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炎帝神农故里是在哪里?有人知道吗?他又有哪些传奇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请问炎帝神农故里是在哪里?有人知道吗?他又有哪些传奇的故事?,第1张

古籍记载,在黄帝之前,神农氏存在了五百年。神农氏是一个氏族,为中国传说历史中的第一个部落联盟,由神农开创。其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炎帝部落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姜水(今陕西宝鸡境内)发展,因为与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部落发生长期冲突,炎帝不敌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带。

根据传说,炎帝神农氏部落有五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用木材制造耒耜(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地。

第二,发明农业,种植粮食作物。

第三,从前人们没有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时才开始制造出来。

第四,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尝百草是为了知道百草的药性,进而发展用草药治病的技术,神农也因此贡献了伟大的生命。

第五,发明纺织,抽出麻丝,利用轮纺织布,发明养蚕的嫘祖便是神农氏的后代。

神农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炎帝的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

神农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炎帝的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5-7]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扩展资料: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2、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3、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4、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5、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6、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炎帝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古代人物,与燧人氏、伏羲氏合称三皇。传旧说神农氏是农业、商业、音乐和医药的创始人。战国时人传神农氏人身牛首,教人播种五谷,发明农业生产工具,传授打井技术,是为农业神;又曾日中作市,使民交易,是为商业神;又曾创制五弦琴,是为音乐神;又曾创医药,是为医药神。一说神农氏即炎帝。

神农氏画像

一、神农真神

神农氏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燧人氏、伏羲氏合称三皇。关于三皇的说法有多种,将燧人、伏羲氏、神农列为三皇,最为恰当,这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燧人氏时期,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饮食由生吃进步到熟食,人的体质提高了。在伏羲氏时期,人们从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种族得到了进化,中国也从母系社会逐步进入父系社会。神农氏时期,人们学会了种植与养殖,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远古时代,人们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神农氏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们农业生产。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

关于神农氏的历史有几种记载,《易·系辞》载: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此,中国原始社会许多族群由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逐步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白虎通义·卷一·号》载: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些说明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为农皇、地皇。《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在于发挥地力,故称地皇。

《史记·五帝本纪》载: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_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说明黄帝时期,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危害最大的蚩尤,把他伐灭,随后黄帝征服了不服自己的炎帝,威望大振,于是取代神农氏而有天下。这也说明神农氏与炎帝不是一个人。

《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这说明神农氏不事征伐,不以武力扩充势力。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九穗谷,飞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落下,神农氏把它埋在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谷子。他把谷穗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谷子连年种植,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

二、尝草传奇

据《淮南子·修务》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_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之宜,燥湿肥_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后世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多源于此。

张惠斌作《神农尝百草》

有这样一则故事,传说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共生,药物和百花相杂,哪些果实可以吃,哪些草类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为生,飞禽越打越少,走兽越打越稀,人们食不果腹,坚持饿肚子。可怕的是生疮害病,无医无药,忍痛煎熬,时常要慢慢等死。

如何解决百姓的吃饭和治病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怎样才能使百姓不饿肚子,得了病得到治病,减轻百姓的疾苦,他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办法。

这一天,神农氏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奔向西北大山。他们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腿走肿了,脚起茧了,最后来到一个山区。眼前高山奇峰相连,道道峡谷,流水潺潺,漫山奇花异草,香气扑鼻,令人陶醉。在他们继续前行时,突然,一群狼虫虎豹从峡谷窜出来,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氏指挥臣民们挥舞神鞭,驱赶野兽。野兽也是饿急了,打走一批,又来一批,众人打了七天七夜,最终将野兽全赶跑了。那些贪婪凶猛的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道道伤痕,后来变成了身上的斑纹。

臣民们见这里太危险,打了退堂鼓,劝神农氏回去。他坚定地说:不能回!百姓忍饥挨饿,忍受疾病的折磨,我们怎能回去呢!他领着众人进了峡谷,来到一座大山脚下。

这座大山高耸入云,半截插入云彩里,四面悬崖峭壁,刀削一般,崖上瀑布垂帘,长满青苔,溜光水滑,没处登,没处抓,爬半尺都难,没有登天的梯子别想爬上去。臣民们劝神农氏趁早回去。他坚决不同意,使命_完成,回去就等于前功尽弃。他爬上一个小石山顶,四周眺望,琢磨着如何才能登上眼前这座高山。后来,人们把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

忽然,他的眼睛一亮,茅塞顿开。他看见几只金丝猴,在高悬的古藤和横倒的朽木上辗转腾挪,眨眼功夫就爬上了高山。他把臣民们召集起来,让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一层,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冬酷暑,从不停工。经过一年的苦战,搭了三百六十层,终于搭到了山顶。传说后来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氏的办法。

神农氏率领着臣民,攀登木架,爬上山顶。山上是花草的海洋,百花盛开,五颜六色、密密丛丛,芳香袭人。他叫臣民加强戒备,预防狼虫虎豹偷袭,自己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品尝,判断哪些可春节后招聘高峰以吃,哪些可以作药。他命臣民们在山上栽了几排密密实实的冷杉,当作城墙,以防野兽进入,在墙内盖了茅屋,以遮风避雨和生活居住。

