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古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小翠古文,第1张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古文翻译:

王太常,浙江人。幼年时代,一天,白天躺在床上,忽然阴云密布,霹雳大作,有一个东西比猫还大,钻进他的屋子,趴在他的身下,翻来覆去的不肯离开。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那个动物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抬头一看,不是猫,这才害怕了,就隔着屋子叫哥哥。哥哥听了以后,很高兴地说:“弟弟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这是狐狸来此躲避雷霆之劫。”后来,他果然很年轻就考中了进士,当了几年县官以后,进京做了监察御史。

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元丰,傻到了极点,十六岁还不知道雌雄,因此亲戚和邻里没有人把女儿嫁给他做老婆。王太常非常忧愁。恰巧有一位妇人,领着一个小姑娘,亲自登门,请求给元丰做媳妇。

看看那个小姑娘,容貌很美,开朗的脸上总是微笑着,真是一位仙品。王太常很高兴地询问妇人的姓名。妇人自我介绍说:“我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和妇人商量彩礼。

妇人说:“女儿跟着我,粗糠也吃不饱,一旦到了高门大户,使唤奴仆丫鬟,吃着细粮细菜,她心里舒适,我的心愿就得到安慰了,贫寒人家的女儿,怎敢要才礼呢?”夫人高兴极了,很殷勤地招待她。

妇人就让女儿拜见王太常和夫人,嘱咐她说:“这就是你的公婆,应该谨慎地侍奉二老。我很忙,暂时回去,过几天再来看你。”王太常命令仆人备马把她送回去。她说:“我家的小胡同离这里不远,不用麻烦了。”说完就出门走了。

小翠没有一点悲伤和留恋,马上就在梳妆匣里翻取花样。夫人对她也很喜爱。过了几天,妇人没有回来。问小翠家住在哪里,小翠好像傻乎乎地也说不清家在哪里。于是就另外收拾一个院子,给他们夫妻举行婚礼。许多亲戚听说王太常捡了一个穷人家的女儿给儿子做媳妇,都讥笑他,等到看见了小翠,都吃了一惊,大家的议论才停息了。

小翠又很聪明,能看出公婆的喜怒哀乐。王太常夫妻二人对她的宠爱超过了一般的常情,但总是提心吊胆的,唯恐小翠嫌儿子太傻,但是小翠很高兴,总是和元丰高高兴兴地,不嫌他傻。只是好开玩笑,用布缝了一个圆球,踢球取笑。她穿着小皮靴,一脚把球踢出几十步远,骗公子跑去捡回来,公子和丫鬟经常汗流浃背,一个接一个地去捡球。

一天,王太常偶然路过这个院子,圆球砰的一声飞来,正好打在脸上。小翠和丫鬟都躲起来了,公子还跑着跳着去追球。王太常一看很生气,向儿子扔去一块石头,儿子才趴在地上哭了起来。王太常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夫人,夫人就去责备小翠。

小翠笑眯眯地低着头,用手指头剜着床沿。夫人回去以后,她仍然傻玩傻笑的,又用脂粉给公子涂了一个花脸,活像一个鬼怪。夫人看见了很生气,招呼小翠骂了一顿。小翠倚着桌子,捻着裙带,不害怕也不说话。夫人拿她没办法,就拿起棍子打儿子。元丰大哭大叫,她才变了颜色,跪在地上请求饶恕。夫人的怒火马上消失了,就扔下棍子走了。

小翠笑盈盈地把公子拉进屋里,替他扑打身上的尘土,给他擦眼泪,抚摸他的棒伤,用红枣栗子哄他。公子就止住眼泪笑了。小翠关上大门,又把公子打扮成霸王,装作藩王藩将,然后自己穿起艳丽的服装,把腰束得细细的,在帐下婆娑起舞,或者在发髻上插上两条雉尾翎,拨弄着琵琶,发出叮当的音乐声,满屋子都是喧笑声,天天如此。

王太常因为儿子是个傻子,不忍过分责备媳妇,即使略微听到一点情况,也当没听见,听之任之。同一条胡同里有个叫王给谏的,两家相隔只有十几户,但是两人从来不相容。当时正赶上三年一次对官吏进行考核,王给谏忌妒王太常握着河南道监察御史的权印,就想攻击陷害他。

王太常知道王给谏的阴谋,发愁没有办法对付。一天晚上,他很早就睡了,小翠戴上纱帽,穿上朝服,扮成吏部尚书的模样,剪一些雪白的丝绒做成浓浓的白胡子,又叫两个丫鬟穿上青衣,戴上青帽,扮成两个侍从,从马房里拉出三匹马,偷偷跨马出了后门,开玩笑说:“我要进见王先生。”

跑到王给谏的门前,又立即鞭打两名侍从,大声说:“我要进见御史王先生,怎能进见给谏王先生呢!”勒转马头就往回走。等回到家门的时候,守门人误以为真,急忙跑进去报告王太常。王太常赶紧爬起来,跑出去迎接,才知道是儿媳妇开的玩笑。

