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胡桃壳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胡桃壳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化学成份 25 功能主治 26 附方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胡桃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胡桃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胡桃壳 1 拼音

hú táo ké

2 《辞典》:胡桃壳

21 出处

《纲目》

22 拼音名

Hú Táo Ké

23 来源

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成熟果实的内果皮。

24 化学成份

含6%的戊糖。

25 功能主治

治血崩,乳痈,疥癣。

《纲目》:"烧存性,入下血、崩中药。"

26 附方

①治妇女血气痛:核桃硬壳二两,陈老棕一两。烧成炭,淬水服。(《重庆草药》)

②治乳痈:胡桃壳烧灰存性,取灰末二钱,酒调服。(《本经逢原》)

③治疥癣:胡桃壳煎洗。(苏医《中草药手册》)

27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胡桃壳的方剂 香桃散

ngtáosǎn《鸡鸣录》:方名:香桃散组成:胡桃壳隔(煅存性)3两,木香8钱。主治:疟痞。用法用

神效消核散

汤调下,当间服加味逍遥散。制备方法:先将全蝎纳胡桃壳内,用麻扎合,和黄泥作泥丸,火煅去泥,取炭合诸

罗汉散

姜炭6钱,枳壳炭1两2钱,白芍炭1两2钱(或加胡桃壳炭3两,瓜子壳炭3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

补精膏

jīnggāo处方:牛髓4两(炼,去粗),胡桃4两(去皮壳),杏仁4两(去皮尖),山药半斤。制法:上

再黑膏

hēigāo《杨氏家藏方》卷二十:组成:胡桃1枚(捶碎,去壳取全肉,于新瓦中心安顿,4边著慢火逼,渐

更多用到中药胡桃壳的方剂

用到中药胡桃壳的中成药 青娥丸

4两(童便浸7日,流水洗净,去臭气),核桃肉(去壳,捣如泥)150个。主治:《寿世保元》卷五引马伏

太极丸

末)2两4钱,破故纸(新瓦炒香,净末)2两8钱,胡桃仁(去皮,研烂)3两2钱,砂仁1两(分作2分,5

十香丸

。主治:《串雅外编》卷三方之十香丸主治疥疮。用法用量:外擦用。制备方法:上为末,旧桕油烛或胡桃为丸。

止血散

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止血散:组成:莲蓬壳1两,黄绢1两,血余1两,百草霜1两,棕榈皮1两

乌金丸

碗,去滓,并豆汁熬成膏,和蜜为丸,每丸重2钱,蜡壳为衣。各家论述:夫妇人血闭之证,皆由气滞不行所致

更多用到中药胡桃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胡桃壳 《验方新编》:[卷一面部]面上似疥非疥似癣非癣

。或照上鹿角猪胆方更效。又方∶鹌鹑粪、鸽子粪、胡桃壳(即核桃),熬汤,以绢帕溅汤热搽即愈。忌羊、鹅

《奇效简便良方》:[卷一头面]头生白屑痒极难忍

似疥非疥(不急治延及遍身不救)鹌鹑粪、鸽子粪、胡桃壳,共熬汤热洗(忌羊鹅鱼虾等物一月)。《奇效简便

《跌损妙方》:脊背门第四

刘寄奴粟壳龙骨地榆甘草(各一钱)(一钱五分,即胡桃壳)木香(五分)砂仁(七粒)地鳖虫(十个)红枣(

《急救良方》:[卷之一]诸虫蛇伤第六

去疮孔血,或者干孔针刺去血,小便洗令净。用半瓣胡桃壳,以人粪填满,掩疮孔。艾灸一百壮。后一日灸一百

《寿世保元》:[卷十灸法]灸诸疮法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剪刀草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剪刀草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剪刀草的用法用量 211 附方 212 剪刀草的临床应用 2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剪刀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剪刀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剪刀草 1 拼音

jiǎn dāo cǎo

2 《辞典》:剪刀草

21 出处

《饮片新参》

22 拼音名

Jiǎn Dāo Cǎo

23 剪刀草的别名

塔花(《植物学大辞典》),玉如意(《苏州本产药材》),山薄荷、土薄荷(《泉州青草药》),野薄荷(《泉州本草》),野仙人草、小叶仙人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节节花、野香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4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光风轮或瘦风轮的全草。6~8月采收,晒干。

