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简介以及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4收藏

米芾简介以及故事,第1张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亨,号称“米南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文化传承者。他出生于河南荥阳,幼年时期随父亲学习书法,后来又到洛阳学习绘画。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以豪放、洒脱、自由为主,被誉为“南北书风合一”。

米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文化传承者。他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文学作品以及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米芾故事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画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南北书风合一”。米芾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很高,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以豪放、洒脱、自由为主,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米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文化传承者。他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米芾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文学作品以及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米芾的收藏之路可以追溯到他年轻时期。当时,米芾在洛阳学习绘画,他经常到附近的寺庙、古墓和古迹游玩。在这些地方,他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和古代书籍。他开始收集这些文物和书籍,并进行整理和研究。这些收藏品成为了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

米芾的收藏之路并不平坦。他曾经遭受过一些挫折和困难。有一次,他在收藏古代书籍时,被一个不法商人骗走了一大批书籍。米芾非常气愤,但他并没有放弃。他重新开始收集书籍,并对这些书籍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研究。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化传承者和收藏家。

米芾的书法艺术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以豪放、洒脱、自由为主。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米芾的书法作品主要有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四种。其中,楷书和行书是他的代表作品。

米芾的楷书和行书,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楷书和行书,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特色。他的楷书和行书,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米芾的草书和隶书,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草书和隶书,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特色。他的草书和隶书,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米芾的书法传承

米芾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文化传承者。他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文学作品以及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米芾的书法传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承书法技艺。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书法作品,对后人的书法创作和传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的书法家,都受到了米芾的影响,他们在书法创作和传承中,都秉承着米芾的书法精神和艺术风格。

2传承文化遗产。米芾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收藏品,包括古代书籍、古代文物、古代绘画等,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的文化传承者,都受到了米芾的影响,他们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都秉承着米芾的文化传承精神和文化创新精神。

3传承艺术精神。米芾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对后人的艺术创作和传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和传承中,都秉承着米芾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

分类: 游戏 >> 网络游戏

解析: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终年57岁。

米芾,善书法,能写篆、隶、楷、行、草诸体,以行书成就最高。亦善画山水、枯木竹石等。同时精于鉴赏,家藏法书名画甚富。曾著《山林集》。现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传世。他将书法中的点画用笔融于绘画,并以大笔触的水墨表现自然山川的烟云风雨变化,人称米点山水。他追求天趣,强调表现自然平淡的艺术风格,是当时士人画的一种典型。米芾的书法,早年师法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中年以后摹魏晋书法,尤得力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体势展拓,用笔浑厚爽劲。自谓为“刷字”。米芾的书法理论著作有《书史》、《海岳名言》和《海岳题跋》。米芾著《画史》1卷,是国画鉴评著作。

米芾有三怪:穿戴常仿效唐代人,所到之处,常常引起人们的围观;好洁成癖,从不与人同用手巾等物;爱石成癖。在无为州(今安徽境内)做官时,见一怪石,形状奇特,他大喜说:“此足以当吾拜!”随即整理衣冠,拜之再三,并呼之为兄。于是被传名为“米颠”。

米芾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虽做官,但生活却常困窘。然奉诏仿黄庭坚小楷,作千字韵语,入宣和殿观看所藏珍贵文物以及皇帝赐砚之殊遇,却是别人望尘莫及的。

米芾文章奇险,自成一家。米芾书法,用笔豪迈,“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与苏轼、蔡襄、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善画古圣贤像及山水画。不事雕琢,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突破了勾廓加皴的传统画法,开创了独特风格。米芾传世书法有《蜀素贴》、《苕溪诗》等,著作有书史、画史等,后人辑有《宝晋英光集》等。樊城建有纪念米芾的祠宇——米公祠,所藏名家书法碑刻甚多。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字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隐士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 (今江苏镇江) 。曾任校书郎 、字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摹仿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 ,字体紧结,笔画挺秀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朴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 、《 草书九帖 》、《 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字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字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米芾能诗文,擅字画,精鉴别,集字画家、鉴定家、珍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式。《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巨匠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米芾简介,糊口相对安定米芾简介,后当上字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造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清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天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当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足,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立场的严谨。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假如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挚,尤其是行书,实 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认为宋朝第一,究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天子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舒畅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舒畅,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独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假如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认为宋朝第一,究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天子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舒畅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舒畅,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美壶网()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最具魅力的紫砂门户网站。

