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头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川乌头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川乌头 21 川乌头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25 使用注意 26 运用 27 化学成分 28 川乌头的药理作用 29 中毒 3 《辞典》·川乌头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川乌头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性状 38 炮制 39 性味 310 归经 311 功能主治 312 川乌头的用法用量 313 注意 314 附方 315 川乌头的临床应用 316 备注 317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川乌头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川乌头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川乌头 1 拼音

chuān wū tóu

2 《中医大辞典》·川乌头

川乌头为中药名,出自唐·侯宁极《药谱》[1]。

21 川乌头的别名

川乌[1]

22 来源及产地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栽培品)的块根(主根)。主产四川、陜西[1]。

23 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入心、脾经[1]。

24 功能主治

祛风湿,散寒,止痛[1]。

1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历节风痛拘挛麻木,中风后半身不遂,寒性头痛,寒疝腹痛,小儿慢惊。煎服:制川乌,15~9g,宜久煎(一小时以上)[1]。

2外治阴疽肿毒,生川乌研末调敷[1]。

25 使用注意

反贝母、白蔹、半夏、瓜蒌、白及[1]。内服过量或煎煮不当,易致中毒,出现唇舌、手足发麻,运动失灵,心律不整,甚至心脏及呼吸麻痹而死亡[2]。生品内服宜慎,孕妇忌服[1]。

26 运用

乌头子根的小者名侧子,又名即子,功同川乌,煎服并治脚气。乌头子根的琐细者名漏篮子,炒研末为丸服治恶痢;研末井水调涂治恶疮臭溃[1]。

27 化学成分

本品含生物堿,巳分得消旋去甲基乌药堿、次乌头堿、乌头堿、新乌宁堿、川乌头堿甲及乙等[1]。

28 药理作用

乌头堿具局麻(先 ,后麻醉)镇痛及抗炎作用,但系剧毒药,安全范围小,可使心率减慢、心律紊乱,甚至室颤[1]。

29 中毒

据报告,人口服乌头堿02mg、川乌3~90g即可中毒致死,致死原因是呼吸中枢及心肌麻痹。乌头堿极易水解,水解后毒性大大减少。川乌头毒性极强,在炮制或加热煎煮后,总堿含量减少,毒性亦大大降低,但因炮制、煎煮时间的不同,其毒性差别很大[1]。

3 《辞典》·川乌头 31 出处

侯宁极《药谱》

32 拼音名

Chuān Wū Tóu

33 川乌头的别名

川乌(《金匮要略》)

34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

35 原形态

乌头(《本经》)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6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厘米,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瑞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毫米,宽约20毫米,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寓生,密被灰**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36 生境分布

主要栽培于四川、陜西。野生种分布辽宁、河南、山东、陜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37 性状

干燥的子根,圆锥形,长1.5~3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灰褐色,有细的纵皱纹,顶端有凹陷的芽痕,侧边常留有自母根摘寓的痕迹,下端尖,周围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外层褐色,内面为灰白色,粉性,横切面有一多角形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

干燥的母根,呈瘦长的圆锥形,或带有残余的茎杆,体长3~7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不平,或有锥形的小瘤状侧根,并具割去附子后遗留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粉白色或微带灰色,横切面可见多角形的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均以个匀、肥满、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38 炮制

生川乌:拣去杂质,洗净灰屑,晒干。制川乌:取净川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漂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煎煮,至川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除去甘草、黑豆,晒晾,闷润后切片,晒干(每川乌100斤,用甘草6斤,黑豆10斤)。

39 性味

辛,热,有毒。

①《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主治秘要》云,性热,味辛甘。"

②《东医宝鉴》:"性大热,味辛甘,有大毒。"

③《医家心法》:"辛,温,大毒。"

④《长沙药解》:"味辛苦,性温。"

310 归经

①《要药分剂》:"入髀、命门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阴经。"

311 功能主治

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①《珍珠囊》:"去寒湿风痹、血痹。"

②李杲:"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

③王好古:"补命门不足,肝风虚。"

④《王氏究原方》:"性轻疏,温脾去风。"

⑤《纲目》:"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312 川乌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313 注意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及。恶藜芦。"

②《药性论》:"远志为使。忌豉汁。"

314 附方

①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生,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粥半碗,药末四钱,同米用漫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二钱,增米作一中碗服。(《本事方》川乌粥法)

②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川乌头二两(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干蝎半两(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酽醋一中盏,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酒下七丸。(《圣惠方》)

