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汁简介,有什么功效?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连汁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黄连汁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一八○ 31 方名 32 黄连汁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黄连汁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汁 1 拼音
huáng lián zhī
2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连汁21 处方
黄连(去须)2两,蒺藜苗2握。
22 制法上锉细。
23 功能主治鼻塞多年,清水出不止。
24 黄连汁的用法用量
用水2升,煎至1升,取1合,灌鼻中。不过再灌,大嚏即愈。
2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3 《圣济总录》卷一八○ 31 方名
黄连汁
32 黄连汁的别名黄连饮
33 组成黄连半两。
34 主治小儿脑热黄瘦。
35 黄连汁的用法用量每日取清汁半合服之,量儿大小加减。
36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童便1盏,浸1宿。
37 附注黄连饮(《得效》卷九)。
古籍中的黄连汁 《存存斋医话稿》:卷一二两。浸汤内。大田螺五十个。洗净。仰置盘中。以黄连汁挑点螺靥。顷刻化水。用绢滤收半碗。将田螺水同黄
《医学正传》:[卷之五]目病经半日许取汁,并放用)山栀子(二钱,捶碎,入前黄连汁内,加水同煎六、七十沸)白砂蜜(一两)白矾(一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生肌收口部七次用)冰片(一钱)粉口儿茶(一两)轻粉(三两)川连(一钱五分)共为细末。又方川文蛤(二钱炒)乳香(
《本草图经》:[玉石中品卷第二]食盐吐痢,勿怪。服药一日,忌口两日。吐痢若多,即煎黄连汁服止之。平旦服药,至小食时以来,不吐痢者,或遇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二十本部下品之上]木之木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真菌作用
3、抗病毒作用
4、抗阿米巴作用
5、抗炎、抗腹泻作用
6、对心血管作用
7、解热作用
8、降血糖作用
9、降血脂作用
10、抗氧化作用
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2、抗溃疡作用
适合人群
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药用禁忌
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药方选录
《局方》三黄丸: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伤寒论》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150克,甘草150克(炙),干姜150克,桂枝150克(去皮)人参100克,半夏250克(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直指方》黄连安神丸:治心烦懊依反复,心乱,怔仲,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20克,黄连25克生甘草125克。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九食后时时津唾咽下。
《局方》泻心汤:治心经实热:黄连35克。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
《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蜀本草》:畏牛膝。
《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
《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恶冷水。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开宝本草》:味苦,微寒,无毒。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本草衍义》: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药类法象》: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治心不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
《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主肠澼,除肠中混杂之红;治目疾暴发宜用,疗疮疡首尾俱同。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无毒。
《象》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去须用。
《心》云:泻心经之火,眼暴赤肿及诸疮,须用之。苦寒者主阳有余,苦以除之。安蛔,通寒格,疗下焦虚,坚肾。
《珍》云: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
《本草》云: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久服令人不忘。
《液》云:入手少阴,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
海藏祖方,令终身不发斑疮:煎黄连一口,儿生未出声时,灌之,大应。已出声灌之,斑虽发,亦轻。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
《衍义》云:治痢有微血,不可执以黄连。为苦燥剂,虚者多致危困,实者宜用之。
《本草》又云:龙骨、理石、黄芩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花,胜乌头,解巴豆毒。
《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苦入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以导泻心下之虚热。又云: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又云: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
洁古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味苦,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五:泻心热一也,去中焦火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五也。酒炒则上行。又云:去中焦湿与热,用黄连泻心火故也。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宿食不消者,用黄连、枳实。
