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童古古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大儿童古古,第1张

作为一位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我深深地被古籍所吸引。在我的眼里,古籍是一扇通往历史的门,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然而,古籍的阅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今天,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阅读古籍时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古籍。

一、了解古籍的背景和历史

在阅读古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古籍的背景和历史。这包括古籍的作者、写作时代、社会背景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籍的内涵和意义。比如,如果我们了解到《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

古籍的版本繁多,不同版本的古籍可能会有不同的注释和解释。因此,在选择古籍的版本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选择有注释和解释的版本,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籍的内容。

三、注重细节和语言

古籍的语言和用词可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阅读古籍时,我们需要注重细节和语言。这包括句子结构、词语用法、修辞手法等。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注释来理解古籍的语言和内涵。

四、注重阅读体验

古籍的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和理解,更是一种体验和享受。在阅读古籍时,我们需要注重阅读体验,尽可能地融入到古籍的世界中去。我们可以通过想象、联想、感受等方式来增强阅读体验,让自己更好地感受古籍的内涵和意义。

五、多角度理解和解读古籍

古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阅读古籍时,我们需要多角度理解和解读古籍。比如,我们可以从文学、历史、哲学等角度来理解古籍,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古籍的文化和价值。

大儿童古古,打开文学新世界的钥匙。通过以上的经验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籍,理解古籍的内涵和意义。古籍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文化的重要途径。让我们一起走进古籍的世界,感受文化的魅力。

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两县令竞义婚孤女》)1——3

2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3眼孔浅时无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谋。

4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5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卖油郎独占花魁》)5——6

6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7得放手时须放手,可施恩处便施恩。(《大树坡义虎送亲》)7——8

8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9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10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陈多寿生死夫妻》)10——12

11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12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13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刘小官雌雄兄弟》)13——14

14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15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小妹嘲东坡语)(《苏小妹三难新郎》)15—19

16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东坡嘲小妹语)

17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小妹嘲东坡语)

18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东坡嘲小妹语)

19闭门推出窗前月,(小妹上联)投石冲开水地天。(少游下联)

20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堪皮靴单证二郎神》)

21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2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24日前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25人逢喜信精神爽,话合心机意趣投。(《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26情知语似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27理直千人必往,心亏寸步难移。(《陆五汉硬留合色鞋》)27——28

28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

29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张孝基陈留认舅》)29——32

30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肖不如无。

31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32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33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施润泽滩阙遇友》)33——34

34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35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白玉娘忍苦成夫》)35——36

36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

37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薛录事鱼服证仙》)

38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李玉英狱中讼冤》)38——39

39羊肉馒头没得吃,空教惹得一身臊。

40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卢太学诗酒傲公侯》)40——43

41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

42盛衰有命天为主,祸福无门人自生。

43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

44四十光景急如梭,一岁光阴如捻指。(《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45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黄秀才徼灵玉马坠》)45——47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与风流作话文。

47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48鸭子谩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48——50

49猪羊走屠宰之家,一脚脚来寻死路。

50劝君出话须诚信,口舌从来是祸基。

51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一文钱小隙造奇冤》)51——53

52铜盆撞子铁扫帚,恶人自有恶人磨。

5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5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徐老仆义愤成家》)

55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发。(《薛瑞虹忍辱报仇》)55——56

56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57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杜子春三入长安》)57——59

58要求生活计,难惜脸皮羞。

59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60神仙本是凡人做,只为凡人不肯休。(《李道人独步云门》)

61 分明断肠草,错认活人丹。(《汪大尹火焚宝莲寺》)61——62

62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韵文“韵文”是讲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包括了如赋、诗歌、词曲等。。。。。散文 “ 散文 ” 是指行文运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无韵律限制的散体文章 , 同时也具有较少用典、不尚藻饰的特点。它是先秦古籍和诸子文章的主要文体。又称为 “ 古文 ” 。散文的优势在于文气流畅 , 没有约束

1 文言文怎么分析

1、文言文的分析一般就是关键字词的翻译,还有名词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句式。

2、分析文言文还必须能根据上下 出确切恰当的解释,是读懂文言文、弄通文意最重要的一步。

3、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备考中应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假借义等语言现象。只有掌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才能对文言文中一些语言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也才能准确的翻译出一篇文言文。平时在多读,多思,多练就能准确的分析一篇文言文。

