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和寐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寝和寐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第1张

1、卧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于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

白话释义:成子高寝疾,庆遗在请求说:“您的病改变了。”

2、寝室、卧室 

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尔雅·释宫》

白话释义:没有东西厢有室说睡觉。

1、

同本义睡着

寐,卧也。——《说文》

白话释义:寐,睡觉的意思。

2、死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寐。——《古诗十九首》

白话释义:寄身于永恒的黑暗中,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永不眠。

组词如下:

寝:安寝、寝室、寝车、寝食、陵寝、就寝、寝宫、略寝、太寝、停寝、外寝、兴寝、寝废、寝门、寝燕、遗寝、庐寝、寝疾、右寝、颛寝、

寐:假寐、入寐、托寐、寐魇、讬寐、熟寐、潜寐、寤寐、宵寐、鉴寐、常寐、盹寐、餍寐、寐语、睡寐、安寐、寐觉、魇寐、寝寐、寐鱼、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寝,卧也。从宀,,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寝,睡觉。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组词解释:

1、安寝:安睡。

《红楼梦》第四九回:“ 贾母 非常喜欢,不命往园中住,晚上跟着 贾母 一处安寝。”

2、假寐:谓和衣打盹。

巴金 《家》九:“ 觉慧 定睛望着这个在假寐中的老人。”

3、寝室:犹宫室。

巴金 《怀念萧珊》三:“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4、入寐:指睡着。

阿英 《流离》一:“这一夜犬声四起,终宵不能入寐,唯恐民团退入城中。”

5、寝车:火车的卧铺车厢。

丰村 《美丽》:“我们急忙吃完了面,去 小金 的寝车看了一下,又走到我的寝车来。”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诗三百首 , 抒情失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鉴赏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濛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约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赏析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著,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著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蒙昧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蒙昧 1 拼音

méng mèi

2 注解

蒙昧 证名。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即朦昧。参见该条。

治疗蒙昧的方剂 麻子汤

风;麻仁、石膏、橘皮、竹叶清里之药,故取以治精神蒙昧;此风火扰乱神明,所以神识不清,殊非本虚之谓。摘

奔豚汤

时时欲呕,手足厥冷,痛楚欲死,痛甚则大汗出,神志蒙昧,但发作后诸症消失,一如常人。住院经用西药镇痛剂

大建中汤

断为“发作性睡病”。刻诊精神困顿、时时入睡、呼之蒙昧、胸腹时时窜痛,余无所苦。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缓

更多治疗蒙昧的方剂

古籍中的蒙昧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不寐

钱)制半夏(二钱)老生姜(二片)大枣(二枚)二诊蒙昧稍清,面青较退,左脉稍敛,而仍神迷如睡,时带错语

《中国医籍考》:[卷七十一]方论(四十九)

周密。必欲兼之而后已。弘治丙辰岁。王殿下不以臣为蒙昧。命臣于凡大方脉书内。精选其方之经验者。区分类别

《外台秘要》:[卷第十九]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方五首

四肢挛急,风行在皮肤,身劳强服之不虚人,又主精神蒙昧方秋麻子(三升净择水渍一宿)防风(二两)麻黄(二

《医方集解》:[润燥之剂第十三]清燥汤

热,传入五脏,散为诸证,其昏惑螈瞀闷,暴病郁冒,蒙昧暴喑,皆属于火;其四肢不举,足痿舌强,痰涎有声,

《内经博议》:[卷之一天道部]正六气说

睡觉shuìjiào [fall asleep]∶ 在睡眠状态中休息;人及动物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意识的自然的、通常为有规律的暂时中止,在此期间体力得到恢复。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种规律性的自我保护性抑制。睡眠占生命的三分之一,古今中外的不同时代虽然对睡眠有不同称谓,但其基本概念大体一致。先秦称“寐”、“寝”、“瞑”,《内经》也称“瞑”,汉代以后惯称“睡”、“眠”。南北朝以后,睡和眠两字合成一词,最早见于翻译后的汉文佛经,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威号叫,觉者见其如其梦耳。” 睡觉的称呼很多:睡、 睏、 睏觉 、 就寝、休息、 河南的方言说“躺”在床上睡觉是“挺”四川也叫“摊尸”,有些方言叫 挺尸(当然只是戏话)……小睡为打盹,方言叫打盹儿,睡觉做梦,俗语叫做「梦周公」,或「去见周公」。 “寝”、“寐”、“卧”、“睡”、“眠”,都有“睡觉”的意思。 “寝”的本义是躺在床上睡觉,或病人躺在床上,可以表示睡着了,也可以表示没有睡着。《战国策齐策》:“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寐”的本义是躺着并睡着了。《列子周穆王》:“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 “寐”,在古籍中经常与“不”、“假”连用。“不寐”是“躺着而睡不着”的意思。《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假寐”是“不脱衣帽而睡”的意思。《诗经小雅小弁》:“假寐永叹,维忧用老。”郑玄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永:长。维:因。用:而。) “卧”的本义是身子趴在矮小的桌子上睡觉或打瞌睡。许慎《说文解字》:“卧,伏也。从人臣,取其伏也。”《孟子公孙丑下》:“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隐:通“依”。几:一种矮小的桌子。)“隐几而卧”就是趴在矮小的桌子上睡觉。 “睡”的本义是坐着合上眼皮打瞌睡。《战国策秦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欲:将要。) “眠”的本义是闭上眼睛。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合目说眠。”《山海经东山经》:“(余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兔),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这里的“眠”,用的就是本义,闭上眼睛是假装死了。 本义不同,因此它们的引申义也有差异。 “寝”,从躺在床上睡觉可以引申为“躺卧”。《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由人的躺卧可以引申为动物的躺卧。韩愈《南山诗》:“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由躺在床上睡觉还可以引申为睡觉的处所。《史记齐太公世家》:“公与妇人饮酒于檀台,成子迁诸寝。”由睡觉的处所又可以引申为特指埋葬帝王的陵寝。《汉书韦玄成传》:“又园中各有寝、便殿。”颜师古注:“寝者,陵上正殿,若平生露寝矣。” “寐”,由躺着并睡着了可以引申为“死”。《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陈死人:死去很久的人。寤:苏醒,复活。)由“死”可以引申为“静谧无声”。刘熙《释名释姿容》:“寐,谧也,静谧无声也。” “卧”,从趴在几案上睡觉可以引申为躺卧在床上睡觉。《史记田叔列传》:“两人同床卧。”从躺卧在床上睡觉又可以引申为泛指“躺卧”。《宋史胡宏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由“躺卧”又可以引申为“平放着”。魏学洢《核舟记》:“舟尾横卧一楫(jí)。”(楫:船桨。)“卧”,从躺在床上睡觉还可以引申为指睡觉的“卧室”。《汉书韩信传》:“[汉王]自称汉使,驰入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 形容睡觉的状态:美睡 醒睡 龙睡 卧榻鼾睡 酣睡 顿瞌 睡 昏睡 客睡 齁睡 昏昏欲睡 打睡 晌睡 杨妃春睡 盹睡

寝和寐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寝1、卧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于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白话释义:成子高寝疾,庆遗在请求说:“您的病改变了。”2、寝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