他很恼火,对夫人说:“王给谏正在找我的茬,反倒把闺阁中的丑事亲自登门告诉了人家,我的祸患不会太远了。”夫人也很恼火,就跑进小翠的绣房,又骂又谴责。小翠只是憨笑,一句话也不争辩。打她吧,不忍心,想休出去,她又无家可归。

夫妻二人又是懊悔又是怨恨,一宿也没睡觉。当时的吏部尚书,是个显赫一时的高官,他的面貌、神态、袍服和侍从人员,和小翠装扮的没有一点差别,王给谏也误以为真。他一次又一次地侦察王太常的大门,直到半夜,客人也没有出来,就怀疑吏部尚书和王太常背后密谋考核官吏的事情。

第二天早朝,他看见王太常就问:“昨晚吏部尚书到你家里去了吗?”王太常认为这是对他的讽刺,心里很惭愧,唯唯诺诺地应了一声,回答的很不爽快。王给谏更加深信不疑,陷害人的念头就终止了,从此更加结交王太常,讨王太常的欢心。王太常探听到这个情况,心里暗自高兴,但是却背后嘱咐夫人,劝小翠改正她的行为,小翠笑眯眯地答应了。

过了一年,首相被免职了。首相恰巧有一封寄给王太常的私人书信误投给了王给谏。王给谏拿到这封书信,高兴极了,先托王太常的一位好朋友,去向王太常借取万两银子,王太常拒绝了。王给谏就亲自来到王太常家里。王太常寻找纱帽和袍服,准备出去应酬客人,一件也没找到,王给谏等了很长时间,恼火王太常对他轻慢无理,很气愤地要往外走。

忽然看见公子身上穿着龙袍,头上戴着龙冠,有个女子把他从门里推出来。王给谏大吃一惊。紧接着,那个女子笑盈盈地拍拍公子,给他脱下龙袍,摘去龙冠,领进门里去了。王太常急忙出来迎接客人,客人已经走远了。

等听说了王给谏不辞而别的原因以后,吓得面如土色,痛哭流涕地说:“我们的媳妇真是一个祸水呀。灭九族的灾难,指日可数了。”说完就和夫人拿起棒子,去找小翠算账。小翠已经知道了,插上房门,任凭公婆辱骂。王太常越骂越生气,就用斧子砍门。

小翠在门里笑着说:“公公不用烦恼。有新媳妇活在世上,刀劈斧砍锯子拉,我自己承受,一定不使双亲受到侵害。公公这样气愤地砍门,是想杀了媳妇来灭口吗”王太常这才罢手。

王给谏回去以后,果然直言上奏,揭发王太常心怀不轨,有龙袍龙冠可以作证。皇帝很惊讶,查看龙衣龙冠。一看,龙冠是用高粱秸的心子扎制的,龙袍是用**破包袱皮缝制的。皇帝一看就恼了,认为这是诬告不实。

又把元丰召到金銮殿上,只见他憨态可掬,就笑着说:“这样一个傻小子,能做天子吗?”于是就下了命令,把王给谏交给三法司审问。王给谏又起诉王太常家里有妖人。三法司严审王家的奴仆丫鬟,都说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媳妇,一个傻透了的儿子,天天玩一些取笑的游戏;审问邻居,邻居也没有不同的说法。

案子就定了,王给谏犯了诬陷之罪,发配到云南去充军。由于这件事情,王太常认为小翠很神奇。又因为她的母亲很久也没来,料想她不是人类。让夫人探测她的家世,她只是笑眯眯地不说话。

再要刨根问底,她就掩着口说:“儿是玉皇大帝大女儿,母亲不知道吗?过了不久,王太常升为京卿。五十多岁了,时常忧虑没有孙子。小翠在家住了三年,天天晚上和公子睡在两个床上,似乎从来没有合房。夫人派人抬走一张床,嘱咐公子和媳妇在一个床上睡觉。

过了不几天,公子告诉母亲说:“借走我的床,蛮横地不还我!小翠天天晚上把腿放在我的肚子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她还时常在人家的大腿里边任意乱掐。”丫鬟仆妇一听,没有不哈哈大笑的。夫人呵斥他,拍他一巴掌,叫他回去了。

一天,小翠在屋里洗澡,公子看见了,要和她一道洗;小翠笑眯眯地止住他,叫他暂且等一会儿。她洗完出来以后,叫人把水倒出去,换了一缸热水,脱下他的袍子裤子,和丫鬟一起把他扶进缸里。他觉得热气蒸腾,闷热闷热的,就大声喊叫,想要出来。

小翠不听,用被子蒙上了缸口。过了不一会儿,缸里没有了声音,掀开被子一看,已经气绝身亡。小翠神态坦然地笑着,一点也不惊慌,从缸里把他拽出来,放到床上躺着,把身上擦得干干净净的,给他盖了一床夹被。

夫人听到了消息,哭天喊地地跑进来,骂道:“发疯的丫头,你为什么害死我的儿子!”小翠笑眯眯地说:“这样的傻儿子,还不如没有。”夫人更火了,用脑袋去撞小翠,仆妇丫鬟争着拉住她,劝解她。