1 米芾狂放 文言文

原文宋徽宗闻米元章①]有字学②。一旦,于瑶林殿设纸砚笔墨,召米书之。上映帘观看,令梁守道相伴,赐酒果。米乃反系 ③袍袖,升高就上④,跳跃便捷⑤,落笔如云⑥,龙蛇⑦飞动。闻上在帘下,回顾抗 ⑧声曰:“奇绝,陛下!”上大喜,尽以砚纸之属赐之。寻除书学博士⑨。

译文宋徽宗听说米芾精通书法。一天,在瑶林殿摆放纸砚笔墨,召来米芾让他写字。宋徽宗隔着帘子观看,叫梁守道陪伴米芾,(还)赏赐酒与果品。米芾便反穿袍子,登上高处,轻便敏捷,下笔如云飘,犹如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米芾)听说皇上在帘子下,回头高声说:“皇上,好极了!”皇上大喜,把纸砚笔墨之类全部赏赐给他。不久又任命他为书学博士。

2 宋史米芾传翻译

米芾字元章,吴人。因其母亲侍奉过宣仁后藩邸旧恩,补为氵含光尉,先后任雍丘知县、涟水知军、太常博士、无为知军等官,后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米芾呈上儿子米友仁所做《楚山清晓图》,被擢外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去世的时候,只有四十九岁。

米芾做文章构思奇巧,从不蹈袭前人旧辙,其书法特别精妙,可以说得到王献之笔意。米芾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且特别能临摹古画,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对文物鉴定也特别在行,遇有古代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直到得手为止。王安石曾经摘取米芾的诗句写于扇子上,苏轼对米芾也多有夸奖,米芾穿衣戴帽仿效唐人,风韵潇洒,声音清亮,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许多慕名者前来一睹他的容颜和风采。米芾好洁成癖,以至于不与他人共用器物。他的所做所为也时显怪异,并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笑话。例如,无为州有一块大石头,形状奇丑,米芾见之后大为高兴,说“:这块石头完全可以受我一拜。”于是真的开始叩拜,并念念有词地喊石头大哥。米芾向来厌恶世俗,故他在仕途中总遇挫折。曾奉诏仿黄庭坚小楷做周兴嗣的《千字韵语》,又曾进入宣和殿观看禁内所藏之书,别人都据此认为米芾是很受宠的。

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无晖,潜心古学,也善于书法绘画,世号“小米”,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3 米芾索帖+苛政猛于虎翻译

米芾索帖

译文

米芾诙谐机智,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在真州,米芾曾经在船上拜访蔡攸,蔡攸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给米芾看。米芾对这幅作品(感到)惊叹(不已),请求用他的画来换取《王略帖》,蔡攸思想上认为很为难。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也)不想再活了,就跳入这个江中死去。”于是米芾大叫,抓住船的船舷想要跳江,蔡攸立刻将东西给他。

苛政猛于虎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4 米颠趣味两则文言文翻译

米颠趣味两则文言文翻译:

(米芾)知无为军,初入川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

译文:米芾担任无为军事长官,刚刚到达州官坻,看见一块立石极为奇异,十分惊喜地说:“这奇石足以让我祭拜”。于是就命令部下给自己穿上官袍并手持笏板拜祭它,一边拜还一边喊着“石丈”。喜欢传话的人听到后就四处谈论这事,在朝廷百官中也把它作为笑话来传播。”

米元章守濡须,闻有怪石在河?,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译文:米元章做濡须的太守,听说河边空坝上有一块怪异大石,不知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人们认为它是神异之物,不敢搬动它。米元章命令把这奇石搬运回州郡,作为人们游玩的景物。当大石搬运回来的时候,米元章十分惊异,即刻就命下属摆设宴席,跪拜于庭堂之下,并且说:“我想见到您石兄已二十年了”。

