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为何会最终消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为何会最终消失?,第1张

一句话总结就是北边基督教政权逐渐强大,而摩尔人政权则在几百年的统治中渐渐的衰落并且备战不够,最终被赶出了欧洲。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

作为伊比利亚半岛上摩尔人政权最后的代表,格拉纳达的奈斯尔王朝存在了250多年。然而随着1469年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德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结婚,两个王国合二为一。统一的西班牙王国的形成,给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势力敲响了丧钟,意味着奈斯尔王朝即将终结。1467年,奈斯尔王朝甚至挑衅似的拒绝继续向卡斯蒂利亚缴纳贡款,“格拉纳达造币厂现在铸造的已经不再是黄金,而是钢铁”。这句话意味着战争。

原本西班牙的军队质量很差,但是伊莎贝拉重金雇佣瑞士佣兵,也是当时西欧最著名的精锐步兵,他们成为西班牙步兵学习的模范,使得西班牙步兵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享誉欧洲。与此同时,伊莎贝拉从法国、德意志和意大利聘请了许多技术人员成立兵工厂,制造火药和炮弹,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一支炮兵。最大的攻城炮有12英尺长,口径达14英寸。它们是由2英寸宽的铁棒构成,用铁钉和螺钉绞紧,发射铁弹、石弹和火球。后者在天空飞过时,据目击者说,会拖着一道光亮的长尾,落在屋顶上足以引发大火。

1485年,准备就绪的西班牙军队向摩尔人发起进攻。从1490年春天开始,费迪南德指挥部队毁灭了格拉纳达城外的富庶平原,将城外的24个小城镇以及许多村落夷为平地,所有粮食和牲畜一扫而光。1491年4月,8万西班牙军队包围格拉纳达。尽管格拉纳达的城防工事仍然十分坚固,却已毫无意义——守军即使不战死,也会饿死。捱至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终于宣告投降。西班牙领土上的最后一个摩尔人国王,不幸的穆罕穆德十一世,随即被迫离开红宫,向着非洲大陆的方向一去不复返。

古代阿拉伯人以能征善战的能力而闻名于世。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攫取了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8世纪上半叶,阿拉伯帝国在被征服的领土基础上形成。其领土东起印度河,西至大西洋,南至尼罗河下游,北至里海。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横跨三大洲。但是他轻易的败给了蒙古,在我看来他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在阿拉伯帝国蓬勃发展之际,它的危机正在悄然临近。统治帝国的阿巴斯王朝有两大支柱:强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官僚们正在吮吸人民的骨头。除了无情的挤压,王族和贵族惊人的奢侈浪费也助长了人民的愤怒。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帝国衰落时,各种抵抗从未停止过。

9世纪中叶之后,起义的号角在全国各地吹响。当每个人都试图反抗时,阿拉伯帝国体系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并成为其灭亡的催化剂。阿拉伯帝国主要是通过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是由来自不同民族、宗教和发展水平的人聚集在一起,因此国家从一开始就缺乏向心力。此外,即使建立了中央集权,中央政府的权力也受到很多限制,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很难完全控制。

统治者没有充分重视多样性和包容性也是败给蒙古的原因。帝国有不同的民族和宗教,不同民族之间有着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差异。统治者不重视如何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导致内部矛盾日益积累。这样,国内民众对这个国家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其实都很低,更不用说执著于外交、谋求共同发展了。

在蒙古铁骑下,在空前规模种族灭绝屠城之下,巴格达彻底衰退,从此瘟疫、战乱、叛乱,一直影响着阿拉伯民族,并且人口流失和贸易凋零使得阿拉伯帝国彻底消失了。

阿巴斯王朝时期(750~1258,于762年迁都巴格达),是中亚、西亚、北非各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其音乐艺术也进入了黄金时代。以叶海亚·麦吉、易卜拉欣·穆斯里(742~804)、法拉比(870~950)、伊本·西纳(980~1038)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家。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却为阿拉伯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法拉比曾将阿拉伯音乐用拉丁文介绍给西方,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产生重要影响,法拉比所著的《音乐大全》,是留存至今的最重要的阿拉伯音乐文献,他还对卡龙琴进行了改革,使之成为阿拉伯的重要乐器之一。

被阿巴斯家族赶跑了的伍麦叶家族逃到西班牙,并于756年占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西哈里发帝国(756-1492)。在西哈里发帝国时期,产生了“穆瓦沙哈歌曲”(穆瓦沙哈即为一种双韵体爱情诗)和“努白”(声乐器乐大型套曲)等一些重要的音乐体裁。西哈里发帝国灭亡后,大量阿拉伯人东迁,又将安达露西亚风格的音乐带回阿拉伯世界。9世纪时,在西哈里发帝国的首都科尔瓦多出现了一位音乐大师——扎尔亚布,他曾在巴格达深受哈里发的赏识,在科尔瓦多又受到西阿洛菲的礼遇。他对乌德进行了改革,编辑安达露西亚歌曲集,编写乐理和歌唱教科书,以及创造了一套由浅入深的音乐教育方法等,为安达露西亚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阿拉伯音乐的黄金时代随着阿巴斯王朝的覆灭而消失了,直至20世纪初。

正在演奏雷贝克的阿拉伯人

这是有可能的,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发现的里耶古简就是一个例子。不过里耶古简保存的是秦代官方资料,不是先秦资料。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但并没有彻底地毁掉那些古籍,因为秦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秦始皇用强制力来扼杀民众的思想,但对文化破坏最大的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用王道限制民众的思想。

中国文化最繁荣活跃的时期有先秦、魏晋、民国,都是乱世。不过本人尤其推崇北宋,北宋文人是不会因言获罪的。其他时代虽然也出过大家,但当时的社会气氛都不利于文化发展。多说一句: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北京的报纸可以天天批评袁世凯,其不说对与不对,现在中国有一家报纸敢吗?不因言获罪,文化才能繁荣。

随着文化生活出现了繁荣现象,到了第七代哈里发买蒙时代,因与拜占庭关系得到缓和,哈里发买蒙遂派大翻译家侯奈因率学术访问团到君士坦丁堡求书,带回了大量稀世珍本,从而掀起了希腊古籍的“百年翻译”运动。到阿巴斯王朝前期结束之前,古希腊科学典籍中的全部重要著作和大部分次要著作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大思想家、科学家的著作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迷人的智慧,帝国的人民不仅大大丰富和增长了见识、学问,而且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将阿拉伯人由一神信仰阶段带入了层次更高的理性思辨阶段。希腊哲学成为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世俗哲学的基础。铿迪是最早将希腊哲学引入阿拉伯哲学的,他对哲学的定义和理解,在中世纪认识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阿拉伯和西欧的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批出色的翻译家涌现出来,侯奈因·本·易斯哈格,萨比特·本·古赖,约翰·伯特里格等等,他们精通希腊语、波斯语、古叙利亚语和阿拉伯语,他们的译文准确、练达,理解深刻,注释详尽,极大地丰富了阿拉伯语,增强了阿拉伯语的表达能力。他们的译介往往带有评注,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和正在存在着的所有文化一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贡献。无论是传播文明的桥梁作用,还是运用民族智慧创造出的文化硕果,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可惜的是,如今它的重要性已被大大地忽略了。因此当下全面了解伊斯兰文明,就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为何会最终消失?

一句话总结就是北边基督教政权逐渐强大,而摩尔人政权则在几百年的统治中渐渐的衰落并且备战不够,最终被赶出了欧洲。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