正在纷纷攘攘的功夫,有个丫鬟告诉她说:“公子已经呻吟了!”她立刻收住眼泪,伸手一摸,听见一阵呼哧呼哧的呼吸声,看见儿子大汗淋漓,被褥都被湿透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出完了汗,忽然睁开眼睛四处看望,看遍了所有的家人,似乎都不认识,说:“我现在回想从前的事情,都像在睡梦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夫人听他说话不傻了,感到很惊异。把他领去参拜父亲,一次又一次地试探,果然不傻了。老两口非常高兴,如同得了一件奇珍异宝。到了晚上,把抬走的卧床还归原处,又摆了一套被子枕头,以便偷看他的行动,他回到绣房,把丫鬟都打发走了。

早晨叫人扒窗往里一看,那张床形同虚设。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发傻了,小翠也不再癫狂了,小两口互敬互爱,如影随行,谁也离不开谁。

过了一年多,王太常被王给谏的同党参了一本,受到弹劾而罢了官,还有一点小小的牵连。他从前有一只广西巡抚赠送的玉瓶,价值千金,要拿出去贿赂当权的官员。小翠很喜爱它,拿在手里反复的玩赏着,一不小心,失手掉在地下摔碎了,她很惭愧地到公婆屋里去承认错误。

王太常夫妇因为罢了官职心里正在不痛快,听她摔碎了玉瓶,大怒,于是就一对一句地呵斥她,辱骂她。小翠很气愤地退出来,对公子说:“我在你家,保全下来的东西,不止一个瓶子,为什么不能稍微给我留一点面子呢?

实话告诉你,我不是人类,因为当年母亲遭受雷劫的时候,深受你父亲的庇护,又因为我们两个有五年的缘分,所以把我送来报答从前的庇护之恩,了却我们的前缘。

我受到的唾骂,把头发拔下来,一根一根地数也数不完。我所以没有马上走开的原因,是因为五年的恩爱没有期满,今天还有什么脸面能再住下去呢?”她气愤极了,转身就往外走,公子追出去,已经无影无踪了。

王太常茫然不知所措,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后悔也来不及了。公子回到绣房,看着她剩下的脂粉和留下的绣鞋,哭得要死,寝不安枕,食不甘味,一天比一天消瘦。王太常很焦虑,急切地请媒人给他续婚,以便解除她的忧愁,但是公子不乐意。

只请了一位巧手的画工,画了一张小翠的像,供起来,日日夜夜在画像下面焚香祷告,洒酒祭奠,几乎祭奠了二年。

一天,他偶然出门办事,晚上从别的村庄回来的时候,皎洁的明月已经挂在天空,在村子外面,他家有一处园亭,他骑马从园亭的围墙外面经过,听见墙里笑语声声,就勒住缰绳,叫马夫给他拉着笼头,登上鞍桥往里一望,看见有两个女郎在园亭里游戏。

薄云遮月,夜色朦胧,看不太清楚。只听一个穿绿衣的女子说:“你这个丫头,应该把你撵出门去!”一个穿红衣的女子说:“你在我家的园亭里,反而撵谁呢?”绿衣女子说:“死丫头,不害羞!不能给人做媳妇,被人撵出来了,还来冒认家产吗?”

红衣女子说:“那也比没人光顾的老姑娘强多了!”听她的声音,很象小翠,他就大声呼喊。绿衣女子离开园亭说:“暂时不和你争论,你的汉子来了。”

绿衣女子走了以后,红衣女子来到墙下,果然是小翠。他高兴极了。小翠叫他登上墙头,把他接进墙里说:“二年没见面,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公子握着她的手,流下了眼泪,把相思的苦闷完全告诉了她。

小翠说:“我也知道你的痛苦,但是没有脸面再回去见家人。今天和大姐在这里游戏,又和你不期而遇,足以知道前世的姻缘是不能逃避的。”他请小翠和他一起回去,小翠不同意,请她住在园亭里,她答应了。公子打发仆人回去报告夫人。

夫人很惊讶地从床上爬起来,坐着轿子奔向园亭,打开锁头就进了园子。小翠马上迎出来拜见婆母,夫人抓着她的胳膊,痛哭流涕,极力检讨自己从前的过错,几乎无地自容,说:“你若心里少记一点怨恨,就请你和我一道回去,安慰我年老的心灵吧。”

小翠严辞拒绝。夫人考虑野地里的园亭荒凉寂寞,打算多派一些人给她服役。小翠说:“许多家人,我都不愿意见到他们,只有从前的两个丫鬟,早晚都跟着我,不能不有所关怀,此外只要一名老仆照管门户,其余都不要了。”夫人完全按照她的意见办理。借口公子在园亭里养病,天天供给吃的用的。

小翠常劝公子另外结婚,公子不听。一年多以后,小翠的面貌和声音,逐渐和从前不一样了,拿出画像对照一下,迥然不同,完全是两个人。他感到很奇怪。小翠说:“你看我现在的面貌还有从前那么漂亮吗?”

