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语文文学常识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高考必考语文文学常识啊,第1张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100条

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撰)

2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周公所撰,孔子门徒解六艺之作)

3我国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陆法言,刘臻颜,颜之推等撰)

4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扬雄撰)

5我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孔子编)

6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尚书》(孔子编)

7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除温庭筠外,入选词家皆为蜀人。共选录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内容多反映上层统治者“花间”、“酒边”生活,风格柔 靡,情绪消极。)

8我国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编选)

9我国第一部论述文学批评及论述创作的著作是:《文心雕龙》

10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11我国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12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志人)

13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1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孔子修订而成)

15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春秋时左丘明作)

16我国第一部兵书是:《孙子兵法》(孙武作)

17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是:《史记》

1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

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20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

21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

22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初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2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2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是:《尝试集》(胡适)

25我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创作童话集是:《稻草人》

26我国古代第一个女词人是:李清照。第一位女诗人:蔡琰

27我国古代留存诗作最多的诗人是:陆游。(诗9300多首,词130多首。)

28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我国古代诗人是:屈原

29唐代诗人中,被后人称作“老李杜”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30我国文学史上一门三杰有“三曹”、“三班”、“三苏”、“三袁”等,其中“ 三曹” 指:曹操、曹植、曹丕;“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柳:宋朝词人,柳永、柳三复、柳三接兄弟;三班: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袁(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31“三公”在汉代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明清则指:太师、太傅 、太保;“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皇五帝:伏羲、燧人、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2“三军”即: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周制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

33明初诗文三大家,即:刘基、高启、宋濂。

34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葛朗台、阿巴公、泼留希金、严监生。

35明代著名传奇作家汤显祖四部与梦有关的传奇是:《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36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李伯元(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曾朴《孽海花》、吴趼人(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洪都百炼生)《老残游记》。

37“吴中四杰”是明代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bēn);“吴中四士”是 :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

38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9北宋文坛四大家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40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梧桐雨》

41汉字书法四体是:真、草、隶、篆。(汉字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42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43古籍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库”指:经、史、子、集。

44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5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46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47文学作品“四分法”指:诗歌、小说、戏剧(剧本)、散文

48唐以前,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即五音)是:宫、商、角、徵、羽

49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50五刑指:墨、劓、非刂、宫、大辟。(墨,在脸上 刺字后涂上墨。劓,割掉鼻子。非刖,断足。宫,阉割男性生殖器。大辟, pì,死刑的通称)

51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

52五谷指:黍、稷、麦、豆(菽)、麻。加“稻”为六谷。六畜:猪、牛、羊、马、 鸡、狗

53左联五烈士指:白莽(殷夫)、柔石(赵平复)、冯铿、李伟森(求实)、胡也频

54“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东西南北)。“六合正相 应”中的“六合” 是指古时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

55先后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

56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六神:主宰心、肺、肝、肾、脾、胆之神。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57六书指: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

58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59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60“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乐》失传

61“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62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王 禹、应王易、刘桢

63八仙是:汉钟离、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李铁拐、张果老

64“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即: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边远的地方

65八股是: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

66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7九州是:雍、兖(yǎn)、冀、青、徐、豫、荆、扬、梁

68九族(九代)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元孙)

69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70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1世界十大文豪是:(古希腊)荷马、(意)但丁、(德)歌德、(英)拜伦、(英)莎士比亚 、(法)雨果、(印度)泰戈尔、(俄)托尔斯泰、(苏)高尔基、(中)鲁迅

72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73十三经是:《易》《书》《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论语 》、《尔雅》、《孟子》,《春秋》(晋杜预将《左传》附于《春秋》)《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

74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为“现实主义大师”的法国作家是:巴尔扎克

75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作家是:托尔斯泰

76我国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的三部作品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贺敬之、丁毅等的《白毛女》

77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78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王维

79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80王国维说到的为学的三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

82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83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是:《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

84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85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

86三教九流十家:三教:儒、道、佛。九流:儒家(孔孟)、道家(老庄)、法家( 管仲、商 鞅、李悝)、名家(公孙龙)、墨家(墨翟)、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秦、张仪)、杂家(吕不韦)、农家,加“小说家”为十家。

87“三余”三国时大学问家董遇利用余暇时间刻苦学习出名。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88“三上”。欧阳修曰:“吾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盖唯此可以属思耳!”

