有的被人轻视无不是自取的,你们可要记住这点啊!

江端友《家训》原文:

凡饮食知所从来,五谷则人牛稼穑之艰难,天地风雨之顺成,变生作熟,皆不容易。肉味则杀生断命,其苦难言,思之令人自不欲食,况过择好恶,又生嗔恚乎?一饱之后,八珍草莱,同为臭腐,随家丰俭,得以充饥,便自足矣。门外穷人无数,有尽力辛勤而不得一饱者,有终日饥而不能得食者,吾无功坐食,安可更有所择。若能如此,不惟少欲易足,亦进学之一助也。吾尝谓欲学道当以攻苦食淡为先,人生直得上寿,亦无几何,况逘巡之间,便乃隔世,不以此时学道,复性反本,而区区惟事口腹,豢养此身,可谓虚作一世人也。食已无事,经史文典慢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谈议勿深及他人是非,相与意了,知其为是为非而已。棋弈雅戏,犹曰无妨,毋及妇人,嬉笑无节,败人志意,此最不可也。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汝等志之。

3 关于,家规,家训的古诗

1、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摘自宋代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 译文: 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这不能忘了。

父母的养育之恩,与天地一样没有边际。 2、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摘自清代《朱子家训》 译文: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摘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 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4、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摘自明朝袁黄《了凡四训》 译文: 一定要天天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一定要天天改过自新。倘若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倘若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

5、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摘自清朝张英《聪训斋语》 译文: 读书可以增长追求世间法则至理之心,是颐养心性的第一等事。

4 家风家训古诗词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5 《朱子家训》古文及翻译

『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

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6 文言文翻译:《包拯家训》

包孝肃公家训②云:"后世子孙仕宦③,有犯赃滥④者,不得放归本家⑤;亡殁⑥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⑦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⑧又云:"仰⑨珙⑩刊(11)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12)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字词注释 ①选自《能改斋漫录》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②训:教③仕宦(hu4n):做官④赃滥:贪污财物滥,贪⑤本家:老家⑥亡殁(m$):死亡⑦大茔(y0ng):祖坟⑧押字:在文书上签字⑨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⑩珙(g%ng):包珙,包拯的儿子(11)刊:刻(12)诏(zh4o):告,晓喻诗文翻译 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1 文言文《家训》翻译

江端友《家训》译文:

大凡人在饮食时知道物的由来,五谷食物是农人经过播种收获的艰难过程,在天地间风调雨顺时才长成的,再把生的做成熟的,这些都是不容易的。肉食美味则是杀牲断命而来,那苦难是难以言表,想起来真使人不忍心食用,又何况选择好坏,产生厌嫌之情?人在一顿饭吃饱之后,不管是八珍美味,还是杂生丛草,都视为臭腐之物。因而,任随家庭多丰厚,也需节俭,口要能塞饱肚子,就自足了。要知道门外有无数的人,有尽力辛勤劳苦而不能得到一顿饱饭的人,有整天饥饿而不能得到食物的人,我无功而坐享食物,岂能更有什么选择!如果能这样,不仅少欲而易于满足,也可算是对进学的一大帮助。我曾经说想学道应当以刻苦淡食为先,人生直接可得上寿的,也没有多少,况且须臾之间,便就离开人世,因而不以此时学道、恢复本性,返归其本,而只知满足腹之欲,养肥这一躯体,这真可谓白做了一世人。吃罢饭无事,经史文典随意读上一二篇,对人都是有益的,这胜过把心思用到别处。

和人交流,应该选择端正高雅之士,如果泛交终会后悔,况且长时间和那些人在一起,受他们影响,终身想做贤人,也是不可能的。谈论别人,不要深及人家的是非,应该想想,知道人家谁是谁非即可。玩棋是高雅之戏,可以说玩玩无妨,不要和女人嬉笑无节制,以败损自己的意志,这是最不可以做的。既然自己不自重,必然被有识之士所轻视。人,作为人,所有的被人轻视无不是自取的,你们可要记住这点啊!

江端友《家训》原文:

凡饮食知所从来,五谷则人牛稼穑之艰难,天地风雨之顺成,变生作熟,皆不容易。肉味则杀生断命,其苦难言,思之令人自不欲食,况过择好恶,又生嗔恚乎?一饱之后,八珍草莱,同为臭腐,随家丰俭,得以充饥,便自足矣。门外穷人无数,有尽力辛勤而不得一饱者,有终日饥而不能得食者,吾无功坐食,安可更有所择。若能如此,不惟少欲易足,亦进学之一助也。吾尝谓欲学道当以攻苦食淡为先,人生直得上寿,亦无几何,况逘巡之间,便乃隔世,不以此时学道,复性反本,而区区惟事口腹,豢养此身,可谓虚作一世人也。食已无事,经史文典慢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谈议勿深及他人是非,相与意了,知其为是为非而已。棋弈雅戏,犹曰无妨,毋及妇人,嬉笑无节,败人志意,此最不可也。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汝等志之。

2 古代家训二则

朱子家训

朱柏庐

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 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 ,勿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 ,宴客切勿流连。

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复何及!

