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本该名垂青史,而却变成遗臭万年的名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7收藏

历史上有哪些本该名垂青史,而却变成遗臭万年的名人?,第1张

傅正明

一个穷极潦倒的人溜进一家破败的漆黑的院子里,为了保全性命,他捡起一块带有令人作呕的干血味的肉骨头来啃,咽下去又吐出来,多次反胃之后,他终于忍不住了:“我狂怒地捏紧拳头,孤立无援地哀号,着了魔似地乱咬。骨头上沾满了眼泪鼻涕。我反复地咬嚼,咒骂,号哭,仿佛心都快要碎了,接着又吐。我大声起誓,要把宇宙间的全部强权统统打进地狱里去!”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挪威作家克伦特·哈姆森(KnutHamsun,1859-1952)的成名作《饥饿》(1987)中一个片段。小说堪称新浪漫派代表作,饥饿中的各种幻觉和变态心理刻划得相当生动细腻。作者自称这样的描写是“对自己挨饿时期的回忆”。

一个曾经发誓要战胜强权的作家,最后却投入纳粹这一凶恶强权的怀抱。二战期间,占领挪威的纳粹头目波特文在挪威统治五年,残酷地拷问、屠杀挪威人。可是,在哈姆森眼里,从头到脚浑身 “武化”的德国人,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文化民族”。

一、闯荡出来的文人英雄

哈姆森出身于一个缝纫工人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九岁那年,他就跟叔父当学徒,整天做繁重的童工,而且经常挨打受气。两年后,他成为店铺帮手,因受不了虐待而出逃,此后一直靠打零工谋生。浪迹天涯的哈姆森先后做过小商贩,鞋匠学徒,修路工、小职员和乡村小学教师……,还两度只身远渡重洋去美国闯天下,在美国社会底层滚爬,当过电车售票员和农业工人。后来,哈姆森贫病交加返回挪威,写了《现代美国的精神生活》(1889)一书,嘲笑美国的生活方式。

在坎坷路途和繁忙的劳动之余,哈姆森十八岁就开始写作。他的作品经常以急速迈向工业化的挪威为背景,描写新生无产阶级如何力求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如何日益变得畏畏琐琐,心胸狭隘,或成为有闲阶级追逐消遣的牺牲品。他的小说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挪威农民的生活。

1908年,与妻子离异的哈姆森,与比他小二十多岁的玛丽结婚。婚后,哈姆森创作的小说《维多丽亚》曾轰动一时,这一悲剧故事被批评家列入世界爱情小说名著。由于杰出的史诗般的小说《大地的收获》,哈姆森于1920年荣获诺奖。从此,他被视为“挪威魂”和挪威的民族英雄。

二、以诺奖奖章奖掖纳粹

哈姆森从 小深受德国文化影响,热爱日尔曼民族。纳粹上台后,哈姆森把当时的德国视为“族长政治”的楷模。二战爆发后,他公开著文支持希特勒,但他并未正式加入挪威纳粹党。为了给纳粹鼓掌,哈姆森把他的诺奖奖章转 手颁发给了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文化教育部长戈培尔,在邮寄奖章给戈培尔时,哈姆森还附上他的“颁奖词”:

“诺贝尔规定他的奖金应当奖给具有理想倾向的作品。我不知道有谁能像你一样,年复一年,如此不知疲倦,如此带有理想倾向地通过写作和演讲道出了欧洲和人类的事务,部长先生。”

可是,曾经在柏林大张旗鼓焚烧“非德意志书籍”的戈培尔,并没有把诺贝尔奖放在眼里,因为在焚烧的书籍中,就有诺贝尔家族中最能名至实归的作家托马斯·曼的作品。戈培尔无耻地宣称:“他们[“非德意志作家”]也许还可以苟延残喘一会儿,这些先生们也许正在巴黎和布拉格的移民咖啡店里,但他们的生命线已经被割断了,他们只是接近死亡的行尸走肉。” “犹太人登峰造极的唯智主义时代结束了”,“新智慧的长生鸟从这些废墟上展翅而起,旧的已化为灰烬,新的将从我们内心的火焰中飞升。”这大概就是哈姆森表彰的戈培尔的“理想倾向”!