只是个人的一些小看法,仅供参考。

2 怎样理解古文

古文有自己的语法规则 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运用课内积累的知识来阅读课外语段 [解题过程] 怎样阅读古文 读古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这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平时学习,复习都应遵循古文的阅读,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正音读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甚至背诵,所以朗读背诵时都要把字音读正确一般说来,大多数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读音为准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文言文里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就要求我们认真地辨明字形,查明字音,不要把形近字的读音当做正音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桓"读"hu n"而不读"恒";《桃花源记》中的"髫"而不读"召",《狼》中"眈眈相向"中的"眈"读"d n"而不读"枕"2,多音字应辨明词性,词义 现代汉语中多音多义字很多,读文言文时也常会遇到一些多音字,这就要求我们辨明这个字的词性和词义,确定读音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当"喜悦"讲,应读"yu ",而在"桃花源记"中的"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里,"说"字当"述说"讲,应读"shu "二,正确的断句,停顿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所以古人在读书时要自己断句我们现在读古文,编者已经用标点符号把句子给我们断开了,但是在读一些长一点的句子时,往往要在一句之中表达一个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些小的停顿,这个停顿正确不正确,直接关系到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区别停顿的办法是通读全文,通过对词义的理解和文言文中词与词之间结构关系的分析,读懂每一句话如《狼》中有"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应在读时停顿成"其一/犬坐于前",如果读作"其一犬/坐于前",意思就变成"其中一只狗蹲在屠户面前",其实,在《狼》文中,没有狗出现过同样,对于"一狼洞其中"也应读作"一狼/洞其中",而不能读作"一狼洞/其中"三,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变化有扩大,缩小和转移几种情形词义的扩大即今义所含内容大于古义,如《愚公移山》中的"河阳之北"中的"河",在汉代以前专指黄河,一般的河流用"水"来表示,所以这个"河阳"就是"黄河北岸"的意思,而现在的"河"泛指所有的河流,词义的缩小即今义所含内容小于古义,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里,"妻子"的含义包括"妻子儿女",而今义指"男子的配偶",不包含子女在内词义的转移即今义所含内容与古义之间发生了变化,如古汉语中"涕"指眼泪,而今义指"鼻涕"四,一词多义现象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阅读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注意根据上下语境确定具体义项如"去"有"距离""离开""消除"等义,而在"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句中,"去"只能理解为"两地间的距离"的解释在"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句中,"去"理解为"离开"之意五,注意通假字 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出现,是原 来古人在写文章时本该用这个字时,却借用了音同或音近意义不相通的字,就形成通假字,严格意义上讲应讲是"别字"了,但古人长期使用,并且得到社会认同,就不算错了比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句话:"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本义是"恩惠",但若按本义去解释,整句话的意思就不通了,所以"惠"是个通假字,当"聪明"讲,通"慧"类似这样的通假字在初一阶段的文言文中还有"汤"通"烫","齐"通"剂"(《扁鹊见察桓公》,)"说"能"悦","知"通"智"(《论语》十则)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详加体味六,怎样翻译文言文 阅读文言文,要准确理解大意,而不能只了解"大概",所以就要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才能理解得彻底翻译时应注意几点:1,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注意把握原文的文意,弄清所译语句的上下文与译句的关系因为文言文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多认现象较为普遍,句式也多富于变化,只有把握了原文的文意,上下文语境,才能准确地判断词的义项和句式的用法进而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主要应采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以直译为主直译要求将文言文字句用现代汉语对号入座,逐一落到实处,甚至对原文遣词的特点,语言表达方式也必须在译文中表现出来,与原文保持一致意译只要求根据文言文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句的逐个落实,甚至与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差别较大,具体的方法可掌握增,删,留,变等四点增: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部分在翻译时要增补出来,如"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句可译为"(桓侯)使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删:就是把文言文中某些或表示语气,或表示停顿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可以删去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帝王的称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在译文中直接保留下来变:由于古汉语的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有些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结构后置句。

3 快速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技巧

一、先看问题,联系问题阅读文章文言文的第4问虽然也是选择题,但这一问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等,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

提前看提问,对于理解原文,读懂原文,是很有帮助的。二、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也就是从整体上看,从整体上思考,善于联系上下旬思考。

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从整体上去看,从整体上去思考,联系上下旬思考,才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具体意思,如果单独地,孤立地看某一词、某一句,是很难看懂的。

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适合于读所有体裁(包括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论说文、序、跋、书信等等体裁)的文言文段。三、懂得必要的古文化常识古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八大类。

一是姓名和称谓,如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名、字、号、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年龄称谓、作品命名等。二是官职和科举。

三是地理常识,如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等。四是宗法礼俗,如宗法、礼俗、尊卑、忌讳、避讳等等。

五是服饰器物。六是历法刑法,如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等等。

七是古代音乐,如八音、五音、六律、雅乐、俗乐、经首、六幺、霓裳、桑林、无射、乐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八是古籍注释体例,如传、注、笺、疏、诠训等等。

