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风景区的龙泉山的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龙泉山风景区的龙泉山的历史,第1张

《江夏县志》载:“龙泉山古称灵泉山,因灵泉寺山中有色碧味甘的清泉潭而得名。”龙泉山顺龙盘结,群峰高耸,其山三面临牛山湖与三汊港,在无边碧浪之间,逶迤崛起云山、大龙山、二龙山、龙嶂峰、玉屏峰、天马峰、马鞍峰等,自古这里被视为山环水绕、湖山钟秀、林泉幽穆的“福地仙壤”。

龙泉山人文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这一地区为舞阳侯樊哙孙樊建的封地,名为江夏,所以其山称为江夏山。唐朝初年改称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唐朝天宝末年,宰相李蹊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占验灵准,因此又称灵泉山。

汉高祖刘邦以武昌为樊哙封地,樊哙死后,就葬于天马峰下。从汉代起,就有许多隐逸之士迁到灵泉山来隐居,遂成灵泉古市,“形胜甲于一邑”。清同治《江夏县志》有载:“灵泉古市始于汉,迄唐宋而兴盛。”在环山7平方公里的幽谷盆地上,或倚山为亭阁,或随水为轩榭,建有灵泉寺、听松阁、远眺亭、大观桥、春露亭、秋爽亭、晴雨井、百卉园、龙龟戏鱼池、蓼莪堂、含山楼、万卷书楼、拜寿台等蔚然十二大景观。这些金碧辉煌的楼台亭阁,都是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家官府隐逸之士在此修建的,如“万卷书楼”是唐代宰相李奚修建的;“含山楼”是宋代诗人张芸臾修建的;“万寿台”是元代宰相沈如筠修建的。 此外历史上有名的晋代荆州刺史陶侃也葬于此。

到了明代,这里成为历代楚王的陵园。《明史》记载:“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时之’。”公元1381年,朱桢17岁就藩武昌为楚王。在黄鹤楼下的蛇山之阳的王府内,统治武昌诸地达43年之久。 朱桢每年都到灵泉山避暑,他见此地山环水绕,风光幽美,常常感叹道:“惜乃阳宅,若为阴宅极佳。”于是,经卜工师勘定为“五龙捧圣的吉地仙壤”,并镌上“龙泉特结许多年,粉黛三千云外悬”……的诗碑,从此,灵泉山易名为“龙泉山”。因“吉地”内有汉舞阳侯樊哙、元相沈如钧、明吏张添佑等大官的墓和后裔,朱桢采取要么改姓朱,要么用别处两亩地换此地一亩的方式将其迁走,当地八大姓不服,把事情告到了皇帝那里,但官宦难抗天潢。在皇上的默许下,朱桢最终在此为自己修了茔墓。不久,将八大家族居住的数千户人家的大集镇迁往山外,将环山一带划入王陵区。此例一开,历代楚王均在此修建茔墓,这里于是成为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九王的陵寝与陵园,逐渐形成“三龟九寝十二景”,繁盛的“灵泉古市”就此被蚕食成森冷的楚王茔域,形成了北京有明十三陵,武汉有明九王墓的奇观。

这九座陵园,以朱桢的“昭园”为最,它坐落在天马峰下,占地100余亩。王妃是安远侯王弼之女,与朱桢合葬。“昭园”城墙外左侧建有碑亭,内竖石碑一座。碑下龟高1.4米,碑高5米,宽1.5米,是朱桢的孙子楚宪王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建立的。昭园的垣墙呈四方形,总长1400米,厚1米,高2.8米。砖为官窑特制的青砖,每口重18公斤。正门3个拱形圆门,左右各一侧门,均为汉白玉、白凡石浮雕砌成。从正门直到大殿,全用1米见方的白凡石铺陈路面,依秩是金水拱桥、朱氏皇堂、享殿、拜台等建筑群。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汉白玉雕刻的九龙头、玉柱、屏栏等依然保存完整。1982年,对昭王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1991年湖北省考古所和武汉市考古所对昭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金册(铜质)、玉印、腰带等100余件文物。2001年明楚王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原名为龙渊,为避李渊的讳,改渊为泉。

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

东晋太宁元年(323),属永嘉郡松阳县,建置龙渊乡。

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渊讳,改龙渊乡为龙泉乡。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龙泉县,县治地黄鹤镇(今龙渊镇)。

明洪武三年(1370),庆元县并入,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庆元县。

1949年5月13日龙泉解放。1958年11月,庆元县并入。

1973年7月,复建庆元县,至1975年8月,龙、庆二县始分署办公。

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泉县设立龙泉市(县级),仍属丽水地区行政公署。

龙泉市,是浙江省丽水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地理坐标北纬27°42'~28°20',东经118°42'~119°25',东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武夷山国家级风景旅游区。

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瓯婺八闽通衢”、“译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历来为浙、闽、赣毗邻地区商贸重镇。

龙泉市东西宽7025公里,南北长7080公里,总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893万人(2013年末);下辖8镇7乡4个街道444个行政村12个社区。

