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介绍,蒙恬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6收藏

蒙恬介绍,蒙恬的故事,第1张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服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将领,攻打韩国,攻取了成皋、荥阳,设置了三川郡。

庄襄王二年,蒙骜进攻赵国,夺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三座城池。秦始皇五年,蒙骜攻打魏国,夺取了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秦始皇七年,蒙骜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蒙恬曾经学习过刑法,担任狱官,掌管狱讼的文书。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的副将,跟王翦一起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楚将项燕。秦始皇二十四年,蒙武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蒙恬的弟弟名叫蒙毅。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于家世关系,得以担任秦军的将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为内史。秦兼并天下以后,便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根据地势,用来控制险要的关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一万多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逶迤向北延伸;蒙恬领兵宿营在野外十多年,驻守在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非常尊重宠信蒙氏,信任他,夸奖他贤能。并因而亲近蒙毅,使他官位直到上卿,外出时陪着皇帝同乘一辆车,在朝时侍奉在皇帝左右。蒙恬处理外务,蒙毅在朝内谋划,称为忠信大臣。因此,其他将相没有谁敢和他们相争。

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较远的亲属。赵高兄弟几个人,都是生长在宦官家庭,他的母亲曾受过刑罚,世世代代地位卑贱。秦始皇听说赵高有能力,精通刑狱法律,便选拔他担任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服事公子胡亥,教他学习判案。赵高曾犯大罪,秦始皇命令蒙毅依法惩治他。蒙毅不敢违背法律,依法判处赵高死刑,开除他的宦官籍。秦始皇认为赵高办事认真,就赦免了他,恢复了他的官爵。

秦始皇想游历天下,取道九原郡,直达甘泉宫,便派蒙恬开路,从九原郡到甘泉宫,辟山填谷,长达一千八百里。可惜道路未能完成。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启程游会稽,沿海边而上,向北去琅邪。途中秦始皇生病了,便派蒙毅回去祈祷山川神灵,蒙毅还没有回返。秦始皇到达沙丘就病死了,但不公开消息,大臣们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陪侍在始皇身边。赵高一向很得胡亥的宠信,想要拥立胡亥继承皇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办他而没有救助他,因而有贼心,就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确立以后,就派遣使者用罪名让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死后,蒙恬心有怀疑,就再次请求诏令。使者把蒙恬交给狱吏,派人接替了蒙恬。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使者回来汇报,胡亥听说扶苏已经死了,就想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兄弟再次显贵而掌权,怨恨他们不已。

蒙毅回来后,赵高从替胡亥尽忠出发,想趁机消灭蒙氏兄弟,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想选用贤能确立太子已经很久了,蒙毅却谏阻说‘不可以’。明知道你贤明而拖延不立你为太子,就是不忠而且欺骗先帝。按照我的想法,不如杀了他。”胡亥听了赵高的话,就把蒙毅囚禁在代地。以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秦始皇的灵柩运到咸阳,安葬完毕,太子胡亥登位为二世皇帝,而赵高最获亲信,日夜中伤诽谤蒙氏兄弟,搜罗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

子婴进谏说:“我听说以前赵王迁杀死他的贤臣李牧而任用颜聚,燕王喜暗中用荆轲的计谋,而违背与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的前代忠臣,而用后胜的建议。这三位君主,都是因为各自改变了原来的规定,导致国家灭亡,而且祸及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朝的大臣、谋士,而君王想一并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不行。我听说轻率考虑问题的人不能治理国家,单凭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保全君位。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德行节操的人,这样内使群臣互不信任,外使战士的斗志涣散。我私下里以为不行。”

