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金代古塔-于庄塔
于庄是房山窦店镇辖村,村内存一座金代古塔。
2009年首次寻访于庄塔,发现与大兴无碍禅师塔很相似,塔被水泥外包在一座高台上。
《房山地名志》在于庄一节记“村西有金代建六角形三级密檐砖塔一座,高八米,周长48米,塔身柱形,设有假门、直棂窗和挂落,是区内早期古塔之一”。
《北京的塔》记“建于金代的于庄塔,坐落在北京市房山区于庄村南的土坡上。这座砖筑六角形三层密檐式塔,高约8米,周长48米。为双层砖砌须弥座束腰部分刻有砖雕花饰。须弥座上方用三层砖雕莲花承托塔身。塔身为六角形,转角处为砖雕圆柱,塔身各面均雕有假门、直棂假窗和挂落。塔檐顶部为宝珠塔刹。此塔砖雕精致,造型优美,是房山早期古塔之一”。
于庄塔为砖砌双束腰,上下两级束腰均雕有花卉图案。上下束腰转角均采用磨圆砖砌,束腰间采用渐进叠涩收分,上束腰以上为斗拱承托上部围栏式莲花座。
围栏之上设三级巨大仰莲花瓣。
塔身正面设假门,其余各面均设假窗。假窗之上雕如意云朵,各塔角均为磨圆砖砌。其实从可知,塔身假窗并非直棂,而是采用砖雕盘肠纹饰等不同形式的假窗。
三级塔檐均为斗拱承托,塔檐之间雕饰花卉。塔檐之上塔刹已失,根据塔形判断应为宝珠式塔刹。
于庄塔简捷精炼,细观各部设计合理给人以庄重之感。网传于庄塔与道教王重阳有关,没有查到相关资料。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佛教文化传入我国,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也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在我国古塔众多,这边就为您推荐国内十处比较有名的古塔,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中国西南地区著名佛塔,位于云南大理西北原崇圣寺前。三座塔作三角形排列。大塔为千寻塔,为密檐式空心砖塔,方形16层,高6913米。塔身每层正面开券龛,内置石雕佛像,塔顶有铜制覆钵、相轮。南北两座小塔为10层八角实心砖塔,各高4219米。塔身表面涂有一层白色泥皮,雕有各式花纹,各层分别有券龛、佛像、莲花、瑞云、花瓶等雕刻作装饰,两塔顶各有三个铜制葫芦。1978年和1980年重修时,在塔中发现南诏、大理时期文物600余件。
陕西西安大雁塔大雁塔创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塔本名慈恩寺塔,后揣《大唐西域记》所记印度佛教传说故事而名雁塔。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均有拱门,可凭栏远眺。塔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的说法图,刻有当时的殿堂建筑,是研究唐代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塔南门两侧,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
山西应县木塔山西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该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塔的底层直径30米,高6713米,五层六檐,平面为八边形。整个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成为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楼阁式佛塔。由于它牢固的结构,历经900多年,经历多次地震袭击,至今巍然挺立。楼阁式佛塔的特点,一是塔身高大,二是每层之间距离较大,塔身每层有木构的门、窗、枋和斗拱等。塔檐上有檩枋、椽子和飞头等仿木构造。塔内有楼梯可供人们登临楼层远眺。
浙江杭州六和塔中国宋代古塔。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塔高5989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观十三层,内为七层,塔内有阶梯可达顶层。塔内须弥座上砖雕的飞仙、乐伎、海石榴、荷叶花、宝相花、凤凰、狮子、麒麟、仙鹿以及回纹、云纹、如意等图像,是研究南宋装饰图样的可贵资料。塔内还存有南宋尚书省牒碑和四十二家写的《四十二章经》残石等。
浙江杭州雷峰塔杭州西湖边的雷锋塔,因为白娘子的传说而广为人知。1924年雷锋塔倒塌后,鲁迅先生的两篇杂文更使它名满天下。最初是由吴越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钱_以“敬天修德”名义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召集一批顶尖的能工巧匠,在秀甲天下的西湖山水的最佳地段夕照山上开始建造的雷锋塔。
新雷锋塔共有五层,高71米,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造型设计是以南宋重建后的姿容为形象依据,是一座八角形的楼阁式塔。
吉林长白灵光塔灵光塔位于吉林省长白县长白镇西北郊塔山西南端一平坦的台地上,为唐代渤海时期(698年-926年)所筑。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塔,也是唐代渤海国遗存的一件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为一座平面呈方形的楼阁式砖塔,底层檐下四面皆有纹饰花砖,第二层至第五层四面正中均有方形直棂窗,具有唐代风格。灵光塔塔身高约13米,塔基为等边四边形,塔高五层,青砖结构。塔峰光平素朴。宝塔居高临下,鸭绿江在其脚下日夜不息地流过,登临古塔,可俯瞰一江两国风光。该塔对研究渤海时期的文化和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江苏苏州虎丘塔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