扩展资料:

龙泉地形地貌

龙泉市全境地层,下伏前泥盆系基底,上覆侏罗系火山岩盖层,其中夹持大小不一的燕山期侵入体。出露的地层有前泥盆系陈蔡群,下侏罗统枫坪组,中侏罗统毛弄组,上株罗统火山岩系。燕山运动期间,堆积了原厚火山岩并形成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

由于受到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抬升影响,龙泉市是省内海拔最高的山地地貌区域之一,东南和西北部山脉绵亘,龙泉溪从西南向东北贯穿中部,群山平行于河谷对称分布,西北部为仙霞岭山脉。

其主峰为龙泉与遂昌之间的九龙山,海拔1724米,东南部为洞宫山脉,其主峰为龙泉境内的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江浙第一峰。中部为龙泉溪大小不一的河谷小盆地,如安仁、龙渊、查田、小梅、八都等,最大的龙渊河谷盆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

此外,山地中仍残留着成片的缓坡地,境内地形中,低中山占总面积的6917%,丘陵盆地占2792%,河谷平原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龙泉

中国名胜古迹峨眉山 、青城山 、四姑娘山、二郎山(四川) 凤凰山 北固山 笔架山 八仙桌子山 巴颜喀拉山 大孤山

寒山 贺兰山 梁山 灵山 崂山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普陀山 栖霞山 莫干山 蒙山 钟山 金山 玉龙雪山 医巫闾山 雁荡山 西山 天平山 金佛山、缙云山、宝顶山、北山(重庆) 长白山(吉林)千佛山、泰山Mount Tai(山东)衡山(湖南) 云龙山、北固山、茅山(江苏)骊山、宝塔山、句容宝华山 华山(陕西) 龙王山 、龙泉山、天台山(浙江) 盘山(天津)

齐云山 、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Mount Huang黄山(安徽)鸡公山、嵩山(河南) 北武当山、灵空山、 五台山、恒山(山西)武当山(湖北) 香炉山(贵州)五指山(海南)庐山、井冈山(江西) 西湖 、 无锡蠡园、无锡梅园、 无锡吟园、无锡鼋头渚

蓬莱阁、“神山圣湖”(浙江)故宫the Palace Museum、天 坛 temple of heaven—an imperial sacreficial altar in Beijing、the Great Wall中国万里长城、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北京故宫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the mountain resort in Chengde city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承德外八庙)summer palace in Beijing北京颐和园、人民广场、大观院、大观园、八大岭(北京)寄畅园 虎丘 黄龙寺 黄浦江 镇江白居寺 包公祠

趵突泉公园 北戴河

本溪水洞 冰峪风景区

采石矶 藏北草原 长岛 长江三峡---瞿塘峡、长江三峡---巫峡、长江三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小三峡、(重庆) 常州天宁寺

巢湖 成吉思汗陵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 大明湖

大昭寺 稻城

淀山湖风景区 东方明珠电视塔

东丽湖温泉度假区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都江堰 独乐寺 杜甫草堂 福陵(东陵)

古格王朝遗址

海宝塔 海螺沟风景区蓟县白塔 剑门蜀道

金石滩 景阳岗

净月潭 镜泊湖 九乡风景区 Mt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峨眉山—乐山大佛

灵谷寺 灵岩寺

刘家峡 六和塔

龙池风景区 龙华寺

龙门石窟 泸沽湖

路南石林风景区 旅顺口

米亚罗风景区

明孝陵漠河 内蒙古草原

南京长江大桥 南通狼山风景区

南温泉 怒江大峡谷 青岛栈桥

青海湖 秋霞圃

曲阜三孔 三门峡 沙坡头旅游区

少林寺 沈阳故宫

十里秦淮 石窟寺佛像

蜀南竹海 松花湖 松花江

松花江雾凇岛 塔尔寺 太平湖

太阳岛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区 天池桐城文庙

外滩 望江楼

微山湖 伪皇宫及八大部

卧龙自然保护区 乌苏里江

五大连池 武侯祠 西湖

西双版纳 西夏王陵风景区

锡惠公园 逍遥津

兴城海滨 兴凯湖

玄武湖 鸭绿江

雅鲁河桥 罨画池 燕子矶

扬州个园 扬州瘦西湖

杨村“小世界” 野象谷

阴山古刹 迎江寺

玉佛寺 豫园 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什伦布寺 札兰屯

昭君墓 昭陵(北陵) 赵州桥

镇江南郊风景区 中山陵周庄 朱家角镇 珠穆朗玛峰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orer秦始皇陵兵马俑坑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 Dynasties,Mogao caves敦煌莫高窟 Potala palace, Lhasa拉萨布达拉宫Lushan National Park庐山风景名胜区ancient city of Ping Yao平遥古城

龙泉山风景区的龙泉山的历史

《江夏县志》载:“龙泉山古称灵泉山,因灵泉寺山中有色碧味甘的清泉潭而得名。”龙泉山顺龙盘结,群峰高耸,其山三面临牛山湖与三汊港,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