3 中国古代有什么经典家训

《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撰。七卷,共二十篇。之推(531~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思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4 朱子家训古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其它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5 古之学者言之颜氏家训,文言文的意思

颜氏家训·卷第叁·勉学

北朝 颜之推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进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祢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一官半职。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摘取果实。

6 文言文翻译:《包拯家训》

包孝肃公家训②云:"后世子孙仕宦③,有犯赃滥④者,不得放归本家⑤;亡殁⑥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⑦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⑧又云:"仰⑨珙⑩刊(11)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12)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能改斋漫录》。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②训:教。③仕宦(hu4n):做官。④赃滥:贪污财物。滥,贪。⑤本家:老家。⑥亡殁(m$):死亡。⑦大茔(y0ng):祖坟。⑧押字:在文书上签字。⑨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⑩珙(g%ng):包珙,包拯的儿子。(11)刊:刻。(12)诏(zh4o):告,晓喻。

诗文翻译

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7 关于,家规,家训的古诗

1、《曾国藩诫子书》清代 曾国藩原文: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译文: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2、《训俭示康》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原文: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3、《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宋代 范仲淹原文: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译文:对待父母亲人孝顺应当竭尽全力,对国家应当表现出自己的忠诚。4、《弟子规》清代 李毓秀原文: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译文: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

5、《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诗人陆游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要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的时候才能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

孟子:养身莫善于寡欲。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林则徐: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恶肆意,阴陟无益。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十大最有名的家训如下:

1、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彭玉麟

贫穷并不是羞耻的事情,可羞的是贫穷却没有志向;低贱并不会让人觉得可恶,可恶的是低贱却又没有能力。

2、古人仕学兼资,吾独驰驱军旅。君恩既重,臣谊安辞?——卢象升《居官日省录》

古人为官时也兼及治学之道,从以不断充实自身,而我却只能整日忙碌奔波于军旅之中。皇恩如此浩荡,作为臣子的又怎么能不誓死效命呢。

3、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博士:战国时称博学的人,秦、汉为官职名,秦有博士七十人,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后泛指儒生学士。博士买驴,书契写了三张纸,还未写到驴字。讥讽酸儒言语拉杂,不着边际。也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绕了半天圈子不及正题。

4、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家训》

每天刚刚微亮的时候,就会起床。用水洒湿台阶上有灰尘的地方,用扫帚扫地,使得房子里面和外面都要整洁。黄昏的时候便休息,睡前将房门关好,一定要亲身检查。

5、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贾昌朝家训》

今天教诲你们,居家中要懂得孝顺长辈,在朝为官要懂得忠君为国,待人要和善谦恭,对待晚辈要慈爱。

6、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司马光《训俭示康》

我出生在一个历代贫寒的家庭,清正、节俭的家风作为古训历代传承。我的性格也崇尚简朴,不喜欢华丽奢侈。

7、立志之始,在脱习气。习气薰人,不醪而醉。其始无端,其终无谓。——王夫之《示侄孙生蕃》

立志最开始要做的,首先就是要改正和革除自身不良的习气。不良习气时刻影响着人生,就像不喝酒也会因为酒气而醉醺醺一般。这种坏习气来去没有踪迹可寻,没有开始的预兆也没有最终结束的迹象。

8、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清·蒋伊《孝友堂家训》

父亲慈祥,子女孝顺。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恭敬兄长。

9、万事委命,直道而行,纵以此窜逐,所获多矣。——《与侄千之书》

把一切都交给上天去主宰,自己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就够了。就算因此而被朝廷罢免、驱逐,但我们在精神上所得到的已经足够多了。

10、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的事有容易和困难的分别吗?如果坚持去做,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起来,如果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意味深长,读懂受用一生。

① 关于家风家训的故事有哪些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 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 。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4、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5、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② 古代简短家训

1、“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孔子问:“学礼了吗?”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

2、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过世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统一,有许多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然而作为一名太史令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不安,因此临终时边哭边嘱咐儿子司马迁,希望它能子承父业,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命,最终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劝戒子孙要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告诫后代: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磨炼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

5、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老臣故旧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个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跑速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争智慧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以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以卑贱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

③ 古代历史中有哪些有着良好家训的事例

一、司马光《家范》

1、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2、译文:当人母亲不担心她不慈祥,担心的是过于溺爱而不知道教导他们。对于母辈,司马光认为:慈母之所以败子,关键在于爱而不教,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小则使儿女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稼穑之艰,不晓生计之难;大则使儿女们任性孤行,不顾纲纪,无法无天,以至于做出不忠不孝、丧尽天良的事,到头来身入囹圄,身首异地,成为社会上的渣滓和罪人。

3、司马光自己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他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就研究立身处世和处理复杂的身边矛盾而言,《家范》确实重要且实用。现代人需要从古训中汲取智慧,做一个“世事练达”之人。

④ 名人家规家训故事

1、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之一。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3、孔子家训:诗礼传家

孔子对其儿子的教育是从做人开始,并不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背诵多少文字,做对多少个题,而是从《诗》《礼》入手。为何要学《诗》?诗发自心生,能表达人的最真实、真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能够把话说的更好;为何要学礼,就是要教育孩子有道德,懂礼貌,不争不抢,与人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世。

4、老舍家训:勤奋是做人的根本

老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至今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曾说:“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如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

老舍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老舍先生的女儿为自己数学只考了60分有些不高兴,老舍却安慰女儿说:“60分也很高嘛!你比爸爸好,我小时候数学还净不及格呢!”当女儿问老舍先生自己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老舍先生回答说:“考不上大学,你就在家待着,我教你英语。

5、李世民家训: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他定了一条家训,即“每餐一食,则念耕夫”,也就是说,每吃一顿饭,都不能忘记农夫的辛劳。李世民作为一代皇帝,从不奢侈浪费,谦虚待人,而且从谏如流,广纳英才,成为一代明君,实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⑤ 名人家规家训小故事

曾国藩有来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自,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⑥ 古代家训小故事50字

父子清来廉

三国时,胡质在魏国源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⑦ 名人家规小故事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 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4、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关于家规家训家风的诗句

1有关家风家训古诗词有哪些 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