白天,神农氏领着臣民在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借着篝火的光亮记载一天的收获:哪些草是苦的,哪些是热的,哪些是凉的,哪些能充饥,哪些能治病。后来,人们把他住的地方叫木城。

神农氏尝百草也是有代价的,是很危险的。有一次,他把一种草放到嘴里一尝,顿时感觉头昏脑胀,眼冒金星,天旋地转,栽倒在地。臣民们扶他坐起,他知道中了毒,但已说不出话了,他指着面前一棵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把那棵灵芝用嘴嚼嚼,喂到他嘴里。很快,他的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臣民们怕他再出危险,劝他下山。他还是不肯,又继续尝百草了。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努力,他尝遍这里每座大山的花草,做了详细的记录。他尝出稻、黍、稷、麦、豆能充饥,他们把种子带回去,让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365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尝完百草,准备下山时。他们搭的木架不见了,那些搭架的木杆,竟长成了一片林海。他正在发愁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庭去了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前住过的寨子,叫留香寨。

三、本草真经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作者亦非一人,成书非一时,是汇集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配伍规则和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这是我国药物学最早分类法,为历代沿用,所载药物药效绝大部分是正确的。

《神农本草经·序录》称: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神农本草经》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药物理论,奠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构架。在药物配伍方面,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上品药为君药,中品药为臣药,而下品药为佐使药。在组方时,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药。其比例为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者是一君、三臣、九佐使。

在药物配伍中,要讲究宜和忌。《神农本草经》提出了七情合和的配伍原则: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和合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勿用相恶相反者。也就是说,中药饮片的配方一定要讲究药物的药性和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所谓单行者,是指一味药独立发挥作用。如独参汤、首乌片。所谓相须者,是指两种作用相似的药配伍,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如大黄与芒硝,当归与白芍。所谓相使者,是指两种作用不同的药配伍,可相互促进。如黄芪与茯苓,白术与防风。所谓相畏者,是指一种药能抑制或减轻另一种药的烈性。如桔梗畏白芨,丁香畏郁金。所谓相杀者,是指一种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的毒性。如大黄与附子,甘遂与赤芍。所谓相恶者,是指两种药合用会降低或丧失药效,属配伍禁忌。如元参恶干姜,巴戟恶雷丸。所谓相反者,是指两种药合用能产生毒副作用,属配伍禁忌。如乌头反半夏,细辛反藜芦。七情原指人的七种感情或情绪。《普济方》

称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七情。对于七情和合,明代的李时珍曾有精辟的概括,即: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彼之毒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凡此七情,合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制宜,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不合用也。实际上,上述七情归纳起来不外协同和颉颃两个方面。

《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收录的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有简要的记载与描述,实践证明,它对所载药物的功效认识大多是正确的,如人参补益、黄连止痢、麻黄定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所载药物主治疾病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170余种疾病。此外,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与采制、炮制方法、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等都有涉及,极大地丰富了药物学的知识体系。

《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其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它规定了药物的剂型,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它对药物治病取效提出客观评价,认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它强调辨证施药,提出要辨别疾病的寒、热性质用药,辨别病因而治,辨别病情轻重用药。它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认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它遵循药有阴阳理论,提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有寒热温凉四气,应对药有毒无毒,斟酌其宜,药有七情和合,等等。这些理论指导着后来的医学实践。

但是,《神农本草经》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在药物总数的确定受术数影响,所载药物仅365种,许多汉代常用药物均未收入。二是部分药物学理论受汉代儒家尊君思想影响,脱离临床实践,如上药为君理论,认为上药可不老延年,机械地规定方剂中君臣比例等。三是受方士的影响,片面夸大药物的益寿延年作用,四是对金石类药物的功效和毒性认识错误,对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这几种有毒的石药,只认为矾石有毒,而将石胆、丹砂列为上品,谓其多服久服不伤人,将雄黄、磁石列为中品,认为其具有轻身、神仙之奇效,等等。尽管如此,《神农本草经》在药学史上的贡献还是巨大的。

神农氏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们农业生产。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神农氏尝百草的美丽传说流传2000余年。《神农本草经》无疑是托名之作,但作为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却毋庸置疑,其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其影响极为深远,它是中华医药的根。

  上古三皇神农氏是谁神农,也称炎帝,是神农氏的首领,出生于新石器时代,下面是我为你搜集上古三皇神农氏是谁,希望对你有帮助!