公子说:“今天看起来,漂亮还是很漂亮的,但和从前比较,似乎没有那么漂亮了。”小翠说:“想是老了!”公子说:“才二十多岁,怎能老得那么快呢”她笑眯眯地把画像烧掉了。公子急忙抢救,已经烧成了灰烬。

一天,她对公子说:“从前住在家里的时候,公公说我到死不能生孩子。现在父母都老了,你没有儿子,我实在不能生儿育女,恐怕要耽误你的传宗接代。请你在家里娶一个媳妇,早晚侍奉公婆,你来往于两处,也没有什么不便的。”

公子听从她的劝告,就和钟太史的姑娘定了婚。吉期将近的时候,小翠给新娘子做了衣服和鞋子,派人送到婆母家里。等到新娘子进门以后,发现她的言谈举止以及相貌和小翠丝毫不差。他很惊奇。到园亭一看。小翠不知哪里去了。

询问丫鬟,丫鬟拿出一条红巾说:“娘子暂时回到娘家去了,留下这条红巾送给公子。”公子打开红巾,看见红巾上系着一枚表示永别的玉玦,心里知道她再也不能回来了,就领着两个丫鬟一起回到家里。

虽然一刻也忘不了小翠,幸而面对新人就像看见了从前的心上人。他这才明白,和钟家女儿的婚事,小翠是预先知道了,所以首先变成钟家女儿的相貌,以安慰将来对她的相思。

异史氏说:“一只狐狸,受到无意的恩德,它还想要报答,但是身为高官的王太常,儿子得到再生的幸福,恩人打破一只玉瓶,他却无情地怒骂,多么卑鄙呀!缺月重圆以后,她才从容而去,由此可知,仙人的情谊,比世俗的爱情更为深厚了!”

原文:

王太常,越人。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移时晴霁,物即径出。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王忧之。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喜问姓名。自言:“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与议聘金。

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奉侍宜谨。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王命仆马送之。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遂出门去。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诸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见女皆惊,群议始息。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

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 子痴;而女殊欢笑,不为嫌。第善谑,刺布作圆,蹋蹴为笑。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绐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一日,王偶过,圆訇然来,直中面目。女与婢俱敛迹去,公子犹踊跃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夫人见之,怒甚,呼女垢骂。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

夫人怒顿解,释杖去。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公子乃收涕以忻。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喧笑一室,日以为常。王公以子痴,不忍过责妇;即微闻焉,亦若置之。

同巷有王给谏者,相隔十余户,然素不相能。时值三年大计吏,忌公握河南道篆,思中伤之。公知其谋,忧虑无所为计。一夕,早寝。女冠带,饰冢宰状,剪素丝作浓髭,又以青衣饰两婢为虞候,窃跨厩马而出,戏云:“将谒王先生。”

驰至给谏之门,即又鞭挝从人,大言曰:“我谒侍御王,宁谒给谏王耶!”回辔而归。比至家门,门者误以为真,奔白王公。公急起承迎,方知为子妇之戏。怒甚,谓夫人曰:“人方蹈我之瑕,反以闺阁之丑,登门而告之。余祸不远矣!”夫人怒,奔女室,诟让之。

女惟憨笑,并不一置词。挞之,不忍;出之,则无家:夫妻懊怨,终夜不寝。时冢宰某公赫甚,其仪采服从,与女伪装无少殊别,王给谏亦误为真。屡侦公门,中夜而客未出,疑冢宰与公有阴谋。

次日早朝,见而问曰:“夜,相公至君家耶?”公疑其相讥,惭言唯唯,不甚响答。给谏愈疑,谋遂寝,由此益交欢公。公探知其情,窃喜,而阴嘱夫人,劝女改行;女笑应之。

逾岁,首相免,适有以私函致公者,误投给谏。给谏大喜,先托善公者往假万金,公拒之。给谏自诣公所。公觅巾袍,并不可得;给谏伺候久,怒公慢,愤将行。忽见公子衮衣旒冕,有女子自门内推之以出,大骇。已而笑抚之,脱其服冕而去。公急出,则客去远。

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与夫人操杖往。女已知之,阖扉任其诟厉。公怒,斧其门。女在内,含笑而告之曰:“翁无烦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钺,妇自受之,必不令贻害双亲。翁若此,是欲杀妇以灭口耶?”公乃止。

给谏归,果抗疏揭王不轨,衮冕作据。上惊验之,其旒冕乃粱秸心所制,袍则败布黄袱也。上怒其诬。又召元丰至,见其憨状可掬,笑曰:“此可以作天子耶?”乃下之法司。给谏又讼公家有妖人,法司严诘臧获,并言无他,惟颠妇痴儿,日事戏笑;邻里亦无异词。

案乃定,以给谏充云南军。王由是奇女。又以母久不至,意其非人。使夫人探诘之,女但笑不言。再复穷问,则掩口曰:“儿玉皇女,母不知耶?”无何,公擢京卿。五十余,每患无孙。女居三年。