5 苕溪诗帖 米芾 翻译

: 苕溪诗帖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会(此字误书旁注卜乃点去符号)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物生平

宋仁宗皇佑辛卯三年(1051年),米芾出生。 米芾是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

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米芾年十岁,写碑刻,临周越、苏轼字帖,人谓有李邕笔法。

宋治平四年(1067年),米芾随从母亲阎氏离乡来到京都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年),由秘书省校书郎改临桂尉。 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年)十月,上半年任临桂县、含光县尉,十月后任职长沙,至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1082年)。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米芾来黄州访苏轼。"米芾、董钺、绵竹道士杨世昌等来访雪堂。" 这年,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有这样记载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 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

元丰八年乙丑(1085年),官任杭州从事。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苏轼六月任登州知州,十月以礼部郎中召回京城,十二月二十日到京。

元佑二年(1087年),迁居镇江丹徒。米芾诗《题子敬范新妇唐摹帖三首》,六月或七月,苏轼等十六人于王晋卿西园晏集。李伯时绘《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

元佑四年(1089年),米芾在扬州。时年五十四岁的苏轼,四月出京,六月往扬州访米芾,七月初三日到杭州,《东坡全集》卷75有《米黻石钟山砚铭》一首。

元佑七年壬申(1092年),任雍丘知县。

元佑九年甲戌(通常称为绍圣元年,1094年),由雍丘县令改监中岳祠(嵩山)。

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任职涟水军使。

宋元符二年乙卯(1099年),由涟水军使改任蔡河拨发运。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在江淮间,任发运司属官。同年,苏轼生病,米芾多次 拜访 并送"麦门冬饮子"于北沙东园。东坡有诗《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八月中秋,苏轼去世,米芾作《苏东坡挽诗》五首。

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由发运司属官改任太常博士、书学博士。

崇宁三年甲申(1104年)仲春,任书学博士,后任无为军知州。

崇宁五年丙戌(1106年),为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大观元年丁亥(1107年)三月,任淮阳军知州。后卒于任上,葬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丹徒西南长山脚下。

风格特点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入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佑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佑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在定型的书法作品,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是如此。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黄庭坚之评价褒贬分明,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宋人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 草书 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_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

米芾以书法,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佑二年(1087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

书写技法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强调要在气质、意趣等方面严格分辨二者的区别"(阮璞《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他所谓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等,都是以传统的造诣、功力、格法标准来要求绘画的。简单地说,就是旧的传统,新的趣味。同是文入画之祖的米芾却不屑于这样的调和,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米芾简介

 米芾(西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居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官至礼部员外郎,礼部在唐、宋又称为「海宫舍人」,故世称「米南宫」,本名,四十一岁以后才改名为芾。

 米芾的书法,以广泛吸收前人的长处为基础,他曾叙述自己的学习过程说:

 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之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笔行漆,而鼎铭妙古也;老焉。其书壁以沉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由此中可知米芾学者书法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他临摹的对象由唐代颜、柳、欧、褚上溯魏晋,更远追先秦咀楚文、石鼓文与鼎铭,其泛览博观、多方取资是前人所罕见的。

 米芾精通前人的笔法,因此当时有人嘲笑他是「集古字」。但他在精熟古人笔法后,能扩充运用,成为自己的面目。他曾说:「既老而始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可见其深知古人法度的重要。所以在学古方面,米芾的功力无疑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而每一字的结体都是古人的,每一笔的笔法都是有来历,这也是由复古而变古的一个例证。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吴人,祖籍太原。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生平

 米芾(读音:mǐ fú ),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初名黻,字元章。外号很多: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又有中岳外史、净名庵主、溪堂、无碍居士,晚年号米老。米芾自称楚国氏之后(远祖为火正祝融、鬻熊),故自题偶作黻(芾)、楚国米黻(芾)、火正后人、鬻熊后人。)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职武卫将军。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

 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

 《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公元1107年,米芾病逝,享年57岁。

米芾简介以及故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亨,号称“米南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文化传承者。他出生于河南荥阳,幼年时期随父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