《本草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
《本草经疏》:黄连禀天地清寒之气以生,故气味苦寒而无毒。味厚于气,味苦而厚,阴也。宜其下泄,欲使上行须加引导。入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足阳明、太阴。为病酒之仙药,滞下之神草。六经所至,各有殊功。其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大惊益胆者,凉心清肝胆也。肠澼腹痛下痢。
《别录》兼主泄澼。泄者,泻利也;澼者,大肠下血也,俗名为脏毒。除水利骨,厚肠胃,疗口疮者,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也。久服令人不忘者,心家无火则清,清则明,故不忘。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味厚气薄,可升可降。沉也,阴也,阴中微阳。无毒。治诸火邪,依各制炒。
《本草乘雅》:苦寒凌冬,寒水之;有节色黄,中土之制,判为心之用药也。热气上炎,即以炎上作苦之品,异以入之,变易其性,以致和平。
《药性解》: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主心火炎,目疾暴发,疮疡红肿,肠红下痢,痞满泄泻,小儿疳热,消中口疮,惊悸烦躁,天行热疾。
《本草求真》:大泻心火实热。
《得配本草》:黄芩、龙肌、理石为之使。畏牛膝、款冬,恶冷水、菊花、玄参、白僵蚕、白鲜皮、芫花。忌猪肉。杀乌头、巴豆、轻粉毒。
《本草经解》:黄连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其主热气目痛也,心主火,火气热,心病舍肝,肝开窍于目也,黄连苦寒,所以清火也。手少阴之正脉,出于面,合目内眦,手少阴为心火,火盛,则心系急而泪出;眦伤者,皆心火,黄连清心,所以主之。实则泻其子,心者,肝木之子也,清心则肝邪泻,所以明目也。
《神农本草经读》:黄连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水而味水,一物同俱,故能除水火相乱,而为湿热之病。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寒。主热气,除热在气分者。目痛,眦伤泪出,明目,除湿热在上之病。肠澼腹痛下痢,除湿热。
《本经疏证》:黄连根株丛延,蔓引相属,有数百株共一茎者,故名连,其治亦多延淹久之证,如*疮黄连粉主之是矣,夫名浸*,则非初起暴得之疾,亦非一治可瘳之候,故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从未有新得之病用黄连者。
《本草新编》:黄连,味苦,寒,可升可降,阴也,无毒。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经也。止吐利吞酸,善解口渴。治火眼甚神,能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去妇人阴户作肿。治小儿食土作疳,解暑热、湿热、郁热,实有专功。
《本草分经》:大苦大寒。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能消心窍恶血,亦泻脾火。酒炒治上焦火,姜汁炒治中焦火,水炒治下焦火。
药用毒性
小檗碱的治疗量相当安全,副作用也很少,长期服用也未见任何障碍,一次口服小檗碱20g或连用黄连粉100g未见任何副作用。在动物试验中,毒性也很轻,给小鼠口服不易致死,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001g/kg,亦有测得其半数致死量为0066g/kg(黄柏或黄连则各为052,073g/kg)。
猫口服01g/kg可引起全身抑制,呕吐,于8~10天后死亡,呼吸由兴奋转向麻痹,死亡前可发生惊厥。小鼠腹腔注射硫酸小檗碱的半数致死量为243mg/kg。四氢小檗碱给小鼠灌胃、皮下及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940mg/kg、790mg/kg及100mg/kg。
盐酸小檗碱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43mg/kg。小檗碱最严重的毒性为心脏毒性,在临床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100mg于葡萄糖溶液中滴注,病人有出现头昏、气急、心律紊乱、循环呼吸吸骤停等,并有死亡病例报道。过敏反应也较多见,小檗碱针剂(01%)2~4ml,有出现全身搔痒、荨麻疹、体温升高、心慌、关节疼痛、呼吸迪促、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的可致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
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中药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胃、肝、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它的主要作用有:
2、用于胃肠湿热,泻痢呕吐。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火毒郁结,用于湿热中阻,气机不畅,脘腹痞满,恶心呕吐,一般以黄芩、干姜、半夏等同用,治湿热泻痢,轻者单用即有效。若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与木香同用,如香连丸。若泻痢身热者,配伍葛根、黄芩、甘草等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如果下利脓血,又可以配伍当归、白芍、木香等。
3、用于热盛火炽,高热烦躁,本品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若三焦热盛,高热烦躁,一般以黄芩、黄柏、栀子等清热药物相须为用,如黄连解毒汤。若热邪炽盛,阴液已伤,水亏火炎,心烦不眠,常配黄连、白芍、阿胶等,如黄连阿胶汤。
4、用于痈疽疔毒,皮肤湿疮,耳目肿痛。本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治疗痈肿疔毒,多与黄芩、栀子、连翘等清热药物同用。治疗皮肤疮,也可以用黄连制成软膏,外敷。
1、功效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清胃止呕,泻火解毒。主治湿热证,热病心烦,胃热呕吐,痈肿疮毒,热病高热等。
2、黄连是一味著名的清热药,但只能用于实证之热,倘若血虚产后之热,或中气不足,阴火上乘之热皆不宜使用。连适用于泻实火,对于阴虚火旺,津伤发热者则不宜使用。黄连苦燥,易伤津液,故口干舌燥,咽干,心烦不寐,盗汗,脉细数,舌质红,苔少等症者,以及热病后期,气阴耗伤低热者皆应忌用。确需用者也宜小剂量使用,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
黄连汁简介,有什么功效?
本文2023-10-09 12:21: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3407.html