夜夜与公子异寝,似未尝有所私。夫人舁榻去,嘱公子与妇同寝。过数日,公子告母曰:“借榻去,悍不还!小翠夜夜以足股加腹上,喘气不得;又惯掐人股里。”婢妪无不粲然。夫人呵拍令去。

一日,女浴于室,公子见之,欲与偕;女笑止之,谕使姑侍。既出,乃更泻热汤于瓮,解其袍袴,与婢扶之入。公子觉蒸闷,大呼欲出。女不听,以衾蒙之。少时,无声,启视,已绝。女坦笑不惊,曳置床上,拭体干洁,加复被焉。

夫人闻之,哭而入,骂曰:“狂婢何杀吾儿!”女冁然曰:“如此痴儿,不如勿有。”夫人益恚,以首触女;婢辈争曳劝之。方纷噪间,一婢告曰:“公子呻矣!”夫人辍涕抚之,则气息休休,而大汗浸*,沾浃裀褥。

食顷,汗已,忽开目四顾,遍视家人,似不相识,曰:“我今回忆往昔,都如梦寐,何也?”夫人以其言语不痴,大异之。携参其父,屡试之,果不痴。大喜,如获异宝。至晚,还榻故处,更设衾枕以觇之。公子入室,尽遣婢去。早窥之,则塌虚设。自此痴颠皆不复作,而琴瑟静好,如形影焉。

年余,公为给谏之党奏劾免官,小有罣误。旧有广西中丞所赠玉瓶,价累千金,将出以贿当路。女爱而把玩之,失手堕碎,惭而自投。公夫妇方以免官不快,闻之,怒,交口呵骂。女忿而出,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我非人也。

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身受唾骂,擢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杳。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公子入室,睹其剩粉遗钩,恸哭欲死;寝食不甘,日就赢瘁。公大忧,急为胶续以解之,而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小翠像,日夜浇祷其下,几二年。

偶以故自他里归,明月已皎,村外有公家亭园,骑马墙外过,闻笑语声,停辔,使厩卒捉鞚;登鞍一望,则二女郎游戏其中。云月昏蒙,不甚可辨,但闻一翠衣者曰:“婢子当逐出门!”一红衣者曰:“汝在吾家园亭,反逐阿谁?”

翠衣人曰:“婢子不羞,不能作妇,被人驱遣,犹冒认物产也?”红衣者曰:“索胜老大婢无主顾者!”听其音,酷类小翠,疾呼之。翠衣人去曰:“姑不与若争,汝汉子来矣。”既而红衣人来,果小翠。喜极。女令登垣,承接而下之,曰:“二年不见,骨瘦一把矣!”公子握手泣下,具道相思。

女言:“妾亦知之,但无颜复见家人。今与大姊游戏,又相邂逅,足知前因不可逃也。”请与同归,不可;请止园中,许之。公子遣仆奔白夫人。夫人惊起,驾肩舆而往,启钥入亭。女即趋下迎拜;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过,几不自容,曰:“若不少记榛梗,请偕归,慰我迟暮。”

女峻辞不可。夫人虑野亭荒寂,谋以多人服役。女曰:“我诸人悉不愿见,惟前两婢朝夕相从,不能无眷注耳;外惟一老仆应门,馀都无所复须。”夫人悉如其言。托公子养疴园中,日供食用而已。女每劝公子别婚,公子不从。

后年余,女眉目音声,渐与曩异,出像质之,迥若两人。大怪之。女曰:“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公子曰:“今日美则美,然较昔日则似不如。”女曰:“意妾老矣!”公子曰:“二十余岁人,何得速老?”女笑而焚图,救之已烬。

一日,谓公子曰:“昔在家时,阿翁谓妾抵死不作茧。今亲老君孤,妾实不能产,恐误君宗嗣。请娶妇于家,旦晚侍奉翁姑,君往来于两间,亦无所不便。”公子然之,纳币于锺太史之家。吉期将近,女为新人制衣履,赍送母所。

及新人入门,则言貌举止,与小翠无毫发之异。大奇之。往至园亭,则女已不知所在。问婢,婢出红巾曰:“娘子暂归宁,留此贻公子。”展巾,则结玉玦一枚,心知其不返,遂携婢俱归。虽顷刻不忘小翠,幸而对新人如觌旧好焉。始悟锺氏之姻,女预知之,故先化其貌,以慰他日之思云。

异史氏曰:“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何其鄙哉!月缺重圆,从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2、赏析:

《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对科场的黑暗、考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

3、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1 经典一点的文言文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

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

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

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ò)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kuài)。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jǐ)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ì)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jì)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ān shèng)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2 写元旦的文言文要长一点的

元月一日,因需远走,遂为此起于六时。逾七时,众人抵。然九时,发,初出场,声势浩荡,仅有飞机轰鸣声可与此相比。及大路,见长走队如长龙,蜿蜒曲折。既而左行入北向路,走速不定,或慢行如龟,或疾走如风。始入干道,人渐多,夹道两侧而观,数,数可以万计。走队大惊,未曾见人多如此。遂大喜,大呼号于彭城旷野之中。正此时,速渐疾,仅御风疾驶可与之敌也。观者惊,皆低声议:无愧之撷秀,彭城之王,今长走,粒粒人疾驰,形若疯狗,而队整如一体,口号此起彼伏,如雷贯耳,哀转久绝……