1940年纳粹侵入挪威后,哈姆森开始直接为纳粹效劳。1943年5月,哈姆森前往德国,得到戈培尔接见,6月间得到希特勒接见。从一部以哈姆森为题材的影片来看,被希特勒接见时,哈姆森一方面表达了他对纳粹的景仰,另一方面又质疑纳粹在挪威的某些不够人道的行径,弄得会谈不欢而散。希特勒愤怒地表示:再也不要见这样的臭文人了!尽管如此,哈姆森德国之行的消息传到挪威,成千上万哈姆森的读者涌到书店,纷纷退回他的小说以示强烈抗议。

1945年5月7日,希特勒自杀后,在挪威一家报纸上,哈姆森为希特勒写下了一则讣告:赞扬希特勒是 “第一流的改革人物……我们,他的后继者,为他的逝世鞠躬”。在战后的挪威,八十六岁高龄的哈姆森和他的妻子玛丽很快就双双被捕。

这三位宦官分别是司马迁、蔡伦和郑和。这三位宦官都对中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我个人认为他们应该名垂青史。宦官在人们的印象中其实并不是非常好的,但是事情没有绝对的,这三个人虽然身份是宦官却为百姓造福。

第1位就是司马迁。但是汉武帝硬生生的让他成为了宦官。当时司马迁本身的工作其实就是撰写史书,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得罪了汉武帝,汉武帝非常愤怒就命令人们对司马迁实行宫刑。在此之后司马迁便担任中书令这一职,不过值得一说的是,司马迁当时虽然是宦官但是却不居住在皇宫当中。他的成就就是曾经编撰了《史记》。这本书对中国来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让那些后人可以真正的了解到历史发生的事件,从而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第2个人就是蔡伦。蔡伦当时改进造纸术,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在西汉的时候其实人们的造纸技术水平并不高,并且如果想要造成一张纸的话,那么往往需要费非常多的代价才能够造成。蔡伦当时看到这个现象之后就对造纸术进行了改造,当时他用比较廉价的原料造出了植物纤维纸让造纸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让中国的文化得到了发展。虽然当时他其实是为了巴结皇后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才这样做的,但是改良过的造纸术确实为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

第3个就是郑和。郑和当时虽然是宦官,但是也是中国最为杰出的一位航海家。当时郑和先后7次率领船队出海远航把明朝的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让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可以更加顺畅。同时也正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才让中国的物品和医疗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够与世界相连接。

爱国,护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在现代社会中,每一天都有无数板报宣传爱国护国的精神,很多人也正在为国家的发展尽了最大的努力。 而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无数护国的民族英雄,接下来就跟 历史网 我来了解一下名垂青史的名族英雄都有谁吧!

 1、精忠报国-- 岳飞

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1129年,金帅宗弼( 金兀术 )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于次年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无数爱国子民都拜读过他的作品。。

> 戚继光 >  

 2、将门虎子---戚继光

戚继光,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戚继光出身将门,从小就非常刻苦学文习武,17岁袭登州卫指挥佥事。1561年,戚继光在浙江沿海九战九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千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次年夏,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1563年取得平海卫大捷,斩倭2200余。1564年联合 俞大猷 水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从此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1587年死于肺炎复发,享年61岁,着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着。

> 郑成功

 3、扬眉四海----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世称国姓爷。礼部尚书、东林领袖 钱谦益 的得意弟子,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

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1660年,在福建海门港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舰120艘,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 。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千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签字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同年5月郑成功病逝,享年39岁。

1142年12月29日, 秦桧 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一代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就此饮恨酒泉。

> 文天祥

 4、碧血丹心---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1256年,20岁的文天祥由理宗皇帝亲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入仕后因奏迕宦官董宋臣、权相贾似道,被罢官。1275年,元军攻破长江天錾,文天祥散尽家私,组织义军赴临安勤王。次年,元军兵陈临安,当朝派文天祥出城讲和,被扣留,在押解北方的途中脱逃。。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这时许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员前来劝降,皆被文痛骂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 宋恭帝 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的说:“圣驾请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柴市口刑场,临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7岁。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

