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发展史的有哪些典籍?典籍在哪方面做了贡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史的有哪些典籍?典籍在哪方面做了贡献,第1张

《肘后救卒方》——葛洪。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论述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桑白皮线进行断肠缝合,烧灼止血法。

《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 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它较详尽的论述了金疮和痈疽的诊治。并收载了34首治疗伤科疾患的方剂。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外消、内托、 排脓、生肌、灭瘢等治法。

《诸病源侯论》。清创疗法4要点:早、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 详细描述破伤风,指出是创伤后并发症 论述“筋伤”的证候、治疗方法、预后 创口不愈合的病因病理,强调去碎骨和清除异物 的重要性。指出骨结核(附骨疽、骨痨)的好发部位:髋、 膝关节,儿童脊椎、膝关节。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骨伤科专著。又名《理伤续断方》、《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一卷。唐·蔺道人传。刊于846年前后。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跌打损伤、止血以及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手术操作等内容。本书成书较早,在骨伤科著作中有较大影响。于临床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代吴谦。系统总结清以前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的骨度、 损伤的治法记录周详旧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新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 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 、按 摩推拿 )。改进多种固定器具:竹帘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 抱膝圈固定髌骨骨折等 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

本经原文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产地产我国山西陕西四川一带,为原野自生多年生草,其根细长,作赤**,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温,无毒。

主治续断为补益筋骨要药,主伤中,腰脊痛,折跌续筋骨,疮痈止痛生肌,破瘀生新,补肝肾,安胎气,并治产后诸病。

别录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腕伤恶血腹痛,关节缓急。

甄权去诸温毒,通宣血脉。助气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妇人产后一切病,胎漏,子宫冷,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

容川此物多筋,故治绝伤,因其筋象骨节,故主接筋骨;去骨节间之风寒。

灵胎补益劳伤,强续筋骨。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

禁忌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大辛热药用于胎前,又气味颇劣,颇不宜于胃,恶雷丸。

此药多用于金疮折跌,现多用于妇女胎产良药,因其补益筋骨,破瘀生新。

仲醇欲行血理伤,当与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疗崩中补不足,则与白胶阿胶地黄麦冬杜仲人参山茱萸杞子黄耆五味同用,欲安胎则与凉血补血顺气药同用,欲疗金疮,则与金疮药同用。

倪解张仲景几乎没有怎么用,续断用得多是用在伤科,受伤的时候,骨折,肌肉拉伤,都可以用续断,包括乳癌, 癌症的肿块,通通可以用到续断,因为续断本身是活血化瘀的,治疗所有的疮,因为它味道很苦。续断,味道非常的苦,苦味能燥,能坚,能泻,所以如果你骨头、骨折有发炎的时候,它能够去热、去燥,去湿,能收敛伤口,能够坚,让骨头长得很硬, 肌肉长得很结实。所以一般伤科只要有骨折,都会选用续断,伤科一定会用到它。包括女人的喂乳,乳房有硬块,都可以用,跌打损伤, 比如说被打,家暴,或从马上摔下来,都可以用续断,都可以用,主治的功能,续断是补益筋骨的要药,破瘀生新,包括筋断了,骨头断了,通通在用,续接的功能很好。比如骨头少掉一节,比如说两寸,这两寸为什么少掉,被大卡车压过去,骨头整个碎掉,扁掉了,或工具、压力工具,整个都碎掉了,粉碎性骨折,西医只有把碎骨头拿出来,打钢钉啊,在外面把它固定住,有个支架在转它的时候,就拉开来,撑到两个脚是一样长,不能放回去,放回去长起来,一只脚长一只脚短,差两寸,拉起来,开始用所有的西药,你讲得出来对骨头好的,他通通开进去了,包括一天吃 1500MG 钙片,9个月,屁用也没有,西药。讲很难听的话给你听,没有用就没有用,为什么要让人家浪费9个月,拿着拐杖在那边走9个月,为什么不用中药呢?长起来西医都没有这种记录,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看过长得好的啊,他没有这种记录。吃了中药以后,骨芽是对生的,花了3个月骨头通通长好了,开中药,一票续断,活血化瘀续断再收敛伤口,一下就长起来了,象补肾的巴戟天啊,肉苁蓉,一起开,一举两得。吃西药说让骨头密度增生的,吃了以后它的后遗症是什么,颧骨会有凹洞,颧骨终生会损坏,也就是说,吃让骨头稍微增加一点密度,增加一点点,结果你的后遗症,前面颧骨这个骨头没了,牙齿就掉下来啦,这是副作用。