③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五灵脂、川乌(炮去皮、脐)、苍术(薄切酒浸,干)各二两,自然铜(烧热)一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渐加丸数;服至病除。(《普济方》乌术丸)

④治风腰脚冷痹疼痛,宜用贴熁:川乌头主分,去皮脐,生用。上捣细罗为散,以酽醋调涂,于故帛上撒之,须臾痛止。(《圣惠方》)

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细切,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细切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金旺要略》乌头汤)

⑥治瘫缓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履步不正: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上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师集验方》神验乌龙丹)

⑦治口眼歪斜:生乌头,青矾各等分。为末,每用一字,吸入鼻内,取涕吐涎。(《箧中秘宝方》通关散)

⑧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一分(炮),赤石脂二分,干姜一分,附子一分,蜀椒二分。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丸,不知,稍加服。(乌头赤石脂丸)

⑨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大乌头煎)

⑾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乌头桂枝汤,⑧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⑿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痛腰重:川乌头(炮)、干姜各半两。上二味同为粗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盐一捻,煎半盏、去滓、温服。(《博济方》退阴散)

⑿治小儿慢惊,搐搦涎壅厥逆:川乌头(生,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盏,姜七片煎服。(《婴孩宝书》)

⒀治脾寒疟疾:川乌头大者一个(炮良久,移一处再炮,凡七处炮满,去皮脐),为细末,作一服。用大枣七个,生姜十片,葱白七寸,水一碗,同煎至一蛊。疾发前,先食枣次温服。(《苏沈良方》七枣散)

⒁治腹中雷鸣,脐下疴撮疼痛:苍术(东流水浸十日,去黑皮,片切,焙)半斤,乌头(米泔浸五日,逐日换泔,炮裂,去皮脐),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三两,蜀椒(口开者,烧砖令红,以醋泼砖,安椒,盖出汗,取红用)三两,青盐(研)一两。上五味,捣罗四味为末,与盐拌匀,炼蜜和丸,捣一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盐酒下。(《圣济总录》乌术丸》

⒂治冷气下泻:木香半两,川乌(生,去皮)一两。上为细末,醋糊灿口梧子大,陈皮、醋汤下三、五十丸。(《本事方》木香丸)

⒃治久赤白痢及泻水:川乌头二枚,枚豆煮,一枚生用为末。上以黑豆半合,入水同煮;黑豆热为度,与豆同研烂,丸如绿豆大。每服,以黄连汤下五丸。(《圣惠方》)

⒄治年久头痛: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凋涂太阳穴。(《经验方》)

⒅治头风:大川乌、天南星等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一大盏,白梅一个,生姜五片,煎至五分服。(《百一选方》)

⒆理囟门陷:绵川乌(生用),绵附子(生用)各五钱,雄黄二钱。上件为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烂杵,入前药末同煎,空心作成膏,贴陷处。(《活幼心书》乌附膏)

⒇治牙痛:川乌头一分(生用),附子一分(生用),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小豆大。以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以瘗为度。(《圣惠方》乌头丸)

(21)治痈疽肿毒:川乌头(炒),黄柏(炒)各一两。为末,唾调涂之,留头,干则以米泔润之。(《僧深集方》)

(22)治痈攻肿,若有息肉突出者:乌头五枚,以苦酒三升,渍三日,洗之,日夜三、四度。(《古今录验》)

(23)治久生疥癣:川乌头七枚(生用),捣碎,以水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温温洗之。(,圣惠方》)

315 川乌头的临床应用

用于粘膜表面麻醉:根据乌头的理化特性及麻醉目的,制成不同剂型应用。一10%乌头酒精浸出液:选取个大质好的生川乌磨成细粉,按10%比例浸入70%酒精中,24小时过滤备用(宜新鲜配制,使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主要用于鼻腔及口腔粘膜。用时以棉片浸湿稍拧干,贴附于需要麻醉的部位,经5~10分钟即可手术。二乌头酒精稀释液:以10%乌头酒精加入蒸馏水或盐水配制成125%稀释液(新鲜配制)。用于眼,气管、食管表面麻醉,滴眼时患者有轻度疼痛或辣感,顷刻即消失,多能忍受。气管、食管麻醉按一般麻醉方法进行。5~10分钟后可施行手术。三乌头葡萄糖粉:以极细的乌头粉1分与葡萄糖粉9分混合即得.其麻醉效力较浸出液强大,不易失效。在食管镜、直达喉镜检壹时,以粉末置于镜上渐渐吞咽,麻醉效果颇佳。在鼻腔与口腔应用时,可用湿盐水棉片或棉棒蘸药粉直接涂于局部粘膜。对时间较长的眼部手术,也可将粉末少许撒于下睑结膜穹窿部,待其自溶。5~10分钟后可施行手术。使用上述三种剂型共观察138例,麻醉有效率达97.1%,其中85.5%手术中完全无痛,10.1%手术中有轻度疼痛而能顺利完成手术,1.4%在手术中较疼痛但仍能坚持完成手术。无效病例中以角膜异物最多,可能系麻醉深度不够,角膜感觉较其它组织敏感之故。应用中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此外,用乌头(根、叶均可)适量捣烂外敷或用鲜品榨汁涂布,可作为体表排脓手术的局部麻醉。