25 原形态

①光风轮

多年生草本,高7~25厘米。茎方形,光滑或有微柔毛。叶对生;叶片菱形至卵形,长08~2厘米,宽6~1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光滑,有柄。花10余朵排成轮伞花序,对生于叶腋或顶生于枝端;花萼管状,紫色,外面无毛,5齿裂,下唇齿缘有羽状缘毛;花冠紫红色,2唇形,上唇很短,下唇3裂,稍长;能育雄蕊2,退化雄蕊2。小坚果倒卵形,淡**,光滑。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路边、山脚下、荒地。分布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②瘦风轮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形态与上种近似,惟茎细而柔软,单一,稀分枝,无显著的四棱。萼外面脉上有短毛。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长于荒地、路边及山坡等处。分布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26 生境分布

产于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27 性状

干燥全草,茎枝柔细,直径不过1毫米;表面紫棕色,有纵棱;折断面黄棕色。叶皱缩卷曲,黄棕色或淡绿色;质脆易落。上部花穗仅留黄绿色的花萼,花冠多已脱落,有时残存黄白色的小坚果。气微,味微苦。以干燥、黄棕色至青棕色、无泥土者为佳。

28 性味

苦辛,凉。

①《饮片新参》:"苦,平。"

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苦辛,凉。"

29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散瘀消肿。治感冒头痛,菌痢,肠炎,乳痈,疔疮,跌打损伤,血崩,荨麻疹。

①《饮片新参》:"消疮肿丹毒,虫咬伤。"

②《苏州本产药材》:"止血。治乳痈,疔疮。"

③《泉州青草药》:"祛风,止血,消痈,止痢。"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消痈止痢。治妇人血崩,乳痈,赤白痢。外敷痈疽肿毒。"

⑤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散热。治肠炎,白喉,咽喉肿痛,痈疽疮疖,荨麻疹,过敏性皮炎。"

⑥《江西草药》:"散瘀解毒。治跌打损伤,感冒头痛,中暑腹痛。"

⑦《湖南药物志》:"行气,散血,消积。"

210 剪刀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洗。

211 附方

①治感冒头痛:光风轮三钱,生姜二片,葱白二个。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中暑腹痛:光风轮五钱,青木香根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痢疾:鲜瘦风轮菜一两,水煎内服,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

④治乳痈:鲜瘦风轮菜一两,红糖一两,酌加开水炖服。另用鲜叶一握,加红糖捣烂外敷。

⑤治跌打损伤,积瘀疼痛:一鲜瘦风轮菜绞汁泡酒服。(③方以下出《泉州青草药》);二鲜瘦风轱菜,用甜酒酿糟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⑥治妇人血崩(属血热者):瘦风轮菜一两,生地黄、侧柏叶各五钱,入冰糖少许。水煎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⑦治小儿食积:瘦风轮、公母草各二钱,隔山消一钱半,槟榔、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每日服三次。(《湖南药物志》)

⑧治荨麻疹、过敏性皮炎:光风轮菜适量,煎汁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12 剪刀草的临床应用

治疗菌痢、肠炎:取瘦风轮18斤和仙鹤草7斤,粉碎,过120目筛,得8斤细粉,将所剩之粗粉再与瘦风轮22斤混合水煎2次,合并2次滤液浓缩到一定程度后拌入8斤细粉,烘干研粉,过120目筛后装入0号胶囊中,每粒胶囊相当于瘦风轮生药2克,仙鹤草035克。每次内服4~5粒,每天4次。治疗214例急、慢性菌痢及肠炎,疗效标准如下:一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镜检阴性,阶月内无复发;二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病程较长,追踪观察有复发;三好转:症状缓解,便次减少,大便镜检有好转;四无效:服药后无明显变化而采用其他药物治疗者。结果急性菌痢54例,痊愈51例,显效3例;慢性菌痢14例,痊愈6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急性肠炎128例,痊愈121例,显效6例,好转1例;慢性肠炎18例,痊愈12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2例。平均治愈天数为6~7天。初步观察,疗效似高于黄连素、痢特灵等常用药物;特别是对急性菌痢和肠炎,疗效更为明显。若用煎剂,则控制症状似比胶囊更快。治程中除少数病例用量过大时出现便秘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213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剪刀草的方剂 八宝膏