姚石二人闻之,大喜。遂令远走队提速,然速愈疾,队愈整,旁人皆大呼灵怪矣哉。百米后,左转至淮西。而师生数百曾未尝闻此,仍疾驰。似艨艟巨舰奔于巷。须臾,诣拐点,队速未减,直冲众人所去。师异焉,然已晚,弗停,毁看台十余丈。姚伤矣,石之面皆为黑尘所覆,仅露双眼洁白无尘,似猫熊之甚甚矣,尴尬无比。复前行,又现远走队于大道疾奔,道旁公交之速亦不敌队。片刻,石累,令队停以歇。倏尔,云溜地队方出神,自后撞队尾,队中人皆为其所抢(一声,这里指撞),仰面朝天,泣不能已,大怼(dui四声,这里指抱怨)霉,或立厥。黄烟四起,略不相睹,似京沪之浓霾。

既而,烟消云散,又重组队,行。世人皆叹撷队之大勇,曰:经此二难,而队中无一人叛逃,奇葩,奇葩也!队左转,入南行道。人渐少,队懈,望停。石言:仅四里,不歇也。人懦之,云:观少如此,不敢歇?石立传身,龇牙咧嘴,作狰狞状,与向黑土覆面,仅露双眼,吓童数百,壮见之号啕而哭,恶犬遇之即扑(指趴倒在地),皆不敢吠。队众人亦悉无言。又数里,复左转,人问石师:余长几何?谓曰:双百米也。皆喜,而约半里后,仍未现路之尽头,遂复问石师。石惭,答:二里许。一人云:半里前,汝言逾半里,复行半里后,余二里!不可理喻。不知您麦叔(Maths音译)同谁习得?麦叔?(指魏加鸿老师)

旁侧,麦闻之,怒:余无子敢言半里去半里仍二!吾不教穿山公式诶。顿时哄笑,然石师不解何为穿山公式,询麦。答:穿山公式,创自禇,是宗旨为汝答与准案不符,即称穿山,其首创正正的负,乃麦史开天辟地作。石顿悟,连掌赞绝,禇见状,忙显穿山神术,自上窜地下,管爆,水迸出,声如崩山。片刻,道旁观者倍穹于以往,皆观山甲耳。无觉,队将达终,人劳甚,雷校招人集,而无人从,皆抵场中饮。后,集,令四队排开,供人拍,须臾,机以千计,其闪灯之亮,比肩昼亭午。师结今之况,大赞队之整,人之能,呼过瘾,放行。然面包数百,半数未领,寻师等携一爪包而归,各自得,心满意足。

归路人蕃,拥道旁二侧,纸屑废瓶遍路,盖人版(徐州话,扔,丢弃),一丈路,圾九尺,厚廿(读nian,指“二十”)寸,毫无隙容过。吾等见此,不明觉厉,大赞景之美,人之贤,造此圾场,甚难。诣路,车马塞途,仅容人。逾半晌,得逃,幸甚。遂归家斗功课,及夜分,睡。年首日过。

次日,各大报头版条挂大撷秀远走照,题为:甲午甲日远走撷秀获最佳。报中夸撷队整人齐,及路中毁看,为云所撞,师似猫熊等事一 一具述。雷校骄之,于巳旗下讲,大赞,群人振奋。

3 高手教下要账的方式

1、磨

对欠账人不要问什么时候给,如果问,就会得到一个答复时间。那么近期就不好再来,只要你不给,我天天来要账,说好话,多求情,勿发火;

2、缠

派一适合人员,采取跟随战术,赖账人走到哪跟到哪,只要不给就一跟到底,缠住不放;

3、吵

在赖账人面前,采取讲事情原尾,说欠账经过,声音要高,反复理论欠账时间、数额和要账次数,切记不要人身攻击,勿讲污秽语言;

4、扰

各种方法手段并用,要账工作要造成声势,充分地在赖账人的工作地点和生活区域全面展开,形成一个不还账躲不过的局面。注意不要影响到周围人。

5、诉

诉就是诉讼,不是简单的一纸诉状,要查清对方实力,掌握对方资产,采取好保全等措施。打蛇打到七寸处。

6、转

将无力或难以回收的债权有偿转让他人,不至于白白放弃,干受损失。债权转让只须通知债务人便可,无须其同意。

赖账花招多,要账方法也不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大的困难总有最佳的解决方案,多动脑筋、多思考,只要找到这个最佳方案,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一、债务清欠讨债要账