米,斜度2_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江苏南京灵谷塔灵谷塔是南京地区最高最美的八面九层宝塔,它由钢筋混凝土及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灵谷塔的原名叫阵亡将士纪念塔,始建于1931年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灵谷塔是一座新颖别致的宝塔,塔高66米,九层八面,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各层外面,都围以花岗石走廊,塔的中间建有螺旋形扶梯,可沿梯252级直登九层。该塔造型优美,典雅庄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河南开封铁塔开封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00年历史。以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塔高
5588米,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饰以栩栩如生的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开封铁塔因其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遐迩。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
安徽安庆振风塔安庆的振风塔坐落于长江边,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建于明代,有400多年的历史。此塔为楼阁式砖石结构,八角七层,海拨高8274米,塔高6086
米。各层面阔与层高自下而上涿层收缩,整体轮廓呈圆锥形。塔内有168级台阶,拾级盘旋而上,直达顶层。每层塔门虚实交错,平台上围以白石栏杆,每层檐角均悬以风铎。塔刹由八角形须弥座、圆形覆钵、球状五重相轮和葫芦形宝瓶构成。塔内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弥勒佛和五方佛,塔身嵌有砖雕佛像、历史神话故事雕像1000余尊及碑刻54块。此塔面江而立,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的美称。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嵩岳寺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处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顶重修于唐。该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
江苏苏州报恩寺塔苏州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八角九层,砖身木檐,是南-江(即今苏州)城内重要一景,在《平江图》碑中已经刻出,现称北寺塔,仍是苏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对景。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已部分改变了原样。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与释迦塔相近;塔全高达76米,比释迦塔高出将近9米。全塔虽尺度巨大,但层数比释迦塔多出4层,比例也比释迦塔高细,加上檐角高举,在宏伟中也蕴含着秀逸的风韵,仍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风格。
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在佛教界有名望。有地位的和尚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的。少林寺塔林现有232座塔,占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塔的层数不同,一般为一至七级,高度约在l5米以下,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体、椎体;有直线形、抛物线形;有瓶体、喇叭形。种类繁多,形态奇妍,这些塔是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宝库。
大明塔位于辽中京内城的正南门──阳德门外东侧,因辽中京延续到明代而只留下塔,人们习惯称为大明塔。塔高8022米,在高度上仅次于陕西省泾阳的崇文塔和河北省定州市的料敌塔,是全国第三高塔,体积为全国第一。
此古塔雄浑凝重,巍峨矗立。晴日,便在百里之遥,亦可用肉眼望见。清代乾隆皇帝描写该塔的诗句就是“自远早见郁迢娆,逼近欲瞻翻不易”。观者无不为工程之浩大、造型之壮观、雕刻之精细而叹为观止,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大明塔兴建的具体年代,至今尚无资料。但据考古学家分析认为大明塔确为辽代所建。根据1982年维修时从塔上发现的一块砖上写有“寿昌四年四月初八”等字句推断,认为大明塔应为辽统和二十五年到寿昌四年(公元1007年─1098年)间所建。
