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方向及参考书目
考研方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要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新著)》 章培恒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王运熙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等 北京三联书店
6、《现代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
7、《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8、《论汤显祖及其他》 徐朔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9、《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0、《乐府诗述论》 王运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意:具体的参考书目还要根据院校的专业要求来选择。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可报考研究生考试的学校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南开大学
中山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资料:
您好!
古文献学史:分上下两学期讲授,是重中之重,主要的教材是孙钦善老师写的《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两册。很厚的两本,也是考研最重要的参考书了。
文字学:裘锡圭老师的《文字学纲要》
音韵学:《音韵学教程》,北大唐作藩等老师编写
(以上两门课较有难度,考试中占的比例似乎不多)
训诂学:洪成《训诂学》,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这个老师是我们专业的)
版本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大致可以看一下曹之的《中国古籍版本学》、李致忠的《古书版本概论》以及其他一些老先生的书,还有前两年出的《校雠广义》,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学: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我们专业的老师),还应该看看中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等书。
校勘学: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哲学要籍解题:没有固定的教材,大致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典籍
文学要籍解题:金开诚《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史学要籍解题:可参看张传玺的《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舜徽的《中国史学名著解题》
古籍整理概论:专业启蒙课,可看看最近黄永年老先生再版的《古籍整理概论》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李国新著
中国古代文化: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古代汉语:王力与郭锡良的教材都可以
现代汉语: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史:在考试中占的比例也较大,教材一般是翦伯赞《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大教材《中国文学史》,或者袁行沛新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目录学:
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
姚名达 《中国目录学史》
来新夏 《古典目录学浅说》
王重民 《中国目录学史》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旧唐书·经籍志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目答问补正》
外加北师大的老师们的建议读书: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适用对象 备注
01 中国文献学 张舜徽 博士、硕 必读
02 古典文献学 罗孟祯 博士、硕士 必读
03 中国古文献史 孙钦善 博士、硕士 必读
04 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 博士、硕士 必读
05 汉语现象论从 启功 博士、硕士 必读
06 管锥编 钱钟书 博士、硕士 选读
07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朱维铮校注 博士、硕士 选读
08 十三经注疏 阮元编 博士、硕士 选读
09 四库全书总目 北京中华书局 博士、硕士 选读
10 文献学论著辑要 张舜徽 硕士 必读
11 文史通义 章学诚 博士、硕士 选读
12 古书通例 余嘉锡 硕士 选读
13 中国目录学史论从 王重民 博士、硕士 选读
14 书林清话 叶德辉 硕士 选读
15 目录学发微 俞嘉锡 硕士 必读
16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博士、硕士 选读
17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博士、硕士 选读
18 中国古籍印刷史 魏隐儒 硕士 选读
19 校勘学释例 陈垣 硕士 选读
20 校勘学大纲 倪其心 博士、硕士 选读
21 中国文学史料学 潘树广主编 硕士 必读
22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谢思炜、尚学峰、于翠玲 博士、硕士 必读
23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 王瑶 主编 博士、硕士 选读
24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聂石樵 博士、硕士 选读
25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博士、硕士 选读
26 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 博士、硕士 选读
27 古本戏剧剧目提要 李修生主编 硕士 选读
28 元杂剧史 李修生 硕士 选读
29 中国文化导论 钱穆 硕士 选读
30 中国书籍编纂史稿 韩伟民 硕士 选读
31 中国编纂出版史 肖东发 硕士 选读
32 中国图书文化导论 程焕发 硕士 选读
33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二编 张静庐 硕士 选读
34 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 钱剑夫 硕士 选读
35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博士、硕士 必读
36 中国古代的类书 胡道静 博士、硕士 必读
37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博士、硕士 必读
38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博士、硕士 必读
39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博士、硕士 必读
40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博士、硕士 必读
41 文献 北京图书馆 博士、硕士 必读