胡亥不听,却派遣御史曲宫乘驿车前往代地,命令蒙毅说:“先主想要立太子,而你却非难他。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及你的家族。我不忍心,只赐你一死,这也算很幸运了。你自己考虑这件事吧!”蒙毅回答说:“如果说我不能得到先帝的赏识,那么我从年轻时就做官,顺从先帝的意旨,直到先帝去世,可称得上能了解先帝的心意吧。如果说我不知道太子的才能,那么唯独太子跟从先帝,周游天下,宠幸远远超过各位公子,我也没有什么怀疑啊。先帝选立太子,是考虑多年的结果,我有什么话敢劝谏 蒙恬简介 ,有什么计策敢谋划!我不敢用假话来逃避死罪,只是因为我牵累到先帝的名誉而感到羞愧,希望大夫加以考虑。使我死得无憾。况且顺理成全,是理上所推重的;严刑诛杀,是道义所唾弃的。从前秦穆公用三位贤臣殉葬,判处百里奚以莫须有的罪名,所以谥号为“缪”。秦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四位君主,都是大错特错,而且天下人都非议他们,认为这几位君王是不贤明的,并因此而载入诸侯国的史册,所以说‘用道义治国不杀害无罪的臣民,而刑罚也不加在无辜者的身上’。希望大夫留意!”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不听蒙毅的话,就杀死了他。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到阳周,命令蒙恬说:“你的过错很多,而你的弟弟蒙毅有大罪,依法牵连到内史。”蒙恬说:“从我的祖先,直到子孙,在秦国建立功业、树立信誉已经三代了。如今我统领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但我的势力足以背叛。然而我之所以自知必死还遵守道义,是因为不敢玷辱祖先的教诲,而且不忘先帝之德。从前周成王刚登位的时候,还没有离开襁褓,周公姬旦背着他上朝,终于平定了天下。等到成王有病很危险的时候,周公姬旦自己剪下指甲来投入黄河,说:‘君王年幼无知,是我姬旦管事。

如果有罪殃,由我姬旦承受那祸患。’于是把话记录下来,收藏在档案库里。这可说是守信了。到了周成王能够治理国家时,有奸臣说:‘周公旦早就想要作乱了。大王如果不加防备,必定会出大事。’成王就十分愤怒,周公旦逃奔到楚国。成王到档案库察看,看到了周公姬旦投指甲入黄河时的记录,就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要作乱呢!’他杀掉了进谗言的人,而让周公旦回来。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反复考察’。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代没有二心,而事情结果竟然这样 蒙恬简介 ,这一定是因为乱臣倒行逆施,凌驾王室之上的结果。周成王虽然有过失但能补救,终于使国家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终于身死国亡。所以我认为过失可以挽救,听从劝谏可以觉醒。反复地审察,是上古圣人的方法。我谏而死,希望陛下能为百姓考虑应该走的道路。”使者说:

“我受诏令来对将军执法,不敢把将军的话告诉皇上。”蒙恬长长地叹息说:“我对上天有什么罪,就这样平白无故地去死吗?”过了一会,他慢慢地说:“我蒙恬的罪过,确实就该死了。从临洮连接到辽东,筑城墙,挖壕沟,长达一万多里,这中间难道能不切断地脉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于是服毒药自杀了。

蒙恬简介秦朝著名的将领

蒙恬是姬姓,蒙氏人,是战国时期齐国蒙山的人,故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联城乡边家城子村。蒙恬是上卿蒙骜的孙子,内史蒙武的儿子。在战国的时候,蒙恬的祖父蒙骜就投奔了秦昭王,并且为秦国攻打韩国和赵国,蒙恬的父亲也是秦国的名将,还和当时著名的将领王翦一起灭掉了楚国。

而蒙恬出生在这样一个名将世家深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立志报效国家,并且由于天资聪颖,所以蒙恬从小就熟读兵书,为自己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和军事才能。在秦始皇二十六年时,蒙恬被封为将军,并被派去攻打齐国,后来就因为大破齐国而被封为了内史。这也使得蒙恬逐渐开始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在秦国吞并了其他六国,统一了天下后,秦始皇仍然没有感到满足,他将目光投向了匈奴。于是蒙恬就被派去攻打匈奴占据的河南之地,蒙恬带着三十万大军,有如神助,一路上十分顺利的击破了匈奴,收复了河南,并且在从榆中到阴山这块区域设置了三十四个县。