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米,塔身呈方形角锥体,坐落在底面积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砖台上,青砖砌成的塔身磨砖对缝,结构严整,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螺旋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格调庄严古朴,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碱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自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呼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腾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小雁塔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约1公里的荐福寺内。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的标志,因为规模小于大雁塔,并且修建时间偏晚一些,故而称作小雁塔。
荐福寺原来建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内,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旧宅,中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族戚为高宗荐福而建造寺院,初名献福寺,天授元年(690年)改名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中著名的寺院。唐代名僧义净于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由洛阳出发,经广州取海道到达印度,经历三十余个国 家,历时25年回国,带回梵文经书400多部。神龙二年(706年)义净在荐福寺翻译佛经56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 有很高的价值。现在荐福寺内仅存有建于唐景龙元年(707年)的小雁塔。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 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 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现在仅存十三层。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 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今天寺内还保存有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巨大铁钟,钟声宏亮,“雁塔晨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灵光寺1988年0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光塔位于长白镇西北郊塔山西南端一平坦的台地上,海拔869米,北约200米有一山峰,称一览峰,高耸的一览峰成为灵光塔的自然屏障。塔山南约2华里,鸭绿江由东向西流,塔高出鸭绿江水面约百余米。鸭绿江和塔山之间为东西长约4华里,南北宽约2华里的盆地,原名塔甸,现变为街区和农田。长白至临江公路在塔山山麓下经西延伸。登上塔山远眺,长白镇市街和对岸朝鲜惠山市容尽收眼底。1988年1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光塔为唐代渤海时期(698年~926年)所筑。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塔,也是唐渤海国遗存的一件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坐落在海拔869米的山顶上。为一座平面呈方形的楼阁式砖塔。底层檐下四面皆有纹饰花砖。第二层至第五层四面正中均有方形直棂窗。其形制与西安兴教寺唐代玄冀塔相似,具有唐代风格。
灵光塔塔身高约13米,塔基为等边四边形,塔高五层,青砖结构。塔峰光平素朴。虽历经沧桑变迁,万物倾覆,唯此塔依然如故,巍然不动。宝塔居高临下,鸭绿江在其脚下日夜不息的流过,凡是到过长白县的中外游人,游塔山、观古塔、俯瞰一江两国风光,在塔前留影纪念,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该塔对研究渤海时期的文化和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寺院群,大白塔建于元德五年(1301年),是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修建。
据《山西省佛教名胜》记载,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有一座高耸入云洁白浑圆的巨大佛塔——大白塔,它是五台山的象征,被誉为“清凉第一胜境”。大白塔所处的寺院叫塔院寺,寺以塔名,颇为得体。
大白塔位于殿阇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由粗而细,又由细而粗,再由粗而细,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从铜顶到铜盘边缘由铜链来固定,望去似北方的草帽,南方的斗签。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每逢风和日丽,云过塔移,鸟雀围翔,风吹铃响,悠然成韵,别有一番幽雅情趣。明代镇澄法师曾有诗赞曰:“浮图何缥渺,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择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大白塔的下层,建有塔殿三间,塔周身筑有木栅栏,栏内有可容两人对行的转道。附塔转绕,人越显其小。大白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传大成就,是中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或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 雷锋塔,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其山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
