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黄帝麾下第一名将是上古神兽么?
“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这段文字出自南朝梁作者任昉的《述异记》。水虺是一种水中的毒蛇,这种蛇经过五百年修行化作蛟,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墨客挥犀》卷三说得较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解放前,报纸对于辽宁营口坠龙事件的报导来看,那条所谓的龙,其实就是蛟。
“蛟”,隐于湖泊、深潭、水库、江河支流、地洞之中。传说“蛟”修炼一千年,便“走蛟”,会沿江入海化龙。龙经过五百年修行,变成角龙,角龙未见任何文献记载,大致就是龙的一个成长阶段吧。角龙再经过千年修行,化身为应龙。
文字描述中,应龙最早出现是在上古的黄帝时期,《山海经》和《史记》都有记载。大意是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双方都请来神兽和天神帮忙。黄帝这边请来的应龙,也是位列仙班的正神,为云雨雷霆、沟渎河川之神,号曰顺天佑畿辅时应龙神。后世为民众立庙所供奉。应龙擅长“蓄水”,试图以水攻击败蚩尤,蚩尤则请来了能够呼风唤雨的天神风伯、雨师,这二位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瞬间使暴虐的大雨转移到黄帝这边。
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司旱神之职的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以九天玄女教会的阵法,一举歼灭了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掉了蚩尤和他的盟友夸父。《山海经校注》云:“盖夸父与蚩尤同为炎帝之裔,在黄炎斗争中,蚩尤起兵为炎帝复仇,夸父亦加入蚩尤战团”。《云笈七签·纪传部》:“蚩尤率魑魅魍魉,请风伯雨师,从天大风而来,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风伯雨师及天下女袄,以止雨于东荒之地,北隅诸山,黎土羌兵,驱应龙以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帝王世纪》:“又征诸侯,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
战后,由于私自下凡助战,应龙犯了天规,无法返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于是南方便多雨水。《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闲居在南方,应龙整日无所事事。斗转星移,日月如梭,一转眼就到了大禹时代,由于共工怒触不周山,撞倒了一根警天柱,导致许多年后依然洪水滔天,生灵涂炭。大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治理水患,应龙前来帮忙,以尾扫地画地为河,疏导洪水而立功,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太平广记》:“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对于龙的信仰不言而喻,而在神话中就有七位神龙,充满神秘色彩,每一种都有着不可思议的无上威能。以下仅为简单列举,并非按照实力进行排名。
(七)蟠龙
所谓“蟠龙”,其实可以理解为“盘龙”,其中的“蟠”有“伏在地面上”之意,所以蟠龙即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因此,这种龙的形象,多出现在古代传统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以及天花板、房梁上的,都称为“蟠龙”
古籍《太平御览》: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六)夔龙
夔龙的“夔”字,是《山海经》中一种“苍身无角、一足、出入风雨相随”的牛状异兽,黄帝曾剥其皮制鼓打败蚩尤,也称为“夔牛”,而夔龙,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纹饰,后人将青铜器上表现为一足、类龙(身躯蜿蜒曲折)的形象都称之为夔,主要是引用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
古籍《山海经》:"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五)火龙
火龙之名,源于其掌握无上的火焰威能,全身赤红色,所到之处烈焰焚城。
古籍《清史稿》: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清五十六年六月,吕州赤龙见于龙王谷,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之处草木如焚。(四)黑龙
黑龙的出世与天崩地裂的神话背景有关,黑龙本来是共工手底下一员大将,共工败给颛顼,黑龙就没人管束,无法无天,到处兴风作浪,后来被女娲大神所斩杀。
古籍《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三)青龙
青龙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作为和白虎、朱雀、玄武并称的四大神兽,青龙一般代表了东方甲乙木,为东方之神,主管春天,为木之精。
古籍《白虎通义·五行》: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二)烛龙
烛龙,是一个人面蛇身的大神,传说其一只眼睛长在正中,睁眼为白天,闭眼为黑夜。
古籍《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一)应龙
应龙,是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亦作黄龙、飞龙。作为黄帝大将斩杀蚩尤、夸父,也曾以尾画地成江,助大禹治水,同时,还为禹王擒获了水怪无支祁,战功赫赫。
古籍《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中国古代一直有关于龙的各种说法传说流传至今。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政治方面上讲,我国古代的皇帝都标榜自己是真龙天子,想要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以此期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文化方面上讲 “鲤鱼跃龙门”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流传至今,一直被人们所称颂,人们通过这个故事表达自己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将美好的希望寄托在龙身上。如果没有龙,那么为什么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会如此重要?