四、理清人物关系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或多或少地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试想一下,假如你连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到哪里为止都不知道,你还怎么理解文意呢?理解不出文意,你还怎么能准确答题呢?我们读文言文,心里一定要有人物关系的概念,一定要首先明白,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个动作、事情是谁所为,才能确解文意,否则,你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头绪感。

五、掌握一些特定的文言实词惯用义解文言文掌握大量的实词不错,掌握大量的虚词也不错。但有时候一定要突出地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惯用义,因为这些文言实词惯用义使用频繁,能够显示前后转换钩联等等。

如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时间长短过度、与帝王关联的动作等等情况。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方面,如“除”字,这个字使用非常频繁,这个字置于官职的前后,就一定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切莫理解反了,认为是“撤职”,那就会错解文意。

此外,如“擢”(提拔)、“迁”(调任)、“知”(任、做)、“谪”(贬官)、“拜”(任命)、“改”(改任)、“有司”(有关官员)、“掾”(官吏)、“致仕”(辞官)、“乞骸骨”(请求不做官,回家养老,有如我们现在的“退休”一说)等等。时间过度长短方面,如“寻”字,是“不久或刚刚”的意思,这个字也使用率高,一定要掌握。

此外,如“须臾”(一会儿)、“既儿”(会儿、不久)、“旋”(很快)、“倾”(会儿)等等。与帝王关联的动作方面,如“诏”字,一定是指皇上或朝廷的命令、指示、诏书、文告等意思,总之,是与皇上有关的,读文言文,见此字,就要明白此意。

此外,还有如“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辟”(君主或征召)、“策”(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宸”(帝王住的地方,宫殿)、“觐”(朝见帝王)、“冕”(帝王的礼帽)、“禅”(古代帝王祭地的一种迷信活动)、“玺”(皇帝的印)、“御”(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幸”(皇帝驾临)等等。一读到这些词,你心中就要有个大概意思。

六、懂得补、删、抄、换、调、并、扩、通所谓“补”就是“补充”。因为文言文有如诗歌一般,是非常凝练的一种文体,解读或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省略的成分给补出来,才通顺,否则是非常别扭的不通的。

所谓“删”,就是“删去”。文言文里什么东西要删去呢?当然是那些没有实际意思的文言虚词。

比如发语词“夫”,一般就不翻译,可删去不管。再如一些表示语气的结尾虚词“之、夫、者、也、与、焉、哉”等等,翻译时都可以删去。

所谓“抄”,就是“照抄、照录”。文言文里有很多内容是可以“照抄、照录”的。

具体说来,人名、地名、官名、爵名、年月日、谥号、雅号、庙号等等,都完全可以照录不译。所谓“换”,就是“变换”。

是把古今义有变化的,一律变换为现代汉语的词、句。所谓“并”,就是“合并”。

对于一些铺陈和互文的句子,都可以进行合并,就像数学里的合并同类项一样。所谓“调”,就是“调整”。

就是对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式。文言文里有很多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这些都属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都需要进行调整。

所谓“扩”,就是“扩大、扩充”。就是对于精约的词句进行扩充。

所谓“通”,就是“贯通”。当然就是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4 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365在线答疑网老师”帮你解答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5 经典古文以及解析

你好,楼主: 战舞&灵为你解疑答难。

一般初中古文经典并且常考的会是以下几则:一:原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是要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

于是吕蒙便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吕蒙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篇文章更加的生动 词语翻译: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县)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猎,本意猎取,本文为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4、乃:于是,就。

15、及:到了…的时候。 16、过:到。

17、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8、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更:更新。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见事:认清事情。

24、但:只。 25、孰若:哪里比得上。

孰:谁,若:比得上。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9、何:为什么。

30、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天水。 31、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32、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 33、始:开始。

34、与:和。 35、论:讨论。

36、议:评议。 37、大:非常,十分。

38、惊:惊奇。 39、今:现在。

40、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41、复:再。

42、即:就。 43、拜:拜见。

44、待:等待。 45、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46、当:掌管。 47、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48、更:重新。 49、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通假字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涂”同“途” 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就: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古今异义 博士: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

古今异义字 更 古:重新。 。

今:更加,越发 及 等到。

时候。

大 很,非常。 岂 难道。

就 本意靠进,此为去做。 士 人物的通称。

过 到,经过。 但 但当涉猎 古:只 。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语气词,译为“罢了” 。

今:耳朵 博士 古:当时专管传授经学的学官 。

今:求学的高学位。

见 古:知道 。

今:看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翻译: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

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

6 怎样分析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儿童古古

作为一位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我深深地被古籍所吸引。在我的眼里,古籍是一扇通往历史的门,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然而,古籍的阅读需要一定的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