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中山经”(七)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山海经》之“中山经”(七),第1张

中山七经(1)

原文 :凡苦山之首,自休舆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而人面也。

译文 ;中间经过的的第七列山系以苦山为首,自休舆山至大騩山共十九座,计1184里。其中依次为:鼓钟山、姑瑶山、苦山、堵山、放皋山、大苦山、半石山、少室山、泰室山、讲山、婴梁山、浮戏山、少陉山、太山、末山、役山、敏山,有十六个山神都是猪身人面,祭祀他们用一只羊,一块藻玉埋地;苦山、少室、太室都是宗主级的,祭祀这三座山的山神用太牢礼,并环绕陈列着吉玉。这三个山神的形象是人的面孔和三个头。其它的山神都是人面猪身。

原文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舆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干为木,音gǎn)。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译文 :中间经过的第七列山系以苦山为首,第一座叫休舆山。山上有一些特殊的石头,其石分五色,带有花纹,被命名为帝台之棋,实际上,这种石头是被用来祝祷百神的,如果把它佩戴在身上,可以不受邪祟侵扰。这里还生长了一种名叫夙条的草,它的外形象蓍草,却有着红色的叶子,根部虬结,丛生在一起,人们用这种草可以制作箭杆。

从休舆山向东三百里是鼓钟山,这里实际上是帝台宴请百神饮酒聚会的场所。山中生长了一种草,名叫焉酸,它有着方形的茎秆,圆形的叶片重叠了三层,能开出**的花儿,这种草,可以用来解毒。山上盛产砺石,山下分布的大多是砥石。

原文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lì)。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

译文 :从鼓钟山向东二百里是姑媱山。天帝的一个名叫女尸的女儿死在了这里,她死后化为䔄草,长出的叶子都是层层叠叠的,上面开着**的花儿,结出的果实象菟丝,如果把这种草佩戴在身上,可以变得让人更加喜爱。

从姑媱山再向东二十里是苦山,山里生活着一种兽类,名叫山膏,它的外形象小猪,全身赤红如火,还喜欢骂人。山中生长着一种黄棘木,开黄花,叶子圆圆的,结出的果实象兰草的一样,如果有人佩戴或服用了它,就不能生育。还有一种草,叶片是圆形,却没有茎秆,能开出红色的花,却不结果,若是有人服用了这种草,脖子上可以不生肉瘤。

原文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匾(biān),方茎而葵状,服者不噎(壹为垔,音yē)。

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又东五十七里,曰大苦(艹为非)之山,多雩琈之玉,多麋玉。有草焉,其状叶如榆,方茎而苍伤,其名曰牛伤,其根苍文,服者不厥,可以御兵。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译文 :从苦山向东二十七里是堵山,这里是一位神人、名叫天愚的居所,这座山里经常显现出怪异的风雨。山上生长了一种植物,名字叫天匾,它的外形象葵,却有着方形的茎秆,如果把这种植物泡水饮用,可以不打嗝或者不会哽咽。

从堵山再向东五十二里是放皋山。明水发源在这里,向南流入伊水,沿岸的水中盛产苍玉。山里生长了一种蒙木,它的叶子象槐树叶,开黄花,不结果实,如果把它的花叶佩戴在身上,或泡水饮用,可以头脑清醒,不易被迷惑。山中生活着一种文文兽,它的外形似蜂,长了一条象树枝一样能分叉的尾巴,舌头可以反卷获取食物。

从放皋山向东五十七里是大苦山(有人推测是当今的大熊山),山中盛产雩琈玉和麋玉。这里生长了一种牛伤草,草叶的样子似榆树叶,方形的茎秆上长着深青色的刺,它的根部有着青色的脉络,如果时常把这种草泡水饮用,就不会打嗝,若是把它们佩戴在身上,还可以抵御兵器。狂水发源在此山的南边,向西南流入伊水,沿途的水中有很多的三足龟,如果有人食用了这种龟肉,则一生无大病,还可以让人不长脓疮、肿块。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全书一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

山海经的介绍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

总的来说,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原文: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he]。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lòng)蚳(chí),食之不眯。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jiān)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wàng)草,可以毒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凡济山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

译文:

山海经资料大全

原文: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榖、柞(zuò),其草多艹/术(zhú)、芫。其阳多王雩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犬(dì)鸟,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鹿],食之已垫。

又东三百里,曰县属刂(zhū)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广/夆(bàng)石。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亹(mén)冬。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冬有水而夏竭。

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櫄(chūn)木,其草多芃。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è)。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jīng)。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榖柞,无石。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藷藇(yǔ)蕙,多寇脱。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xuán)玉。

又东二十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鬼申(shén)也,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蘗(nié)酿;干儛,置鼓;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jī)一牝羊,献血。婴用吉玉,采之,飨之。

-----------

译文:

山海经资料大全

中山十一经(2)

原文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阴多丹雘,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焉,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鸣自叫。