神农氏简介

炎帝,也称农皇,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黄子孙。另有八世炎帝之说,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于宝鸡,并辐射至两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于湖南炎陵县。

炎帝与黄帝是华夏族汉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湘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县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市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 ,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农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厉山,轩辕氏族始祖黄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定论。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据《史记》等古籍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慧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为人们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神农氏的传说

炎帝姓姜,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成长于姜水。相传他牛头人身,是以羊为的氏族首领,就是现在的羌族神农的子孙。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姜水流域,就是现在的宝鸡市清姜河,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一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

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史学界日趋支援另一种说法,炎帝同黄帝一样是一种帝位,而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渭河流域的姜水,后期神农氏部落执掌炎帝之位,而黄帝族部落,公孙姓,兴起于渭河流域的姬水,而此时的神农氏部落已经无力征讨号令天下,黄帝开始征讨诸侯,积蓄实力,在阪泉也即涿鹿河北与炎帝神农氏决战,炎帝神农氏一战被击溃,黄帝得以号令天下诸侯,流放炎帝神农氏于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从黄帝号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农的部属,扬言为炎帝报仇,纠集部众与黄帝战,数次击败黄帝,最后被黄帝利用计谋击败并杀,黄帝其后又先后平定蚩尤余部--刑天氏叛乱,最终一统天下,同时考虑到炎帝众望所归,民望犹盛,后来将其召回辅政,合并炎帝神农氏部落,后称炎黄部落

神农传五谷的传说

据说在开天辟地的时候,人们不懂得种地,天上下雪就是白面,下雨就是油,随便接随便吃。那时候,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成天东游西荡。

这天,玉皇大帝想看看人们的心眼儿怎么样,就打发太白金星下界。太白金星变个老太太,到一家人家要饭,说:“大妹子,把你那白面饼给我一个!”

这老娘们儿一瞅:“什么,你还要白面饼白面饼留给我那姑娘垫 的。”

太白金星一听。这哪是好心眼子,回去奏了玉皇大帝。从此以后,下的雪就真是雪,下的雨就真是雨了。

以前,也没想到攒粮,这回大伙儿愁得可就没招儿了,都埋怨:“就怨那个老娘们儿不会说话,上方天神生气了。”

正赶神农氏尝百草,给人间治病。大伙儿没法,就找他去了:“神农氏啊,你给想想办法吧!”神农氏说:“我家养活一条白狗,也是天上神物,叫它到如来佛那求他给想想办法。”大伙儿说:“那好啊!”

神农氏回到家,对白狗说;“现在不下白面,人都挨饿,你是不是到西天如来佛那儿,

白狗驾着云彩往西天走。玉皇大帝来气了,叫太阳挡它、烧它。白狗一看,吭味一口,就把太阳咬去半拉。白狗说:“要不看你给人间照光明非吃了你不可。”

玉皇大帝一看,太阳没挡住,又打发太阴君月亮去挡它。天狗来了气,一口也给月亮咬掉半拉,月亮吓得直叫。白狗说:“要不看你给人间照夜光,我也把你吃了。”

白狗驾着云一直奔西天去了,见到活佛。活佛打了个咳声。拿出五谷杂粮穗儿,说:“你叼回去,叫人们种上!”白狗把这些五谷杂粮叼回来,交给了神农氏,这样五谷杂粮就由神农氏传出来了。

可是,那时候人们用刀耕火种,打粮不多。人们还是过著半饥半饱的日子。正赶上猪精黑煞神下界,一看人们种地一掩一掩地抠,它来气了,搁嘴一拱一拱地,把那地都拱成垄了。神农一看高兴了,就在垄台上撒种,庄稼长得挺好。从此,种地开始起垄了。

黑煞神不能老在人间拱地啊!后来,天上有个金牛星,他打发儿子和儿媳妇下界,帮神农氏种地。神农氏套上牛,拉弯弯犁杖耕地。种地用牛,自古到今,牛是农民的宝贝啊!

牛是金牛星打发下来的,它寻思老老实实帮人们干活好回去,听以它不计较草料多少,你打也好,骂也好,它还是闷头苦干,好为了上天啦。

神农鞭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着名的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我们的古人,世世代代都用草药治病。可是人们怎样晓得各种草药具有不同的药性呢这也要归功于我们的祖先神农氏了,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农业之神,还是一位令人可歌可敬的医药之神。

神话故事中,神农亲自上山采药,亲口尝过各种各样的草药,为了辨别药性,他曾经在一天内中毒70次,都被他那玲珑玉体内的肝肺肠胃给化解了。他还有一条广州何俊达叫做赭鞭的神鞭,用它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药。这些草药经赭鞭一抽打,有毒无毒,是寒是温,各种药性自然表现出来了。

神农就根据各种草药的药性,去给人们治病,为人们解除痛苦。所以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成为美丽动人的佳话,千百年流传至今。

可是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次,神农在山中尝到了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他的肠子一截一截烂断了。这位伟大的医药之神,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民自然不会忘记他的大恩大德,世世代代纪念着他。传说山西太原附近有个神釜冈,那里还存放着神农尝药时用过的鼎。又说在咸阳的山中,还可以看到当年神农鞭药的地方,那地方名叫神农原或草药山。

这篇神话故事,据古籍中有关材料编写。《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云: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梁任_《述异记》卷下云: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咸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由于有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神农便成了医药之祖,受到人民的爱戴。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请问炎帝神农故里是在哪里?有人知道吗?他又有哪些传奇的故事?

古籍记载,在黄帝之前,神农氏存在了五百年。神农氏是一个氏族,为中国传说历史中的第一个部落联盟,由神农开创。其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