89“三到”: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曰:“余尝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0毛泽东的“四多”读书法: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91庙、寺、观。神祖有庙,佛僧有寺,道士有观。

92“清真教”,我国回族把他们信仰的宗教叫“清真教”(伊期兰教)。清初伊斯兰 教 学者马注说:“盖教本清则净,本真则正,清净则无垢无污,真正则不偏不倚。”

93陛下:对帝王的敬称,殿下:原对天子的敬称,汉对太子,亲王的敬称,唐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麾下:对将军的尊称,后指将帅的部下。阁下:旧 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后 为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94“死”的别称:天子“崩”,诸侯“薨”,大夫“卒”,士“不禄”,庶人“死 ”,唐代规定: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六品达于庶人称“死”。

95唐代“三李”,即,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合称。三人诗作皆以积极浪漫主义为其特征,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瑰丽。

96桐城派:清散文流派,因其开创者方苞及承前启后的人物刘大木 魁姚鼐均为安微桐城人而得名。

97文学研究会: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由沈雁冰、郑振铎(duó)、叶绍钧、朱希祖、周作人、 耿济之、瞿世英、王统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人发起。1921年1月正式成立于北京 。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办刊物《小说月报》。

98创造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立。主要成员:郭沫若 ,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等。强调表现“内心的要求”。主办《创造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

99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领导的革命文 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为原“创造社”“太阳社”成员。鲁迅,沈端先(夏衍),茅盾,周起应(周扬)等为其先后成员。

100我国古代主要的文学理论名著:西晋陆机的《文赋》,名句有“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南朝梁钟嵘 的《诗品》,强调文质兼备,“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以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斯为至矣”。清王夫之有《姜斋诗话》,清袁枚有《随园诗话》,近人王国维有《人间词话》。

1 文言文中迁是什么意思

遂 ⒈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唐·李中碧《庐山》 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又如:遂怀(遂愿);遂隐(满足隐遁的愿望);遂初(旧时辞去官职,实现隐退的本愿) ⒉成功:已~。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礼记·月令》 四者无一遂。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⒊就,于是: 乃拙地,~得水。 4终于 5行,往 遂,往也。

――《广雅·释诂一》 不能遂。――《易·大壮》 遂贤良。

――《礼记·月令》 又如:遂行(通行;顺适地进行)。

2 文言文中迁的意思和例句

(迁)

qiān

(1) ㄑㄧㄢˉ

(2)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3)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4)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5)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右迁是升官的意思。

汉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

宋 王安石 《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非专为恩,以致此位,积功久次,当得右迁。”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汉书·周昌传》: “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后世沿用之。

3 高中文言文的虚词实词和词类活用用背吗

文言文占据高考语文阅读部分的半壁江山,与现代文阅读平分秋色,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广和不断深入,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将会逐步加大文言文的阅读较之现代文有一定难度,也是同学们失分最多的部分,同学之间也容易拉开差距,因此,许多高中同学在文言文复习方面存在困惑对此,建议大家要熟悉考点《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考察是这样表述的:“能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识别常见的文言句式,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能默写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名句”解释常见文言词语所谓常见的文言词语,就是在我们课文中常出现的文言词语,所谓“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主要是指实词现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种版本,但不管哪种版本,传统经典的篇目总在必选之列,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中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所谓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据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识别常见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同学们可以根据各种句式特点,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既熟透了课文(所谓拉网式复习),又识别和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句式用汉语翻译文言句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看分数的设置,判断几个给分点,一般一个给分点是1分,然后判断哪几个重点实词必须解释出来,该句子含有哪几个特殊语法现象,必须通过翻译体现出来,一定要成竹在胸,不然,心中无数,乱翻一气,是没有多少胜数的能默写文言名篇高考一般是五句中任选其中四句,4分课内课外兼顾散文、诗词兼顾课内,要注意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就目前而言,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课外,主要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文言名篇、名句的默写,主要是考察我们同学扎实积累的态度。