又东南三十里,曰依轱之山,其上多杻橿,多苴。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善駚忿(心为牛),食者不风。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即谷之山,多美玉,多玄豹,多闾麈,多麢㚟。其阳多珉,其阴多青雘。

译文 :从祑簓山向西北一百里是堇理山,山上长了很多松树、柏树和直立高耸的梓树,山北遍布着可做染料的丹䨼,并盛产金矿物,兽类大多是老虎和豹子。山里有一种青耕鸟,它的体形似鹊鸟,却有着青色的羽毛,白色的嘴巴,白色的眼睛和白色的尾巴,它发出的声音象是在自呼其名,如果驯养了这种鸟,可以用来防御瘟疫。

从堇理山向东南三十里是依轱山,山上生长的大多是杻树、橿树和苴树。有一种獜兽,它的体形似犬,却长着虎爪,身上有鳞甲,善于奔腾跳跃,如果吃了这种兽的肉,就可以不惧大风。

从依轱山再向东南三十五里是即谷山,山上盛产优质玉石,这里生活了很多黑色的豹子,还有山驴、麈鹿、羚羊和青兔。山南盛产珉石,山北分布着很多可做染料的青䨼。

原文 :又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美梓,多桑,其草多韭。

又东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其上有金,其下有赭。

又东南三十里,曰游戏之山,多杻橿榖,多玉,多封石。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从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从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又东南三十里,曰婴䃌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梓櫄(chūn)。

译文 :从即谷山向东南四十里是鸡山,山上生长的树木大多是高大直立的梓树,还有很多的桑树,草类大多是山韭。

从鸡山向东南五十里是高前山,山上有一股泉水,冰寒彻骨,清净莹然,原来,这就是帝台之浆啊。如果有人饮用了它,就不会患心痛病。山上还盛产金矿物,山下分布着许多赭石。

从高前山向东南行三十里是游戏山,山中生长的树木大多是杻树、橿树和构树,这里盛产玉石,还有许多可作为封印用的石头。

从游戏山向东南三十五里是从山,山上松柏密布,修竹繁茂。从水发源在山上,潜流入地下,水中盛产三足鳖,它有着可以分叉的尾巴,若是有人食用了这种鳖,就可以不被蛊疫侵害。

自从山再向东南三十里是婴䃌山,山上生长的树木大多是松树和柏树,山下的大多是梓树和椿树。

原文 :又东南三十里,曰毕山。帝苑之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其中多水玉,多蛟。其上多雩琈之玉。

又东南二十里,曰乐马之山。有兽焉,其状如汇(huì),赤如丹火,其名曰蜧(虫为犭音lì),见则其国大疫。

又东南二十五里,曰葴山,视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其中多人鱼,多蛟,多颉。

又东四十里,曰婴山,其下多青雘,其上多金玉。

又东三十里,曰虎首之山,多苴椆椐。

译文 :从婴䃌山向东南三十里是毕山。帝苑水发源在这里,向东北流入视水,沿岸的水中盛产水晶,有很多蛟龙在此出没。山上分布着许多可做祭祀用的雩琈玉。

从毕山向东南行二十里是乐马山。有一种蜧兽,它的外形似鼠,全身赤红如火,如果它一出现,当地的国家必定会发生大的瘟疫。

从乐马山向东南二十五里是葴山,视水发源在这里,向东南流入汝水,沿岸的水中生活着很多的鲵鱼、蛟龙和象青狗一样的怪物。

从葴山东行四十里是婴山,山上盛产金、玉矿物,山下遍布可做染料的青䨼。

从婴山再东行三十里叫虎首山,山上大多是一些苴木、椆树和灵寿木。

原文 :又东二十里,曰婴侯之山,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又东五十里,曰大孰之山。杀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水,其中多白垩。

又东四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梓,多纍(lěi)。

又东三十里,曰倚帝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状如鼣(fèi)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见则其国有大兵。

又东三十里,曰鲵山,鲵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美垩。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

译文 :从虎首山东行五十里是婴侯山,山上分布有很多封石,山下盛产赤锡矿物。

从婴侯山向东五十里是大孰山,杀水发源在这里,向东北流入视水,沿岸盛产白色的垩土。

从大孰山向东四十里是卑山,这里苴梓满山,桃李遍地,藤蔓缭绕。

从卑山向东三十里是倚帝山,山上分布有许多玉石,山下盛产金矿物。这里有一种鼠,名叫狙如,它的外形象鼣鼠,却有着白色的耳朵和白色的嘴,只要它出现在外面,当地的国家必然会爆发大的战乱。

从倚帝山向东三十里是鲵山,鲵水发源在山顶,潜流入地下,其中遍布优质的垩土。山上盛产金矿物,山下分布着众多的可做染料的青䨼。

《山海经》之“中山经”(七)

中山七经(1) 原文 :凡苦山之首,自休舆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