在秦始皇三十七年时,秦始皇在东巡期间生病,不久就病死了,赵高与胡亥胁迫李斯一同密谋夺下皇位,又害怕扶苏夺位,于是就下诏令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含泪自杀,但是,蒙恬不相信这事,于是就被囚禁起来了,不久之后就被胡亥逼迫吞药自杀了。

蒙恬,战国末秦朝初秦国著名将领,祖籍齐国,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

世代将门,威震中原。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蒙骜作为秦国将领,先伐韩,后攻魏,共为秦国攻取70余城,在中国历史上亦为罕见,官至上卿。

蒙恬父亲蒙武,公元前224年,以裨将随王翦领兵攻楚国,大败楚军,追至蕲南,杀楚将项燕而归。公元前223年,蒙武率兵攻打楚国,俘楚王负刍,平定楚地。

次年,蒙武率兵南征百越,越君投降,秦在此置会稽郡。蒙恬,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

委以重任,抗击匈奴。其实,蒙恬在统一六国的战斗中并没有立下赫赫战功,只是积累了战争经验,才华也得到了秦始皇认可。

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匈奴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这时,秦国刚刚统一,人心思定,军民厌战。面对匈奴的挑衅,秦始皇选择了让年轻的蒙恬领兵出征。

主要因为:其一,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

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

正是因为这两点,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决定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秦朝战马不多,马匹质量与匈奴相比也相差甚远,同时,由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根本性区别,秦国骑兵数量也远远不够。要想战胜匈奴,蒙恬必须找到秦军的长处。史记中曾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

可见这是一种以重装战车为主的战法。秦在战役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当时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事实上是代表着当时军事水平的高峰,秦的重装战车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匈奴大败在所难免。

蒙恬与匈奴在河套地区一战,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一举收复河套、阳山、北假等地区,使匈奴望风而逃,远遁大漠,此后几十年匈奴不敢再进汉地。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经此一役,当时的秦军再无敌手,蒙恬也一跃成为秦帝国最为出色的将领,甚至秦国的丞相李斯也自叹:蒙恬将军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过我。

以险制塞,精修秦道。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带兵继续坚守边陲,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一举措,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蒙恬将军

蒙恬出身名门,家族以武学传世,将才辈出。到了蒙恬这一代,家族命运达到鼎峰,特别是蒙恬,官拜大将军,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蒙恬自幼就对武学有浓厚的兴趣,拜访名师传授自己武功,他本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未及成年就练就了绝世武功。蒙恬不光习武,对兵法也有着很深的研究。他习惯将排兵布阵与兵法精髓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蒙氏兵法图。

蒙恬剧照

蒙恬出身世家,成年之后就跟随家族长辈出兵打仗。起初,他只是大将军王卉手下的一员普通将领,但是在行军途中他提出的意见建议往往带有新的视角,受到王卉的赏识。在攻打齐国的时候,蒙恬总是先使出障眼法迷惑敌人再给他们出其不意的致命打击,他本人在战场上表现突出,骁勇善战,将个人才华施展无余。王卉亲自上书奏请蒙恬的战功,秦始皇很是高兴,封蒙恬为内史,掌管一方军马。

秦始皇文治武功非一般人所能比拟,他觉得自己有能力一统六国平定天下。蒙恬深知秦始皇用意,主动请缨,在攻打其他诸侯国时不遗余力,带领全体将士浴血奋战,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扫清了诸多障碍。

秦始皇非常信任和信赖蒙恬,出巡时都让蒙恬跟他坐在同一辆马车上。两个人惺惺相惜,速写出一段君臣相互欣赏的佳话。所以说,伯乐与千里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才能的人需要领导慧眼识人,而领导的眼光决定了他的事业高度。

神话蒙恬

蒙恬出身于名将世家,是秦朝著名的将领。历史上的蒙恬,在祖父和父亲这样名将的熏陶下,从小便胸怀大志。他和其弟蒙毅同时效力于秦国朝廷,并深得秦始皇的重用,尽忠尽责、威武一生,最后为奸人所害,吞药自杀。不过,历史书上的蒙恬再怎么精忠报国,也不如《神话》剧里蒙恬角色鲜活。