4 如何准备高中的文言文

准备高中的文言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紧扣考试大纲,研究命题特点。

文言文考查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材料短小,字数在700左右。平时文言训练选文时,务必紧扣“浅显”二字,切不可为了引起学生的“危机感”而故意选择一些佶屈聱牙、晦涩难懂、连教师也要查上很多资料甚至还不能完全弄懂的文章。

笔者发现,当前高三复习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因此,命题选材应难易适中,对一些影响到学生答题又无法回避的冷词僻字、典故背景要适当注释,否则会遏制学生的兴趣,做无效的劳动。

其次,高考选文多出自教材之外的史料文献,一般为传记文,记述的是传主的为官、为人、事君、待人接物之道。这就要抓住史传类作品的特点,并归纳其要点。

二、巩固课内知识,促进能力迁移。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取材都来自课外,面对浩繁的古籍,要想从中猜到高考试题的选文,那是难以办到的。

综观历年考题,我们不难发现,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直接或间接迁移,“题源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如2009年江苏高考第5题三实一虚四个词,就有三个出自课内,错误设置在D项“率倜傥非常之人”的“率”,题中错译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属(托付)跟《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用法相同,却(后退)跟《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因持璧却立”的“却”用法类似,翻译句子中的“购”“妻子”“方”“罢”“异之”“卒”等重要实词更是在课本中屡屡出现,因此对教材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是教学之木,理所当然也是复习之木。中学课本里选的都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古代范文,也是各文学发展阶段的代表作。

课本文言知识这个根本如果掌握不牢,做再多的文言文训练也不会有大的效果。因此,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要精读,在平时的语段阅读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将训练题中的考查点与学过的课文中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步形成对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诵读训练,培养文言语感。许多学生认为诵读课文是学习新课时要做的事,复习时间紧、习题多,再去花费时间诵读不值得。

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认识。课内文言文由于学得时间很长了,学生渐渐对它们不很熟悉了。

即使有的课文当时能熟练背诵,高考前也只是有大体的印象。复习时拿出一些时间诵读它们,才能够把模糊不清的课文内容再变得熟悉,使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得以再现,才能各篇中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归纳整理,分类辨别,形成整体印象。

这比没有具体语言环境机械地识记它们高效得多。至于高三专题训练的课外文言文就更须要诵读了,不只要读重要的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更要把全篇文章反复读,大声读,“书读百遍,而义自现”。

在诵读中既要理解字面意思,也要体察文言文的情调。只有读多了,最终把书面上写的生疏冰冷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情趣盎然的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才能形成很强的语感,才能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中学生普遍感到文言文枯燥,没有趣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诵读,进入不了文言世界,领会不了文言文的思想、艺术包括音韵的美妙,更不用说鉴赏评价了。 四、训练解题技巧,提升应试能力。

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把握。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读的过程中要圈点勾画做一些记号,不懂的语句不妨先跳过去,有些疑难句子不影响解题,有些困惑读到后文自然就解决了。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重点是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灵活的方法,推断实词的含义。

其实说文言文难,主要还是难在词汇上。要指导学生密切联系语境,采用代入法、语法功能推断法、字形分析法以及联系现代汉语的成语中的用法等方法推断实词意思。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总之,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词汇、熟悉语法的过程,应该使学生养成积累的意识和积累的习惯,比如圈划重点词和勤查字典的习惯。应适当精选一些经典的语段强化训练,促进知识的迁移,“言、文”并举,才能真正实现突破。

5 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该背的地方都要记住,这高考总是出其不意的。要记住常规的文言现象,比如虚词、实词、古今异义、活用词、一词多义等。这只有靠记忆

要使文言文在考试中做的轻松,课外要花功夫,只有多看古书,像四大名著要看原版的,还有史记,不过不感兴趣不一定就逼着自己看,高中的老师会让我们做题目,仔细讲解时认真听,每篇课外文言练习最好自己认真完成,有功夫就把整篇理解透彻(指的是在课外作业时)