雷锋塔为西湖十景中唯一有待修复重建的景点。地处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上,旧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系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叔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 因塔在西关外,也叫西关砖塔 ,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后人又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2002年,重修雷峰塔,恢复了雷峰夕照之圣景。 中国古代佛塔建筑。在云南省大理市西北15公里的崇圣寺遗址前。寺院毁于清末民初,唯三塔屹立在苍山洱海之间,排列成品字形。三塔分别建于南诏(649~902)和大理(937~1253)时期。文献记载,自宋以来,大理地区地震频繁,直接影响到三塔的达30次以上,塔身塔刹遭到破坏,明清两代曾多次加以修葺,但基本形状仍保持原来的面貌,是云南省最早建筑物之一。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塔居中,又名千寻塔,为密檐式砖塔,平面正方形,面宽985米,十六层密檐,通高6913米。下有台基两层,上层砖砌须弥座高207米,东面正中有一石照壁,镌刻“久镇山川”4字,下层台基高12~15米,四周围以青石栏板和望柱。塔身为环筑厚壁式结构,内壁垂直,上下贯通,内部设有木质楼板、楼梯,叠涩式塔檐。第1层高1345米,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一,西面开有券门,第2层高3米以上,各层高度逐渐递减。均东西两面开券龛,内置石雕佛像1尊,南北两面开小窗。各层每面的两边各砌单层小方塔,外观呈弧线轮廓,与西安小雁塔十分相似,为中国典型的唐代砖塔。塔刹由刹座、相轮、宝盖、宝珠等组成。
南北两座塔均为10层,8层以下塔身中空。各高4219米,塔身均涂白灰皮。底层高度相对减低,2层以上塔层高度大体相近,外轮廓线近似锥形。第4、6、8层还有模仿楼阁式建筑的倚柱,破子楞窗,塔身八面砌出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檐上施以仰莲和团莲。造型玲珑娟秀,与千寻塔比,显然具有不同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三塔得到了较好的保护。1984年成立文物保管所。1978~1981年对三塔进行维修加固,复原塔刹,安装避雷设施,修复塔内简易木质楼梯,开清理了清代封闭的东侧塔门。出土塔藏文物680余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大理时期文物中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有各种佛教造像154尊,造像以青铜铸造的为主,也有金、银、水晶、玉石、木雕等其他种类。其中一尊金质观音像,高24厘米,重1135克,造型与著名的南诏《中兴国史图卷》所绘“圣像”相同,相传为最早传入大理地区的佛教造像之一。还发现布地墨书写经以及不同形式的塔模和从中原传入的瓷器、铜镜、印章等文物。
天封塔共7级(俗称七级浮屠)分七明七暗,实际地宫即第一暗层,以此类推共14层,从拆卸中发现的主要遗迹。
1、每层有平座,包括平座出跳、腰沿、补间铺作、转角铺作、以及倚柱、檐柱等结构的遗存和印痕。
2、每层塔身内发现有如梁、枋和加固木等构件残存。
3、除塔身结构有关遗迹外,为了珍藏文物,在塔身中(元代重修的壶门顶上)砌有放置文物的穹窿和龛。 第一类:盒装文物
1、锡盒一件:内装白瓷观世音、雄精佛像(残)、铜佛像各一尊。
2、石匣三件:二件破损,内装《妙法莲华经》残蚀,系元致和年间之物。
3、木盒二件:一件残蚀,一件内藏《大乘妙法莲华经》,保存较为完整,是少见的元代版本,可惜也难起动。
第二类:筒装文物
外为铜皮制成的经筒,内藏《妙法莲华经》经卷,出土时有的尚能辨认,见风即化。在元代重修时安置的共发现25件。
第三类:钱币
发现有唐“开元通宝”、宋“崇宁通宝”、“崇宁重宝”等年号钱。
第四类:铭文砖
可分为朱书、墨书、模印三种,已编号登记的有朱书3450块、铭砖4600块,特别珍贵的是一部份纪年砖,是研究宁波地方史难得的实物佐证。
通过考古发掘所获得的遗物,对研究宋、元时代砖木结构的塔,为复原南宋古塔,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通过清理、解剖,证明天封塔穹窿顶底部为元天历二年(1329年)所建。二级以上为元致和至天历年间(1328—1330年)重建,第一二级出有“甲子”、“乙丑”铭文砖,从结构上看,应属绍兴十四年、十五年之物。上述事实,第一次使相传了好几个世纪的“天封塔下面是唐代基础”“泰定六月吹倒三层、至顺元年重建”、“明永历十年雷击毁三层”、“嘉靖三十六年台风飞堕塔顶、”“乾隆十六年八月台风大作,又飞堕塔顶”,“天封塔十八格(应该指天封塔高度为十八丈而言,按宋一丈折近代3米计共54米,除地宫27米,天封塔原高425米,加上中心柱高度相符合)……的文献记载和近人的说法差异,得以纠正。此外,关于塔顶的倒坍重修,文献记载更是含糊其词,实际上顶上有刹。从这次清理中证明,塔刹部份修理频繁,但铁铸的覆钵,系元天历二年(1329年)造,中为园珠状宝匣,上为仰莲钵,其铭文亦为元代之物。
世界上最小的《可兰经》是当前收藏在中国宁夏博物馆的那本古籍珍品,《可兰经》记载了伊斯兰教的教育义和信徒的处事准则。它叙述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除了基本的宗教教条教义和祭祀外,还涵盖了社会习俗、生活礼仪等各个方面,对伊斯兰教教徒的日常做了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一、书籍规格和内容