三一五处方杜牛膝1把,马鞭草1把,血见愁1把,剪刀草1把,稀莶草1把,灯笼草1把,醋浆草1把,螺面

万灵膏

两,白胶香1两,没药1两,乳香1两,黄丹1两,剪刀草末1两。主治:痈疽疮疖。用法用量:先以葱盐汤洗

剪刀股丸

治:小儿急惊,涎盛,搐搦。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剪刀股研破,浓煎薄荷水化下;如口噤,即斡开灌之。摘录

吊药

:《伤科方书》《喉科秘诀》卷上:组成:鹅腿草(即剪刀铰根)、山大黄(即水推沙根)、野南星(即石蒜头)

金粟黄芽丹

沉香水浴。一载后,丹成如谷芽样,或如花果样。用银剪刀剪下,入大萝卜内蒸一伏时,以萝卜深黑为度。取出用

更多用到中药剪刀草的方剂

用到中药剪刀草的中成药 腹膜透析

脱落。3、在进行外露导管及连接管道维护时不可接触剪刀等锐利物品。4、连接短管使用超过6个月必须更换,

更多用到中药剪刀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剪刀草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慈菇

校正原混乌芋下,今分出。仍并入《图经》外类剪刀草。释名借姑(《别录》)、水萍(《别录》)、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治发背贴淋拓法

(方见麦门冬汤)治发背及疽。一切毒肿内消方。用剪刀草不限多少。净洗切捣。绞取汁一小盏。温暖频服之。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第十五门]治痱子

高司法方。用剪刀草汁调蛤粉敷之(剪刀草即慈菇叶也)。《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香(一两)没药(一两)黄丹(一两)乳香(一两)剪刀草末(一两野慈菇也)上用净铛下清油、乱发。炭火熬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五诸疮肿门]一切恶疮

古之所述橘皮为今之所用陈皮,今之所用新会陈皮为古之所述柑皮。橘皮因陈久者良而称为陈皮,因‘产广中者胜’故名广陈皮,因‘产广东新会者优’而称新会陈皮。新会陈皮作为广陈皮上品,是中国传统道地药材,是广东三宝之首,也是十大广药之一,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药用 历史 久,盛名于明清时期,延续至今,种植 历史 有近700年,主要功效重在理气燥湿,区别于陈皮又有疏肝利胆、解结化痈等作用。陈皮药用功效随 历史 发展,历代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对陈皮功效有拓展。

1 《神农本草经》-理气 秦汉时期的 《神农本草经》 就有记载陈皮在理气方面的功效: “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小贴士:橘在药用 历史 长河中经历了橘皮和橘红的划分,橘皮和青皮的划分以及橘和柚的辨别。唐宋以前古人对橘的用药存在橘柚不分的情况,后又出现橘、柑、橙的混用。 今人考证认为始载《神农本草经》的橘柚是关于陈皮最早的史料记载!

2 《名医别录》-止泻利尿 魏晋南北朝时期,陈皮的功效除了理气以外,还有止泻和利尿等功效。据 《名医别录》 中记载: “下气,止呕咳,治气冲胸中,吐逆霍乱,疗脾不能消谷,止泻,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去寸白虫,久服轻身长年。”这里就已经说多次数地食用陈皮,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3 《药性论》-化痰止咳 隋唐时期,陈皮的一个很重要的功效,化痰止咳,如 《药性论》 : “橘皮,清痰涎,开胃。治上气咳嗽,主气痢,破症瘕痃癖,洽胸膈间气。” 《日华子本草》 : “橘皮,暖,消痰止咳,破症瘕痃癖。”

4 《泊宅编》-润肺驱寒 宋朝时期《泊宅编》有 “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逐冷,有特殊功效”,提到陈皮利肺气、祛痰驱寒的功效。

5 《汤液本草》-解酒毒 金元时期 《汤液本草》 中的 “解酒毒”,首次提出陈皮可以解酒毒。

6 《本草纲目》-治乳痛、做香料 明朝时期不仅发现了陈皮有治妇人乳痈的功效,也是第一次提到解鱼腥毒等佐料方面的应用。

《本草纲目》 记载, “橘皮,入脾、肺二经气分药,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秘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古时候,不同的医书都对陈皮有各种研究,不乏“延年益寿”、 “统治百病”的说法,而现代的研究也表明陈皮的确含有非常多的有益成分:挥发油、橙皮苷、黄酮类物质、辛弗林、陈皮多糖、类柠檬苦素、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陈皮对身体的 健康 功效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蒲公英有什么药用价值?