产后诸症,因为续断本身是活血化瘀,所以有瘀血的时候通通可以治,可以开处方,处方剂量的时候可以看嘛,两钱三钱,是岳父,五钱,五钱不但可以长得很快,而且可以活血化瘀,能够止痛的效果,开重,只要是活血化瘀的药,开重就有止痛的效果,所以岳父的话,开五钱一两。甄权就讲得多了,它能够宣通血脉,肠风痔疮,所有肿的毒,乳痈,乳房的瘰疬,喉咙的甲状腺肿,淋巴结,淋巴癌,肿大,脖子,乳房的硬块,都可以使用续断。 唐容川看过原木长那个样子, 因为续断里面筋很多,所以他一看就知道,很长,直接生下去,因为筋多,一定会对生筋骨就非常的好,至于说禁忌,治苦寒,大辛啊,胎前啊,不需要那么去禁忌它,只要骨头断掉了,不要管他里面寒热,直接开处方下去了,不要说什么大寒,统统可以开。一个病人来找你,脚扭伤,打篮球脚扭伤,开续断、川芎、白芍啊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在里面,加上针灸,当然一针他就好了,那脚还有点肿,第二天吃药,消很快,所以针灸配合这个速度更快,那仲醇后面可以参考一下。

以中医经书为依据,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传播中医文化。本文由杂家归真编辑撰写,转载请注明。

据医书记载,汉代以前,人们对骨折大多采取包扎固定的方法。秦汉之间,包扎材料多半用麻和丝织品。到了魏晋时期,对骨折的处理有了改进。医学家葛洪(约公元281-341年)在《肘后救卒方》一书里,首次记载了用竹片固定骨折的疗法——一种小夹板固定法,并开创了用夹板固定骨折的先例。葛洪是今江苏句容县人,他就地取材,用竹片作为固定骨折的材料,用来抢救骨折病人。有的医生用破残的竹简来夹骨折患处,因为竹简是读书写字的人随身所带的物品,在书房里也随时可以找到。唐代的蔺道人用杉木皮固定骨折。蔺道人虽是长安人,可是中年后隐居江西宜春县。宜春是山区,杉木到处都有,也是能就地取材的。蔺道人的《理伤续断秘方》里记载:杉木皮用水浸泡,软了以后,削成手指大的薄片,每片之间,留一条小缝,用细绳子上、中、下三道捆扎好。哪里受伤,用药后就牢牢地捆缚在那里。关节处要留出,不能用杉木皮捆缚,否则,伤愈恐怕影响伸屈。关节部位,如手腕、手指关节、膝部、脚踝等处,只能用绢包。包好以后,还得时时轻缓地作弯曲和伸展的运动,这样对骨折的愈合有好处。动与静的结合,是小夹板固定骨折的优点和特点,比起石膏固定,只静不动胜一筹。书中还记载:凡重伤,夏季每隔二三日,冬季每隔三五日,要将包扎处解开,用热药水泡洗去旧药,洗的时候,注意不要“惊动”受伤的部位,意思是不可挪动或碰触受伤的肢体。洗毕仍用黑龙散敷上,照原样用杉木片缚牢。在敷贴药膏时,要平正均匀,如果药膏高低不平,容易引起已经整复的骨折位置移动。方法是用一块木板,将皮纸或油纸摊在上面,用水调黑龙散,将药摊匀,然后卷起来,贴到受伤的地方。夹板固定法发展到明清时期更进了一步。清政府下令编纂的《医宗金鉴》里,有多种夹板用法的插图,例如固定胸腰椎骨折的通木,做得比较厚,捆扎的绳子不再缚在木片或竹片的外面,而是在通木上钻孔,斜穿过通木。这样捆扎起来,更平稳,病人也感到舒服。唐朝以前,伤骨科医生对髋关节的后脱位,也就是说,从臀部脱臼,已经找到手牵脚蹬的方法,使它复位。可对髋关节前脱位的病人几乎没有办法,所以蔺道人的《理伤续断秘方》说:“如胯骨(髋骨)从档内出,不可整矣。”到了元代,中医伤骨科大有进步。元朝五代世医危亦林(公元1277~1347年)在《世医得效方》一书里,解决了这一难题。他把髋关节前脱位病人的双脚用柔软的绵绳缚住,倒悬挂在一个坚固的木架上。利用病人自身重量作牵引,再用手法整骨。身体拉直了,髋关节也就能复位了。

危亦林在记述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时说,脊椎不直,说明还没有复位,这时须要“坠下”,使脊椎伸直。这就是现代伤骨科术语中“过伸”的意思——只有保持“过伸”的位置,才能使骨折复位和很好愈合。

脊椎骨折病人复位后,用大桑树皮一片,覆在背上,再用杉木皮二三片,放在桑树皮外面,用柔软的物品缠住夹牢,不要使它弯曲,再用药治疗。

中国首创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这是对世界医学史的一大贡献。它比戴维斯在1927年应用的悬吊复位法治疗骨折要早500多年。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史的有哪些典籍?典籍在哪方面做了贡献

《肘后救卒方》——葛洪。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论述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桑白皮线进行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