这本收藏在宁夏博物馆的《可兰经》长度为196毫米,宽为132毫米,厚61毫米,重量为11克。这本书被发现的时候,在一个精美的铁盒子里保存着,它的封面装饰是紫红色的硬牛皮纸,上面的印刻的有民族图案,同时阿拉伯文和埃及的国徽也在内封上排列着。这段阿拉伯文的大致意思是,这是一本非常珍贵的《可兰经》,只有心灵很纯净的人才能携带这本书,制造年份是在穆历13 12年,也就是公元1892年。
二、书籍内容清晰度
虽然《可兰经》这本书很小,但是它有非常精美细致的装饰。另外书里面的内容也非常的清晰,一个个阿拉伯字迹,排布的都非常有规格,并没有出现涂抹或者是抹布的痕迹,即使不用带放大镜,也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内容,可见当时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的成熟度。
三、《可兰经》出土地址
《可兰经》是在1959年马鸿逵兵营废墟出土的,马鸿逵是新中国成立前封建军阀之一。考古学在研究判定,这本书应该是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传到了宁夏。在此之前,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是保存在中国河南郑州发现的那本可兰经。那本书的长度为2578毫米,宽为19517毫米,厚度为962毫米,重量是4318克,于200年前印刷。而宁夏出土的这本可兰经相较于可能郑州出土河南郑州的那本可兰经,各个方面都要比那本书小很多。所以宁夏博物馆存放的这本《可兰经》就是世界上最小的可兰经。
镇江,江苏省内的旅游城市,同样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很多人说到镇江旅游,首先会想到白娘子和法海斗法的金山寺,其实在镇江东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座风景秀丽和气势磅礴的北固山,在镇江当地,北固山的江湖地位不但可以比肩金山,而且在北固山同样有一个传说故事,比“水淹金山”更出名。
在镇江当地,很多人把北固山叫做“三国山”,据说三国时期,北固山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孙权在这里建过城墙,周瑜在这里修过帅府,鲁肃和太史慈在这里建过陵墓,不过最出名的要数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因为“刘备招亲”而名满天下,甚至一度作为北固山的旅游招牌,其实甘露寺还有一座千年铁塔不为人知。
甘露寺铁塔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不但是江苏省内唯一的一座千年铁塔,更是全国范围内,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铁塔的每层塔身,都有东南西北四个门,而且门上都铸有佛像,虽然年代久远锈迹斑斑,但是它九级八面,造型特别的精美,是宋代铁仿木构阁楼式塔中的代表性作品。
据说当年在甘露寺铁塔的地宫中,有重大的考古发现,里面居然发现700多颗的佛舍利,后来被很多专家学者证实,其中的11颗是释迦摩尼佛祖舍利,据说当年佛祖释迦摩尼涅槃以后,其佛祖舍利交给了8个国家进行供养,随着佛教的流传,佛祖舍利也备受崇拜,一个寺院有一颗佛祖舍利都是引以为傲的,更别说有11颗了。
在古代,塔往往被大家称之为宝塔,有镇妖驱邪伏魔之效,塔的层数一般为奇数单层,三,五,七,九……因为被镇者属阴性,那么宝塔必须呈阳性,所以塔通常都是单数的,很多细心的游客发现,甘露寺塔作为一座千年古塔,为何塔身只有四层?难道这座千年铁塔有什么特殊的玄机?
据当地的工作人员说,其实千百年来甘露寺铁塔经历了无数的风霜洗礼,原来的甘露寺铁塔八面九层,到了明代的时候被狂风吹倒只剩下了其中的三层,后来经过改建铁塔变成了7层,到了清朝又遭雷击,上面几层相继落地,只剩下了底下的两层和明代时候的两层,如今大家见到了甘露寺铁塔也是经过近代修建的,虽然只剩四层,它也是一座年代久远的文物。
农安古塔,亦称佛塔、辽塔、金塔,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城西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农安古塔建设于辽圣宗太平三年(983年—1030年)期间。农安古塔为砖砌实心,以形状各异精制灰砖瓦建造。塔八角十三层,高44米,一说33米或40余米。塔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有亚门,平栏门,角梁,斗拱,花拱,采用不同样式的平瓦,猫头瓦,飞翅瓦等不同工艺形式。一层层檐下有砖雕斗拱,八面壶门,塔身层层收分,宝顶直插云霄。塔檐层层飞展,檐角风铃琮琮。古塔各层檐的坡脊上塑有狮子,龙,马等各类走兽,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塔角皆悬有铜铃。塔刹高8米,分8个侧面,塔上宝顶破为壮观,宝顶上是两个铜制的交仰月,中间有铜制宝珠两个,宝珠上的宝盖上面有4条铜链,系在塔脊4个角上,形成一个由大到小的塔顶是塔刹结构匀称,精美。
修缮过程中, 在塔身第十层中部曾发现一小砖室,内藏铜铸的佛像和菩萨像,木制骨灰盒、瓷香盒,细线阴刻佛像银牌饰等珍贵文物,此塔对研究辽代宗教和建筑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农安古塔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修建的辽代古塔,1961年塔被公布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农安古塔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房山金代古塔-于庄塔
本文2023-10-09 09:04: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