蒙恬剧照

最初看电视剧《神话》时吸引我注意力的是胡歌饰演的主角蒙毅,后来才开始慢慢发现蒙恬的好。他就像一片绿叶总是默默地映衬出花儿的红,花儿的美。低调如他,需仔细品味才能体会到他的情和义,忠和勇。国比家重要,他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决定把一生献给国家的蒙恬,将儿女情长抛之脑后,统领千军万马经历无数战场厮杀。这是他的忠。“忠肝义胆,勇武传魂”,三十万蒙家军齐声呼喊,口号响亮,气势磅礴,震撼着大秦疆土的每一寸土地。

看透生死的蒙恬立于万军之前,泰然有之的面孔上写满了坚决。这是他的忠。初见时,他就对玉漱暗生情愫,却缄默不语,满腔深情都赋与“不敢爱”三字。**《后会无期》里有这样一句话“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不敢爱”,这个三字里饱含了多少爱和理性的克制。这是他的情。重义气,信兄弟,临死之际,托付兵权,这是他的义。

“虽是一片绿叶,我已知青山”,蒙恬不仅是神话里的大将军,更是秦国的大将军,一身正气,凛然迎敌,誓死卫国。

神话蒙恬谁演的

电视剧神话里蒙恬的扮演者叫丁子竣,他在里面扮演的蒙恬这个人物至今都让人印象深刻,生动地再现了那个生活在秦始皇时期英勇威武而又德才兼备的大将军形象,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蒙恬剧照

丁子竣在神话里扮演蒙恬,完全突破了平常的形象,将一个大将军演绎的淋漓尽致,在里面他并没有非常文艺而又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温柔令少女倾心的脾气,甚至有一个并不是非常出众的面孔,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这个伟大的将军必定戎马一生,然而这坚强的外表下也有些一刻深情的心,他对玉漱有着超乎对一般女子的特殊的感情,这份倾心虽单纯而又真实却一直被隐藏在蒙恬的内心深处。因为他的身上肩负这不可推脱的责任,保家卫国,在国事上他坚定威武,胸有成竹,沉着稳重,他的脑袋永远都是有条不紊。可是这个有责任心爱国守职的大英雄最终却遭奸人所害,我还记得他临死前的那个画面,那么泰然,那么宁静,他的无所畏惧,赤胆忠心留在了所有观众的心里。

虽然神话的主角是蒙毅,但是主角的哥哥蒙恬的光芒一点也不逊色于蒙毅,蒙恬这个人物不仅在《神话》这部剧中,而且在真实的历史里,都是一个伟大而又传奇的人物,他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及后来带领人们修建的长城,改良的毛笔,给国人带来很大的福利。

蒙恬怎么读

最初认识蒙恬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那时候我还处在和多音字作斗争的时期,所以“蒙恬”两个字的读音对我来说是个难题。“恬”字还好,只有一个读音,可是“蒙”字却有三个读音,每一个读上去都好像很顺口。

蒙恬剧照

想来很多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困惑,这里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

“蒙(meng)”字有三个音调,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读三声的时候不用多说,是蒙古族的“蒙”;“蒙”只有读二声的时候可以作为姓氏。蒙恬,姬姓,蒙氏,恬名。从这点来看,蒙恬的“蒙”读二声,毋庸置疑。蒙姓的渊源有三个,分别是源于山名,以官名为氏;源于高阳氏,以地名为姓;从其他姓氏改过来。高阳氏是远古时代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所以在许多姓氏古籍的记载中,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李文郑撰写的蒙姓宗祠通用联有云:“功高秦国,威震匈奴。”这里“威震匈奴”说的就是秦代名将蒙恬,率三十万蒙家军击退匈奴,收复河套区域,并修筑长城,守卫数年。