蒲公英其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擅疗疔疮、恶肿结核,又能疗喉痹肿痛等病症。

蒲公英是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可药可食,其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擅疗疔疮、恶肿结核,又能疗喉痹肿痛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有显着的催乳、利尿、缓泻、退黄、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抗癌等多种作用。

现将其临床常见的几个功用简述如下。清胃定痛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载:“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病”。

从蒲公英之性味分析,其所主之胃痛,当属热痛之类,而王氏之应用,既炙脆存性,又以火酒送服,则其寒性已去,只存其定痛之用了。近贤章次公先生治胃溃疡,具有小建中汤证者,以此汤加入蒲公英30克,疗效很好。

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能清胃,还在于其能消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 而胃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消瘀、镇痛,如能选用其根,晒干研末吞服,效尤佳良。

消痛散肿蒲公英为治疗痈疡之佳品,尤擅治乳痈。由于 属肝, 属胃,而蒲公英专入肝胃二经,具有消肿散结之能,故治此证效着。

治乳痛常用蒲公英30克~60克,配合陈皮10克~15克,生甘草5克~10克为基本方。红肿焮痛者,加漏芦、天花粉;乳汁排泄不畅者,加王不留行、白蒺藜;局部硬结较甚者,加炮山甲、皂角刺。

均以黄酒为引,疗效显着。排脓治痢痢疾一病,好发于夏秋之交,多因湿热积滞,蕴结肠中,阻遏气血之运行,化为脓血下泄所致。

故清化湿热,行气导滞之法最为常用。蒲公英一能清热解毒,可清解肠中血分之毒热;二有缓下作用,能解除下痢之后重。

凡湿热邪毒交阻,痢下红白如脓,后重不爽者,在清肠治痢方中,加用蒲公英,一般用30克,使用鲜品尤佳,但需用至60克,可以减缓病势,进而缩短疗程。 清肝达郁蒲公英除有清肝泻火作用外,并能“达肝郁”。

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指出:本品能“散滞气”,已有达郁之意。盖蒲公英花发甚早,得春初少阳之气,所以有生发之性,与苦寒沉降之品有间。

清肝兼可达郁,此蒲公英之长也。 凡肝热而郁者,宜用蒲公英调治。

对肝炎患者,症见肝经郁热征象者,可随证选加蒲公英,本品除清肝外,又能利胆,对急慢性胆囊炎以“胆胀”而痛为主症者,多为气滞、郁火、湿痰、瘀血互阻,以致胆失通降而成,当以化痰行瘀,利胆散结为治疗大法,选用蒲公英甚妙。

蒲公英都有些什么药用价值?

合肥正大医院提醒你: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味苦、甘,寒。

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女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

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乌须发、壮筋骨……”蒲公英对热毒所致的乳痈肿痛、疔疮有良好的效果,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它清热解毒药同用,如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赤芍等。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蒲公英注射液对金**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证明其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感染性炎症。

蒲公英可增强免疫功能,具有抗肿瘤作用。除此之外,蒲公英还具有抗胃溃疡、利胆作用,临床上对胃溃疡、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有效。

? ?蒲公英的营养价值较高。《本草纲目》云:“蒲公英嫩苗可食。”

据《食物成分表》记载,蒲公英叶的可食部分达80%,每100g可食部分中蛋白质4。8g,脂肪1。

1g,碳水化合物5g,粗纤维2。1g,钙216mg,磷93mg,铁10。

2mg,核黄素0。39mg,尼克酸1。

9mg。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

全株含胆碱及铜、铁、锰、锶、钛、钴、钙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有重要的作用。

? ?对于爱美的女性而言,蒲公英还是质优价廉的“美容万金油”。 不论是干性皮肤、油性皮肤、老化皮肤,还是雀斑、色素斑、皮炎等,蒲公英都能帮你消除“美中不足”。

蒲公英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药用部位: 干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应用参考 1。

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

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

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蒲公英茶 材料:干燥蒲公英75克、水1000cc 作法: 1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蒲公英 2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小火熬煮一小时 3滤除茶渣,待凉后即可饮用 ---------------------------------- 蒲公英中药配伍:配夏枯草:清热;配地丁:清热解毒;配金银花:消痈化疡;配决明子:清热泻火。