我们老师告诉我们,考试时做文言题,先看问题,再根据问题看文章,这样有助于解题速度,还有最好先看那种有关整体内容的选择题。

这个暑假要看红楼梦、三国演义原著就是难看懂,不过有助于学习文言文。

6 高中必修一至五,唐宋诗词和唐宋八大家中文言文中出现的奇和迁字,

奇 ji (字源见奇。

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

――《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

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迁 (迁) qiān (1) ㄑㄧㄢˉ (2)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

~移。~徙。

(3)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

~延(拖延)。~怒。

事过境~。 。

展开奇 ji (字源见奇。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

――《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

――《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资治通鉴》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

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迁 (迁) qiān (1) ㄑㄧㄢˉ (2)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

~徙。 (3) 变动,转变:变~。

~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

~怒。事过境~。

(4)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5)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6) 郑码:WME,U:8FC1,GBK:C7A8 (7) 笔画数:6,部首:辶,笔顺编号:312454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

从辵,“辵”表移动。形声字声旁有时有表意作用,此即一例。

本义:向高处迁移) 2 同本义 [ascend] 迁,登也。——《说文》 迁,徙也。

——《尔雅》 迁,移也。——《广雅》 既其女迁。

——《诗·小雅·巷伯》 出自幽谷,迁于乔马。——《诗·小雅·伐木》 3 又如:迁莺(指迁升飞翔的黄莺。

喻登第) 4 晋升或调动 [promote] 帝迁明德。——《诗·大雅·皇矣》 迁至栘中。

——《汉书·李广苏建传》 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迁我如振落叶。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迁淳安知县。——《明史》 5 又如:迁于乔木(比喻升官);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官吏由低职升到高职位);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 6 徙居;搬动 [move;migrate;change one's residence] 二曰询国迁。

——《周礼·小司寇》。注:“谓徒都改邑也。”

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 盘庚之迁。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后序》 7 又如:迁次(移居,迁移);迁幸(旧指天子迁居他处);迁神(移灵,移柩);迁海(从濒海之地向内地迁徙);迁祔(迁徙墓地);迁冗(迁徙逃散);迁京(迁都);迁座(迁移灵座);迁土(迁离乡土);迁宅(犹迁居);迁邻(迁居择邻) 8 变更,变动 [change] 有百世不迁之宗。

——《礼记大传》。注:“犹变易也。”

饬令,则法不迁。——《韩非子·饬令》 其迁极渐。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9 又如:事过境迁;迁正(变异历制);迁易(改变);迁染(人的性情被习俗沾染而有所改变);迁兰变鲍(在无形中渐渐受影响而同化);迁日(更改日期) 10 死亡 [die]。如:迁神(死亡);迁形(死亡);迁徂(离去);迁殂(犹去世);迁神(僧人逝世);迁逝(犹死去;离去) 11 流放;放逐 [banish] 怒而迁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唐· 柳宗元《封建论》 12 又如:迁放(流放);迁逐(贬斥放逐);迁窜(迁逐流放) 13 贬谪,降职 [banish from the court]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 14 又如:迁斥(贬斥,放逐);迁臣(指贬斥远地的官吏);迁削(谪降削职);迁凑(迁就凑合);迁寺(谪降削职) 15 离散 [disperse] 成而不迁。——《国语·晋语》。