撇开这些来说,二声“蒙”还有继承,承继的意思。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有云:“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恬”从心,从舌,甜声。曹丕有云:“恬淡寡欲”,即淡泊名利,清静无为之意。出生于世代名将之家的蒙恬,从小接受祖父,父亲的熏陶,淡泊名利,一心卫国,忠心耿耿。这就是他从祖辈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恬淡寡欲知心。

白起和蒙恬谁厉害

白起与蒙恬都是秦国武将,但是这俩人并没有见过面,他们生活的朝代不同。白起是战国时期人物,效忠于秦昭襄王,为秦国一统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平远大将军,为秦朝驱除外敌侵犯立下赫赫战功。两个人都是武将,在军事领域都取得过不菲的成绩。

蒙恬剧照

白起和蒙恬比较的话,在军事素养上白起要高过蒙恬一头。战国时期诸侯国混战,白起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打击对手,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乘胜追击,以防止对手东山再起。他被人们称为杀神,从称谓当中就能看出他杀伐决断的稳、准、狠。战国时期各国战死的士兵百姓加起来人数有两百多万,其中约有一百万人丧命于白起的指挥棒下。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当中,白起就活埋了赵国四十万人,把赵国彻底灭了。蒙恬的卓越功勋在于击退匈奴,他指挥的大战与白起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白起虽然在军事才能上高蒙恬一筹,但是在朝堂争斗中,两个人是半斤对八两。白起和蒙恬的骨子里流淌着忠君报国的血液,但是此等忠诚只能够在刀刃相见的战场上有用武之地,在人心争斗的内朝就丝毫派不上用场了。白起与蒙恬的结局是一样的,君王听信谗言,将一代有功之臣送上了西天。

从白起和蒙恬身上可以知道,个人能力很重要,但是千万别让自己过于显露才能,凡事多请示领导,否则到头来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蒙恬和项羽

蒙恬和项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们能够洞察人性,对兵法研究透彻,武艺高强,在彼此时代里无人能够与之匹敌。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爱将,深得秦始皇信任,将秦王朝的八十万大军交付蒙恬之手,让他挥师北上,与匈奴决一死战。项羽是楚国霸王,做为后起之秀登上历史舞台,金戈铁马,意气风发。

蒙恬剧照

蒙恬带领秦国大军踏伐六国土地时,项羽还是楚国没落贵族家的小公子。等到项羽称霸之时,蒙恬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虽然都是盖世英雄,但两个人并没有交过手。不过论起雄才伟略,蒙恬和项羽还真是有的一拼。

蒙恬的卓著功勋在于帮助秦始皇平定六国,等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又派了蒙恬前去镇守边关。蒙恬统兵之道在于顺应皇帝旨意,在忠心报国的前提下施展才能。有的时候与秦始皇意见不统一,他也不敢违抗圣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蒙恬的思想和军事主张。而项羽则不一样了,混世魔王,起兵打仗之时只遵从内心的想法,誓于天下英雄分出胜负。从这一点上来看,项羽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有句话叫做生不逢时,如果蒙恬晚生个几十年,与项羽同处一个时代,那么蒙恬就不会惨死在奸佞之臣手里。在项羽踏平秦二世的统治之后两位豪杰很有可能对酒当歌,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没有。

蒙恬(?—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1]

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希望采纳!谢谢!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主要成就: 收复河套地区,

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蒙恬引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九年),蒙恬由于家世的关系,被封为秦国将领,跟随大将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一路长驱直入攻占了齐都临淄。由于蒙恬表现突出,战功卓著,于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 被秦始皇封为内史,成为秦始皇的心腹大将。庄襄王二年(前248),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

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相关历史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蒙骜作为秦国将领,伐韩,取成皋、荥阳,建立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二年,蒙骜又一气攻取了37座城池。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蒙骜攻韩,夺取了13城。秦始皇五年,他又率军攻打魏,取得了20城,建立东郡。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蒙骜去世。