316 备注

川乌头与草乌头,在明代以前多统称为乌头。至《本草纲目》始明确区分,云:"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此说与目前商品川乌头、草乌头的来源基本符合。但川乌头之栽培,始见于《本草图经》,故宋以前所称之川乌头,似亦属野生之乌头。参见"草乌头"条。

317 摘录

花椒泡脚好处多 俗话说,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胜吃补药。如果在泡脚的水里再加上一味花椒,那它的效果就更加妙不可言。 中医认为用花椒水泡脚比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效果更好。其实方法很简单,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1斤分10份),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这个水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花椒是个好东西”,花椒既是一种厨房里最常用的调味料,也是一味中药,可以温中止痛、去湿散寒。用花椒水泡脚和用当归、红花泡脚有异曲同工之效,都能活血通络,使整个机体血脉畅通,浑身暖融融的。此外,花椒还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用花椒水泡脚还能帮助治疗脚气。 每天泡脚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小孩爱咳嗽、中老年人血压高,坚持泡脚都有一定的好处。中医讲“上病下治”,泡脚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呼吸系统的屏障功能,因此可以帮助缓解咳嗽症状,减少感冒发生;泡脚时,可以促使血液由上往下走,因此血压也容易平稳了。 另外,还有杀菌、消毒、止痛、止痒、消肿等作用。用花椒煎汤泡脚能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因为在人的足部存在着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用药汤浸泡或按摩这些反射区,就可以使全身经络疏通、血脉流畅,能够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取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效果。 在我国医学古籍中就有“观趾法”、“足心道”的记载,古老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介绍了许多脚上的穴位,如太冲、太白、涌泉、昆仑、窍阴、内庭等等,不下三十余个,并说明这些穴位能分别通达肝经、脾经、胃经、膀趾经、胆经、肾经等人体各脏腑的经络。这说明我们祖先已认识到脚部的许多敏感反应点(古时称为“腧穴”)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关系,指出用药物作用于这些反应点可达到治病保健的效果。您也不妨试试看!

杜仲的树形高大,枝叶茂盛,姿态美观,并且还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提高空气质量,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广泛。可以运用在道路两边作为行道树,也可以栽种在庭院和小区里面作为庭荫树,还可以栽种在工业矿区作为绿化树种。除了绿化价值,杜仲的药用价值也是很不错的,它的树皮是一种很名贵的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和促进消化的功效。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它的树皮里面含有橡胶,在折断拉开之后有很多细丝,因此它也被人们叫作胶木。杜仲是属于杜仲科的一种落叶乔木,它的高度可以达到二十公分,胸径可以达到五十公分左右。杜仲的树皮是灰褐色的,表面很粗糙。它的新生嫩枝带有黄褐色的绒毛,不久之后,绒毛就会消失,枝条在变老之后,上面会带有明显的皮孔。杜仲的叶片是椭圆形的,长度一般在六到十五公分左右,宽度在三到六公分左右。它的叶底部是圆形的,叶片的前端逐渐的变得尖锐,叶片表面是暗绿色,带有很明显的叶脉,叶片的背面是淡绿色的,边缘带有细密的小锯齿。杜仲一般在早春的时候开花,它的花朵一般生长在当年生的枝条上面。杜仲的花朵在凋谢之后,就会长出果实,它的果实像是小翅膀一样,一般在秋天的时候成熟。

杜仲的适应能力很强,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也不严格,在一般植物生长的中性土壤中都可以正常生长,但是在土层深厚,排水性比较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旺盛。杜仲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耐寒能力,成年后的植株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温环境中可以正常生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还有华南的一些省份地区。

川乌头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川乌头 21 川乌头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