根据近代以来的历史研究,最早的龙是在中原仰韶文化区被发现的,它出现在在5000年以前的一座原始社会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条龙是用贝壳砌成的,它的造型看起来非常粗犷,样子如蜥蜴一般,没有十分艳丽的颜色,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另外,与仰韶文化同时期的红山文化也出土了玉器所制的龙,也就是玉猪龙。
关于龙的记载,历史十分悠久,甲骨文中有“龙”这个字,商代玉龙有兕形角,西周时候的玉龙纹饰复杂……一直到清代,每个朝代都有带着当时朝代特点的各种玉龙器具流传下来。艺术是来源于现实社会的,如果没有龙的实体存在,那为何包括史前时代的古代中国会一直有关于龙的记载与描述呢?
此外,我国还有关于饲养龙和食龙的记载。古籍中记载有人突然给夏帝孔甲进贡了两条龙,分别是一条雄龙和一条雌龙,并且宣称这两条龙长大后是可以繁衍出许多小龙的,而这些小龙又可以成长成为神龙。但是怎样饲养这两条龙却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没有人知道龙需要吃什么喝什么,知道怎样去饲养两条龙。
就在孔甲帝和他的臣子们都非常困惑之时,有人向孔甲帝举荐了一位饲养龙高手,名为刘累。刘累帮助孔甲帝饲养这两条龙,但后来因为不小心出来一点差错,其中的这条雌龙死了,害怕孔甲帝迁怒自己,刘累便将这条死去的雌龙剁成了肉馅,并让孔甲帝吃了下去,之后刘累便偷偷跑了,而孔甲帝也成了传说中第一个吃过龙肉的人。
中国古代有很多书籍都记载了龙这种动物,在《山海经》中,有烛龙、应龙、夔龙和蛟龙,《山海经》中写道蛟龙是由鲧死后三年尸体腐烂化为蛟龙,而应龙、夔龙和烛龙也都有自己的来历和作用。《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除了这两本书,还有许多古代书籍都提到了龙的存在,可见中国古代是真的有龙存在的。
应龙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也有人认为应龙可指远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国——应龙氏和应国。应龙曾作为黄帝大将斩杀蚩尤、夸父,曾以尾画地成江,助大禹治水,擒获无支祁。 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上一篇讲到龙的家族以及龙的成长之路,龙五百年长出角为角龙,修炼千年长出双翼才能成为应龙,那么应龙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它在古代神话史中又有哪些传奇历史呢?
应龙的形象
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应龙的传奇
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华氏一族则为应龙氏的化身,华氏乃神将一族,性情温顺慷慨,天生焗灼鬼神。应龙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当年黄帝和蚩尤打仗,蚩尤请风伯和雨师来助阵。黄帝阵营被狂风暴雨侵袭毫无反抗之力大败而逃,黄帝请出应龙出战,在风伯和雨师再次施法时,应龙化身巨翼飞龙张开大口将暴雨吸入口中,并施展法术对抗雨中狂风,就这样应龙与风伯雨师在天空中僵持不下久久未息,一个时辰后渐渐的支撑不住。这个时候黄帝的女儿女魁及时赶到,狂风暴雨立即停息,原来女魁乃是天上的旱神,有驱风赶雨之术。没有了狂风暴雨,蚩尤军队瞬间大败,应龙也趁机杀了蚩尤和夸父成为黄帝的功臣。
此战黄帝得胜,但是女魁和应龙因此一战,神力消耗过大再也无法回到天界。后来女魁隐居北方,所以北方干旱少雨,应龙蛰居在南方的山泽里,所以南方潮湿多雨。
大禹和应龙
应龙蛰居南方,岁月流转,时光流逝。转眼来到了大禹时代,洪水泛滥,生灵涂炭。在禹治洪水时,应龙相助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古今对于应龙记载非常之多,其中不乏应龙的各种奇异传说。包括传言天神应龙上天庭行刺过第一代天帝帝俊。
另外关于“黄龙曳尾”的传说即是应龙画地,《拾遗记》卷二:“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顺天府志载“黄龙五采曰应龙”。所以黄龙即是应龙,而非“黄帝和大禹是黄龙的化身”一说。
五行上,应龙五方主中央,五行主土,为五大星野中的中土主,和天之四灵并列。
当然也有古书记载,黄帝工师苍龙,将名应龙,应龙有两种:一为毛犊和羽嘉所生;二则是龙千年所化。
毕竟很多关于应龙的传说都是后人不同时期的记载叙述,而上古黄帝时期的应龙的确是黄帝蚩尤终极一战的最大功臣,如果没有应龙耗尽法力一战,没有它画江河疏洪水,或许整个华夏文明历史会是另一个剧本吧。所以作为黄帝子孙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位伟大的上古神兽,它是我们华夏祖先最好的伙伴。
注:
天之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官五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应龙)。
上古六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腾蛇。
今日头条账号:妖怪拾遗
希望读者喜欢和支持。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螣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u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均见战国·屈原《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战国·屈原《天问》王注)。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n甚]的腹,鱼的鳞,虎的脚掌,鹰的爪子。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黄帝麾下第一名将是上古神兽么?
本文2023-10-09 11:02: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