> 史可法

 5、赤胆傲骨---史可法

史可法 字宪之,一字道邻,是左光斗的学生。明崇祯元年考中进士,在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时崭露头角,拜南京兵部尚书。1644年, 李自成 攻占北京,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自请到扬州一带督师防清。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被困孤成,拒不投降,写就了着名的《复 多尔衮 书》,内容慷慨陈辞,不卑不亢,流传万世。史可法率领扬州4千军民,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25日城破被害,年仅44岁。多铎恼恨清军伤亡惨重,下令屠城十天,历史上把这件惨案称作“扬州十日”。

> 张自忠

 6、 铁血将军——张自忠

张自忠,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1914年,他投笔从戎,官至师长,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长。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任第59军军长。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发起枣宜会战。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截断其后方补给线。在被日军重兵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以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拔剑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终年50岁。1940年, 同志亲笔为张自忠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

> 霍去病

 7、大漠狂飙——霍去病

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奴婢之私生子。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公元前123年,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随舅舅 卫青 出征匈奴,带领八百骑兵,长途奔袭,斩敌二千余人。武帝大喜过望,封他为勇冠三军的“冠军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19岁的霍去病只带着数名亲兵冲进匈奴营中,犹如天神下凡一般,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霍去病由此名震朝野,成了当时少男少女心目中的顶极偶像。”公元前117年,一代天骄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

> 祖逖

 8、壮志凌云——祖逖

祖逖,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字士稚。祖逖自幼胸怀大志,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与好友刘琨“闻鸡而起舞”。321年,正当他在虎牢关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准备向北推进时,东晋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 晋元帝 司马睿派戴渊为征西将军,以监督祖逖。祖逖看到北伐难成,忧愤死于雍丘,享年56岁。

> 邓世昌

 9、 怒海英魂---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毕业马尾船政学堂。1880、1887年两次赴英国接回清廷购买的六艘巡洋舰,这是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的国际影响,被授予“葛尔萨巴图鲁”勇名。1888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加提督衔。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日舰慌忙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被击中鱼雷发射管,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年仅45岁。怒海英魂邓世昌由此成为对日战争中的一座永不沉没的海上丰碑。

> 林则徐

 10、声撼寰宇---林则徐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1811年中进士。从1820年起,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于性情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1837年,任湖广总督,次年12月, 道光 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从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在此期间,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史学界称他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0年鸦片战争失利后,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发配伊犁。1845年重新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终因郁郁不得志,1850年病死于广东普宁县,终年66岁。

这些民族英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乐于为人民服务,他们的丰功伟绩被记入史册,被后人所敬仰。

1、北海牧羊的苏武 :几十年都不屈服匈奴,最终得归汉朝。

2、文学家朱自清: 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3、伯夷、叔齐于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

4.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

5.梅兰芳: 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

6.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频频向反动当局和一切恶势力挥去他的“投枪”。

他那不为权势为国为民坚持真理的傲骨简直是金石铸成的。

7.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8、抗元宰相文天祥 他写了《正气歌》,坚决不投降元朝。

古代记事没有纸张,是用竹简来记录东西的。竹简是将竹子首先劈成片,然后用火烤干,再用绳索串连而做成的。竹片未烤之前,当然是青色的。这里取竹子的引申意,竹子引申为清白、高洁。所谓青史,就是这个了。与此相似的,还有“汗青”。这是因为在烤的时候,竹片会向外渗水,象出汗一样,所以叫汗青

汗青与青史同意,都可以说是史书、历史的意思,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至于为什么不用别的词,这个也不好说,历史流传下来是这么说的,也就这么说了,而且文学家总喜欢用一些引申义,汗青与青史有时比史书和历史说起来不是有文学味的多么。呵呵,我是这么认为的。

历史上有哪些本该名垂青史,而却变成遗臭万年的名人?

傅正明一个穷极潦倒的人溜进一家破败的漆黑的院子里,为了保全性命,他捡起一块带有令人作呕的干血味的肉骨头来啃,咽下去又吐出来,多次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