42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博士、硕士 选读
43 Journal of Central Asian 博士、硕士 选读
44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博士、硕士 选读
祝你学业有成!!~~
昨天晚上终于把刘主编著的《高效写作》和《高效阅读》读完了,这两本书确实非常好,所介绍的读书方法和学作方法都很有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并列举大量的实例,并非
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论是对于一般写作还是时下的自媒体写作,都很有学习借鉴价值。
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是人所皆知的道理,这两本书可谓是完美的结合,(之前还读过刘主编(刘杨)的《学会写作》一书),这两本书还有其它几本书我是一直在同时读,自己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喜欢同时读多本书,不够专一,因此读完一本书用时比较长,有的书甚至是半途而废,读了一部分就搁那儿了,现在自己正在看的书,有的书就是从没看完的地方接着看,把没看完的书看完。
喜欢同时读多本书,这是我最大的毛病,读书贵专一与博览,博览不等于同时读多本不同领域的书,我现在是同时既读写作方面的书,又读读书方法、散文、古典诗词、古文、书法史、史学史、古代汉语、哲学、美学、等方面的书,这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范围广泛,就难免分散精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真读完一本书,再换另一本书,同时读多本书,容易分散精力,虽然可以避免持续读一本书产生的阅读疲劳,但是容易遗忘阅读过的内容,并且读完一本书花费时间较长,尤其是《高效写作》这本书,看了几个月,看了一部分之后,中搁置了很长时间,现在是又接着看,由于时间太长,前面有些章节已经遗忘,不得不又回过头看看前面的目录和翻翻前面的章节,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费力不讨好,不如集中精力能在短时间内读完一本书。
桐城派文学大师、教育家曾国藩谈自己读书经验时说过,一本书未看完,绝不看其他书,前面没看完,绝不看后面,曾国藩正是这样持之以恒地读书,成为精通文学经史的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
自己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他的读书治学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读书要专精也要博览,两者是各有优缺点,正确的做法,是做到两者的相结合,既要专精,也要博览,专精可以深入专攻自己喜欢的某一领域,博览可以开阔眼界和视野,扩大知识面。
读书要做到专一和克服自己的坏毛病,最好的办法是要有自制力,要有自逼精神,克服惰性,限定时间持之以恒读完一本书,在防控疫情封闭在家的这段时间内,自己也是靠克服自己的兴趣,逼着自己读完了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汤小小的《高效写作》、姜澄清的《古文笔法》和弗兰克的《爆款写作课》、《写作技法教程》五本书,这两天也是逼着自己终于在昨晚把刘主编的《高效写作》和《高效阅读》接着读完。
下来还有《写作技法》、《曹操、曹丕、曹植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史学概论》、《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宋诗选注》、《中国古代文化史》、《唐宋文选》、《中国古代史学史》、《史学史导论》、《绝妙好文》、《绝妙好赋》和《中国历史文献学》、《哲学原理》、《中国古代文章学概论》、《中国书法简史》、《古代汉语》(一)、《文章写作25讲》、《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书法创作与修养》、《如何阅读一本书》、《谈散文写作》和《怎样写好散文》、《训诂学要略》和宋子然著的《训诂学》、以及《古籍整理概论》、周国平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古代散文概论》、郭预衡的《中国散文简史》等还未看完的书尽量看完,并列入自己的今年的读书计划。
你好,我也是跨专业考研,目标是北大的古典文献学
北大没有提供明确的参考书目
下面是我查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帮到你,你才大二,时间不是太紧,如果能好好看看这些书的话,应该对你复习也有很大帮助。
我是在当当网上买的书,都挺便宜的,最少也得打75折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古代文学书目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北大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现当代文学书目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民间文学书目
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王娟《民俗学概论》
高校民间文学教材组《民间文学作品选》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书目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
董学文《文学原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
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
文艺学书目
董学文《文学原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文艺美学书目
胡经之《文艺美学》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现代汉语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古代汉语书目
郭锡良《古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古汉语词汇纲要》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王力《汉语史稿》《汉语音韵》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古文字学书目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王宇信《甲骨文精粹释译》《甲骨文精粹选读》
郭锡良《古代汉语》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语言学书目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徐通锵《语言论》《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王力《汉语史稿》《汉语音韵》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古典文献书目
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古籍的阐释》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中国古文献学》
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陈垣《校勘学释例》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
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本文2023-08-04 14:20: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