蒲公英药性说明:甘寒清解,苦以开泄,功专解毒消肿,为治乳痈要药。兼有利湿之功。

蒲公英功效: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

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

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

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

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

3~l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1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301) 2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3) 3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

(《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4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 日换药1次。

(《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1993;12) 1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 2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3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

注意事项: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1用量过大 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

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2过敏反应 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 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3药不对证 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

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普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

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化学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胶 (Pectin)等。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碱、有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

叶含叶黄索(Lutein)、蝴蝶梅黄索(Violaxanthin)、叶绿醌 (Plastoquinone)、维生素C50~70毫克/100克和维生素D5~9毫克/100克。花中含山金车二醇(Arnidiol)、叶黄素和毛莨黄索(Flavoxanthin)。

花粉中含β-谷甾醇、5α-豆甾-7- 烯-3β-醇(5α-Stigmast-7-en-3β-ol)、叶酸(Folic acid)和维生素 C。绿色花萼中含叶绿醌。

花茎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树脂醇。又本品含考迈斯托醇(Coumestrol)、核黄素 1。

43 微克/克和胡萝卜素7。7~8。

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 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胶及胆碱等。

制剂:对金**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杀灭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卡他球菌等亦有一定杀灭作用;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 此外,尚有利胆、利尿及苦味健胃、轻度。

蒲公英的药用价值-蒲公英有什么药用价值?

蒲公英用途 1、蒲公英药用价值高 蒲公英能治病疗疾,古籍早有记载。

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女人乳痈肿,水煮汗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疗肿… … 乌须发、壮筋骨。

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现代医学也已研究证实,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其根所含的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 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菊糖、果胶: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花含 毛茛黄素、维生素B 2等。蒲公英对金**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及 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长期、大量事实证明:蒲公英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主治: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咽炎、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 肺炎、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 骨髓炎、 炎、盆腔炎、十二指溃疡、痤疮、粉刺、结石症、以及多种癌症等数十种病症。

其验方广泛流传于民间,许多医书和报刊杂志也我有刊载。 2 、蒲公英食疗效果好 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

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

1g,糖类5。 0g,粗纤维2。

1g,钙216。0mg,磷93。

0mg,铁10。2mg,胡萝卜素7。

35mg?维生素B 10。03mg,维生素B 20。

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

9g。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因此,它不是普通的普通的特种蔬菜,而是一种珍贵的食疗佳蔬。 如何食用?《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

“由此可见,蒲公英可以炒熟吃,也可作凉拌菜。当然,还可与其他菜肴和佐料配伍,烹调成各种色香味俱佳食疗佳品。

如蒲公英炒肉丝,因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能,猪 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效果,两者配伍制作成菜肴,不仅口味鲜美,而且能提供多种营养,因而可食疗感冒、胃炎、咳嗽、便血,以及疗毒疮肿等症;蒜茸蒲公英,可食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胆囊 炎、胃炎、肝炎、疗疮肿毒、瘰疠等病症;蒲公英绿豆汤可食疗多种炎症、尿路感染、大便秘结等。 此外,厂家还可采用深加工的方法,将蒲公英制作成蒲公英咖啡、蒲公英饮料及多种保健食品出售,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促进蒲公英产业的发展,真是一举可多得。

3、蒲公英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食疗佳蔬、疗疾良药,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不论你是干性皮肤、油性皮肤、老化皮肤,还是雀斑、色素斑、皮肤炎、粉刺,以及痤疮、须疮、白发、脱发等,蒲公英都能帮你消除”美中不足“,摆脱烦恼,使你”白壁无瑕“,容光焕发。

如蒲公英与连翘、木贼配伍,可用于皮肤保健——治青春痘;蒲公英与马齿苋配伍,可用于治疗油彩皮炎;蒲公英煎汁后过滤,取汁涂抹面部,可以用于治疗干性皮肤蒲公英捣烂后掺入蜂蜜,可以用于治皱老皮肤;蒲公英鲜花煮汁,早晚涂面部,可用于治雀斑 、色素斑;蒲公英汁、香芹菜汁混匀后作润肤液,可用于治疗白化色素斑等。 4蒲公英可以用作兽药 蒲公英不仅是人类的食疗佳蔬和疗疾良药,而且也能在畜牧兽医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珍贵的饲料添加剂,又可治疗多种家畜的多种疾病。