1、承接全国各地讨债要账

2、清欠三角债、死债

3、清欠工程款、货款

4、追讨各种原因欠下的无条欠款

二、解决各种麻烦纠纷

1、调解因各种原因结下的仇家

2、调解因各种原因惹得麻烦

3、解决因各种原因的纠纷

4、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三、寻人找人

1、寻找因各种原因失踪的当事人

四、社会背景调查

1、调查登记注册信息

2、法定代表人,股东组成人员的真实身份调查

3、调查企业的资信,银行,信誉等

4、调查企业的车辆房产,工厂,各类证券等可供司法机关执行的财产

5、原籍地址和其他地址调查

6、历史背景调查有无犯罪违法记录等

7、个人家庭背景,财产背景,社会背景调查

8、文凭真伪调查,各类证件的真实性调查

讨债技巧—瞒天过海催款兵法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在战争中,它是一个利用人们存在的常见不疑的心理状态,进行战役伪装,隐蔽军队集结和发起进攻个图,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计谋。在商业中,常以不易被人发现的细节以假乱真,蒙骗顾客,在催款活动中,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示假隐真勾起债务人的种种欲望,我方可利用之施展计谋。 瞒天过海催款兵法的古文解语是: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瞒天过海兵海法运用在催款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运用司空见惯的东西迷惑债务人。

二是弄清楚债务人最希望得到的利益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三是“瞒”的目的是“过海”,即得到所有款项。

总之,瞒天过海催款兵法的运用在于一个瞒字,是示假隐真的策略。“示假”就是调查清楚对方的急需解决的情况,再利用人们常见不疑的事物迷惑对手,有条件的在表面上可暂时满足对方的需求,用利益引其上钩,达到迫其就范、乖乖还债的目的。“隐真”就是通过那些公开的,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隐蔽”、“弱化”、自己的真实目的。“过海”的过程也很重要,“过海”中如被对方识破,将只能前功尽弃。当然,最终还是为了达到收回全部债款的目的。总体看来,瞒天过海催款兵法是环环相扣的兵法,每一细节都需精心策划,一丝不苟的完成,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迷惑敌人的效果,达到追回欠款的目的。

4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整理急需

1《窦娥冤》—关汉卿

(1)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3)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2《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0《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龙形玉玦

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佩属于是商代晚期。双阴线琢出弧线纹,从而凸出阳线,又称“双阴起阳”。双勾阴线纹是商代后期普遍出现的线性。臣子眼、阔嘴、卷尾,背部打孔,易于佩戴。龙形玉玦起源于新时器时代,最典型的是红山时期的玉猪龙,可以看出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玦是红山文化的延续。在古代文献中玉玦具有决心、决断之意。

 2、玉象

黄褐色,圆雕。象作站立状,体肥硕,长鼻上扬,鼻尖内卷成圆孔,口呈三角形,微张,臣字形眼,细长眉,大耳紧贴,四肢粗短,刚健有力,足雕四趾尾下垂。身、肢体饰云纹,形象稚态可掬,很像幼象。

在西周中期之前,中原地区气候温湿,年平均温度比现代高,适合野象栖息,河南古称豫州,就是因出产大象而得名。古代文献记载商人驯养大象,此件圆雕小象,古人用非常写实的方法表现出憨态可掬,非常驯服的神态,证实了商人驯象的传说。

 3、玉龙

墨绿色,浮雕,阔嘴露齿,作站立状,有爪,卷尾,龙角,下部如粗柱,顶端有一圆锤,似未开的蘑菇,形象非常卡通可爱。龙是传说中的灵兽,中国最早的龙形象出现在六、七千年前的辽河流域史前文化,龙从诞生伊始便深深地打上了巫术与神话的烙印,龙也是华夏民族的图腾。

 4、玉虎

淡绿色,有黄斑,浮雕。虎作行走状,昂首,张口露齿,门齿尖锐,臣字形眼,大耳,体态肥硕,腹外突,尾略上翘,肢前屈,足雕四爪。颈饰鳞纹,用变形云纹勾勒出肩部与臀部,尾饰节状纹。两面纹样雷同。形象凶猛。眼角上有小孔,可佩戴。

5、玉熊

绿色,一侧有黄斑,圆雕。熊呈蹲坐状,前肢抱膝,头微昂,最突出,口略张露舌,臣子眼,小耳上竖,前后肢都刻有足趾,背脊两侧和上肢用云纹勾出轮廓,线条简练。古朴生动,背脊上有两个上下钻透的斜孔,可佩带,可把玩。古人通过展现动物的自然属性,表达了人与动物、与自然互为依存的和谐关系。

 6、玉簋

妇好墓随葬玉簋两件,一青一白,造型美观,刻纹精细,器型规矩,器壁厚薄均匀。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要经过切割成形,掏膛去余料,周身碾轧纹饰、抛光等一系列工序,耗时经年累月,全面体现了当年的琢玉工艺。这件精美的白玉簋可能用于祭祀等盛大的礼仪活动。出土时内有骨勺、骨匕、贝形铜器各一件。

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文房四宝》

「笔」的别称管城子

唐代韩愈曾写《毛颖传》说毛笔被封在管城,叫“管城子”。

后因为毛笔的代称。亦称“管城君

中书君

《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

朱代苏东坡《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即咏此事。

毛锥

南宋杨万里《诚斋集》:“仰枕檀丘俯墨池,左提大剑右毛锥。”