注:“离散也。” 16 又如:迁逃(逃走;逃离);迁逝(消逝,流失);迁摇(离散动摇)收起。

7 高中语文文言文该怎样学

怎样巧学文言文?一、精解字词,储备足量的文言知识逐字落实文言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意义和用途,务必准确无误因为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字词,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二、巧记巧学让文言文学习的轻松愉快成语,是颇有生命力的古代词语的遗存,借助成语学习文言文,将古代和现代的词语沟通起来,使得文言文知识不那么枯燥,也不那么吓人,变得易记而浅显;还能够一石而二鸟,文言文和成语的学习同时经行相得益彰这是个轻便而俏皮的巧学方法比如张如果理解成语“账目结舌”中“张”是“睁开,睁大”意,就不难记住课文《童趣》中“张目结对日”中“张”的“睁开,睁大”意义字形,尤其古文字字形,比如甲骨文、金文、篆文,都隐藏着汉字的意义密码探员其本字的古代写法,一眼就能洞察其意义,这样,即印象深刻有妙趣横生这是个直观而形象的巧学方法例如于小篆字形()像两手相与之形由此可见“予”本义:授予给予,给三、归纳拓展,由“闻一”而“知十”掌握了文言文的规律,就等于拿到了打开文言文知识的钥匙文言文学习总是有章可循的,见到“陈胜者,阳城人也”,归纳为“者……也”判断句,进而归纳“乃、必、即、皆”等+谓语判断句;见到“吾谁与归”,归纳得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规律;见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归钠得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规律;见到“何陋只有”“唯利是图”,归纳得出“之是褆宾”的规律;……这样,在课本上学的是“一个”,而你收获的却是“一类”,学起文言文来就游刃有余了四、知识迁移,由课堂延伸到考场把每一篇文言文课文都当成考场上的文言文阅读的材料,或设置题目作答,或比对已考过的的考题,即深入理解了课文,又从中培养语感,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考场的应变能力例如,《送东阳马升序》第二段描写宋濂成人后求实。

8 高中生如何学好古文

有很多同学面对高中的文言文感觉无从下手,希望这个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只是“读读背背,不作具体要求”。高中的文言文学习,除了要“读读背背”,积累语言材料,增加感性认识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和语句的相关知识。只有重视文言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效的培养起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鉴于此,我们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呢?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要弄错!你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多练”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要尽可能读出作者的语气、轻重和感情,要流利通畅、声情并茂。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上课时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并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自己尚未弄懂而老师又忽略了的地方,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切忌浅尝辄止,不懂装懂!课后复习尤为重要,通过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像“猴子掰包谷”一样──丢了包谷摘桃子,丢了桃子搬西瓜,丢了西瓜追兔子,丢了兔子空手回──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第三,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文言文不外乎翻译课文,因此,上课时抱着参考书不放,就像落水的人抱着一根救命的稻草,视若宝贝,敬若神明,一切唯参考书是听!殊不知,这些人误把拐杖当双腿,丢了拐杖则寸步难行!他们上课时一般不怎么爱听老师的讲解,更不会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满以为参考书上什么都有,根本用不着操这份闲心。哪知长此以往,对参考书形成的依赖就像一颗定时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要了自己学习的生命!──他们一翻开参考书,就什么都懂,可谓一目了然;但是,一旦关上参考书,他们就像一个失去拐杖而又不会走路的孩子,收获的是一脸的茫然!因此,我们要科学的使用参考书,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借用一下,因为,它至多是一根备用的拐杖,千万别把它当成“双脚”,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投机取巧都只能是徒劳和枉然!

第四,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要重视归纳和积累。一般说来,初学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单项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学习效益。如:用“①②③”表示一词多义;用“※”表示名词作状语;用“#”表示使动用法;用“⊙”表示意动用法;用“≠”表示古今异义;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成语典故;用“”特殊句式……当然,无论做什么整理,都必须积累相应的例句,否则,你的知识点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要你持之以恒,我深信,三年下来,你一定会卓尔不群,令人刮目相看!

1 鲁迅《雪》原文

原文: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出处:出自鲁迅的散文《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正是春暖花开,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冬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冷酷的季节,鲁迅将自己的心境写入文中,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精神,去寻求“革命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诗人善于把语言的色彩变化和音乐旋律,与自己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十分和谐地统一起来;而二者的相适应,则最易于激动读者的思想情绪。

江南的雪景中隐约着青春的讯息,因此,对她的描写,是突出诗的形象的奇丽绚烂;在那美艳之至的场景中,蜜蜂的叫声,儿童的嘻笑,仿佛是奏着极其和谐动听的春乐曲。 。

2 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选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也不同。

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册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必修二 第三册 第一单元 2、《祝福》 第四册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3 初中,高中,鲁迅的经典课文有哪些

1 七年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七年下《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3八年上《阿长与》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4八年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5九年上《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6九年下《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

高中《纪念刘和珍君》 《祝福》 《拿来主义》

高考必考语文文学常识啊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100条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撰)2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周公所撰,孔子门徒解六艺之作)3我国第一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