如蒲公英全草加水煮汁灌服,可治疗家畜上呼吸道感染;蒲公英煎水热洗患部,可治疗家畜 炎;蒲公英、紫花地丁、冬瓜子配伍,可治疗家畜肺气肿、发烧气喘;蒲公英与茵陈蒿配伍,可治疗羊尿涩疼、发烧肚胀;蒲公英、王不留行共研细末,以黄酒、红糖为引,可治疗母畜缺乳;蒲公英煎汁加 白糖调 服,可治疗牛、马鼻出血;蒲公英、杏仁、明矾煎汁温服,可治疗牛、马喉炎;蒲公英、黄菊花共捣烂敷患处,可治疗家畜痈肿疗疮等。 5、蒲公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百花汇》、《群芒谱诠释》等专著对蒲公英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均有翔实介绍。

虽然《百花汇》也指出:“蒲公英没有牡丹的娇艳,没有玫瑰的香浓,没有樱花的雪白 ,但它貌凡而内秀,生命力极强。” 蒲公英内秀的主要表现:一是朴实无华,长势极旺,颇为状观:二是春、秋两次开花,春季花期极早;三是花虽不大,不及牡丹、玫瑰、樱花之艳丽,但其花量大而纯,别具一格,也颇受人们喜爱;四是用途广,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

其生命力极强的主要表现:一是种植一次,可利用多年;二是花罢成絮,因风而飞,落湿地即生;三是不择土壤,虽瘦薄之地,也可茁壮成长;四是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抗病虫,自然灾害极少;五是可与各种杂草抗争,并战而胜之。因此,蒲公英无论是地被种植还是盆景栽培都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请问蒲公英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蒲公英的药用价值 2007-06-14 13:12:27 来源: 编辑:hpc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材,其营养成分极为丰富。

蒲公英性寒、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退黄之功效。 从蒲公英干料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治疗痈肿疔毒、治疗肺痈咳痰、治疗湿热黄疸、可治疗小便淋沥涩痛、治疗乳痈等作用,可作保健品及食品原料。

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婆婆丁,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中医认为,本品味甘苦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此药花含叶黄呋喃素、维生素B2,根含多种三帖醇,本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此外,尚含果胶、胆碱等。药理实验发现蒲公英煎剂对金**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水浸剂有相当强的利胆作用。另外,还有抗肺癌之作用。

基于上述,故以本品为主所组成之验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广泛,兹举例如下。 乳痈 蒲公英、夏枯草各30g,水煎,分3次服。

若再用上方鲜品捣敷患处,则效果更佳。 疔疖、无名肿毒 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各30g,野菊花、紫背天葵各15g,生甘草9g,水煎,分3~4次服。

连服5~10天。 臁疮 蒲公英30g,明矾末少许,共捣,以温开水调敷患处,每日1换,以愈为度。

附骨疽 蒲公英30g,茯苓、车前子、川牛膝各15g,金银花18g,水煎服。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丹参。

瘰疬 鲜蒲公英、鲜夏枯草各等分,捣烂如泥,调适量浙贝末,敷患处。 每日1换,愈则停用。

肠痈 鲜蒲公英90g,败酱草30g,赤芍18g,水煎,分3次服,甚验。 肺痈 鲜蒲公英、鱼腥草、金银花、薏苡仁各30g,水煎,分4次服。

宜连服1周。 急性胆道感染 蒲公英、刺针草各30g,海金砂、连钱草各15g,郁金12g,川栋子9g,水煎2次,将药汁浓缩至150ml,分3次服,宜连服3~5剂。

眼疾肿痛、赤脉络目 蒲公英、白菊花各30g,车前子12g,水煎,分3次服,2~3剂即见显效。 痄腮 蒲公英、绿豆、白菜各30g,金银花15g,水煎,分3次服。

热淋 蒲公英、马鞭草、车前草各30g,水煎,分3次服,以愈为度。 胃热气滞作痛 蒲公英30g,陈皮、砂仁各4。

5g,共为细末,饭后用温开水送服3g,日服3次,病去则止。 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的带根全草。

其它名称:凫公英,蒲公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古古丁,茅萝卜,黄花三七 药材:干燥的根,略呈圆锥状,弯曲,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或已脱落。 叶皱缩成团,或成卷曲的条片。

外表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叶背主脉明显,有时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

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

入肝、胃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捣汁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 。

胡桃壳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胡桃壳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化学成份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