蒙骜的儿子叫蒙武,他也就是蒙恬的父亲。蒙恬曾学狱法为狱官,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蒙毅,后来官至上卿,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成为了秦朝的重臣。兄弟二人一武一文,很是威武。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秦王派将军李信率兵20万攻打楚国,以蒙武为副将。李信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蒙武攻寝丘(今安徽临泉县),大败楚军。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县)后,引兵向西与蒙武会师于城父邑(今河南宝丰县东),被楚军打败。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蒙武以裨将随王翦领兵攻楚国,大败楚军,追至蕲南(今湖北蕲春西北),杀楚将项燕,得胜而归。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蒙武复出率兵攻打楚国,俘楚王负刍,平定楚地。二十五年(公元前222),蒙武率兵南征百越(今浙、闽、粤一带),越君投降,秦遂在此置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由此可见,蒙氏家族世代为将,战功显赫,到了蒙恬这一代更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公元前221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于是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秦始皇授给他内史的官职。其实,蒙恬在统一六国的战斗中虽然并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但却积累了足够的战争经验,他的才华也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

历史上蒙毅确有其人,不过他是文官,不是**里面的大将军他是蒙恬的亲弟弟,地位比蒙恬还高,是秦始皇的“内谋”,相当于国家事务助理:出门与秦始皇同乘一车,叫做参乘(贴身副官);进宫就谋事论政于秦始皇御前,即便朝廷里文官之首的相和武官之首的将,在御前议事的时候,也不敢与蒙毅争,这一部分是因为他有能力,一部分也是秦始皇“亲近蒙毅”,封其上卿。《史记》说:秦始皇的外事交给蒙恬,内事交给蒙毅。

有一次,赵高曾经犯了什么“大罪”(可能是偷了宫女的内裤),蒙毅毫不客气地把他判了个死刑。后经秦始皇宽赦而免。

始皇帝死后,蒙恬是因为拥护前太子扶苏而被扶苏的弟弟胡亥所记恨,这会赵高逮着机会了,立刻要法办蒙毅。赵高说:“蒙毅当年力主让扶苏当太子。请陛下杀之。”秦二世却不肯,犹豫了一阵,大约并不甚计较,或者是觉得蒙氏是国家的栋梁, 杀了等于自断手臂。于是赵高日夜诋毁蒙毅,寻求蒙毅的罪状,把蒙毅蒙得又黑又坏。秦二世想,既然是这么坏的人,还跟我不一条心,那就杀了吧。

秦王族里有个叫子婴的(后来继胡亥的位,杀了赵高,投降刘邦,为项羽所杀),曾劝谏秦二世,不要杀蒙毅。子婴把蒙毅的死,比作赵王迁之杀李牧,正是亡国和败家的开始。

还有一种说法,不过好象是野史,秦始皇死前2年,拥护胡亥的太监赵高诬陷蒙恬为太子叛党的主谋之一,秦始皇遂下旨赐死蒙恬。蒙恬当时的罪行是要诛9族的,诛杀者名单上自然包括蒙毅。蒙毅逃亡后为了给蒙恬报仇,密谋为蒙恬平反,杀赵高,但是被继承了秦朝第一大将军位置的王剪之子王贲所杀。真实的蒙毅,应该是比秦始皇早死的,而不是像剧中那样和秦始皇差不了几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赵高和李斯联合制造假诏书,命扶苏和蒙恬自尽。扶苏不辩真假,自杀身亡。蒙恬不愿自尽,请求向胡亥申诉。赵高派的使者则将他囚禁起来。蒙恬被囚禁之后,赵高曾经想放了他,但又担心蒙恬兄弟卷土重来,在胡亥面前他无法专权,所以就在胡亥面前诬陷蒙恬弟弟蒙毅曾经在秦始皇面前说胡亥的坏话,最后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蒙毅杀死,然后又派人去杀蒙恬。蒙恬再次请求使者给他申诉的机会,但使者没有答应,蒙恬只好含恨服毒自尽。

蒙恬介绍,蒙恬的故事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服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将领,攻打韩国,攻取了成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