毛锥子《新五代史弘肇传》:“弘肈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

毛颖宋陈渊《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彤管

以管为名,毛笔的称呼也多姿多彩,如“彤管”、“管子文”、“漆管”、

“素管”、“越管”等。《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羊毫、狼毫、兼毫

湖笔的原料由羊毛、黄鼠狼尾巴或两种混合制成。羊毛笔头称羊毫,

黄鼠狼笔头称狼毫,两种混合笔头称兼毫。故有人作为笔的别称。

毫锥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意思是“时与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相顾辄笑,目为毫锥。

毫、毫素

晋陆机《文赋》中称:“或含毫而邈然”,“唯毫素之所拟”。李善注:“毫,笔也,书谦曰素。”故亦作“毫素”。

秋毫

苏东坡《鲜于子骏见遗吴道子画》:“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黑松使者

“墨曰陈玄,黑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

号松使者。黑蛟

绿蚊滟樽芳酝热,黑蛟落纸草书颠。”(宋;陆游《醉书山亭壁》)

玄玉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明;高启《赠卖墨陶叟》)

玄珠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

玉泉墨》)陈玄

“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宋;庄季裕《鸡肋篇》)

乌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婆如石。”(宋;陈师道《古墨行》)

乌玉玦“近者唐夫子,速致乌玉块。”(宋;苏轼《孙莘老寄墨》翠饼何以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云。”(宋;苏轼《赠潘谷》

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

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元;宋无《端石砚》)

松煤

“山中老僧忧石,印之以纸磨松煤”(宋;欧阳修《石篆》)

松腴

“苍鼠奋须饮松腴,刻藤玉版开雪肌。”(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麝煤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唐;韩偓《横塘》)

珍煤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灶煤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宋;苏轼《孙莘老寄墨》)书煤

“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唐;薛涛《四友赞》)

龙宾“龙宾十二吾何用,不意龙文入吾手。”(元;泰不华《桐花烟为吴国良赋》)

“若入富天巧,春色入毫楮。”(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楮生“楮生毛颖贺得友,坐令几案增光辉。”

(元;许有壬《李惟中学士自西台侍御召入以未央宫瓦砚为祝》)楮先生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楮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唐:韩愈《毛颖传》)

楮英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文具纸》:“江少微《砚铭》:楮英铺雪。'按,谓纸也。“宋五迈《送族侄呼童办楮英,为子征西贺。“

楮知白楮可制纸,纸白色《广群芳谱·木谱八·楮》引(明;闵文振

《楮待制传》):“楮待制初名藤,及长为世用,更名知白,会稽刻溪人。千里归漳浦》:“洗耳候凯音,嘉节迫吹帽。

玉鸾纹

“吴笺新制玉鸾纹,冲雨殷勤寄草门。”(元·陈基《无题》)玉楮

“云母光笼玉楮温,得来原自刻溪溃。”(元·陈端《以刻溪赠待诏》)

云蓝

“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

麦光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宋·苏轼《和人求笔迹》)笺

“宴分王母乐,诏授薛涛笺。“(元·王逢《宫中行乐词》)刻藤

“苍鼠奋须饮松腴,刻藤玉版开雪肌。”(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溪藤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刻溪藤

“我有划溪藤一副,无人重写妙莲花。”(清·金人瑞《题邵僧弥画》)玉楮

“云母光笼玉楮温,得来原自刻溪沪。”(元·陈端《以刻溪赠待诏》)

即墨侯“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宋王迈中《除夜洗砚》)万石君宋朝苏轼作《万石君罗文传》,给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了一篇传记。“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石友

“刻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宋王炎)瓦砚亦称砚瓦,俗称瓦头砚。秦汉时建筑官殿用的砖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来有人用这些砖瓦改制为砚。陶泓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陶泓指的也是砖瓦砚砚台对砚的一种通称。唐,司空图“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

砚田

宋朝戴复古的「以文为业砚为田」,讲的就是旧时读书人依文墨为生计,因将砚台比作田地。宋朝苏轼诗:「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砚池

有种凹形砚称作砚池。晋傅玄《砚赋》云:芦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

说的就是这种砚。砚池,也指砚端的蓄水池。砚山

依石天然形状凿为砚, 刻石为山, 叫做砚山。明高谦《遵生八(jian) 》谓:「砚山始自米南官,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即效之。J

墨海宋朝程俱《谢人惠现》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能“种墨”的地方,理解为砚。墨池一般称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现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墨盘一般是比较浅的砚台的俗称,通常指像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玦是一种形状的玉佩,玉是一种材质。另有珪,壁,瑗,环之类。

玦,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珪,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

壁,一种有孔的圆形形板状玉器,也有不是正圆形而呈扁圆形的。孔较小。

瑗,大孔的壁。

环,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孔的大小在壁于瑗之间。

《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小翠古文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古文翻译:王太常,浙江人。幼年时代,一天,白天躺在床上,忽然阴云密布,霹雳大作,有一个东西比猫还大,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